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近年来,抗青光眼显微手术和药物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2年内的失败率仍达15%~30%,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区的瘢痕化。为减少滤过道的瘢痕形成,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应用抗瘢痕药物,其中最主要的是5-氟尿嘧啶(5-Fu)与丝裂霉素C(MMC),使手术成功率大为提高。但由于此两种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造成眼部的一些并发症,使其在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月~2年,结果 显示效果满意.结论 对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3.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游过泡瘢痕形成。为保证青光眼滤过术的效果,许多学者主张在术后应用抗瘢痕形成的药物,从而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木的成功率。1984年Heuer首先将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新生血管性、无晶体眼性等青光眼滤过术后,使抗滤过泡瘢痕形成获得成功。随后众多研究表明5—FU可改善预后较差的眼部手术的成功率。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5—FU作为青光眼滤过术辅助用药取得很大进展,现将有关5—FU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青光眼滤过术的应用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 5—FU的作用机理 眼组织伤口愈合符合一般伤口愈合规律:早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房水引流物的出现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植入后会出现一些与材料有关的并发症,如炎症反应导致房水生成减少等原因引起低眼压及浅前房等。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对32例(32眼)难治性青光眼实施Ahmed阀植入治疗,其中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无晶状体眼青光眼6例,葡萄膜炎性青光眼4例,外伤性青光眼4例,有滤过手术失败史的青光眼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与结论:术前眼压4.655~9.044kPa,平均(5.61±1.29)kPa,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2.85±1.16)kPa,总有效率84.4%,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率83.3%,其他类型有效率85%。术后10眼视力较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最好视力达0.3。出现短暂性低眼压6例,浅前房6例,前房积血4例,内流管堵塞3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果表明Ahmed青光眼阀植入后降低眼压效果较好,但出现并发症比率较大,可能为引流装置设计和材料上的不足引起。  相似文献   

5.
王玉玲  胡先锋 《医学信息》2009,22(4):567-567
青光眼术后前房的深浅是眼科医生观察的主要临床指标,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如果青光眼术后前房浅或前房消失、如虹膜前后粘连、滤过泡消失、房角闭塞、白内障形成或加重白内障发展、角膜水肿、大泡性角膜炎等,以上情况不仅手术失败,而且可以造成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因此,积极预防和处理青光眼术后前房浅的问题,是青光眼手术成败的关键.怎样才能预防和正确处理青光眼术后前房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无疑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术式,其成功率在95%以上,但术后有二个较远期的并发症,即后囊混浊(包括后发性白内障,囊膜纤维化、上皮珍珠样小体)和人工晶体偏中心,二者常同时发生,年龄越轻,发病率越高,两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尿道下裂一期手术成功率。方法:根据阴茎包皮及阴囊血管走向及尿道下裂类型,选择带血管蒂皮瓣一期尿道下裂成形。结果:包皮横行岛状皮瓣法手术成功率90.9%(10/11);阴囊中隔皮瓣法手术成功率85.7%(6/7)。结论:根据阴茎、阴囊血管走向特点及阴茎伸直后龟头至原尿道口的距离选择阴茎或阴囊皮瓣,可以明显提高尿道下裂一期成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影响功能性滤过泡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别对48例5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失败患者的年龄、青光眼粪型、术前眼部情况(视力、视野、杯/盘及眼压)、术前用药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等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小梁切除术35眼。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丝裂霉素应用15眼。术后无功能滤过泡发生在30~45岁者30眼(60%);慢性开角性青光眼者26眼(52%);34眼(68%)为晚期青光眼;16眼长期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8眼为高眼压下实施手术;11眼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症反应;24例未得到正确护理;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与手术方式、术前眼压状况、术前用药及术后处理等有关,与手术年龄、膏光眼类型、手术时机是否有直接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强直瞳孔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比较少见,强直瞳孔是因为瞳孔不能散大,使晶状体核娩出和人工晶体植入难以顺利完成,因此给手术造成一定的难度[1]。作者将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所遇到的5例强直瞳孔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及手术方法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强直瞳孔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例5例,男性3例,女性2例,老年性白内障2例,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1例,糖尿病性白内障1例,陈旧性虹膜炎并发白内障1例,左眼2例,右眼3例。术前视力:光感3例,指数/30 cm 2例。1.2手术方式采用局部麻醉下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开睑器开…  相似文献   

10.
杨华  郑朝燕  朱绍辉 《医学信息》2009,22(4):313-314
目的探讨虹膜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外伤白内障合并无虹膜或虹膜大部分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植入带虹膜膈人工晶体治疗22例(22眼)无虹膜或大部分无虹膜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观察视力及各种手术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带虹膜膈人工晶体植入成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前指数~0.6),18例畏光症状全部消除,4例明显减轻。1例人工晶状体襻折断,2例发生睫状体少量出血,10例角膜水肿,6例葡萄膜炎,6例继发性青光眼,13眼术后散光,经处理全部得到控制,1例大泡性角膜炎。结论带虹膜膈人工晶体对无虹膜或大部分虹膜缺损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复杂部分性癫Xian发作患者致Xian灶病理改变的特点。方法:对6例难治性复杂部分性癫Xian发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临床、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及头颅CT检查,术中在脑皮层电图监测下作病侧前颞叶切除术,并作致Xian灶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6例病人手术切除致Xian灶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有脑微血管的基底膜增厚与周细胞变性,均为非特异性改变。6例中术后发作减少>50%者1例,发作消失者5例,说明Xian灶定位正确,手术切除成功。结论:难治性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癫Xian病人,其致Xian灶病理学检查多见周细胞变性及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Xian灶切除后可使发作消失或减少,若药物治疗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复杂部分性癫癎发作患者癎灶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复杂部分性癫 发作患者致 灶病理改变的特点。方法:对6例难治性复杂部分性癫 发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临床、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及头颅CT检查,术中在脑皮层电图监测下作病侧前颞叶切除术,并作致 灶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6例病人手术切除致 灶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有脑微血管的基底膜增厚与周细胞变性,均为非特异性改变。6例中术后发作减少>50%者1例,发作消失者5例,说明 灶定位正确,手术切除成功。结论:难治性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癫痫病人,其致 灶病理学检查多见周细胞变性及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灶切除后可使发作消失或减少,若药物治疗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的60例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眼内出血、晶状体脱位、眼内炎症、房角损伤是引起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以眼内出血为最多,其次为晶体脱位;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予相应的药物保守或手术治疗如:前房冲洗、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小梁切除、联合手术等,效果显著,出院时测量眼压,眼压<21 mmHg 50例,占83.3%,平均眼压为(17.5±4.7) mmHg。 结论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复杂,应针对病因及时治疗,控制眼压,避免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昌体植入术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对20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行昌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平均随访6 ̄36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视力较前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水肿、前房出血、虹膜睫状体炎。结论 术中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及仔细选择病例对手术成败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23例难治性青光眼,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疗1周和随访6~8月,眼压降低,总有效率78.26%。结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早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观察在我院行ICL/TICL植入术的患者46例(92眼),在虹膜周切手术和ICL植入手术中及术后半年出现的并发症,记录并发症处理方法以及处理后的情况。结果无1例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发生,术前虹膜周切后有8眼眼压升高,ICL植入术后有7眼眼压升高,均未超过28 mmHg,未做特殊处理;术前YAG激光虹膜周切组虹膜出血及色素播散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手术虹膜周切组(P0.05),术中晶体损伤2眼,1眼行透明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TICL旋转2眼,术后视觉干扰主要表现阴影及眩光各1例,术后视觉心理改变1例。结论 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早期并发症少,基本可预防和控制,术后患者满意度极高,该手术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丹青  魏巍  王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8):1334-1336
目的:探究不同眼球按摩方式干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对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眼压控制及视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81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家属眼球按摩方式干预,观察组41例应用常规干预结合自行眼球按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眼压控制情况,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疼痛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 m后,观察组患者眼压水平、黄斑水肿、前房出血、低眼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视力增加≥0.2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成功率、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经自行眼球按摩结合常规干预,可控制患者眼压水平,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生成率,提升视力增加0.2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在定位致(病)灶、评价术后疗效、预测再发风险及选择停药时机方面的作用.方法:对80例行致(痫)灶切除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方式、术后效果及术后1年复查脑电图情况,分析手术效果与术前V-EEG、MRI及术后脑电图之间的关系.结果:80例中术后无临床发作者60例(75%),发作较前明显减少者18例(22%),发作仍较多者2例(3%).复查脑电图)(痫)样放电完全消失者42例(52%),有散在(痫)样放电者31例(39%),(痫)样放电较多者7例(9%).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致(痢)灶切除后大多数患者临床发作消失或减少,脑电图得到明显改善,术前必要的V-EEG监测、术后定期复查,对保证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的疗效、用药方法、剂量及副作用。方法:对54例难治性癫癎患者进行添加拉莫三嗪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总有效率达83%,37例(69%)患者发作停止。对全面性发作有效率达83%,对部分性发作及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有效率达80%。平均有效剂量96.8±27.3mg/d,37例无发作病例平均剂量为77.8±17.5 mg/d。2例加量12.5 mg/d后发作加重,减量后控制良好。除1例发生轻微皮肤瘙痒外,无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副作用,满意度为96%。结论: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有良好疗效,副作用轻微,一天一次用药效果可靠,一般患者有效剂量在150mg/d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开展的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的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1例(22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前节情况。结果 3眼行了2次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3个月共19眼(86.4%)治疗有效;术后当日明显眼痛17眼(77.2%);术后出现前房出血5眼(4眼出血吸收),眼球萎缩1眼。结论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总体安全有效,术后当日眼痛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