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用纳洛酮注射液0.1 mg/(kg.次),1次/8 h,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用氨茶碱,首剂5 mg/kg,12 h予维持量2 mg/k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8 h。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02 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将11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68.2%,显效率分别为63.9%、4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纳洛酮、氨茶碱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氨茶碱,用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96%和88.89%,对照组分别为17.24%、37.93%。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素香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4):1104-1104,1106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纳洛酮注射液0.1mg/(kg.次),稀释后静脉滴注,12h1次;氨茶碱注射液2mg/(kg.次),稀释后静脉滴注,12h1次;对照组氨茶碱用药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0%、92.5%,对照组分别为36.8%、71.1%。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2=4.18,6.08Pa<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氨茶碱。  相似文献   

5.
纳洛酮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48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东莨菪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氨茶碱,首次负荷量5mg/kg;12h后予维持量5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组用纳洛酮注射液,以10μg/(kg·h)的速度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01~0.03mg/(kg·次),开始1h静注1次,呼吸暂停次数减少后改为0.01mg/(kg·次),6h/次。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5.4%和88.5%,对照组分别为36.4%、59.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2=4.022,5.483P均<0.05)。结论纳洛酮与东莨菪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氨茶碱伍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及观察组均应用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观察组加用纳洛酮,首次按0.1mg/kg静脉侧入,继之以0.1mg/kg,以0.03~0.05mg/(kg·h)速度静脉泵入,连用3d。比较两组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时间和发生次数、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的差异。结果两组呼吸暂停次数为(1.6±0.9)次/dvs(3.0±1.7)次/d及日均积分(1.7±1.3)分vs(3.6±2.4)分,观察组均明显减少,P<0.001和P<0.05;呼吸暂停的时间(18.6±3.5)svs(20.2±3.9)s,观察组明显缩短;SpO2(81.0±10.6)%vs(75.4±8.9)%及心率(91.2±12.6)次/minvs(84.6±14.3)次/min,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47,P<0.01)。结论氨茶碱伍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 方法2002 01—2006 01于鞍山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74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均常规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首次负荷量5mg/kg,12h后予维持量2mg/kg,每12h给药1次,稀释后静滴;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负荷量0.1mg/kg,静推,1h后按0.01mg/(kg·h)的速度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0.4mg/kg。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7.5%(27/40)和95.0%(38/40),对照组分别为44.1%(15/34)和73.5%(25/34)。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9,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69,P<0.01)。 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2002-01—2006-01于鞍山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74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均常规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首次负荷量5mg/kg,12h后予维持量2mg/kg,每12h给药1次,稀释后静滴;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负荷量0·1mg/kg,静推,1h后按0·01mg/(kg·h)的速度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0·4mg/kg。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7·5%(27/40)和95·0%(38/40),对照组分别为44·1%(15/34)和73·5%(25/34)。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9,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69,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相似文献   

9.
NCPAP治疗早产低体重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早产低体重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并与氨茶碱、纳洛酮治疗组进行比较。方法106例反复呼吸暂停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3组,甲组给予氨茶碱,乙组给予纳洛酮,丙组给予NCPAP治疗,观察各组疗效。结果3组显效率分别为42.42%、43.75%、73.17%。总有效率分别为54.54%、59.38%、92.68%,丙组与甲、乙两组相比,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应用NCPAP可有效治疗早产低体重儿反复呼吸暂停,且优于氨茶碱、纳洛酮。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低水平持续气道正压 (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2 4例 ,并与 2 1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对照 ,两组均予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简易鼻塞CPAP治疗 ,采用简易空气氧气混合装置调节吸入气的氧浓度 ,采用较低的氧浓度 (0 .2 1~ 0 .4 )及较低的压力 (2~ 4cmH2 O) ,直至呼吸暂停停止 3~ 5d ,结果治疗组显效 16例 ,有效 6例 ,总有效率 91.7% ,对照组显效 8例 ,有效 6例 ,总有效率6 6 .7%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认为低水平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 ,效果良好 ,且氧中毒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及改善预后。低水平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338025@罗宏斌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338025@刘淑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3 月至2014 年3 月收治的125 例诊断有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n=65)和氨茶碱组(n=60).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枸橼酸咖啡因组有效56 例(86%),氨茶碱组有效43 例(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氨茶碱,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纳洛酮的不同给药方法对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静滴纳洛酮组(A组)31例;静注纳洛酮组(B组)29例;比较2组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的次数、持续时间。结果A组总有效率96.8%,B组总有效率75.9%,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洛酮静滴法较静注法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观察纳洛酮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对使用氨茶碱后仍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加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不用;比较两组间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时间和发生次数、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的差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的次数为(1.7±0.9)次/d vs(3.4±2.1)次/d及呼吸暂停的日均积分为(1.9±1.1)分vs(4.8±2.3)分明显减少,P值均<0.001;呼吸暂停的时间明显缩短,为(19.7±2.6)s vs(23.3±3.5)秒,P值<0.05;呼吸暂停时SpO2的下降程度[(82.0±8.4)%vs(74.5±6.2)%]及心率下降程度[(96.4±13.8)次/min vs(87.7±14.5)次/min]均明显减轻,P均<0.05。结果提示,纳洛酮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观察纳洛酮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对使用氨茶碱后仍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加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不用;比较两组间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时间和发生次数、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的差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的次数为(1.7±0.9)次/dvs(3.4±2.1)次/d及呼吸暂停的日均积分为(1.9±1.1)分vs(4.8±2.3)分明显减少,P值均<0.001;呼吸暂停的时间明显缩短,为(19.7±2.6)s vs(23.3±3.5)秒,P值<0.05;呼吸暂停时SO2的下降程度[(82.0±8.4)%vs(74.5±6.2)%]及心率下降程度[(96.4±13.8)次/min vs(87.7±14.5)次/min]均明显减轻,P均<0.05.结果提示,纳洛酮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β 内啡吠 (β EP)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primaryapneaofprematurity ,A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纳洛酮 (NX)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1例原发性AOP患儿血浆 β EP含量 ,与 30例 (胎龄、日龄具有可比性 )的无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作对照。并将 2 1例患儿随机分为NX治疗组和氨茶碱治疗组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 β EP含量变化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2 1例原发性AOP患儿血浆 β 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NX组和氨茶碱组治疗后的血浆 β EP浓度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两组血浆 β EP比较 ,NX组低于氨茶碱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NX组与氨茶碱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1%与80 %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NX组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β EP可能是原发性AOP的发病因素之一。NX和氨茶碱的疗效相似 ,但未发现治疗不良反应 ,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原发性AOP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持续微量输入氨茶碱治疗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 采用对照的方法,哮喘持续状态患儿68例,随机分为 治疗组及对照组,二组病例一般治疗相同,均先予氨茶碱负荷量治疗,随后治疗组按0.7-0.9/(kg·h)给予,用输液泵持续24-48h静滴,对照组按每次每公斤体重3-5mg静滴,6h1次,给药时间为40-60min。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66.7%),有效10例(27.8%),无效2例(5.6%),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显效13例(40.6%),有效11例(34.4%),无效8例(25%),总有效率7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采用氨茶碱负荷量加持续微量输入的方法,能维持血药浓度的相对稳定,对控制哮喘持续状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胎龄28~32周呼吸暂停早产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别纳入枸橼酸咖啡因组和氨茶碱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呼吸暂停治疗有效率,以及腹胀、心率增快、喂养不耐受、胃潴留、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结果枸橼酸咖啡因组治疗有效21例(70.0%),氨茶碱组治疗有效20例(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BPD、腹胀、心率增快、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氨茶碱组(16.7%比40.0%、13.3%比36.7%、6.7%比53.3%、10.0%比33.3%、16.7%比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效果与氨茶碱相似,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本院产科出生并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HHFNC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氨茶碱治疗基础上采用HHFNC,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氨茶碱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用氧时间(天)和无创通气时间(天)缩短[(12.8±4.9)比(19.2±7.0),(8.2±2.9)比(14.6±3.1)],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和因频繁呼吸暂停需重新辅助机械通气的比例降低[7/30(23.3%)比13/30(43.4%),10/30(33.3%)比17/30(56.7%)],鼻损伤发生率减少[1/30(3.3%)比9/3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有创通气时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联合氨茶碱比单纯氨茶碱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甲基黄嘌呤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有效,静脉给氨茶碱的剂量已有报道。对早产儿难以反复静脉给药,口服药物不容易喂,可有胃肠道副作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原则先由静脉给氨茶碱负荷量,随后用栓剂维持治疗。目的:对临床用直肠氨茶碱栓剂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给予评价。对41例早产儿进行了观察,平均胎龄28.3周,平均出生体重1176g。有反复呼吸暂停,伴心动过缓或发绀。胎龄出生体重日龄相似分为三组:在治疗开始时比较,a组17例,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4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治疗方法 ,将 78例早产儿随机分成纳络酮治疗组 4 0例 ,氨茶碱对照组 38例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 ,给纳络酮 0 .0 1~ 0 .0 3mg/kg加入5 %葡萄糖液 2ml稀释后静脉推注 ,继而予 0 .5 μg/(kg·min) 输液泵静滴维持 10~ 18h ,连用 3~ 5d。对照组应用氨茶碱 ,首剂按 4~ 6mg/kg稀释后静滴 ,12h后以 0 .5mg/ (kg·h)输液泵静脉维持 5~ 10h ,用药 3~ 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5 % (37/ 4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1% (2 7/38)。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 ,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