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肱骨干骨折多伴桡神经损伤,临床上肱骨干骨折手术时因不熟悉肘部解剖结构,过多损伤周围组织和神经,造成桡神经医源性损伤[1]。本文采用巨微解剖方法对造成桡神经沟管损伤的因素进行了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明确桡神经在肱骨肌管内分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和分布,为临床桡神经断端吻合术和带血管蒂神经移植术提供详尽的解剖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0具成人尸体60侧上肢的桡管组成、上下口及通过其中的神经血管,进行了解剖观测。1.桡管上口的旋后肌弓22.00±5.35%为腱性(Frohse弓)。2.桡侧腕短伸肌的锐利腱缘有40.00±6.32%越过旋后肌上缘,并与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接触。3.桡管下口前缘65.00±6.16%为腱性。据观测及有关文献的复习,作者认为这些硬质的腱性结构均可成为压迫神经的潜在因素,但桡侧腕短伸肌腱可能最有意义,其次为Frohse腱弓和旋后肌腱性下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桡神经前臂伸肌各肌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选用成人上肢标本30侧,在肉眼及放大镜(3.5倍)下,找出桡神经,沿其主干游离,暴露桡神经深支,同时解剖其前臂后群肌肉,仔细分离出各肌支及其入肌点。显露并观察其神经肌外走行和人肌门处的分支情况。以肱骨外上髁为定点,分别测量神经发出点和人肌点至定点的距离以及神经走行的实际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肌支数目最多的是指伸肌、旋后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等体积较大的肌肉。而一些细小的肌肉,如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等,均以单干神经支配较多。指伸肌与小指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4肌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共干现象。各肌支的长度变化较大,在旋后肌上缘之前发出的肌支长度自下向上依次递减;其下缘以下至浅层伸肌的肌支长度呈现递减趋势,在发出尺侧腕伸肌肌支后,肌支长度又呈现增长趋势。桡侧腕短伸肌支起自桡神经深支、浅支及桡神经干者分别为60%(18/30)、30%(9/30)和10%(3/30)。结论:指伸肌、小指伸肌及尺侧腕伸肌肌支较短,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下缘的位置较近,是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不同肌支数目的差异与其支配肌肉的结构,体积和功能有关。不同报道中桡侧腕短伸肌肌支起源差异较大,这可能与人种及解剖过程中人为的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92侧成尸上肢桡管内桡神经分支进行了观测,提出“桡管综合征”命名不妥。应改为“桡管上段受压综合征”及“骨间后神经受压综合征”,并对桡管内桡神经受压后产生的症状及体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骨间后神经桡管段的解剖学观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桡骨头颈部手术的安全区,为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80侧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骨间后神经桡管段的行程、毗邻和可能存在的卡压部位.结果 在桡管内,骨间后神经在桡骨头前方附近自桡神经发出,隔肘关节囊、环状韧带越过肱骨小头、桡骨头行至桡骨颈外侧中线处与桡骨颈交叉.该交叉部位距桡骨头上缘(3.6±0.4)cm;桡侧返血管的分支、桡侧腕短伸肌腱弓均对骨问后神经形成卡压.结论 桡骨上端后外侧3.0 cm范围内是桡骨头颈骨折手术暴露、放置钢板的全区;在行骨间后神经减压术,切开Frohsf腱弓的同时,将桡侧返血管的分支和桡侧腕短伸肌腱弓一并处理.  相似文献   

6.
桡神经向下至肱骨外上髁的位置分为浅支和深支 ,桡神经深支向后穿旋后肌。从旋后肌下缘穿出后改名为骨间后神经 ,这个过程就要经过桡管、旋后肌腱弓、旋后肌下缘等狭窄区。而在这些部位容易卡压而导致肘外侧痛 ,故本文主要探讨狭窄区的局部解剖 ,希望从这个角度解释桡神经深支及骨间后神经卡压的原因 ,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的局部解剖学基础。1 材料和方法对 2 0具成人尸体的 4 0侧上肢进行解剖 ,观察桡管、旋后肌腱弓、旋后肌管的结构特点和桡侧腕短伸肌腱的构成 ,及它们与桡神经深支的关系。观察当前臂旋前、旋后时 ,对桡神经深支卡…  相似文献   

7.
杨劲松  范镜林 《广西医学》1998,20(5):824-826
目的:报告桡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及远期疗效。方法:分析10例患者术中发现的解剖卡压因素,并随访远期疗效。结果;本组10例,术中发现解剖卡因因素有5个,术后平均随访4个零2个月。7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缓解。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探查并解除造成后骨间神卡压的触部因素,根据神经病变程度作相应处理,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桡神经浅支在前臂卡压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表现 ,掌握该征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解剖了 2 0具 40例成人上肢标本 ,观测桡神经浅支穿出处的局部特点及其距桡骨茎突的距离 ;对 15例桡神经浅支卡压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治疗并随访。结果显示 :桡神经浅支穿出部位为腱性组织所包绕 ,该处筋膜与肱桡肌肌腱挤在一起 ,易受压 ;1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 ( 12例 )、手术治疗 ( 3例 ) ,症状消失无复发。认为桡神经浅支在前臂中下段易发生卡压有其解剖学基础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腕背痛的患者应考虑到该征的存在 ,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桡神经移位术在肱骨干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桡神经的解剖观测,为桡神经移位术和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的顺利实施及避免桡神经术中和术后取内固定物时再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5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性尸体30侧上肢桡神经的走行进行了解剖观察与测量,同时对100侧干燥肱骨的桡神经沟长度及桡神经走行的角度(桡神经沟与肱骨纵轴夹角)进行观测,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应用于桡神经移位术的方案设计及实施。结果:①骨标本测量:桡神经沟长度左侧为56.52mm±10.13mm(43.82mm~7568mm),右侧65.74mm±5.80mm(55.42mm~78.82mm)。桡神经走行的角度左侧为13.00°±1.08°(10.00°~13.50°);右侧13.86°±0.97°(10.50°~14.50°)。②尸体标本观察,桡神经走行中的角度:桡神经在桡神经沟内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穿过外侧肌间隔后行向内下方,形成向内开放的钝角。角度明显29侧占96.67%;不明显1侧,占3.33%。③从桡神经出口到桡神经分叉的距离(弧距)为14.26cm±1.01cm(12.80cm~19.20cm)。④临床56例行桡神经移位后骨折内固定,骨折全部愈合,无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桡神经移位术设计合理,减少桡神经再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桡管综合征是以桡神经深支 (即骨间背侧神经 )受压的一种神经受压综合征。由于本病类似网球肘 ,临床上诊断不容易 ,往往造成误诊误治。我院自 1993年 4月以来手术治疗 7例患者 ,其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36~ 6 5岁 ,右侧 5例 ,左侧 2例。职业 :木工 3例 ,钳工 1例 ,农民 2例 ,会计 1例。1.2 临床表现 除 1例 8年前曾有过孟氏骨折外 ,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肘部外伤史。主要表现为肘外侧疼痛 ,与网球肘相似 ,每当活动过多或劳累后 ,尤在腕部掌屈位 ,前臂反复旋前旋后运动后 ,肘部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0例前跗管综合征患者,并对25只新鲜成人足的前跗管应用显微解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病原因为足背严重挫伤、束紧鞋带、前跗管内骨赘及腱鞘囊肿、空凹足等。腓深神经在前跗管内受压为发病的主要因素。除临床特征外,肌电图检查在鉴别诊断中很有帮助。我们对8例9只足进行了减压手术,经1.5~4年随访,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48例前臂桡侧皮瓣移植供区术前与术后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臂桡侧皮瓣移植术后供区功能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48例头颈部缺损行前臂桡侧皮瓣重建病人的供区手臂功能进行术前与术后的对比研究,感觉功能评价参照BMRC标准并计百分比,运动功能评价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早期,93.75%病人的桡神经分布区以及50.00%病人的正中神经分部区感觉功能在S4以下,至术后1a时,92.86%病人的桡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功能恢复至S3以上,正中神经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脾动脉的应用解剖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应用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休50具,对脾动脉及分支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如下:(1)脾动脉平均长为11.50±1.12cm,脾动脉的弯曲以2~3个弯曲多见,占58%±6.98%,(2)脾动脉管径:脾动脉起始端管径为0.68±0.17cm,终末端管径为0.54±0.15cm。(3)脾叶动脉在距脾门2.38±1.18cm处,由脾动脉发出,二分支型最多,占70%±6.48%。(4)脾段动脉有3~6支,4支最多,占50%±7.07%。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鼓室段区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继云  张家雄 《上海医学》1995,18(12):683-685
本文对面神经鼓室段区域的邻近解剖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提示:15块颞骨标本中有6块见到面神经管裂缺,占40%。用自制探针,圆规,游标卡尺测量面神经段的解剖,数据如下:膝状神经节-匙突间距2.0mm-3.36mm,题状突-砧骨突间距4.2-7.7mm,砧骨家-面神经锥曲段间距1.3-2.16mm,题状突-镫骨足板中点间距1.26-2.62mm,面神经水平段-镫骨足板中点间距1.4-2.6mm。明确该解  相似文献   

15.
在30套成年男性腹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上,左、右肾的绝对出现范围在正中矢状断面左、右侧各3.7~7.3cm之间;肾上腺不贴附于肾的上面,而居其前内上方;左肾大于右肾;左、右肾的后仰角分别为16.1±7.9°和19.6±10.0°;还对左、右肾在连续矢状断面上的毗邻、肾门和肾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16例肘管综合征的病因、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本病由长期慢性损伤所致,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且以早期手术为佳,恢复程度与尺神经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观测了100例成人肝表面的沟、裂、切迹和突起。肝副裂和肝桥分别在21例和26例肝上见有。静脉韧带裂为一较深的裂,容有静脉韧带和小网膜起始部。腔静脉沟可分3型,其中腔静脉管占6%。肝门右切迹出现率为82%,深面为肝右后叶下段鞘系。肝下缘有1~4个切迹。尾状叶弓状切迹和腔静脉后突分别在55例和69例肝上见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颞骨鼓乳段面神经的斜矢状位断层解剖方法 .方法 应用先进的冷冻数控铣削技术,对20例正常国人颞骨标本进行斜矢状位断层解剖研究,数码相机摄影,计算机保存数据,获取鼓乳段面神经斜矢状位断层连续图像,并对所获图像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 20例颞骨标本斜矢状位连续断层切片均得到鼓乳段面神经的连续显示层面,图像清晰,形态及走行显示良好.结论 斜矢状位断层解剖研究可为临床鼓乳段面神经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术及影像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