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 X线照射对脊髓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 E18脊髓细胞 ,在培养第 2天进行 4Gy定量照射。结果 :培养 1、2、3、4周时 ,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分别为 (30 .16± 0 .71)、(37.0 3± 0 .2 9)、 (45 .2 2± 0 .36 )、(5 0 .83± 0 .72 )μm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X线照射有维持 NBN存活及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的原代培养及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鉴定。方法取出生1~3dSD大鼠全脑,分离、培养NSC并诱导分化了GABA能神经元,用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结果培养24h后,由单细胞发展成2~4细胞神经球,随时间延长球体增大,神经球均有Nestin阳性细胞;用含10%血清分化液分化1d后,神经球开始贴壁,伸出细长突起,部分可和周边神经球伸出的突起连接。神经球周边见大量散在贴壁的双极或多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可见NSE、GABA阳性细胞。加了分化液的实验组GABA阳性细胞分化率为(30·25±2·12)%,而对照组分化率为(1·14±1·39)%。结论成功从新生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了NSC,并能较大比率分化GAB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3.
董玉珍  梁秋冬  段永壮  施新革 《重庆医学》2011,40(21):2096-2098,后插1
目的 观察嗅鞘细胞(OECs)脊髓内移植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将培养、纯化OECs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计算纯度.48只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随机分为OECs实验组与生理盐水组.通过尼氏染色计数并计算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百分率,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  相似文献   

4.
毕辉  杨浩  杜亮  胡三觉 《医学争鸣》2001,22(6):489-492
目的 应用体外培养海人藻酸 (KA)兴奋性毒素损伤的细胞模型 ,研究 GDNF对损伤的背根节神经元的不同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 GDNF对神经元作用机制 ,表达产生及检测方法提供思路 .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 ,用 N1无血清分离培养背根节神经元 ,再用 5μm ol· L- 1 KA作用 6~ 8h ,加上含有 GDNF的无血清培养基 ,继续培养 2 4h,然后用MTT法检测反映细胞的活性 ,胎盘蓝染色记数、细胞总蛋白测定以及形态学观察突起的生长状况 .结果  1细胞活性 A值 :GDNF+KA(0 .0 32 8± 0 .0 0 6 ) ,KA(0 .0 2 85± 0 .0 0 75 ) ,GDNF (0 .0 398± 0 .0 0 2 ) ,Blank(0 .0 41± 0 .0 0 2 ) (P<0 .0 5 ) ;2活细胞数相应为 GDNF+KA (6 0± 4.4) ,KA(35 .7±2 .2 ) ,GDNF (5 9.3± 3.6 ) ,Blank (5 7.7± 2 .9) ;3细胞的总蛋白分别为 GDNF+KA (70 .3± 9.2 ) (P<0 .0 1) ,KA (49.0± 3.7) ,GDNF (75 .0± 7.3) ,Blank (6 8.0± 5 .5 ) (P<0 .0 1) ;4突起长度 :实验组与对照组不明显 ,GDNF组与空白对照组不明显 .结论 在正常无血清体外培养情况下 GDNF对DRG神经元作用不明显 ,在 KA兴奋性毒素损伤后 ,对细胞的活性、存活及总蛋白合成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但对突起的生长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5.
硝普钠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硝普钠 (SNP)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 .方法 :脊髓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 ,加入不同浓度的硝普钠溶液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结合间接免疫细胞化学法 ,观察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形态变化 .结果 :硝普钠作用后活细胞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硝普钠可以抑制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细胞数分别为 (5 .1±1 .3)× 1 0 5/mL ,(3.3± 0 .8)× 1 0 5/mL ,(2 .2± 0 .6 )× 1 0 5/mL和(1 .4± 0 .3)× 1 0 5/mL ,其中组 3与组 4间P <0 .0 5 ,其余各组间P <0 .0 1 ].相差显微镜下大部分神经干细胞伸出多个细长突起 ,且MAP2免疫荧光染色增强 ;部分为有多个短小突起、GFAP阳性表达 ,部分细胞为少数粗大突起 ,MAG染色阳性 .神经元数与 3种细胞总数之比 ,4组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 (30 .2± 3.8) % ,(5 0 .9± 2 .8) % ,(5 8.6± 3.3) %和 (6 6 .7± 4 .1 ) % ,硝普钠浓度越高 ,神经元比例越大 (P <0 .0 1 ) .结论 :硝普钠可以抑制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硝普钠还可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而抑制其向星型胶质细胞分化 .浓度越大 ,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6.
胎鼠脊髓内源性NT—3及BDNF对脊髓神经元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哲  农艺 《医学争鸣》1997,18(6):586-589
目的:研究发育中的胎鼠脊髓中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脑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营养作用.方法:用抗NT-3及BDNF的抗体封闭小鼠胚胎脊髓内源性NT-3及BDNF,观察封闭后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活性和突起生长的变化.结果:NT-3在小鼠脊髓神经元中广泛表达,其作用主要为促进脊髓神经元突起生长,不加抗体封闭式,突起平均长度为(362.062±166.381)μm,当封闭抗体浓度为5mm/L时,突起长度为(262.011±109.168)μm.BDN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为大细胞和DRG神经元,其作用主要是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在封闭抗体浓度为6.25mg/L,4.34mg/L时吸光度(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发育中胚胎小鼠脊髓中NT-3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BDNF则促进神经元存活.  相似文献   

7.
韩岩  鲁开化  杨力  张辉 《医学争鸣》2003,24(8):741-743
目的:观察基膜粘连蛋白和IV型胶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脊髓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方法:用基膜粘连蛋白和IV型胶原包被培养板,以结合了相应抗体的培养板及包被I型胶原和多聚赖氨酸的培养板为对照,将培养的脊髓细胞以相同浓度加入各组培养板内.培养5d后将各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化染色,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各组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各组均有较多的神经细胞及其突起生长,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膜粘连蛋白组与IV型胶原组间神经元突起生长长度无显差异,基膜粘连蛋白组神经元突起生长长度长于其它各组.IV型胶原组神经元轴突生长长度与I型胶原组间无显差异,与多聚赖氨酸组有显性差异.基膜粘连蛋白组和IV型胶原组神经元轴突生长情况优于相应的抗体组.结论:基膜粘连蛋白和IV型胶原均可促进脊髓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BDNF和NT-3对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 3(NT 3)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存活和生长发育情况 ,计数并进行显微测量。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方差分析和SNK检验。结果 :BDNF和NT 3均能促进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存活 ,BDNF的作用更显著。两者还促进脊髓神经元的生长发育 ,BDNF主要促进胞体的发育 ,NT 3主要促进突起的生长。提示 :BDNF和NT 3对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其作用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体外下丘脑神经细胞培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下丘脑神经细胞培养的技术。方法选用生后1~3d的SD大鼠,取下丘脑组织进行单细胞原代培养。结果培养1d,神经元胞体小,圆形或梭形,无突起或突起极短;培养3d时,胞体明显增大,突起长度增加;到培养7d,神经元的胞体截面积和突起长度均达到最高峰,分别为161.63±21.17μm2和103.51±21.33μm;到14d时,神经元的胞体截面积和突起长度基本维持在7d时的水平。结论培养前7d是下丘脑神经元体外生长成熟的关键时期,这种良好的发育状态可维持到14d。体外下丘脑神经细胞培养技术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取材部位,良好的单细胞悬液的制备,尤其是贴壁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鸡胚背根节(DRG)神经元的体外发育过程,分别取培养0、 1、 2、 3、 4、 5、 7、 14、 21天的神经元,计数相同面积内(2.5×105μm2)神经元的存活数,观察培养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并与体内者比较.结果 :各时相神经元的存活数分别是94±4、 83±6、 67±4、 65±7、 68±5、 71±9、 73±6、 22±4、 0 个.神经元的形态在培养48小时内无显著变化,多为球形或椭圆形,但至3天后,不少神经元呈锥形或梭形,而体内者仍为圆球形或卵圆形.由此提示,离体后,仅部份神经元在一定时段内能够存活生长,且神经元的体外发育过程可能与其在体内的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赵莉  秦建强  陈士文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6):367-368,F002
目的:为临床采用积极手段治疗神经损伤提供资料。方法:用细胞培养、AChE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胚鼠脊髓腹侧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结果: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有促进脊髓腹侧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当神经细胞培养达6d时,实验组神经突起生长长度平均为145.90±31.48μm,对照组仅为60.44±16.66μm(P<0.001)。结论:临床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陈旧性损伤时,如在损伤处人为的造成一种巨噬细胞浸润的微环境或使用巨噬细胞源性的营养因子,可促进运动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神经生长因子(NGF)促进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胚胎大鼠颈段脊髓神经元,施加NGF,观测神经元生长发育情况并检测胞膜及胞浆PKC活性。结果:培养2,4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膜PKC活性增强;膜质比增高,4,7d时神经元存活数量增多,神经突起生长明显增强。结论:在NGF促进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生长发育过程中,PKC有可能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胚胎小鼠下丘脑培养状态下SRIF神经元的发生. 方法 采用原代分离培养的方法 ,将胚胎小鼠下丘脑进行体外分散细胞培养,观察了下丘脑细胞的生长分化过程,并且对培 养不同时间的细胞作生长抑素(SRI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神经元记数,各种形态神经元 所占的百分比统计. 结果 胚胎小鼠下丘脑SRIF阳性神经元在体外生长发 育不同时间细胞指 数不同:7 d时为24±2, 10 d时为34±2, 12 d时为34±3, 14 d时为104±6, 16 d时为68±5, 20 d时为29±1,其中在培养14 d时,SRIF阳性神经元达到高峰,以后 出现下降趋势. 而且神经元的形态、单极、双极、多极神经元的数目以及突起呈色深浅 在 发育过程中也有较大的变化,各种占比例较大神经元出现的时期也不一样,其中,单极在培 养 10,14,16 d时分别占52.3%, 60.0%, 43.3%. 双极在培养10, 14, 16 d时分别占30.7%, 20 .7%, 30.1%. 多极神经元 在培养7,12,20 d时分别占81.5%, 90.1%, 67.3%. 结论 ①在培养状态 下,下丘脑不同核 区的细胞发育速度不同,并且随时间点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②不同类型的SRIF神经元的 发育随着不同的时间点呈现出不同比例很可能反映一些SRIF神经元的功能发生了转化;③体 外培养状态下SRIF神经元的发育可能反映在体SRIF神经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离断的坐骨神经 (sciaticnerve,SN)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对培养中的成年青蛙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突起生长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分离成年青蛙DRG神经元培养于含有离断的SN条件性培养基(SNCM)中 ,检测SNCM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量效和时效作用及对生长的神经突起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在 0 1~ 5mg/L蛋白质量浓度范围内 ,SNCM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有蛋白质量浓度依赖关系。在培养的第 1天 ,实验组平均神经突起长度是对照组的 3 9倍 ,培养 3d后实验组神经元突起平均长度已达对照组神经元的 9 2倍 ,实验组和对照组两者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且实验组神经元生长出的突起缺乏对照组神经元那种典型的片层状伪足。活性因子的分子质量介于 30~10 0ku之间。【结论】离断的外周神经可释放可溶性的因子促进离体培养的成年DRG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并影响突起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不同纯化方法体外培养人胚嗅球嗅鞘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不同纯化方法原代培养人胚嗅球嗅鞘细胞(OECs),探讨简单实用可获得高纯度人胚嗅球OECs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以差速贴壁法为基础结合阿糖胞苷法、无血清饥饿法和问断神经营养因子3(NT3)法纯化培养人胚嗅球OECs.观察不同纯化方法下OECs生长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纯度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人胚嗅球OECs为双极、三极细胞.细胞突起细长,并可形成细胞突起网络.差速贴壁法培养3~6 d时纯度约为88%,以后成纤维细胞增殖,OECs纯度迅速下降.无血清饥饿法培养3~6 d时OECs纯度约为90%,但细胞状态差.间断NT3法培养3~9 d时OECs纯度约为95%,且细胞状态良好.经统计学处理,第6 d后差速贴壁 间断应用NT2法优于其他方法,细胞纯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差速贴壁结合同断NT3法可获得高纯度状态良好的OECs,是一种简单实用的OECs纯化培养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道及脊髓内的 5 -羟色胺 (5 - HT)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分布 ,肥大细胞脱颗粒对 5 - HT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影响。 方法 :鸡卵清白蛋白制备的内脏高敏感大鼠分为两组 (A组和 B组 ) ,B组为事先给予促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剂 C4 8/ 80的内脏高敏感大鼠 ,A组为未予该药物的内脏高敏感大鼠。对内脏高敏感大鼠和正常对照组 (C组 )结肠和脊髓进行 5 - HT免疫组化 IHN- Envision染色并作定量分析。 结果 :A组和 C组比较 ,肠道 5 - HT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黏膜下层阳性指数 (PI)明显增加 [(0 .6 34± 0 .2 75 ) vs(0 .2 4 5± 0 .131) ,P<0 .0 1],肌间神经丛内和脊髓后角 5 - HT免疫阳性神经纤维 /神经元 PI显著增高 [(0 .0 0 9± 0 .0 0 4 ) vs(0 .0 0 7± 0 .0 0 4 ) ,(1.0 36± 0 .6 4 3) vs(0 .94 9± 0 .4 6 2 ) ,P<0 .0 5 ]。B组的结肠黏膜下层、肌间神经丛和脊髓后角的 5 - HT免疫阳性神经纤维 /神经元 PI分别为 0 .95 8± 0 .32 8,0 .0 12± 0 .0 0 5和1.732± 0 .75 4 ,比 A组明显增高 (P<0 .0 5 )。结论 :结肠和脊髓后角 5 - HT能神经纤维 /神经元功能异常可能是内脏高敏感的形成机制之一 ,肥大细胞至少部分通过 5 - HT能神经元作用于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7.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减压后骨骼肌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减压后骨骼肌的微观形态学、凋亡相关蛋白 (Fas,Caspase8)表达及钙泵活性的变化 .方法 :80只Wistar雌性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组、慢性压迫组和减压组 .慢性压迫组及减压组置入平头塑料螺钉对大鼠脊髓进行后路渐进性压迫 ,于 2mo后压迫到 6 0 %左右程度 .慢性压迫组处死大鼠后取腓肠肌作为标本 ;减压组彻底减压后分别于 5 ,10 ,15 ,2 0 ,2 5及 30d取材 .且各组在取材前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测定 .所有标本做HE染色和Fas,Caspase8免疫组化染色及钙泵活性测定 .并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和Fas,Caspase8灰度值 .结果 :压迫组的大鼠腓肠肌细胞萎缩、直径变细 (9 9± 1 1μmvs 18 8± 2 7) μm](P <0 0 1)及截面积变小 [(4 6 3± 6 1) μm2 vs (894± 84 )μm2 ](P <0 0 1) ,肌细胞Fas表达增高 (0 0 9± 0 0 2vs0 0 2± 0 0 1) (P <0 0 1) ,Caspase8表达增高 (0 0 7± 0 0 2vs0 0 1± 0 0 1) (P <0 0 1) ,钙泵活性降低 [(0 0 8± 0 0 3)kat·g-1vs (0 16± 0 0 5 )kat·g-1](P <0 0 1) ;而减压后则有明显的恢复 .结论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所导致的骨骼肌退变在减压后有明显的恢复 ,并且与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 FN6 - 8片段能否促进损伤神经元的突起生长 .方法 从包含有 TN- C分子中 FN6 - 8DNA序列的质粒中表达并纯化 GST- FN6 - 8融合蛋白 ,以 0 .0 5 m g·L- 1的浓度加入培养的胚胎小鼠脊髓神经元的培养液中 ,对照组加入等量 GST,然后液体石蜡封闭液面造成神经元缺气损伤 ,3d后做 MTT实验 ,测神经元活性并图像分析神经元突起的长度 .结果  FN6 - 8组的神经元活性和神经元突起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TN- C促进神经元活性及突起生长的功能可能由其 FN6 - 8片段介导 .Tenascin-C分子中FN6-8片段蛋白对培养的脊髓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持续性受压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酶学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 3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 15只。实验组行L7椎板切除术后以微血管夹钳夹右侧L7神经根制成神经根机械压迫动物模型 ,对照组仅行L7椎板切除术。分别于术后 3,7,14d切取L7脊髓节段 ,定量分析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内乙酰胆碱脂酶 (AChE)和酸性磷酸酶 (ACP)的活性变化。结果 :术后 3,7,14d脊髓前角运动细胞AChE活性以灰度值表示分别为 180 .88± 11.2 2、2 0 7.30± 9.12、2 15 .0 3± 7.92 ,ACP活性分别为 15 5 .31± 16 .2 4、133.0 8± 7.6 9、10 7.4 1± 7.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 (P <0 .0 1)。结论 :脊神经根持续受压可导致其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细胞功能受损、兴奋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不同生长底物对培养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存活和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大鼠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 SCG)体外分离培养,培养基中含不同浓度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并选取不同方法溶解多聚-D-赖氨酸(poly-D-lysine, PDL)包被培养盖片,观测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状况.结果 用0.01 mol/L硼酸溶解的PDL进行包被,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最好,且神经元分散好,优于其他各组;GDNF对培养交感神经元的存活、突起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与其浓度存在量效关系,但它并不能阻止培养前5 d存活神经元数量的减少.结论 用0.01 mol/L硼酸溶解PDL包被是一种良好的生长底物处理方法,GDNF能促进离体培养的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