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同时也是中医诊法教学的主要难点内容之一.对初学者来说,掌握好脉诊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不论古代的师承教育,还是现代的中医高等教育,均非常重视诊脉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本文结合笔者的个人经验与心得,就脉诊教学方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医药科研事业的飞速发展,脉诊这一古老的、传统的诊病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不足日趋明显。为使中医在诊断手段上既验证、继承古人的正确经验,又剔除其某些不足之处,使脉诊能够进一步客观化、标准化,本文试就下述问题讨论于后,以就教于同道。1脉诊在理论上的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祖国医学属于经验医学范畴,脉诊主要凭借的是医生的主观体会。由于医生各人临床经验、实践次数和理解程度的不尽相同,同一脉象在不同医生切诊时,就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印象。故秦越人就曾有“持脉之道,如临深渊而望浮云,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慨。加之脉诊部位以及“脏腑分配”、“脉象种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分  相似文献   

3.
陈斌 《西部医学》2017,48(3):47-48
<正>脉诊,又叫做切脉、按脉、诊脉等,是中医临床诊病的核心技术,亦是中医临床中最难懂、最难学的部分,属望、闻、问、切四诊之一,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功。脉诊是传统中医标志性的诊断方法,在百姓心中是中医的象征。但目前临床上,能真正熟练运用者已日渐稀少。现就本人临床脉诊体会,谈谈感悟。1功能脉法也称为传统脉法,即通过诊脉了解患者五脏的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人体的疾病大体分为外感和内伤杂病,张仲景的《伤  相似文献   

4.
经脉与脉诊的早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医理论的形成阶段,脉依诊察之脉与经脉之脉是同一所指,所以一些脉诊方法与经脉有密切关系,而经脉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诊治原则和方法等也都与脉诊相关。认识经脉与脉诊的这种关系,是正确理解、阐释经络理论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诊察方法、临床应用方面对中医、藏医脉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诊察方法及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提出同中找共同规律,异中求发展,保持各自特色,寻求各自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阿维森纳《医典》中脉诊与中医脉诊关系的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有关阿维森纳《医典》记载的48种脉中有35种与中医脉诊相同、或与《脉经》所载相同的说法是否准确,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追查,对中医脉诊以及《医典》中的脉诊不同语言术语的含义、以及脉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医典》脉诊的内容与中医脉诊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古罗马医学家盖仑的脉诊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发现有助于明确中医脉诊与《医典》中脉诊之间的关系,并为中国和阿拉伯医学交流史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诊察方法及临床应用方面对中傣医脉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诊察方法、思维方式及病象主病规律方面许多共同之处,在脉象机理的阐释方面则二者存在较大差别。提出同中找共同规律,异中求发展,保持各自特色,寻求各自发展的观点。同时,提出借鉴中医脉诊经验,补充完善傣医脉诊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脉诊     
脉诊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通过脉象的诊察,可辨别疾病的病位,了解疾病的性质,推断病情的预后。脉诊方法有多种,现临床主要采用寸口诊法。 一、平脉:即正常人的脉象,其特点是和缓有力、节律均匀、沉浮快慢适当。但是,平脉常随年龄、性别、体质、环境、气候、情志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性变化,这点在诊脉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9.
脉诊是我国最早创用、至今一直沿用的最具有中医特色的独特的诊断方法,常被看作是中医临证的缩影,甚至为中医的代名词。在中医学中,脉诊则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脉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是观察体内功能变化的一  相似文献   

10.
中医对痹证的认识和论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明文记载,而脉诊是中医诊疗痹证时十分重要的部分。该文从中医痹证的脉诊着眼,回顾中医古籍中相关记载,分析各个时期痹证脉诊的特点,以期充分认识和运用脉诊于中医痹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鞠通吴子,“溯源《灵》《素》,问道长沙,……述先肾之格言,摅生平之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清·汪延珍语)——《温病条辨》。全书以三焦学说为经,卫气营血学说为纬,既严绳墨,又富心裁,经方活用,殊寓新义,着重阐述了温病自上而下、由浅入深的演变过程,总结了温病的治疗经验,是俾温病学说更趋完善的一部必读中医著作。通读是书,凡265条中,其脉诊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与脉诊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临床所见和文献资料所载认为舌诊和脉诊虽然是中医的基本诊法,却受着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单纯以舌诊或脉诊诊病,则可能导致误诊。强调四诊合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之一,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但脉诊之难同样被人们所公认,早在<脉经.序>中就有过这样的论述:"脉理至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由于脉诊操作上的技术要求较高,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对其努力不够,使其难上加难.直接影响了临床脉诊的准确性.据有的学者统计,脉象信息丢失惊人,有的医院全年住院的1400例病人,其病历记录只记载了18种脉象,有36%的脉象未能诊出,18种诊出的脉象中,又有7种诊出率不足1%,诊出率大于5%的仅有5种脉象,约占28脉的17.86%.[1]这样的结果很难说与当前临床实际完全相符,只是说明当前提高中医师的脉诊技术水平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在本科教学中采用了脉诊基本功强化学习法,成效显著,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脉诊基本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脉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
脉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研究进展张力(北京中医药大学1992年级硕士研究生100029)指导季绍良关键词脉诊;脉图;客观化;综述中医脉诊起源古远,但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辨”,虽经历代医家发微解难,仍难免“在心易了,指下难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西医学、数学、生...  相似文献   

18.
脉诊之我见     
脉诊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方法,也是中医用来识别病证的主要手段,通过长期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笔者于学习运用过程中,既深感其博大深奥,又有诸多的迷茫困惑,试述于下。  相似文献   

19.
脉诊研究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临床特色,脉象是诊病辨证的重要指征,也是治疗用药的主要依据。《内经》论脉从"三部九侯"到独取寸口,脉象描述形象易辨,脉理诊法细致全面。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了众多病证的脉象,进一步揭示以脉象诊病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