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聚己内酯(PCL)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与普朗尼克F68(Pluronic F68,F68)共混物作为载体材料与抗癌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组成微球控释系统,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微球,研究PCL/F68载药微球及PCL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微球表面形态,考察PCL/F68载药微球对小鼠肝癌H22实体瘤和腹水瘤的抗肿瘤活性并与紫杉醇注射液进行比较。结果紫杉醇的包封率约为9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球球形圆整,PCL微球表面光滑,而PCL/F68微球表面粗糙,呈现多孔状(Fig 1)。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紫杉醇微球有明显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聚己内酯/泊洛沙姆188载药纳米粒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聚己内酯(PCL)与亲水性添加剂泊洛沙姆188(F68)共混物作为载体材料与抗癌药物紫杉醇组成纳米粒缓释载药系统,并评价其在裸鼠人乳腺癌B37实体瘤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PCL/F68载药纳米粒:对紫杉醇PCI/F68载药纳米粒进行表征及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利用差示扫描热分析(DSC)法分析紫杉醇在PCL/F68载药纳米粒中的分散状态;评价紫杉醇PCL/F68载药纳米粒在裸鼠人乳腺癌B37实体瘤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结果紫杉醇PCL/F68载药纳米粒呈现规整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50.50nm(标准差25.41nm).多分散系数为O.18。紫杉醇PCI仃68纳米粒的载药量为18%,药物包封率为84-36%。紫杉醇PCIJF68载药纳米粒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表明在50d的释放周期内累计释放量约为49%,接近零级释放(R=0.998)。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表明.紫杉醇PCL/F68载药纳米粒对裸鼠人乳腺癌B37实体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肿瘤局部注射紫杉醇PCL/F68载药纳米粒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制备用于实体肿瘤局部治疗的植入型表阿霉素缓释药膜.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载表阿霉素缓释微球,用交联复合法制备含载药微球的植入型胶原药膜;用扫描、透射电镜、共聚焦及粒度仪等考察微球和药膜的形貌、结构、粒径及体外释放;用H22肝癌荷瘤动物模型评价其体内抑瘤效果.结果:载药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5.8μm;微球的载药量4.39%,包裹率为37.2%;10h内载药微球在模拟体液中的累积释放率为35%;腹腔注射载药微球与瘤体局部植入胶原药膜对H22肝癌均有明显的抑瘤效果;微球注射与药膜植入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H22肝癌抑瘤效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植入型载表阿霉素缓释胶原膜具有良好的药物局部缓释特性,在肿瘤的术后局部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微球药物释放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已有多种药物实现了以壳聚糖微球作为缓控释载体,并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缓控释剂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对壳聚糖微球释放机制的研究进展落后于壳聚糖载药微球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进展,而加强壳聚糖载药微球药物释放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药物的释放行为和释放影响因素,并对深入研究壳聚糖缓释载药体系的制备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壳聚糖微球的药物释放机制、药物释放行为描述、药物释放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载紫杉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F68纳米粒逆转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多药耐药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使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载紫杉醇PLGA和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10%),并对载紫杉醇纳米粒进行表征。载紫杉醇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最后研究载紫杉醇纳米粒在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的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PLGA/F68组、PLGA组和泰素组)。结果纳米粒呈球形,表面粗糙多孔,平均粒径250 nm左右,粒径分布比较窄,体外药物释放呈双相释放模型。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能够被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摄取。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比载紫杉醇PLGA纳米粒(P〈0.05)和泰素(TaxolR)(P〈0.05)有更高的细胞毒性。结论载紫杉醇PLGA/F68纳米粒能够逆转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Taxol细胞的多药耐药,药用辅料Pluronic F68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紫杉醇亚微球对小鼠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PCL)为原料,采用溶剂替代法制备载紫杉醇亚微球。并对亚微球的粒径、形态、紫杉醇含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了测定。将TA2系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紫素阳性对照组、紫杉醇亚微球低剂量组、紫杉醇亚微球中剂量组及紫杉醇亚微球高剂量组。实验时分别将生理盐水、紫素、紫杉醇亚微球注射到小鼠乳腺癌部位,通过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观察紫杉醇亚微球治疗实验小鼠乳腺癌的效果。结果制备的紫杉醇亚微球的平均粒径约为566nm,包埋率为93.25%,亚微球中紫杉醇含量约19.0536%。可在体外维持恒定释放约4周。药物注射2周观察抑瘤率:紫杉醇亚微球中剂量组为70.21%,紫杉醇亚微球高剂量组为84.16%,与紫素阳性对照组(48.96%)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紫杉醇亚微球低剂量组为45.47%,与紫素阳性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紫杉醇亚微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小鼠乳腺癌的抑瘤率高于紫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1250-PEG1500-PCL1250)两亲性聚合物温敏凝胶作为载体材料,构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载药体系.方法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聚乙二醇为引发剂,引发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合成PCL1250-PEG1500-PCL1250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组成、结构及分子量进行表征:制备不同凝胶浓度及初始载药量的载药温敏凝胶,并对其相转变性能、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以及体内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考察.结果 核磁共振及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组成与初始投料比一致,符合设计的PCL1250-PEG1500-PCL1250嵌段聚合物结构;该凝胶在15%~30%浓度区间内,具备温敏性溶胶-凝胶相转变能力;该温敏凝胶对紫杉醇具有可控的药物缓释能力,通过改变凝胶浓度及初始载药量可调节药物释放速率和维持释放的时间.小鼠背部皮下注射PCL1250-PEG1500-PCL1250溶胶后在体内迅速原位凝胶化,凝胶随植入时间逐渐降解至45 d时基本降解完全.结论 PCL1250-PEG1500-PCL1250温敏凝胶作为紫杉醇载药体系具有良好的药物控释能力和体内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1250-PEG1500-PCL1250)两亲性聚合物温敏凝胶作为载体材料,构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载药体系。方法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聚乙二醇为引发剂,引发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合成PCL1250-PEG1500-PCL1250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组成、结构及分子量进行表征;制备不同凝胶浓度及初始载药量的载药温敏凝胶,并对其相转变性能、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以及体内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考察。结果核磁共振及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组成与初始投料比一致,符合设计的PCL1250-PEG1500-PCL1250嵌段聚合物结构;该凝胶在15%~30%浓度区间内,具备温敏性溶胶-凝胶相转变能力;该温敏凝胶对紫杉醇具有可控的药物缓释能力,通过改变凝胶浓度及初始载药量可凋节药物释放速率和维持释放的时间。小鼠背部皮下注射PCL1250-PEG1500-PCL1250溶胶后在体内迅速原位凝胶化,凝胶随植入时间逐渐降解至45d时基本降解完全。结论PCL1250-PEG1500-PCL1250温敏凝胶作为紫杉醇载药体系具有良好的药物控释能力和体内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普通滴眼液由于泪液冲刷与鼻泪管吸收等因素,在眼表停留时间短,生物利用度低。 目的:以壳聚糖、明胶为载体材料,左氧氟沙星为模型药物,制备应用于眼表的缓控释微球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与体外释放。 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左氧氟沙星壳聚糖/明胶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激光粒度仪测量微球粒径分布与zeta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微球的载药率与包封率,动态透析法研究微球体外药物释放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得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1 267.4±115.3) nm,zeta电位为+(32.19±0.85) mV,载药量为(18.31±0.22)%,包封率为(91.53±1.12)%。载药微球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药方程Ln(1-Q)=-0.699 1t-0.086 4,r2=0.945 1。说明壳聚糖/明胶载药微球对左氧氟沙星具有缓释作用。实验采用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了粒径及分布适宜、释放周期较理想、药物稳定性好的载左氧氟沙星壳聚糖明胶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10.
背景: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率较低,肝癌的局部治疗成为重要手段。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能达到原位灭活的目的,但不能彻底杀灭瘤细胞。缓释剂型化疗药物可形成局部较高药物浓度及发挥较持久作用,目前已多被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目的:观察负载表柔比星的壳聚糖微球联合微波消融局部治疗荷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效果。方法:采用W/O型乳化-固化法制备表柔比星-壳聚糖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壳聚糖微球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载药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累积释放率。将24只H22皮下肝癌荷瘤小鼠分成4组,各组皮下肝癌肿瘤分给予以下治疗:单纯微波治疗;微波治疗后第2天给予瘤内注射生理盐水;微波治疗后给予瘤内注射表柔比星;微波治疗后联合瘤内注射载药微球,监测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变化并计算抑瘤率。结果与结论:壳聚糖微球平均粒径约为105μm,粒径大小较一致,包封率约为80%,载药率约为11%,2周的累积缓释率为84%。微波联合瘤内注射生理盐水、表柔比星、载药微球的抑瘤率分别为8%,20%,47%。表明壳聚糖微球是一种有效的表柔比星局部缓释剂型,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有较强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一种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微球,并考察其相关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载药微球表面形态,测定平均粒径及跨距,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放情况,改良寇氏法计算小鼠半数致死量。结果制备的载药PLGA微球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平均粒径30.8μm,跨距0.9,包封率为85.5%、载药率4.28%,在体外28 d累积释放药物81.4%。羟基喜树碱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8.4 mg/kg,肌内注射半数致死量为71.3 mg/kg,而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肌内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38.5 mg/kg。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粒径适宜,包封率、载药率高,缓释效果好,毒性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海藻酸盐控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白蛋白海藻酸钠(BSA-海藻酸钙微球)控释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考察,为应力控释VEGF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提供理论依据。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W/O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BSA-海藻酸钙微球;检测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特性;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230±60μm,载药量达80.3μg/mg,包封率为61%;微球的体外释药速率平稳,周期达2周余。海藻酸钠可以作为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辅料;乳化离子交联法的制备工艺简便,有利于蛋白、多肽类药物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并有效延长其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
用静电喷雾法制备单分散性良好、亲水性的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聚己内酯(PEG-b-PCL/PCL)电喷微球。将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PEG-b-PCL)、聚己内酯(PCL)与氯仿混合磁力搅拌3 h后,采用静电喷雾的方法,以双亲(PEG-b-PCL)含量、流速、电压为变量,研究微球形态大小、粒径分布的变化,并研究微球亲水性随双亲含量的变化程度及微球在水中的分散性。双亲含10%~20%、流速1 mL/h、电压10 kV时能得到成球性佳、粒径5~6 μm的单分散性良好的微球,粒径的变异系数为15%~21%;双亲含量增至30%,微球之间由较多的纤维连接;双亲含量由0增至20%时,接触角由126.2°±4.8° 降至29.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改变双亲含量能有效改善微球的亲水性,同时,加入10%~20%双亲的微球在水中分散性佳,能形成均匀的混悬液。PEG-b-PCL/ PCL能得到单分散、亲水性佳的微球,为进一步制备载药微球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载硫酸长春新碱(VCR)微球的胶原/纤维蛋白胶的缓释药膜并研究其性质,考察京尼平的交联浓度(0、0.05、0.1、0.2 mol/ml)对药膜性质的影响.方法 冷冻干燥和京尼平交联法制备多孔胶原膜,将VCR微球混合纤维蛋白胶后加入多孔胶原膜中制备胶原/纤维蛋白胶复合药膜,考察药膜的表面形态、机械性能、降解性质和体外释药行为,并用CCK-8法检测药膜对3种肿瘤细胞(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体外抑瘤率.结果 随着交联剂京尼平浓度的增加,药膜机械强度增加,而断裂伸长率降低.VCR微球与纤维蛋白胶及胶原复合制备成药膜,可达到双重缓释的作用,减少药物突释,并延缓药物释放.未交联的F0药膜药物24h突释为(41.8±3.4)%,京尼平交联后的F0.05、F0.1和F0.2药膜的药物突释分别为(38.4±4.1)%、(35.2±3.6)%和(34.3±3.7)%.未载药的F0.1药膜无显著细胞毒效应,而载药的F0.1药膜在不同时间释放的药液对3种肿瘤细胞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各细胞株敏感度不同.结论 F0.1药膜能不同程度减少药物的突释,使药物释放更加平稳缓慢,有望用作抗肿瘤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rhBMP-2载体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测定材料的制备参数及其特性,包括材料的形貌、载药率、释药速度,并将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学评价载体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载药微球粒径为(253±64)μm,载药率0.52%±0.14%,载药微球rhBMP-2体外释放24h时为15.2%±0.8%,随后呈持续缓慢释放,28d时总计达48.6%±5.3%。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4周,材料周围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载有rhBMP-2的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和生物活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长因子载体材料和释放系统。  相似文献   

16.
背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制备的载药微球和纳米粒既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又能实现缓释、控释和靶向释放。 目的:分析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突释的成因、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突释联系紧密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目前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单凝聚法、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造成其突释的原因首先是药物分子和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弱,导致药物很容易从微球进入释放递质中,其次是在微球释放初期,药物从微球中的孔洞和缝隙中释放出来导致突释。影响突释程度的具体因素有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微球载药量、主药理化性质、微球制备方法及制备参数等。虽然国内外对突释机制以及控制突释措施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加以适当优化与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球的突释率,突释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6-聚己内酯(PCEP)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为载体研制紫杉醇聚合物纳米囊泡.方法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引发合成不同亲水段、疏水段链长的PCEP并进行FT-IR、1H NMR和GPC表征,以合成的嵌段聚合物PCEP为载体,通过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紫杉醇聚合物纳米囊泡,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其形态和构造,用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及分布,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及包封率,用透析袋法研究药物体外释放;同时,研究不同亲水链长、疏水链长对紫杉醇聚合物囊泡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及体外释放紫杉醇药物的影响.结果 研制的紫杉醇聚合物囊泡呈核-壳结构球形,粒径为纳米级,随着PCEP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紫杉醇聚合物囊泡体外释放无突释现象,能稳定缓慢释放紫杉醇,且释放速率随共聚物中亲水段PEG含量增加而增大,随疏水段PCL含量增大而减小.结论 以PCEP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为载体制备的紫杉醇聚合物纳米囊泡,其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较高,有望成为一种用于提高紫杉醇的药效且降低不良反应的新的紫杉醇缓控释剂型.  相似文献   

18.
以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为原料、泊洛沙姆188为乳化剂,以捏合法制得的姜黄素(Cur)/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Cur-HP-β-CD)为负载药物,经一步乳化法制得姜黄素/聚(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载药微球(Cur-HP-β-CD-PiBCA)。考察乳化剂、负载药物的浓度对微球粒径与分布、微球载药率及包封率的影响,并对载药微球的药物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浓度从0.01%增加到0.07%,载药微球粒径下降,粒径分布变宽,载药率和包封率均增加,适宜的乳化剂浓度为0.05%;随着药物浓度从0.03%增加到0.07%,微球载药率升高,包封率下降;载药微球的载药率越高,最终的药物累积释放百分率越低。姜黄素经包合和负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亲水性,而且可以提高其溶出度,为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表皮生长因子(EGF)微球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改进的复乳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制备EGF微球。检测EGF微球形貌表征、微球粒径分布、载药率、包封率和释药行为。用噻唑蓝(MTr)法测定增殖度,研究不同浓度EGF微球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研究相同浓度不同剂型E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微球载体的安全性。结果EGF微球粒径约为200nm,粒径分布比较均一,微球之间无粘连,分散性好。载药率为0.02%.包封率为85%。释药符合释放动力学模型,释放长达24h。不同浓度EGF微球均促进细胞增殖。其中10μg/L为最适质量浓度(与对照组EE,P〈0.01)。质量浓度10μg/L时,EGF微球组与EGF原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质量浓度空微球对细胞没有毒性,不影响细胞增殖(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成功制备EGF微球。细胞实验证明EGF微球制备过程中EGF保持原有活性。与EGF原液比较.EGF微球促进细胞增殖能力更强,微球载体对细胞没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来,对抗凝血药物肝素的控释一直存在争议,静电层层自组装是微胶囊载药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目的:制备壳聚糖水凝胶微球模板的载肝素层层自组装微胶囊,从而实现对抗凝血药物肝素的控释。 方法:采用硫酸钠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正电荷的壳聚糖微球模板,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装载抗凝血药物肝素。壳聚糖(CS)作为聚阳离子和肝素(Heparin, Hep)作为聚阴离子,在壳聚糖微球的模板上层层自组装形成{CS/Hep}3。{CS/Hep}3包被壳聚糖微球模板的微胶囊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进行了表征。壳聚糖和肝素的层层自组装过程通过Zeta电位分析进行监测。 结果与结论:{CS/Hep}3包被壳聚糖微球模板的微胶囊平均直径1 μm,包封率和载肝素量分别为83.8%和3.05%。成功制备了壳聚糖水凝胶微球模板的载肝素层层自组装微胶囊,进而实现对抗凝血药物肝素的控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