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是对中医理论"五脏应时"中"肾应冬"内涵的现代研究.从生物信息转导的角度出发,从松果体与性腺轴的关系中研究肾与冬时相通应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信号转导物质基础,并从信使之间的相关性变化中探讨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工作方式,进而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脏与时相应归类脏腑机能的理论内涵做出科学解释.研究结果显示:①中医肾应冬存在体内物质基础,它与神经内分泌和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密切相关.②松果腺在肾应冬过程中起了重要的高位调节作用.③中医以时测脏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可以作为探讨脏象功能本质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3.
"肾应冬"是五脏应时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雄性SD大鼠生理及摘除松果体条件下下丘脑G蛋白各亚型冬夏两至含量变化的研究,探讨了"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在生理条件下冬夏季节的变化对下丘脑Gs、Gi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而Gq和Go的含量冬夏则存在显著的差异,均表现为夏高冬低.摘除松果体后冬夏季节G蛋白的各种亚型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与模型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从而说明松果腺参与调节冬夏季节的变化对机体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而"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肾应冬”调控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肾应冬”是中医基础“五脏应时”理论的一个部分。方法:采用大鼠松果体摘除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在冬至、夏至SD雄性大鼠睾丸c-fos和c-jun的mRNA的变化规律。结果:睾丸c-fos和c-jun的mRNA具有冬至表达强、表达量多,夏至表达弱、表达量少的特点和趋势。摘除松果体在冬至使睾丸c-fos和c-jun的mRNA明显减弱,而在夏至则使睾丸c-fos和c-jun的mRNA明显增强。结论:1.“肾应冬”在生殖方面的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肾所藏的生殖之精的两种调控成分即促进生殖之精的物质和抑制生殖之精的物质而起作用。肾封藏的抑制生殖之精的物质和功能在冬季加强,而所储藏的促进生殖之精的物质和功能在冬至减弱,故在冬至,肾外泻生殖之精的功能减弱,生殖机能处于低潮。2.“肾应冬”的调控机制是肾中精气随季节的变化以松果体为中介,通过影响睾丸的c-fos和c-jun的mRNA表达来调节季节性生殖活动。3.中医“肾应冬”具有客观物质基础,,中医“以时测脏”具有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肾阳虚时垂体-甲状腺轴及垂体-性腺轴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制肾阳虚大鼠模型,采用分批宰杀的方法观察早期、中期和晚期肾阳虚大鼠垂体-甲状腺轴及垂体-性腺轴功能指标,对测试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垂体-甲状腺轴及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正常组垂体-性腺轴激素中T与FSH有相关性且为负相关,模型组中期LH与FSH有正相关性,模型组垂体-甲状腺轴与垂体-性腺轴激素中T与TSH有显著正相关性,T4与T有正相关性。结论:肾阳虚时垂体-甲状腺轴与垂体-性腺轴不是相互抑制 相似文献
7.
8.
中医证与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医证的实质和疾病的辨证分型与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在证的实质研究中,以肾虚证、肝郁证为主,讨论了不同肾虚证与男女性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对肝郁证的研究发现: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检测是肝郁证的一个具有特异性的指标,而脾虚证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指出,现代医学许多疾病的诊断以激素的检测作为客观指标,因此从内分泌角度探讨中医证的实质和疾病的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是有意义的研究,垂体-性腺轴是内分泌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疾病的辨证分型研究中,讨论了月经失调、乳腺增生病、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的辨证分型与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同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循经通络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手法、单纯药物治疗对乳腺增生(MGH)大鼠的疗效差异及对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手法组、药物组、药物加手法组,每组10只。采用孕雌激素联合造模法制备乳腺增生症模型。手法组予以循经通络推拿手法治疗,药物组灌胃给予三苯氧胺,药物加手法组同时给予循经通络推拿和药物灌胃。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乳头直径和乳头高度,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Western-blot及RT-RCR检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的蛋白和 mRNA 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显著减小(P<0.05);药物加手法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手法组和药物组大鼠乳腺组织形态改善不明显;药物组、药物加手法组血清FSH水平明显降低,LH水平显著升高(P<0.05),手法组大鼠血清FSH、LH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药物加手法组大鼠GnRH、GnRH-R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天癸方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雄激素受体(AR)mRNA 的影响。方法新生9日龄 SD 雌性大鼠一次性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建立 ASR 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丘脑视前区 GnRH 含量,RT-PCR 法测定下丘脑 AR mRNA 表达水平,并观察中药治疗前后上述两种物质的变化。结果 ASR 模型下丘脑视前区 GnRH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下丘脑 AR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中药天癸方治疗后,下丘脑视前区 GnRH 含量上升至正常大鼠水平(P>0.05),AR mRNA 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 ASR 模型下丘脑 AR mRNA 过度表达,视前区GnRH 含量降低,是引起该模型低促性腺激素和无排卵的原因之一,中药天癸方可使 AR mRNA 表达下降,改善低促性腺激素状态而产生促排卵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肾虚证与垂体关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为指标,观察老年肾虚证与垂体性腺轴的关系。结果示:老年人中肾阳虚组血清T、E_2、E_2/T比值明显低于肾阳虚组,血清LH、FSH又明显高于肾阴虚组、温肾阳中药可以调节老年肾阳虚组垂体—性激素环境的紊乱。以老年雄性大鼠造肾阳虚模型,其指标变化与男性老年人相同,温肾阳中药可改变其增龄性变化,滋肾阴中药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用系统论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重要生理功能,因而"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重要内容。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因此,中医"肾藏精"理论中的肾不仅包括肾的解剖学概念,还包括了肾的生理病理功能。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用系统论的原理讨论肾与精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及垂体-性腺轴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制肾阳虚大鼠模型,采用分批宰杀的方法观察早期、中期和晚期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及垂体-性腺轴功能指标,对测试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及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正常组垂体-性腺轴激素中早期T与FSH有相关性且为负相关,晚期CORT与ACTH有正相关,模型组早期ACTH与LH有显著负相关,模型组中期FSH与LH有显著正相关性,CORT与T有正相关性。结论肾阳虚早期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与垂体-性腺轴的垂体激素有负相关性,即二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但中期时靶腺的激素有正相关性,表现为平行关系,二轴同时受损;证实肾阳虚是一种综合的动态且可转化的功能态。 相似文献
15.
从气血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是根据急性心血管事件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等特点提出的病机理论.“络风内动”是在气血失常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热毒生风,或络虚风动,或外风引动内风,导致脉络受损、血脉挛急不通或不荣,引动伏风而猝然心痛.治疗时当合理安排好“治风”与“调气血”的主次关系,根据病情缓急分而治之,热毒生风证当急则治标以风药治风为先,络虚风动证当缓则治本以调理气血为要,外风引动内风证则标本兼顾,表里同治以防传变.将气血相关理论与“络风内动”学说有机结合,对指导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滋阴泻火方对青春期大鼠性腺轴相关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滋阴泻火方 (生地黄、知母、牡丹皮、泽泻、黄柏、龟板 )治疗儿童性早熟的机理 ,15 0只 4周龄SD雌性大鼠均分为 5组 ,A组为空白对照组 (生理盐水2ml/d灌胃 ) ;B组为达菲林对照组 ( 1mg/kg ,每 3周 1次 ,共 3次 ) ;C、D、E组为中药大、中、小剂量组 ,分别予滋阴泻火方 10 ,2 0 ,4 0·kg- 1·d- 1灌胃 ,共 8周。在用药 4 ,8周 ,及停药 4周时 ,分 3次处死大鼠 ,比较下丘脑GnRH基因表达、垂体GnRH受体基因表达及卵巢E2 受体基因表达。结果 :B、D、E组GnRH受体基因、E2 受体基因表达较A组显著减少 ,A组无此变化 ;停药后所有差异全部消失。结论 :滋阴泻火方对青春期大鼠中枢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卵巢雌激素受体有可逆性抑制作用 ,这可能是该方治疗儿童性早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病非肾虚论申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肾系疾病是世界上公认的难治之病。目前 ,中、西医学对此类疾病都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绍琴教授指出 :“用传统的方法治疗慢性肾病之所以疗效不佳 ,主要原因是在肾病认识上存在着失误。因此 ,有必要对慢性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进行深入探讨 ,突破旧说 ,提出新理论 ,才能另辟蹊径 ,提高疗效。”为此 ,赵老提出了“慢性肾病非肾虚”的观点。笔者根据赵老的经验 ,采用纯中药治疗为主 ,配合饮食调控和运动锻炼等新方法 ,治疗慢性肾病获得满意疗效。现将赵老治肾新论试作演绎申释 ,…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肾主骨”理论出发防治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现代生理、生物学知识相联系,阐释肾主骨与骨关节炎(OA)的关系,指出OA属中医学"骨痹"的范畴,该病的发病与肾脏关系尤为密切,肾虚骨衰是OA发病的病机关键;古代和现代医家采用方药治疗OA时均以补肾法来治本;肾为先天之本,在体为骨,藏精生髓,肾的功能与作用涉及了分子-细胞-器官-整体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