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归酊治疗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影响了病人的治疗,如何治疗静脉炎,广大医务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外、中西医方法甚多,但各有优缺点,中医中药治疗静脉炎有确切疗效[1]。我院用红花、当归、酒精经泡制制成红归可在治疗静脉输注引起的静脉炎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80例病人为1995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的病人。男48例,女32例,年龄为10~88岁,80例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按发生的程度随机分组。两组具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村罔幸彦[2]的诊断标准。0度:只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防治盖诺静脉给药引起的静脉炎,保证病人顺利完成化疗计划,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①用冰敷加正红花油局部湿敷预防盖诺所致的静脉炎,与用硫酸镁湿敷组进行比较;②用0.5%氯己定酊湿敷治疗Ⅰ度、Ⅱ度静脉炎与硫酸镁湿敷组进行比较;③用见林喷雾剂外喷加MTC微波照射治疗Ⅲ度、Ⅳ度静脉炎,与常规换药比较。[结果]静脉使用盖诺化疗时进行冰敷,用药后予正红花油湿敷对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效果显著(P〈0.01);0.5%氯己定酊湿敷治疗盖诺所致的Ⅰ度、Ⅱ度静脉炎效果与硫酸镁湿敷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林外喷加MTC微波照射对治疗盖诺所致的Ⅲ度、Ⅳ度静脉炎较常规换药效果较好。[结论]采取综合防治方法防治盖诺所致静脉炎效果显著,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成都军区总医院吴勤,王鹏巨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影响了治疗。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为如何预防和治疗静脉炎,做了大量的研究和细致的护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静脉炎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4.
吕美玲 《家庭护士》2007,5(7):44-45
目前静脉输注的病人中近8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炎症局部可因治疗不及时而出现慢性硬结、静脉硬化、闭塞、静脉炎后综合征,甚至影响药液的输入而延误治疗。为了更规范预防和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现就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和对策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自制混合酊剂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青 《护理研究》2004,18(4):613-613
静脉炎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及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使静脉炎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探讨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方法,从2002年1月—2003年6月用自制混合酊剂对各种肿瘤病人使用不同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郭献相  方兰巧 《全科护理》2010,(25):2330-233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主要途径,静脉炎则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炎的发生不仅会使病人产生不适,加重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更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近年来,临床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肾移植已被大多数病人接受并成为治疗晚期肾脏病最有效的方法。但肾移植术后病人由于免疫抑制剂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多尿期的大量补液,以及输入高浓度液体和刺激性药物对静脉局部的刺激等因素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增高。静脉炎的发生不但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延长了的住院时间,而且给病人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为了预防和控制肾移植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笔者在对以往肾移植术后发生静脉炎的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于2004年1月起运用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对肾移植术后病人进行预防静脉炎的质量管理,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晨  李金梅 《护理研究》2006,20(7):1762
在临床护理中,经常可见因静脉输液而引起的静脉炎。出现静脉炎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发红、灼热,静脉成条索样改变。2004年至今我科对37例病人采用云南白药外敷治疗静脉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君娥  胡碧芳 《护理研究》2008,22(8):2132-2132
化疗作为肿瘤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作用与疗效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病人的认可。但化疗药物的局部毒副反应,如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且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为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我科于2007年3月-8月对应用化疗药物静脉给药的200例病人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进行静脉给药,有效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普鲁卡因和地塞米松对化疗并发静脉炎的预防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研究普鲁卡因和地塞米松对化疗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作者选择了15例初次用全身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治疗组,化疗前应用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化疗结束后用0.9%NS100ml 普鲁卡因100mg 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并以同样务件的17例病人作对照组,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在化疗并发静脉炎的发生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普鲁卡因扣地塞米松舍用可预防化疗并发静脉炎。  相似文献   

11.
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建云 《护理研究》2004,18(6):1041-1042
为提高化疗病人的耐受性,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从预防和治疗的角度综述了国内最新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化疗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浅表静脉炎,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会使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尽管化疗药物输注操作技术明显提高,在减少或防止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方面起一定作用,但由于反复不断地静脉给药,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是不可避免的。经外周静脉给药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0%~60%,  相似文献   

13.
李超  李谦  王晓媛 《护理研究》2010,(6):1689-1690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性静脉治疗途径。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于2009年11月2日收入1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病人,为其留置PICC管后,出现严重静脉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因PICC所致静脉炎病人按照入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紫草膏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观察组病人静脉炎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所致的静脉炎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局部湿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病人行中药局部湿敷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静脉炎2 d~7 d均治愈.[结论]中药局部湿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李静  王荃  吴利群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627-1627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刺激大、毒性强、对血管内膜损伤大,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影响治疗。临床上常用硫酸镁外敷治疗静脉炎。笔者通过在化疗前与化疗中对患者穿刺部位采用硫酸镁外敷,观察其对静脉炎的预防作用,以寻求外敷的最佳时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德莫林治疗凯时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应用静脉输入凯时治疗脑梗塞发生周围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及实验组(n=30).实验组病人在出现周围静脉炎后局部涂抹德莫林软膏按摩至皮肤吸收;对照组病人在出现周围静脉炎后给予33%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德莫林软膏治疗凯时所致的周围静脉炎疗效优于33%硫酸镁.  相似文献   

18.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预防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期癌肿病人,常需要多个疗程的化疗,有的病人极度衰竭,均靠从静脉输入营养来维持生命。每日从表浅静脉穿刺输注化疗药物或高浓度营养液,常使病人静脉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使液体外渗,或使病人静脉沿皮肤出现树叉状黑色斑,或输液24h后,局部静脉发红、疼痛、肿胀,造成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1]。对白细胞计数极低的病人,反复静脉穿刺更易发生局部血肿和静脉炎,而且治疗难以得到保证。本文介绍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深浅静脉输液法,临床应用已有586个病例,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疗实施的满意度。现将该…  相似文献   

19.
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春  宁宁 《护理研究》2005,19(8):667-669
介绍了β-七叶皂甙钠导致静脉炎的原因、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旨在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对该药的耐受性,进而顺利完成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20.
雷芳  何华英 《全科护理》2010,8(32):2938-2939
[目的]探讨心肌炎病人多巴胺性静脉炎的三级监控护理模式。[方法]对13例心肌炎病人多巴胺性静脉炎病人应用三级监控护理模式即预防性监控护理、静脉治疗过程中的监控、药物外渗后的监控,其中静脉治疗过程中的监控包括静脉穿刺过程中、静脉泵入过程中及静脉输液结束后的监控。[结果]13例心肌炎多巴胺性静脉炎病人1 d-5 d治愈。[结论]在治疗心肌炎病人的过程中,运用多巴胺时加强三级监控护理,及早发现静脉炎倾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