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原则妥善配伍而成的。1979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其载方多由一味或几味药物简单组合而成,没有确定的组成原则。《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中医学系统理论的基本形成,方剂的组成原则就首见于此,此后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始终指导着历代医家的组方配药。在方剂组成中,君药与臣药性能多与治法相吻合,而佐药与使药常见有与治法相背者。现就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方剂学》的方剂中具有佐制和引经等作用者,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2.
方剂配伍理论的系统科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方剂是根据辨证后制定的治疗原则,将中药饮片按一定规则配伍组成处方,并赋予这个处方一定的剂型,从而满足治疗原则规定的功能、主治的中药组合用药形式.方剂配伍的核心内容是通过配伍,使群药形成按君、臣、佐、使排列成"有制之师",再经过整合,使群体成为一个整体,针对复杂的证候,实现"整体综合调节"[1]的干预作用.中药通过配伍整合形成的方剂,具备了系统的基本特性,方剂配伍理论也充分体现了系统科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配伍是方剂的核心,适宜的配伍可以使方剂发挥最大药效,达到预期疗效.本文结合现代研究来探讨补气剂的配伍方法.补气剂多配伍行气药、利水渗湿药、升阳举陷药、疏风解表药、养血药、消导药、补阴药、补阳药等合成方剂,其中主要的配伍方法是配伍行气药、利水渗湿药.配伍的目的是为了顺应脏腑生理功能,使其补而不滞.  相似文献   

4.
蒙医方剂配伍理论是蒙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蒙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本文仅就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谈个人的见解,希望与各位同仁探讨。1蒙医配方理论[1-2]方剂组成:蒙医药方多为相对固定的成方。其中组成大致与中医方剂近似,由君、臣、佐、使四部分组成,而且多数原方中这些组成剂齐全,数量恒定。各组成在方中的作用较明确。即:君药:针对主病或对病起主要治疗作用,是每一首方中必有的组分。例如驴血-3中的驴血,针对主病;扫日老-4汤中的沙参,针对主病和病所兼有。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  相似文献   

5.
孙光荣教授临床善用“角药”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角药"是指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归经、七情为配伍原则,三味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配成一组,为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这种配伍,比起"药对"作用就比较复杂一些,名之曰"角药"。初看"角药"是由三味"药物"组合,但实际上它的组方意义远比"药对"广泛深厚。"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或辅  相似文献   

6.
论辨病理用药是传统方剂配伍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水生  叶苓  林渊  刘蔚雯  林求诚 《中医杂志》2004,45(11):813-814
在分析传统方剂配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辨病理用药"的概念及新的方剂配伍原则.新的原则既能体现君臣佐使的思想,又符合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对传统方剂配伍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而拟定的治疗处方。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剂组方配伍是研究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揭示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方剂作用机理研究,不但可以证明方剂配伍原则的合理性,而且还将为进一步优化方剂的组合和临床更好的运用方剂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方剂配伍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通过拆方研究,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从复方中寻找有效成分的最佳组合而从整体经过还原研究回归整体。因此,21世纪中药方剂配伍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成(组)分配伍。应成为当前中药配伍的新模式。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是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系统科学思想和传统中药配伍理论为指导,去除方剂和饮片中无关物质,以组分或成分为表达形式,针对有限适应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以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并且能辨病及辨证应用的新中药模式。实现中药有效成(组)分配伍基本方法有: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不同药物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对病方与对证方的配伍。其主要特点是成分清楚、作用目标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毒副作用小,与传统中成药具有相似的整体功能。这一中药配伍模式的推广运用,可为中医对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方剂配伍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通过拆方研究,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从复方中寻找有效成分的最佳组合而从整体经过还原研究回归整体。因此,21世纪中药方剂配伍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成(组)分配伍应成为当前中药配伍的新模式。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是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系统科学思想和传统中药配伍理论为指导,去除方剂和饮片中无关物质,以组分或成分为表达形式,针对有限适应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以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并且能辨病及辨证应用的新中药模式。实现中药有效成(组)分配伍基本方法有: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不同药物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对病方与对证方的配伍。其主要特点是成分清楚、作用目标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毒副作用小,与传统中成药具有相似的整体功能。这一中药配伍模式的推广运用, 可为中医对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开辟新途径。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论药对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药对与方剂关系密切;药对的组成方式实际上是两药药性在某种程度上的吻合;药对可以使方剂的配伍更加合理,功效更加明晰;在临证处方时,我们既应灵活地运用药对,同时又要遵守方剂配伍规律;药对对于方剂配伍研究具有引导价值;药对理论可以说明一定的方剂配伍关系,但它代替不了方剂配伍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君臣佐使是中医学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它论述了各药在方剂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君臣佐使配伍法经历了从药物分类到方剂配伍分析的历程,目前仅用于方剂的配伍分析,对于临床遣药制方并未能体现其指导意义,不能真正反映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使得君臣佐使配伍法陷入发展瓶颈.笔者通过参考医籍文献源流记载,分析并探讨符合实际应用的...  相似文献   

12.
方剂有效组分配伍是近年来出现的方剂配伍研究的新模式,具有作用明确、靶位清楚、对病证针对性更强等优点;而传统的方剂全药配伍模式则是药物按照组方原则进行有序配合的有机整体,并因其成分的多样性、作用的多层次性、多靶点性使得作用方式呈现“整体综合调节”的样貌.目前诸多学者致力于用方剂的有效组分配伍来替代传统全药配伍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仍然无法说明有效组分配伍能完全替代全药配伍。  相似文献   

13.
方剂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 ,针对疾病的表象和内因有的放矢地按照药物的性能、效用合理组合而成。根据笔者多年研探 ,仅就方剂中应用相反相成原则进行配伍的一些浅识表述出来 ,以供同道参考。1 寒热并进配伍法该法主要适用于寒热错杂的疾病。因此类病不仅有寒而且有热 ,故组方时既不可单用寒凉药 ,又不能单用温热药 ,只有将二者配伍使用 ,才能协调阴阳、寒热俱除。如《伤寒论》治疗上热下寒 ,腹痛欲呕之证的黄连汤 ,方中用苦寒药黄连祛其上焦之邪热 ,而用干姜、桂枝温散中焦之凝寒 ,用甘草调和诸药而解病邪之毒 ,诸药配伍应用使疾病立除、…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5,(9):1212-1214
目的:探讨"风药"在脾胃病方剂中的配伍规律。方法:查询《中医方剂大辞典》,收集含有风药的脾胃病方剂进行分析。结果:脾胃病方剂使用风药主要为祛散风寒、祛散风热和祛风通络药物,次要为祛风胜湿止痛、祛风除湿、祛风化痰药物。结论:"风药"具有调节脾升胃降及祛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家炎 《中医研究》2004,17(1):13-13
1引言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留下了许多首方剂,由于其方剂组方严谨,用药精湛,配伍合理,疗效显著,被后世尊称为"经方".深入研究其配伍心法,而施之于临床,是仲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仲景对于方剂配伍,是在充分了解药物配伍之七情合和的基础上,巧妙遣用,使其达到方剂整体功能大于药物相加之总和的效果.经先前诸贤研究,已提出仲景方剂组方思维有相辅相成,阴阳对立等等.笔者通过对一些方剂的研究,认为仲景组方思维尚有"制性取用"一法.  相似文献   

16.
"角药"是由3味中药联合应用、配伍而成,相辅相成,互为犄角。《伤寒杂病论》中包含着大量的角药运用,根据其在方剂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文章分别从独立成方、方剂中主要作用、方剂中次要或辅助作用以及多组角药联合作用4个方面对经方中茯苓"角药"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药对的配伍是中医方剂遣方用药的关键.本文从药对的沿革、相须药对、相使药对、相畏相杀药对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通过药对配伍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方剂由药物组成,是用于临床治疗的主要工具之一。由于方剂以药物为基础,并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因此只有在掌握中药学及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深刻理解遣药组方的重要意义,才能学好方剂学,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首先,药物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通过有机配伍而组成方剂,其目的在于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以提高原有疗效,此即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之意。如麻黄汤中麻黄配伍桂枝,可增强发汗解表之功效。其次,随证合药、全面兼  相似文献   

19.
方剂配伍实验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对其作用机理、配伍关系及疗效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清·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指出: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方剂并非是简单的单味药相加,而是方中药物之间发生的协同、制约等作用,使全方发挥一定的疗效。近年来运用现代医学实验手段,进行复方配伍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方剂的组成原则和配伍变化均有所揭示。!剖析方中药物的作用、特点将方剂组成药物逐啡加以研究,以便了解方中各药的药理作用,弄清其究竟有何功能,地位是主还是次,对于方剂君臣佐使理…  相似文献   

20.
"药对"作为方剂组成的基本要素,是具有密切配伍关系的二味或三味药的并用而有某种特定功用的、相对固定的药物组合。恰当的药对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大大提高方剂的临床疗效,扩大治疗范围。经方诸多名方,均有经典药对镶嵌,灵活多变,立意高妙,乃体现方剂整体疗效的画龙点睛之笔。《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是祖国医学中有关妇人病证的最早记载和专题论述,诚可谓开中医妇科之先河。其中妇人杂病篇共有17首方剂,大部分为至今临床常用经方。拟从此篇6首代表方剂入手,通过分析其药对配伍关系,探讨仲景药物运用规律,以期能够在临床处方用药时加以借鉴,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