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9):828-828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5/7/26)报道,阿兹海默症研究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是,为什么经过遗传工程设计而带有人类阿兹海默症之异常蛋白质的小鼠,却不太发生严重的病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导致人类3种性联免疫缺陷症的特异性基因缺陷,其中无γ球蛋白血症(XLA)由编码B细胞的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突变所致。高IgM综合征(HIGM)系编码T细胞CD40配体(CD40L)基因突变引起,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XSCTD)则源自编码IL-2受体V链基因的突变,对这些患者分析所得的结果,既对遗传学诊断和处理该类疾病有所启迪,又是分析相关蛋白分子功能区和了解基因产物生理功能的  相似文献   

3.
细胞膜脂多糖受体CD14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LBP/CD14)是体内脂多糖(LPS)增敏其细胞效应的重要系统。通过该系统,细胞对微量LPS产生应答反应,这可能在内毒素血症致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突变和异常聚集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尚未明确其致病机制。α-Syn是可溶性小分子蛋白,主要集中在脑部神经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5.
氨基酸分析应用于PKU杂合子筛查宋力,余明焕,叶明德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在我国的发病率平均为1/16500[1]。推测我国PKU致病基因携带频率平均为1/65.除PKU患儿的父母被确认为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外,绝大部分P...  相似文献   

6.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8):913-913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7/6/5)报道,Weill Comell医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的研究人员发现免疫抗体能进入脑细胞,降低造成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淀粉样蛋白(amyloid)的数量,大大的提高免疫治疗法对抗阿尔茨海默症的前景。此研究发表于5月1目的《生物化学期刊》(J Biol Chem)。  相似文献   

7.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7):765-765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6/5/29)报道,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Robert J.Woods和同仁发表于5月23日的《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中的研究结果称,研究人员为疫苗制造商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他们描述了抗体如何分别与2种常见致病细菌——B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Group B,SGB)和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进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腓骨肌萎缩症和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患者中检测周围髓鞘蛋白22基因(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重复或缺失。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13个腓骨肌萎缩症家系先证者、4个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家系先证者和50名正常人PMP22基因重复或缺失突变。结果 113个腓骨肌萎缩症家系中发现有36个存在PMP22基因重复,4个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先证者均存在PMP22基因缺失,50名正常人未发现异常。结论 我国PMP22基因重复突变的致病频率为31.9%(36/113),PMP22基因缺失突变是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常见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及骨髓移植患者TT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TT病毒(简称TTV)在血液透析患者和骨髓移植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并评估TT病毒的致病力。方法回顾性调查37例血液透析患者和90例骨髓移植患者的TTV感染情况,分析TTV感染的致病力。结果TTV在37例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感染率为1622%(6/37),在90例骨髓移植患者中的感染率为333%(3/9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例TTV阳性患者中5例有输血史,4例行肾移植术。TTV感染与是否存在HBV或HCV感染无关。未发现TTV阳性和TTV阴性两组之间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存在差异。结论输血或血浆在传播TTV感染上有重要意义。TTV的致病力较弱。TTV是否嗜肝病毒,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HRSVG蛋白是性质独特的、高度变异性粘附蛋白,在诱导保护性免疫和致病机制方面起重要作用。HRSV感染严重程度可能与G蛋白有关。探讨G蛋白的免疫致病机理将有助于掌握HRSV的致病机制,了解清除HRSV和其它病毒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报道,法国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如果注射一种“诱饵蛋白”,让致病基因失去作用,或能治疗软骨发育不全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对家系进行遗传分析,以提高对DMD/BMD的基因诊断水平及有效的遗传咨询。方法对40例DMD/BMD患者应用18对引物多重PCR技术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诊断,收集完整家系资料进行遗传分析以判断致病基因携带者及评估风险。结果40例DMD/BMD患者基因诊断有27例至少存在一个外显子片段缺失(67.5%),13例未检测到缺失(32.5%)。通过对家系的遗传分析判断出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多重PCR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可对DMD/BM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对风险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判断致病基因携带者以进行有效的遗传咨询,进而控制遗传病。  相似文献   

13.
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病理学的特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总结89例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病例的病理资料,对其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PAS染色及p53、Ki-67免疫组化染色;以59例声带角化症(分为单纯增生组40例和异型增生组19例)和30例声带浸润癌(浸润深度〉3mm的癌)作为对照。结果在HE染色下,声带鳞状细胞癌的早期改变可区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为上皮全层癌变型,占67.4%(60/89);Ⅱ型为上皮基底层及副基底层癌变型,占32.6%(29/89),又可分为Ⅱa和Ⅱb两个亚型。HE染色显示有可疑微小浸润者52例,PAS染色示其中的43例(83%)的可疑病灶周边基膜样物质消失,有微浸润,Ⅰ型微浸润的比例较Ⅱ型明显偏低(P=0.007)。HE染色下3例(3.4%,3/89)认为无微浸润者经深切证实有浸润,并经PAS染色确认。Ⅰ型和Ⅱ型的p53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445),而Ki-67阳性率Ⅰ型高于Ⅱ型(P=0.048)。癌早期改变组的p53阳性率高于声带角化症伴单纯增生组(P=0.008),而与声带角化症异型增生组和声带进展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268)。癌早期改变组的Ki-67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癌组(P=0.000),并明显高于角化症伴单纯增生组(P=0.001),但与角化症伴异型增生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248)。结论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可区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癌变可在不累及上皮全层的情况下,由上皮的基底层和(或)副基底层细胞直接向固有膜内增生及癌变,此型占全部病例的近1/3,早期浸润是Ⅱ型诊断的可靠依据;Ⅱ型的存在提示声带鳞状细胞癌的早期发生和演进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PAS染色和p53、Ki-67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声带鳞状细胞癌Ⅱ型早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非缺失/重复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致病点突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检测非缺失/重复突变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致病点突变。方法对6个家系的6个无关DMD男性患者的DMD基因的79个外显子及5′-3′-非翻译序列进行PER扩增,产物通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进行突变筛查。结果6例非缺失/重复突变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检测出了5例患者的致病点突变,即697-698insGT,C616T,G1255T,C4279T和C2302T。第1个点突变引起移码突变,后4个致病点突变引起翻译的提前终止,最终导致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除致病点突变外,在第39内含子还发现1个T5586+61A点突变;患者5还检测出了一个位于第8外显子的错义突变;而没有检出致病点突变的患者6,发现了2个外显子突变及2个内含子序列点突变,即C2168+13T、G5234A、C5280T和5740-13dupG。所有检出的突变有7个点突变未见报道。结论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合测序,可用于检测DMD患者的点突变.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缪为民,柴建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组引起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3500个活产婴儿中有1个。本病绝大多数为双侧性,通常在10~30岁起病,症状...  相似文献   

16.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10):1062-1062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6/8/17)报道,Scripps研究所Skaggs化学生物学研究所的Jeffery W.Kelly教授,以及Saik生物研究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Andrew Dillin,带领各自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阿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等痰病的研究发现,错误折迭的蛋白会在这些疾病中聚集,产生毒性作用,影响老化的过程。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8月10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热休克蛋白22(small heat-shock protein 22,HSP2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中的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1个发现HSP22基因423(G→T)突变的CMT2L家系外的114个CMT家系先证者进行了且HSP22基因的突变分析。结果 114个先证者中有2例患者在且HSP22基因的第3外显子发生了582(C→T)碱基改变,由于编码的氨基酸未改变,均为色氨酸(Thr),为一种同义突变。结论 HSP22基因突变在中国人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中少见,突变率为0.87%(1/115)。  相似文献   

18.
cyclinD1、p16、Rb在胸腺瘤中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clin D1、p16、Rb蛋白在胸腺瘤中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4例胸腺瘤标本进行检测。结果:cyclinD1、p16,Rb蛋白在髓质型,混合型胸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3/13)、69.2%(9/13),53.9%(7/13),器官样,普通皮质型胸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8/16)、75.0%(12/16)、75.0%(12/16),高  相似文献   

19.
一个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致病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致病基因是否与染色体4q21连锁。方法:提取在天津塘沽地区发现的一个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选择染色体4q21上的4仆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short tandem repeat polymorphism,STRP):GATA62A11、DSP(P)、SPP1的D4S1563做荧光标记PCR、等位片段分析,用Lod连锁分析法分析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与上述4个STR的连锁关系。结果:分别得到13个家庭成员上述4个位点的基因型和单体型。MLINK软件分析显示:GATA62A11、KSP(P)与致病基因位点连锁的最大Lod值分别为1.63(θ=0)。结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的致病基因初步定位在4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液中IGF-Ⅰ和IGF-Ⅱ的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内异症性不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检测31例内异症患者(不孕者13例,非不孕者18例)和19例非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IGF-Ⅰ和IGF-Ⅱ的表达水平。结果内异症组腹腔液中IGF-Ⅰ表达水平(143.59±53,80mg/ml)显著高于对照组(94.44±45.81ng/ml)(P〈0.01),并且内异症组中不孕患者IGF-Ⅰ表达水平(174.98±38.47ng/ml)显著高于非不孕者(124.40±4-53.57ng/ml)(P〈0.05),内异症组早晚期IGF-Ⅰ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腹腔液中IGF-Ⅱ表达水平在两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GF-Ⅰ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并且可能是内异症性不孕的一个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