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KAI1 mRNA的表达对胃癌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KAI1 mRNA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18例胃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的KAl1 mRNA表达情况.结果 KAI1 mRNA在胃良性病变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4%(17/18)、31%(22/70);KAI1 mRNA的表达受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影响;随着浸润程度的加深和临床分期的增加,其阳性率逐渐下降;KAI1 mRNA表达阳性者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者.结论 KAI1基因表达的缺失和下调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可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及评估肿瘤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织中β-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接骨木凝集素(S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将49例胃癌、20例癌旁组织、36例淋巴结转移灶和80例不同类型胃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gal-3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SNA染色方法为ABC亲和组化法。结果胃癌组织gal-3和S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不同类型胃良性病变者(P〈0.05,P〈0.01).阳性表达的胃良性病变标本和癌旁组织均呈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淋巴结转移灶gal-3和SNA阳性率分别为63.9%和55.6%,与其相应的原发病灶gal-3和SNA阳性率(72.2%和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Ⅱ级、浸润深度T1和T2及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gal-3和S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Ⅳ级和浸润深度T3、T4及区域淋巴结转移者(P〈0.05);淋巴结转移N1及无远处器官转移胃癌组织gal-3和SNA表达阳性率低于淋巴结转移N2、N3,站及远处器官转移的胃癌组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31例gal-3表达阳性病例中SNA阳性22例,两者表达呈明显一致性(X^2=6.59,P〈0.05)。结论gal-3和SNA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胃癌发生、进展及其临床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凝集素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VEGF-C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56例胃癌标本和一株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56例胃癌标本中有18例VEGF-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32%,SGC-7901胃癌细胞株中VEGF-C强阳性表达;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A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与病理类型的联系。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40例和同期手术治疗的非胃癌疾病患者20例的胃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癌组织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KAI-1基因的表达。结果:KA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胃良性病变组织(P<0.05)。且这种表达差异体现在不同的胃癌组织类型中。结论:KAI-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肿瘤侵袭力增强和易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肿瘤相关糖蛋白72(TAG72)和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将49例胃癌,20例癌旁组织,36例淋巴结转移灶及80例不同类型胃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或胃镜活检标本行常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AG72和GRP94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TAG72和GRP94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及各类型胃良性病变(P<0.05或P<0.01);TAG72和/或GRP94阳性表达的癌旁组织及胃良性病变黏膜上皮均呈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癌原发灶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之间TAG72和GRP94表达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浸润深度T1+T2者、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器官转移者TAG72和GRP94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浸润深度T3+T4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者(P<0.05或P<0.01);组织学分级II级及N1站淋巴结转移者TAG72和GRP94表达阳性率低于组织学III+IV级及N2+N3站淋巴结转移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AG72和GRP94表达水平对胃癌发生、进展和临床生物学行为方面可能有促进作用,TAG72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及stat-3在胃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差异性,探讨两种转录因子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两者在表达过程中的相关性。 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胃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正常组织Sp1及stat-3的表达情况,研究探讨两种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相关性。 结果:Sp1在正常胃黏膜的阳性表达率为23.08%(9/39),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46%(15/39),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1.79%(28/39);stat-3在正常黏膜的阳性表达率为17.95%(7/39),不典型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35.90%(14/39),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26/39);胃癌组织中Sp1的阳性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以及穿破浆膜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性别、部位、分化程度、大体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stat-3的阳性情况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大体类型以及穿破浆膜密切相关 ,不同年龄、性别、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转录因子Sp1与stat-3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s=0.403,P<0.05)。 结论:Sp1与stat-3在不同的组织中表达情况存在差异,且两种因子分别与不同的病理参数密切相关。两种因子的联合监测对于胃癌的早期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良恶性病变组织中VHL和HIF-1α及其mRNA表达水平和MV计数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取49例胃癌,20例癌旁组织,36例淋巴结转移灶和80例不同类型胃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VHL和HIF-1α表达和MV计数,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HL和HIF-1α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织VHL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各类型胃良性病变(P<0.05或P<0.01),胃癌组织HIF-1α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各类型胃良性病变(P<0.05或P<0.01),胃癌组织MV计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各种类型胃良性病变(P<0.01), VHL及其mRNA阴性表达和(或)HIF-1α及其mRNA阳性表达的癌旁组织及胃良性病变黏膜上皮均呈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癌原发灶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灶比较VHL和HIF-1α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及MV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学分级Ⅱ级、浸润深度T1+T2、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病例HIF-1α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及MV计数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Ⅳ级、浸润深度T3+T4、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者(P<0.05或P<0.01),但VHL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则与HIF-1α相反(P<0.05或P<0.01);N1站淋巴结转移者VHL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N2+N3站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VHL和HIF-1α及其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高度不一致性(χVHL=14.66,P<0.01;χ VHLmRNA=6.74,P<0.05);VHL及其mRNA阳性者或HIF-1α及其mRNA阴性者MV计数明显低于VHL及其mRNA阴性或HIF-1α及其mRNA阳性者(P<0.01)。结论:VHL和HIF-1α及其mRNA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胃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VHL和HIF-1α及其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可能存在负性调节作用;VHL及其mRNA可能抑制胃癌组织中微血管生成,HIF-1α及其mRNA可能促进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瘤体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表达对胃癌的生长,转移的影响及与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1例胃癌瘤体,瘤旁(2cm)及正常胃组织标本,8例良性胃溃疡,10例正常人标本进行了VCAM-1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分析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41例胃癌瘤体中有31例VCAM-1阳性表达,瘤旁组织2cm有5例阳性表达,正常组织5cm有4例阳性表达(P<0.001)。胃良性溃疡8例标本中有2例阳性表达,正常对照10例中有2例阳性表达。胃癌组与溃疡组及正常组VCAM-1的阳性表达差异显(P=0.0006),溃疡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性差异(P=0.75)。有淋巴结转移的28例中,VCAM-1阳性表达26例,淋巴结转移阴性的11例中有5例VCAM-1阳性表达(P=0.007)。VCAM-1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与胃癌的,分级及浸润深度相关,而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无关。结论:VCAM-1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相关性,VCAM-1可能与胃癌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分析CK19 mRNA、MUC1 mRNA作为胃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2例胃癌462枚常规病理阴性淋巴结中黏蛋白1(MUC1)mRN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对照组为4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38枚淋巴结。结果 胃良性病变患者38枚淋巴结中CK19 mRNA和MUC1 mRNA表达均为阴性;CK19、MUC1 mRNA在胃癌患者462枚常规病理阴性的淋巴结中223枚(48.3%)阳性表达,其中180枚(39.0%)淋巴结CK19 mRNA阳性表达,136枚(29.4%)MUC1 mRNA阳性表达,CK19 mRNA和MUC1 mRNA均为阳性者有125枚(27.0%)。不同组织类型淋巴结CK19、MUC1 mR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肿瘤浸润层次、原发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UC1、CK19基因均可作为RT-PCR法检测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的表达在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和27例距癌组织5cm以上胃大部切除黏膜组织中IFITM1的表达情况.同时评估IFITM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Lauren's分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及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评估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结果 胃癌组织中IFITM1阳性表达率为85.3%(58/68),与距癌组织5cm以上胃大部切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ITM1阳性表达率与Lauren's分型(P=0.026)、肿瘤分化程度(P=0.033)、淋巴结转移(P=0.001)、肿瘤浸润深度等因素(P=0.041)有关.IFITM1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显著性相关.胃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IFITM1阴性组,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IFITM1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环氧化酶(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的hTERT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TER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fig71.11%,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9.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孕激素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Her-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22%,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5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ER阳性表达有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TERT阳性表达与COX-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57,P<0.01).结论 hTERT与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hTERT与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TERT表达与COX-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COX-2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和调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敏SP法检测138例胃癌的hTERT、VEGF表达和肿瘤MVD,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胃癌组织hTERT表达阳性率为81.2%(112/138),VEGF表达阳性率为85.5%f118/1381,MVD平均为45.8。hTERT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VEGF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化型、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相关,MVD与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相关;VEGF表达与MVD值存在显著性意义。结论:hTERT激活与VEGF表型在胃癌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hTERT、VEGF表达和MVD,对胃癌诊断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粘膜病变中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telomerasecatalyticsubunit,hTERT)的表达状况及其与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5例慢性胃炎和19例胃癌中hTERT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hTERT蛋白的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肠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显著高于肠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肠化生组织中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c-myc蛋白的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肠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显著高于肠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肠化生组织中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hTERT蛋白表达率在c-myc蛋白阳性患者中显著高于c-myc蛋白阴性患者(P<0.01)。结论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阶段,端粒酶(telomerase)与c-myc均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c-myc表达增加可能是胃粘膜上皮细胞端粒酶激活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