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胎传梅毒八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传梅毒是由于胎儿时期梅毒螺旋体由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1]。近年来,临床上以成人后天梅毒较多见,胎传梅毒亦呈上升趋势[2]。我院自1999年至今共收治了8例胎传梅毒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期胎传梅毒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早期胎传梅毒的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18例早期胎传梅毒,观察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在用药前后的改变。结果 早期胎传梅毒患儿症状和体症主要有皮疹、肺部感染、肝脾肿大等,经青霉素治疗2~3周后均明显好转或消退,血清学检查RPR及TPPA滴度均明显下降。结论 早期胎传梅毒的诊断须依据临床与实验室的综合分析;加强孕妇早期梅毒的筛查和治疗,可有效地控制早期胎传梅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胎传梅毒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症状胎传梅毒的诊断一直是一个难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免疫印迹法、酶免疫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有希望成为诊断胎传梅毒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胎传梅毒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例1女,30天,顺产。因鼻塞、气急、咳嗽、发热20余天来就诊。生后1周出现鼻塞、流涕、口唇干裂,唇周红斑、痂皮,渐加重,咳嗽、发热,T37.5℃。外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止咳糖浆、先锋霉素”治疗3天,症状稍缓解,体温降至正常。2周后面部皮疹加重,后背、臀、肛周、四肢出现红斑及小红丘疹,尤以口周、颈前、臀部皮疹为重,并出现水疱,在当地给予“炉甘石洗剂、扑尔敏”等药物治疗无效,遂来我科就诊。体检:  相似文献   

5.
胎传梅毒1例     
患儿男性,1998年8月4日出生。出生时即发现全身皮肤紫红斑及大小不等水疱,哭声嘶哑,鼻分泌物多。RPR阳性滴度1:16。其母产后RPR阳性1:8;其父RPR1:8阳性,TPHA阳性1:160。诊断为胎传梅毒。用普鲁卡因青霉素10万U/(kg.d)治疗15天,2周后皮疹治愈。治疗后第1个月随访RPR1:4阳性,第二个月RPR1:4阳性。  相似文献   

6.
早期胎传梅毒15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9年 5月~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 15例早期胎传梅毒。结果 皮肤损害 15例 ,早产儿 8例 ,低体重儿 9例 ,贫血 12例 ,肝脾肿大 11例 ,骨损害 1例 ,鼻炎 4例 ,新生儿肺炎 4例。梅毒血清学检查 :TPPA阳性 15例 ,RPR阳性 14例。选用青霉素治疗 ,临床症状消失 5例 ,好转 8例 ,死亡 1例 ,放弃治疗 1例。发生吉海反应 2例。结论 典型皮肤损害可作为早期胎传梅毒诊断的主要依据 ;对不明原因的新生儿贫血应警惕胎传梅毒 ;治疗中可发生吉海反应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胎传梅毒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症状胎传梅毒的诊断一直是一个难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免疫印迹法、酶免疫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有希望成为诊断胎传梅毒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58天,第一胎顺产,因发热伴周身皮疹于2000年9月21日来我科就诊.其母亲诉:患儿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哭闹烦燥,纳差伴发热37.8℃,在当地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予先锋霉素V加清开灵静脉输液,用药3天后症状缓解,但体温仍波动在37.2~37.5℃之间,同时于颈、胸、背发现皮疹,疑为药物过敏,停用抗生素,口服扑尔敏,皮疹无好转且渐发展到双手、双足.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李××,女,8岁,因母亲怀第二胎产前检查发现梅毒后来院检查。其父有吸毒史,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HIV(-)。患儿8年来无手术输血史,未遭性侵犯史,体格检查:神志清,发育好,无明显智力低下。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10.
11.
先天梅毒1例     
患儿女,1个月。面部及四肢红斑水疱,伴脱屑20天。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皮肤科情况:面部、双手、臀部及双足弥漫性潮红肿胀,部分表面呈鳞屑性或片状黄色痂皮。TRUST1:32(+),TPPA(+)。诊断:先天梅毒。予苄星青霉素G5万u/kg肌注,1次/w,治疗3次后,皮疹消退,复查血清TRUST(-)。  相似文献   

12.
河源市1992年~2002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河源市1992年-2002年梅毒的流行趋势和病例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市性病疫情报表及个案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目前河凉市梅毒疫情仍处在较高的发病水平;发病年龄以20岁-49岁为多,占85.89%,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下为主,占89.51%,婚姻状况中:未婚占28.28%,传染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传播为主,占85.47%。结论:应加强梅毒防治工作的力度,规范梅毒的诊治,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照苄星青霉素G,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方法根据妊娠期血清学检查确诊的96例梅毒孕妇,53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者进入苄星青霉素组,采用240万u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1疗程,43例青霉素皮试阳性者进入阿奇霉素组,口服阿奇霉素1g/d,10天为1疗程。结果组间资料均衡、可比(P>0.05),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在苄星青霉素G组为3.77%,阿奇霉素组为4.65%,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与苄星青霉素G相同,对于青霉素皮试阳性的妊娠妇女可以作为青霉素的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胎传梅毒152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发病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收治的152例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收治胎传梅毒152例;2011年较2007年增长11.70倍;月龄以0~1个月为主;85.53%的患儿母亲为流动人口;97.37%孕前未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88.82%未予正规青霉素治疗。结论胎传梅毒多发于农村流动人口,孕妇缺乏梅毒血清学筛查和正规青霉素治疗是导致胎传梅毒发生的重要原因。加强梅毒筛查、治疗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对降低胎传梅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先天梅毒是妊娠合并梅毒的严重后果之一,其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生母的血清学状态,治疗情况及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等情况综合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三期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为今后对三期梅毒病例报告质量考核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收集广州市2009-2014年三期梅毒报告病例资料,对其报告结果的准确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次调查三期梅毒病例1 099例,准确率为28.57%(314/1099)。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群性别、有无性病史和报病医疗机构的类型和报病的科室与三期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有关。以其它科室为参照,骨科、心血管科、皮肤科对三期梅毒报告准确率更高,OR(95%CI)=0.912(0.841,0.988);以其它医院为参照,三甲综合医院对三期梅毒的报告准确率高于其它医院,OR(95%CI)=1.894(1.465,2.449);有性病史的病例三期梅毒的报告准确率更高,OR(95%CI)=1.830(1.091,3.072)。结论:广州市三期梅毒疫情报告准确率不高,不能很好地反馈三期梅毒疫情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总结分析36例新生儿期先天梅毒,观察患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改变。结果:无症状新生儿期先天梅毒占61%;新生儿期先天梅毒症状和体征主要有皮疹、肝脾肿大、肺部感染,36例患儿中,早产儿13例(36%),新生儿死亡5例(14%),血清学USR、TPPA、19SIgM—TPP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肝功能异常23例(64%),肾功能异常22例(61%)。结论:新生儿先天梅毒的诊断须结合临床体征、实验室诊断结果以及母亲的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妊娠梅毒患者应及时发现、诊断并给予规范治疗,才能有效地阻断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清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19S-IgM-TPPA)诊断早期先天梅毒的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以2003年3月-2006年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例婴儿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血清19S-IgM-TPPA试验,并随访至明确诊断。以回顾诊断为标准。结果:156例婴儿中,141例婴儿完成随访,其中123例排除先天梅毒,18例婴儿被确诊为早期先天梅毒(有症状14例,无症状4例)。19S-IgM-TPPA试验阳性结果16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4例,敏感性77.78%(有症状78.57%,无症状75%),特异性98.37%,诊断指数176.15%;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96.8%,调整预测值无改变;阳性似然比47.83,阴性似然比0.226。结论:19S-IgM-TP-PA诊断先天梅毒敏感性较好,特异性很高,对有症状早期先天梅毒,在常规标准血清试验确定前即可证实感染的存在,用于先天梅毒的诊断是良好的预测工具,在已经有TPPA的实验室中,19S-IgM-TP-PA不失为一种诊断先天梅毒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先天梅毒28例临床分析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先天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母亲孕期均未做梅毒筛查及母婴阻断治疗。患儿临床表现以皮疹(20例)、贫血(16例)、脏器受累(14例)、低体重(8例)、早产(4例)、神经系统损害(4例)、骨骼受累(2例)多见。5例予以水剂青霉素、17例予以头孢曲松加苄星青霉素治疗,4例单用头孢曲松治疗。治愈25例,复发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先天梅毒临床表现多样,以皮肤损害、营养发育障碍为主,可伴有神经系统及内脏、骨骼受累。青霉素疗效满意。应加强孕早期梅毒筛查工作以预防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