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0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给予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法,给予对照组硬膜外麻醉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5.7%,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的麻醉时间快、肌松较好,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4年1月—2104年8月收治的86例行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辅助用药比例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各指标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等优势,麻醉效果显著优于硬膜外麻醉,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产妇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咳嗽和平静状态下视觉模拟镇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以及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低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Ⅰ级麻醉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Ⅱ、Ⅲ级麻醉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6 h、12 h及24 h的静止状态VAS评分以及咳嗽状态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改善麻醉效果,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拟在该院行剖宫产术的高龄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5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40例。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组产妇行硬膜外麻醉。记录产妇麻醉前(T0)、麻醉起效即刻(T1)、胎儿娩出即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评价术中麻醉效果并记录两组产妇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各时点SBP、D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效果评级为Ⅰ级的产妇比例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硬膜外麻醉组麻醉效果评级为Ⅳ级的产妇比例明显高于腰硬联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能够为高龄产妇提供更为良好的麻醉效果。受研究局限性影响,所得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剖宫产术麻醉孕妇200例,病例ASAⅠ~Ⅱ级,术前没有胎儿宫内窘迫,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和B组(硬膜外麻醉)各10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MAP、HR、SpO2均较硬膜外麻醉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作用迅速、阻滞满意、镇痛肌松效果确切的优点,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围术期产妇,随机分为Ⅰ组硬膜外麻醉和Ⅱ组腰-硬联合麻醉,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P)、麻醉平面及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满意,都能满足手术要求.Ⅱ组麻醉后5分钟MAP与麻醉前相比有意义(p<0.05),10分钟平均动脉压也有较大差异(p<0.01),心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麻醉都可用于剖宫产术,但Ⅰ组对于产妇生命体征较为平稳:而Ⅱ组由于阻滞平面难以控制,且仰卧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对循环扰乱较大,应特别小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高征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不同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2月~2011年5月份到我院产科进行治疗的妊高征剖宫产患者50例为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25例CSE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25例EA组(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情况.结果 CSE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比EA组短,麻醉效果也优于EA组,2组比较,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高征患者行剖宫产时,应优先选用CSEA麻醉法,它具有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明显的优点,同时可以减少对母婴产生的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刘树国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08-1108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产妇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40例和对照组(持续硬膜外麻醉)40例.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产妇的应用后,麻醉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在剖宫产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的临床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63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期间采用的不同麻醉措施,将其中21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105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1分钟阿氏评分、血压变化,以及麻醉诱导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要硬联合麻醉方式治疗具有用药剂量少、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等优势,麻醉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产科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C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每组40例,观察各组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镇痛和肌松效果,术中血压变化及牵拉反应的有无。结果CSEA组比CEA组麻醉起效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牵拉反应少;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CSEA可安全地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比较应用聚明胶肽和林格氏液预防剖宫产手术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后低血压的发生。方法:60例ASAⅠ~Ⅱ级,年龄22~32岁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在CSEA前,30min内A组输注聚明胶肽500ml,B组林格氏液500ml。CSEA于L2~3椎间隙穿刺,注入0.5%罗哌卡因2m(l重比重),麻醉平面控制在T6水平以下,记录产妇麻醉前、麻醉后3min、5min、10min及术毕产妇的SBP、DBP、HR。结果:麻醉后两组产妇血压皆有下降,但B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麻醉后3min、5min产妇心率增快,与入室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预充聚明胶肽比林格氏液对减少剖宫产术中引起的低血压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60~82.5kg,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用盐酸布比卡因,两组均选择L2-4间隙用针内针方法行麻醉,记录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生命体征、肌松效果、牵拉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改良Bromage评分:A组与B组比较,小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B组(P0.05);两组均未见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出生的新生儿1 min、5 min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程度轻,术后患者能及早活动,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充新一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万汶)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拟在CSEA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万汶组(V组)和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各20例,在麻醉前30min内分别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及万汶500ml,监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的血糖(BG)变化及麻醉前、麻醉后3min、5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麻醉后3min、5min时BP、HR及麻黄素平均需要量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中BG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预充万汶可以改善在CSEA下剖宫产母体血流动力学,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同时两组产妇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体位蛛网膜下隙阻滞与硬膜外联合麻醉(简称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时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0例行产科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侧卧位组(LL组)和右侧卧位组(RL组).两组均取L2~3间隙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2ml.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 cm,固定导管后嘱产妇平卧.记录各组麻醉前和麻醉后3,5,10,15 min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及新生儿l,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RL组麻醉后3,5 min与麻醉前比较血压明显降低,SBP分别为(120.1±11.2),(106.7±17.2),(127.3±13.6) mmHg(1 mmHg=0.133 kPa); DBP分别为(77.5±6.3),(55.2±21.2),(80.3±10.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明显低于LL组,SBP分别为(123.2±12.4),(110.3±16.3)mmHg; DBP分别为(80.1±9.9),(63.1±13.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侧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应用小剂量硫酸镁和曲马多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患者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6月在萧山医院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预防寒战给药的不同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 A组术前给予静注生理盐水5mL,B组予以10mg/kg硫酸镁,C组给予1.0~1.5mg/kg曲马多,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寒战情况、各组产妇血氧饱和度( SPO2)、嗜睡、恶心呕吐,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B、C组的寒战程度及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53、10.33,均P<0.01);C组发生呕吐恶心情况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1、4.32,均P<0.05);3组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患者术中寒战应用曲马多和小剂量硫酸镁进行预防,临床效果确切,但曲马多会导致产妇呕吐恶心。  相似文献   

16.
罗宝蓉  吴优  李玲  雷波  左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9):1514-1516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剖宫产的产妇186例。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背景输注加病人自控镇痛,镇痛效果不满意的产妇可求助麻醉医师补救镇痛。转行剖宫产时,直接经硬膜外镇痛导管行硬膜外麻醉,若麻醉效果不能完成剖宫产手术,需辅助局麻或全麻则定义为硬膜外麻醉失败。将产妇分为硬膜外麻醉成功组和失败组。结果:硬膜外麻醉失败率为15.6%。两组镇痛前及镇痛30 min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要求补救镇痛的次数增加、分娩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妇要求补救镇痛的次数增加以及分娩镇痛持续时间延长是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识别危险因素以便采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对于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下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喉罩通气下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n=30)与硬膜外麻醉(n=35)两组,在产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开始哺乳的时间,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开始哺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在神经行为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上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且各项指标均值都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喉罩通气下吸入七氟醚全麻在影响新生儿呼吸生理功能及产妇术后恢复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降低全身麻醉诱导时雷米芬太尼的剂量,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对产妇、新生儿及麻醉医生的影响,探讨此方法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时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将30例ASA分级Ⅰ~Ⅱ级足月择期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雷米芬太尼诱导剂量分别为1.0、1.5、1.0μg/kg,Ⅰ、Ⅱ组产妇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与手术切皮同时开始,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Ⅲ组产妇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观察三组产妇诱导前、切皮时、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记录胎儿娩出时间、插管完成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所有麻醉方案均能满足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要求.Ⅰ组和Ⅲ组切皮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Ⅰ组:(136.5±9.7)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13.5 ±7.8) mm Hg、(96.5±9.1) mmHg比(74.2±6.0) mm Hg、(98.5±8.7)次/min比(81.2±8.4)次/min;Ⅲ组:(138.1±11.4) mm Hg比(118.7±9.9) mm Hg、(90.1±9.9) mm Hg比(77.3±7.9)mmHg、(100.3±9.0)次/min比(81.7±9.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Ⅲ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97.6±10.1)mm Hg比(138.9±11.2)、(130.1±4.5)mm Hg,(80.1±5.5) mm Hg比(97.7±8.9)、(82.0±8.6) mm Hg,(80.4±7.8)次/min比(99.3±12.2)、(95.9±9.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及Ⅲ组[(7.4±0.9)分比(8.8±0.6)、(8.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插管完成时间长于Ⅰ组和Ⅱ组[(8.5±1.8) min比(3.0±0.5)、(2.8±0.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可在10 min内完成.结论 采用雷米芬太尼1.0 μ g/kg行全身麻醉诱导,待新生儿断脐后,给予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方法,可有效避免雷米芬太尼对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影响以及气管插管操作对产妇的强刺激反应,同时也不会过多影响麻醉医生.该方法简便、有效,可推荐作为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不同麻醉方式下急诊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时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行急诊剖宫产并发术后感染患者48例,并选择同期采用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并发术后感染的患者各26例作为对照,对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术后感染率为10.4%,低于硬膜外阻滞组的11.7%和全麻组的13.5%;在合并基础疾病和体重指数≥2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66.7%、58.3%,明显低于硬膜外阻滞组的80.8%、73.1%和全麻组的80.8%、73.1%;侵入性操作≥3次腰硬联合组术后感染率75.0%,明显低于全麻组的8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