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产褥期女性配偶真实的母婴照护体验与需求, 为提高产褥期女性配偶母婴照护能力及参与度, 促进母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以二元应对理论为指导,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2022年7—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18名产妇配偶的相关资料, 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录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产褥期女性配偶母婴照护的积极体验:正性心理情绪、调整观念与行为、领悟社会支持感;产褥期女性配偶母婴照护的消极体验:负性心理情绪、照护胜任力低下、生活工作节奏失衡;产褥期女性配偶对母婴照护的多元化需求:获取多维度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构建延续性健康教育平台的建议、获得家庭整体支持的期盼。结论医护人员应立足产褥期女性配偶的母婴照护体验与需求, 为其提供多元化的母婴照护指导以及专业的延续性护理服务, 同时完善产褥期女性配偶的家庭支持系统, 以提升其母婴照护的胜任感及参与度, 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护士进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 为提高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质量, 完善该护理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Medlin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护士进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1日。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进行文献质量评价, 运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 提炼出23个研究结果, 归纳为8个新类别, 形成3个整合结果:护士认可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意义;护士提供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时正负性情绪并存;实施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所面临的挑战。结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开展有助于为临终患者提供连续性照护并提高其临终生命质量, 但同时应进一步提高护士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能力并完善相关政策保障, 以促进我国居家安宁疗护事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调查江苏省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0年5—8月选取江苏省592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 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表。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588份, 有效回收率为99.32%。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保健需求(87.07%)、生活照料需求(68.37%)、精神慰藉需求(58.16%)、文化休闲需求(34.18%)、政策法规需求(31.6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性别、地区、慢性病种类、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具有现实的需求, 建议针对老年人需求建立多元化、多路径和分层次的服务体系, 着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护士进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实践体验及现实困境的质性研究, 为后续临床护士更好地开展AC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 收集关于护士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践体验及现实困境相关的质性研究,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1日。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进行文献质量评价, 运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 提炼出39个研究结果, 归纳为11个新类别, 形成4个整合结果:护士对ACP实践活动的认知;护士进行ACP实践活动的情绪体验;阻碍ACP实践的护士个人因素;阻碍ACP实践的外部环境因素。结论 ACP实践中应积极引导护士正向的认知和情绪体验, 提升ACP实践的胜任力, 同时联合政府部门支持、整合医院、社会等多方力量针对阻碍因素制订应对策略, 以促进ACP的发展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居家养老是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之一, 居家环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居家环境已成为许多国家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模式包括基于公共福利政策的改造模式、基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改造模式和基于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的改造模式。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但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改造模式。因此本研究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模式进行综述, 分析其特征及优缺点, 总结改造经验, 以期为我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居家环境适老化评估工具, 为选择合适的居家环境适老化评估工具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关于居家环境适老化评估工具的文献,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 采用"选择健康测量工具共识标准"(COSMIN)评价纳入文献中居家环境适老化评估工具的方法学质量。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 包括12种居家环境适老化评估工具。经COSMIN评定, 居家跌倒与意外筛查工具(The Home Falls and Accidents Screening Tool, HOME FAST)和居家环境致跌危险因素评估量表(Home Fall Hazards Assessments, HFHA)的信度评价等级较高, 评价结果相对较好。结论居家环境适老化评估工具多数为他评问卷, 且质量良莠不齐。未来有必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且信效度良好的居家环境适老化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运动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收集关于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体验的质性研究, 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8日。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 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 提炼出了58个研究结果, 总结得出3个整合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的阻碍因素、运动体验、促进因素), 归纳形成8个新类别。结论医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运动体验, 分析老年人对运动的态度、看法及需求, 以便制订有效的运动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半结构式访谈等初步建立评估标准, 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咨询, 最终建立了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有效率均为100%,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2。确立了包括自理能力和疾病轻重程度2个一级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感知觉与沟通、疾病轻重4个二级指标以及包含了卧位状态、认知功能、意识水平、患病情况等在内的39个三级指标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结论建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科学、可靠, 可为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等级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居家照护需求及居家资源整合期望, 以掌握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需求, 为出院后健康照护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致性平行设计的混合研究方法, 对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5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同时以便利抽样法选取134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用国际居民评估工具家庭护理评估量表进行健康问题调查, 综合资料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取出两大主题:居家照护需求多元化、居家照护服务资源整合度不够。髋部骨折术后老年患者共触发25个健康问题, 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社会活动不足, 社会交往受限、临床健康问题(跌倒风险、营养问题、疼痛, 心血管与呼吸系统问题、健康促进不足、乏力)等方面。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 应在出院时加强康复指导, 整合居家照护资源提供过渡阶段多元化护理服务, 促进患者康复行为的形成与持续, 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年轻乳腺癌生存者经济毒性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为制订有效干预措施改善年轻乳腺癌生存者经济毒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 对2021年9—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随访门诊就诊的29例年轻乳腺癌患者进行访谈, 运用Nvivo 12.0质性资料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 即癌症治疗的直接费用是经济毒性最主要的来源、间接费用对癌症患者经济毒性的影响不容忽视、癌症及治疗的长期影响进一步加剧经济毒性、癌症相关经济毒性受到其他多种因素影响。结论多种原因影响年轻乳腺癌生存者的经济毒性体验。未来应全面评估年轻乳腺癌生存者经济毒性及其发生风险, 针对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特征提供经济毒性的干预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了解肾内科护士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姑息照护的认知及态度, 为姑息照护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 以资料饱和为原则, 于2021年11月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的12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肾内科护士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姑息照护认知及态度归纳为3个主题:姑息照护认知不一;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姑息照护的态度(积极感受、消极感受);实施姑息照护的困扰(决策困难, 开展时机、效果不明, 社会政策支持缺乏, 传统思想束缚)。结论访谈对象对姑息照护认知缺乏, 态度不一。为促进和推广姑息照护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应加强相关宣传及教育, 完善终末期肾病姑息照护体制, 增进姑息照护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18)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对0~3岁子代养育照护需求, 为构建妊娠期糖尿病0~3岁子代养育照护框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 选取2021年1—8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妊娠期糖尿病母亲1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 以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 并通过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对0~3岁子代照护需求可归纳为4个主题:疾病风险指导需求、专业化的照护方式指导、可及的儿童保健服务需求及情感与心理支持需求。结论需要关注并重视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对0~3岁子代的照护需求, 在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母亲身心健康的同时, 为其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照护指导与服务, 切实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母亲的养育照护能力, 以便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性颌面创伤住院患者的创伤后体验, 为后期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法, 对2020年1—4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7例单纯性颌面创伤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并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单纯性颌面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体验主要包括5个主题:颌面功能急性受损、舒适的改变、自我形象紊乱、负性心理体验向正性心理体验转变、应对资源缺乏。结论医护人员应当注重单纯性颌面创伤住院患者功能恢复、躯体形象及心理干预, 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 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男性参与创伤性分娩体验的质性研究, 为促进准父亲的身心健康及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pring Link、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男性参与创伤分娩体验的质性研究, 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6月, 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运用Meta整合中的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 提炼出51个主题, 进一步归纳为10个类别, 综合形成4个整合结果:负性情感体验突出;决策参与缺乏、与医护人员沟通有限;创伤分娩经历对男性的影响;创伤分娩后的感悟及应对。结论医护人员要重视男性参与创伤分娩的情感体验, 满足其陪产过程中的决策信息需求, 产后及时识别负性情绪并给予帮助与支持, 强化以家庭为中心的围生期健康服务模式, 促进准父亲的身心健康, 增进家庭福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及患者不同阶段的照护需求。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 于2022年2—6月选取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的21例眼科日间手术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 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资料共提炼出4个一级主题, 包括就医体验、术前准备相关信息需求、术后并发症护理需求、居家康复护理及复诊需求, 其中就医体验包括节约就医时间、术前准备不充分、焦虑。结论针对眼科日间手术患者, 需增强信息支持、提供日间手术针对性健康教育, 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 且进一步完善术后康复管理流程, 提升日间手术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了解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及体验, 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缓解疼痛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021年2—3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例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 应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提炼主题。结果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感受和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疼痛恐惧、对疼痛的持续负面思考、感知无法应对疼痛、情感期待、期待中医护理技术。结论混合痔术后患者在疼痛体验方面存在诸多负担和需求, 医护人员须建立完善的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体系, 针对患者疼痛灾难化体验, 纠正其对疼痛管理的认知水平, 满足患者缓解疼痛的需求, 建立有效的情感和家庭支持系统, 提高其疼痛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支持性照护需求的定义、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工具、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内容及影响因素4个方面进行综述, 并结合研究现状对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以期为宫颈癌患者提供科学、系统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重庆市公立医院儿童慢性病延续性照护开展现状, 为提高儿童慢性病延续性照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22年4—5月, 采用目的抽样法, 选取重庆市50家医院66个科室的66名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医疗卫生机构儿童慢性病延续性照护开展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儿童慢性病延续性照护的实施情况、管理情况及管理人员对延续性照护的评价。本研究共发放66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66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0%(66/66)。结果 50家医院中, 29家医院开展了儿童慢性病延续性照护项目。儿童慢性病延续性照护存在内容和形式单一、信息平台利用率低、无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和质量管理方案、管理人员对儿童慢性病延续性照护的满意度低等问题。结论重庆市公立医院已开展儿童慢性病延续性照护, 但广度和深度有限, 开展形式、内容、效果评价方面还存在不足, 未来需进一步拓宽儿童慢性病延续性照护的内容和形式, 构建标准化的延续性照护评价指标, 提高儿童慢性病延续性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的真实体验, 为下一步制订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8例有疼痛经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体验归纳为6个主题:疼痛具有复杂性且无规律可循、疼痛缓解策略效果不佳、疼痛对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期待更多缓解疼痛的方法、疼痛时有选择性寻求他人帮助、经历疼痛带来积极改变。结论医护人员须重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真实体验和需求, 借助信息技术及多学科合作, 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策略, 并鼓励患者做出更多积极改变, 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