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丹秋 《安徽医药》2016,20(6):1061-1064
目的:筛选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处方进行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挤出滚圆和流化床包衣工艺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载药微丸处方优化,按选定的处方制备微丸,进行隔离层和肠溶层包衣,包衣后将微丸灌装胶囊,成10mg规格,对制备的胶囊进行加速试验确定其稳定性。结果:制备的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含量,有关物质,释放度较好,加速条件下质量稳定,稳定性较好。 结论:本工艺简单可行,样品稳定性良好,可作为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布地奈德肠溶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及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了伐他汀钠肠溶肠溶微丸,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及不同包衣增重微丸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制得的布地奈德微丸圆整度高、收率高、体外释放度好。结论本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值得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及包衣锅包衣制备盐酸多西环素肠溶微丸,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了盐酸多西环素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L9(34)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再用包衣锅将微丸包肠溶衣,考察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及不同包衣增重微丸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制得的盐酸多西环素肠溶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高。15%包衣增重的微丸在0.1 mol•L 1盐酸释放度<10%,在pH6.8的缓冲液中释放度>80%,体外释放较理想。结论该法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复性好,采用适当的包衣工艺,制得的盐酸多西环素肠溶微丸具备较理想的肠溶特征。  相似文献   

4.
胡盛松  黄雍  凌可 《中国药业》2010,19(19):35-36
目的研制盐酸二甲双胍肠溶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考察产品的体外释放度。结果制得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微丸圆整度高、收率高、体外释放度好。结论所用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对蔗糖丸芯依次包药物层、隔离层和肠溶衣层,制备娑罗子总皂苷提取物肠溶微丸。以微丸上药率、收率、工艺可行性、七叶总皂苷含量及2 h酸中释放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化肠溶微丸处方。照所得优化处方平行制备3批样品,并测得肠溶微丸的平均粒径为665.26μm,堆密度约为0.92 g/mL,脆碎度低于2.5%,总皂苷含量为(101.30±0.79)%。将所得肠溶微丸装入胶囊后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显示,该肠溶微丸胶囊的2 h酸中释放量为(5.26±2.25)%,在磷酸盐缓冲液(pH 6.8)介质中45 min时基本释放完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粉末层积法和液相层积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肠溶微丸.方法 分别采用粉末层积法和液相层积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载药丸芯,以圆整度、脆碎度、收率等为指标,筛选最优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流化床液相层积法对载药丸芯进行隔离层和肠溶层包衣.将两种方法制备的肠溶微丸在制备方法、微丸外观及体外药物释放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中药"白术黄连方"制备成以胃溶微丸和肠溶微丸为基础的结肠靶向胶囊,优化其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优化微丸的处方组成和工艺参数.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素丸,流化床底喷方式进行包衣,考察隔离衣增重、肠溶衣中聚合物比例、增塑剂用量和包衣增重对肠溶微丸释放行为的影响,并对其...  相似文献   

8.
炎琥宁肠溶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水分散体系包衣技术制备炎琥宁肠溶微丸给药系统。方法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SiO2为抗黏剂,40%乙醇为黏合剂,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和工艺;以Eudragit L 30 D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阻滞剂,PEG6000为增塑剂,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包肠溶衣层。结果丸芯的最佳处方工艺为:炎琥宁∶MCC∶SiO2=7∶7∶5;挤出速度1 080 r/min,滚圆速度960 r/min,滚圆时间5 min;当EC与Eu-dragit L质量比为35∶65,增塑剂用量为1.71%,聚合物包衣增重为5%时,所制得炎琥宁肠溶微丸在人工胃液(pH1.0)中释放度<10%,在人工肠液(pH 6.8)中正常释放,2 h内释放大于80%,符合中国药典对肠溶制剂释放度的相关规定。结论调整丸芯及包衣的处方工艺参数可以制得体外释放行为符合药典规定的肠溶炎琥宁微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右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制备右旋雷贝拉唑钠上药微丸,再用HPMC E5包隔离衣,最后使用丙烯酸树脂L30D-55包肠溶衣,制成右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并比较自研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释放度的相似性。结果:右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包衣处方为:HPMC E5隔离衣层增重为12.0%,丙烯酸树脂L30D-55肠溶衣层增重为45.0%,增塑剂用量为聚合物重量的8.0%。体外释放度结果显示,自研制剂和参比制剂f2相似因子大于50,说明两种制剂体外释放行为相似。结论:制备的右旋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释药行为较好,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以空白丸芯为母核,依次包以主药层、隔离层、中性层和肠溶层,制备成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并对处方及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按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3批兰索拉唑肠溶微丸释放度分别为96.4%、94.8%和94.3%。结论本方法制备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工艺可行,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