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及其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成永  时军  王姝婧 《安徽医药》2005,9(7):493-493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挤压-滚园法制备微丸,逐渐滚成圆球形,用中性包衣材料隔离后方可包肠溶衣.结果使用了MCC∶淀粉=7∶ 10(w/w)混合物做稀释剂,使用挤出-滚圆法制丸,圆整度好的微丸,处方中添加高效崩解剂释药速率有所提高.结论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一种奥美拉唑肠溶片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奥美拉唑微丸,将奥美拉唑微丸与辅料压片,再对片剂分别用HPMC E50和EudragitRL30D-55包衣,制成奥美拉唑肠溶片。结果体外释放度实验显示,制备的奥美拉唑片在酸性介质中2h稳定性良好,在碱性介质中45min基本释药完全。结论用该方法制备奥美拉唑肠溶片,稳定性好,工艺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3.
张祥  孙亚楠  丁启  刘力  鲁传华 《中国药房》2014,(41):3895-3897
目的:制备羧甲基玉米朊阿司匹林肠溶微丸,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羧甲基玉米朊为肠溶材料,与阿司匹林按2∶1混合,加入乙醇作为黏合剂,采用挤压滚圆法制备羧甲基玉米朊阿司匹林肠溶微丸。以阿司匹林微丸作为参比制剂,考察受试制剂羧甲基玉米朊阿司匹林肠溶微丸灌胃给予15 mg/kg后在大鼠体内48 h内的药动学特征和4 h(前2 h在人工胃液中,后2 h在人工肠液中)内的体外释放度(n=5)。结果:所制羧甲基玉米朊阿司匹林肠溶微丸粒径为1 mm,规格为每丸3 mg。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特征均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β:(12.63±0.60)、(2.42±0.61)h,tmax:(11.07±1.10)、(3.41±0.84)h,cmax:(34.45±5.33)、(45.78±3.30)μg/ml,AUC0-∞:(613.52±41.14)、(550.69±34.44)μg·h/ml;与参比制剂比较,受试制剂的t1/2β、tmax、AUC0-∞均明显增加,cmax明显减小(P<0.05)。参比制剂2 h的累积释放度为87%,受试制剂2 h的累积释放度为1.7%、3 h的累积释放度达100%。结论:成功制得体外释放符合肠溶制剂要求的羧甲基玉米朊阿司匹林肠溶微丸。  相似文献   

4.
陈文婕  杨廷 《安徽医药》2009,13(10):1176-1177
目的研究柠檬酸三乙酯(triethyl citrate,TEC)在奥美拉唑肠溶微丸中的应用。方法分别比较包衣中含TEC和不含TEC对Eudragit L30D-55膜(尤特奇肠溶包衣材料)性质的影响和对奥美拉唑肠溶微丸释药及其表面衣膜质量的影响。结果含10%TEC的Eudragit L30D-55膜较不含TEC的Eudragit L30D-55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值降低19.75℃。含10%TEC和含5%TEC的肠溶微丸释放度分别为98.7%和82.6%,远远高于不含TEC的微丸。结论TEC能显著改善树脂类包衣材料的Tg,提高膜的柔韧性和完整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药物释放,可广泛应用于制剂包衣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处方及稳定性考察。方法将优选处方工艺制备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进行有关物质、含量、耐酸力、溶出度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中含量、有关物质、耐酸力、溶出度及稳定性试验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质量标准的要求,所制得的胶囊剂在人工胃液中保持良好的耐酸力,并且在人工肠液中可以迅速完全的溶出。结论此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奥美拉唑的稳定性问题,而且制备工艺合理,重现性好,准确度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市售奥美拉唑肠溶微丸为模型药物探索微丸制剂相对圆形度测定的新方法。方法 首先采用图像分析法对样品进行初步形态学分析,随后结合微丸制剂自身特点,采用圆弧面滚动法对其相对圆形度进行进一步量化测定和结果分析。结果 多批次样品A的相对圆形度均大于80%以上且各批次样品间相对圆形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微丸样品在制剂外观形态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样品A的相对圆形度为(82.74±1.48)%,样品B和C的相对圆形度分别为(88.03±3.40)%和(88.20±3.42)%,而样品D的相对圆形度仅为(65.63±5.91)%,表明国内各厂家在本品处方组成、制备工艺或关键工艺参数控制条件方面均有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该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样本采集量大,数据测定准确度好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7.
董佳丽  黄震 《上海医药》2014,(21):74-77
以泮托拉唑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滑石粉、磷酸钠、磷酸氢二钠和水混合制成主药层包衣溶液。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对空白丸芯依次包主药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制得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并优化了处方和工艺。将所得肠溶微丸装入普通胶囊中制成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3批制品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30 min时释放度分别为91.74%、87.98%、88.31%,在0.1 mol/L盐酸中2 h时的耐酸力分别为98.71%、97.18%、101.5%。  相似文献   

8.
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对蔗糖丸芯依次包药物层、隔离层和肠溶衣层,制备娑罗子总皂苷提取物肠溶微丸。以微丸上药率、收率、工艺可行性、七叶总皂苷含量及2 h酸中释放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化肠溶微丸处方。照所得优化处方平行制备3批样品,并测得肠溶微丸的平均粒径为665.26μm,堆密度约为0.92 g/mL,脆碎度低于2.5%,总皂苷含量为(101.30±0.79)%。将所得肠溶微丸装入胶囊后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显示,该肠溶微丸胶囊的2 h酸中释放量为(5.26±2.25)%,在磷酸盐缓冲液(pH 6.8)介质中45 min时基本释放完全。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四家药厂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溶出特性,导出溶出参数,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对其进行了全项检验,四种胶囊均符合规定,其溶出曲线形状基本相似,但其中一家产品的溶出参数与其他三家的有显著性差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溶出曲线较能反映其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0.
1例39岁女性因胃脘部疼痛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40 mg。服药约2.5 h后出现全身瘙痒,继之全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伴呼吸困难、心悸。考虑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C等抗过敏药物治疗,2 h后呼吸困难、心悸、瘙痒症状缓解,3.5 h后皮疹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总体质量和现行质量标准的可行性。方法:依照现行法定标准对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检验,评价其质量状况。结果:本次评价性抽样共检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51批,按现行法定标准检验,全部合格。结论:通过评价发现,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按现行标准检验总体质量良好。总结本次工作,提出药品质量评价侧重于释放度、有关物质,以及从源头规避风险的新思路。为提高检验效率,适应快检的要求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品标准》2008,(2):90-90
[检查]耐酸力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第一法),以氯化钠的盐酸溶液(取氯化钠1g,加盐酸3.5mL,加水至500mL)5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2小时时,取下转蓝,用水洗转篮内颗粒至洗液呈中性,用少量磷酸盐缓冲液将颗粒移至100mL棕色量瓶中,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自“加磷酸盐缓冲液(pH11.0)”起依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6粒供试品经耐酸力试验后测得的每粒含量不得少于标示量的90%;如有1~2粒小于标示量的90%,平均含量不得少于标示量的90%。  相似文献   

13.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网站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96个生产企业获准生产奥美拉唑口服固体制剂,批准文号共112个。其中共有86个药品生产企业获准生产肠溶胶囊剂,批准文号共计99个,规格为10 mg,20 mg和40 mg。  相似文献   

14.
白帮富  程渝  颜雨 《中国药房》2010,(26):2453-2455
目的:比较2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3p97计算机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2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69±1.00)、(1.71±1.02)μg.mL-1,tmax(3.22±1.11)、(3.06±1.00)h,AUC0~2(48.42±4.38)、(8.87±5.32)μg.h.mL-1,AUC0~∞(10.35±5.01)、(10.81±5.86)μg.h.mL-1。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94.93±14.54)%。结论:2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泮托拉唑钠、羟丙甲纤维素、无水碳酸钠、吐温-80、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水混合制成主药层包衣溶液.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对空白丸芯依次包主药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制得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并优化了处方和工艺.将所得肠溶微丸装入普通胶囊中制成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3批制品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5 min时的释放度分别为(97.6±1.1)%、(98.1±1.3)%、(98.4±1.9)%,在0.1 mol/L盐酸中2h时的释放量分别为(2.9±1.7)%、(2.9±1.4)%、(2.3±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耐酸力”检查项进行评价。方法: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8(4.6 mm×150 mm, 5 μm),以0.01 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用磷酸调pH至7.6)-乙腈(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2 nm。结果:16个厂家的51批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样品的“溶出度”与“耐酸力”检查结果相差较大。结论: 2015年版《中国药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标准“耐酸力”检查项增加“如平均溶出量不小于标示量的90%,则不再进行测定。”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流化床上药包衣技术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方法:选择含药层药物浓度、隔离层增重、肠衣层增重为影响因素,以肠溶微丸耐酸力和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肠溶微丸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上药浓度19.16%,隔离层增重17.15%,肠衣层增重66.15%,优化处方实测值与预测值相近。结论:该处方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普伐他汀钠肠溶小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及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了普伐他汀钠肠溶小丸,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小丸的粉体学性质及不同包衣增重小丸的体外释放试验。结果:制得的普伐他汀钠小丸圆整度高,收率高,体外释放度也比较理想。结论:本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值得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