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癎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在临床上可能与其他发作性疾病相混淆。录像脑电图(V-EEG)可通过录像直接观察发作的临床表现,并通过同步EEG监测来分析临床与EEG的关系,从而成为癫癎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可靠的监测方法。非癫癎性发作(NES)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阵发性临床发作,不伴有发作期脑电图癎样放电。在国外癫癎中心的所谓癫癎患者中10%~20%被证实为NES。现将我院神经科经V-EEG监测到发作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额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表现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临床确诊为额叶癫癎24例的临床表现结合发作期、发作间期的EEG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因素有明确病因者18例,包括头部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脑肿瘤等。24例额叶癫癎患者EEG23例(96%)共监测到45次发作,以睡眠中发作为多见,其特点是发作频繁,持续时间短。临床表现以局灶性运动发作和不对称强直发作为主。EEG表现为以额区为主的癎样放电,睡眠中阳性率高。发作问歇期12例见癎样放电,9例为阵发慢波,3例未见异常波。结论:额叶癫癎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有特征性的癫癎综合征,正确认识临床特征和EEG特点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癫癎的定义 2005国际抗癫癎联盟(1LAE)对癫癎的定义做了修订,其推荐的定义为:癫癎是—种脑部疾患,其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癎发作的脑部持久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后果。二、癫癎的常见病因(一)原发性癫癎:又称特发性或隐原性癫癎,其真正的原因不明,虽经现代各种诊查手段检查仍不能明确。(二)继发性癫癎:又称症状性癫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癫癎发作对大鼠海马感觉门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青霉素诱导的大鼠癫癎发作模型,将探测电极植入大鼠海马的CA1区,连续7天,记录大鼠海马的听觉诱发电位;采用条件—测试模式的双短音刺激(S1、S2),刺激间隔是500ms,观察大鼠癫癎发作前后S1和S2波的峰—峰值、潜伏期和N40的测试刺激/条件刺激(T/C)比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第一天癫癎发作后S2的峰—峰值增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43)。反复癫癎发作一周,实验组第二天以后每天癫癎发作后总的趋势是:S1的峰—峰值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N40的T/C比在癫癎发作后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28)。结论:癫癎发作对大鼠海马感觉门控具有急性和潜在的慢性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脑电图(EE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发作起源于额叶的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癎患者87次临床发作症状、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头皮EEG特点.结果:额叶癫癎发作形式复杂多样,常见的发作形式有姿势性强直发作、过度运动性自动症、扭转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发声、失神等,有时出现发作性情绪改变或自主神经症状等少见症状.额叶癫癎常见以下发作特点:发作频繁,常成簇出现,发作起止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发作后意识恢复快,以睡眠中发作为主.额叶癫癎发作间期EEG阳性率较低,额区棘波、尖波出现率相对较低,且波形不典型,发作期额叶限局性或弥漫性的改变与背景活动的差别不明显.结论:额叶癫癎临床和EEG不典型是导致额叶癫癎发作临床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认识额叶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延长EEG记录时间,认真分析发作症候学、发作期同步EEG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癫癎发作指继发于脑卒中后因卒中本身导致的癫癎发作.按照其发生时间的迟早又可分为卒中后早期癫癎发作和迟发性癫癎发作.过去认为前者指卒中后2周之内出现的癫癎发作,后者指卒中2周后出现的癫癎发作[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录像脑电图(VEEG)在小儿非癫癎发作(N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经VEEG监测后诊断为NES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NES中躯体性NES 39例(75%),心因性NES13例(25%)。其中NES合并癫癎者2例,单纯NES癫癎样波检出4例。结论:VEEG是明确小儿非癫癎发作的种类及鉴别非癫癎性与癫癎性发作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短时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对癫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EEG对204例可疑癫癎患者进行4~ 12小时VEEG监测后进行分析.结果:204例监测到癎样放电82例(占40.2%),慢波异常58例(占28.4%),总异常140例(占68.6%);检测到有临床发作63例,其中临床发作伴癎样放电38例,临床诊断为癫癎,15例有临床发作,VEEG监测无癎样放电,临床诊断为非癫癎样发作,10例临床发作时VEEG没有癎样放电,间歇期有癎样放电,临床诊断为癫癎伴心因性障碍.结论:短时VEEG监测对癫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有关脑电图检查结果与癫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在脑电图学或癫癎学的专著中早已有述及,并不是什么新的问题。然而实际应用起来,对什么是癎样放电,癫癎定义如何等方面,应用者的理解不同,其结果差异就很大。本文仅就临床实践及编辑工作中所见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所涉及的文稿恕不一一列出),结合文献提出进一步的看法,供同道们参考。1 癫癎的定义WHO癫癎术语委员会所下的定义是:“所谓癫癎,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发作(即癫癎发作)的一种慢性脑病,伴随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和检查所见”。这里所说的癫…  相似文献   

10.
视频或电视录像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是鉴别癫癎发作性质及类型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癫癎和癫癎综合征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正在国内普及,其优势在于可以同步观察到病人发作症状和脑电图变化,实现了视频图像、声音和脑电三者的统一,对癫癎发作的鉴别诊断及分型均有难以取代的临床价值。目前报道的一些新的癫癎发作类型及综合征无不有赖于视频脑电图监测的证实。但是,如果没有监测到癫癎发作,与常规脑电图有何  相似文献   

11.
非癫癎性发作(NES)与癫癎性发作(ES)都是临床阵发性发作,可能是或不是癫癎发作。虽然临床上表现为反复的发作,但不伴同步的异常脑电活动,即称为NES。现将我院78例NES的临床和脑电图(EEG)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门诊及住院有发作性症状并经长程同步录像脑电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癫癎发作时的脑电图改变过程,提高癫癎分类的准确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32 例癫癎发作时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发作时脑电图阳性率为 100%。结论:脑电图是癫癎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比其它任何方法都优越。  相似文献   

13.
癫癎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在临床上可能与其他发作性疾病相混淆。录像脑电图(V-EEG)可通过录像直接观察发作的临床表现,并通过同步EEG监测来分析临床与EEG的关系,从而成为癫癎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可靠的监测方法。非癫癎性发作(NES)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阵发性临床发作,不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不同类型成人癫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抽样方法入选癫癎患者106例,其中观察组51例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55例服用其他抗癫癎药物治疗。16周后随访患者并应用利物浦癎性发作严重程度量表(LSSS )2.0版进行评分,用SPSS 19.0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LSSS 2.0校正后评分为(23.9±7.5)分,对照组校正后评分(37.9±10.2)分,二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能显著减轻成人癫癎发作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视频脑电图     
视频或电视录像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是鉴别癫癎发作性质及类型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癫癎和癫癎综合征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正在国内普及,其优势在于可以同步观察到病人发作症状和脑电图变化,实现了视频图像、声音和脑电三者的统一,对癫癎发作的鉴别诊断及分型均有难以取代的临床价值。目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临床确诊为额叶癫痫24例的临床表现结合发作期、发作间期的EEG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因素有明确病因者18例,包括头部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脑肿瘤等。24例额叶癫癎患者EEG 23例(96%)共监测到45次发作,以睡眠中发作为多见,其特点是发作频繁,持续时间短。临床表现以局灶性运动发作和不对称强直发作为主。EEG表现为以额区为主的痫样放电,睡眠中阳性率高。发作间歇期12例见癎样放电,9例为阵发慢波,3例未见异常波。结论:额叶癫癎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有特征性的癫癎综合征,正确认识临床特征和EEG特点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发作性意识障碍临床常见,病因主要包括反射性晕厥、癫癎、心源性晕厥、癔病、低血糖症等,患者就诊时大多已恢复正常,同时因发作时神志不清,患者也不能描述发病经过,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是早期判断脑损伤的灵敏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该指标在发作性意识障碍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对其在癫癎及其他病因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睡眠期间表现为发作性异常的睡眠障碍有多种临床类型,临床上极易与癫癎相混淆,导致误诊和误治。因此充分认识这些发作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至关重要,以下简要介绍睡眠期除癫癎以外的常见发作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相似文献   

19.
睡眠与癫癎发作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早在1890年对癫癎的研究中就发现癫癎发作在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特别是观察到癫癎发作易受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1]。近年来,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有关癫癎发病机制的大量研究中,证明癫癎发作存在昼夜生物节律性活动。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有关此方面研究综述如下。1睡眠对癫发作的影响睡眠对癫的影响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受到研究者的关注。1890年F啨r啨等研究了1985例住院癫患者的发作周期,结果显示接近2/3(1285例)癫患者的发作集中在下午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之间,尤其集中在早上3~5点之间[1]。G…  相似文献   

20.
抗癫癎联盟在1985年及1989年发表的"癫癎和癫癎综合征的分类"中列入了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癎,2001年Engel医师提出的"癫癎发作和癫癎分类的建议"中,考虑到本病整个病程延伸到成年,所以使用了Dravet综合征这个名称。Dravet综合征(DS)亦称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癎,是Dravet首先在1978年法国内科杂志报告的一种罕见的癫癎性脑病,1982年意大利Bernardine发表了42例DS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