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莫三嗪治疗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大鼠脑冲击伤模型,观察脑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变化规律以及拉莫三嗪对急性脑水肿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干湿重法,微透析技术及氨基酸分析测定脑损伤后不同区域,不同时相脑组织的水含量及谷氨酸的浓度。结果(1)脑损伤组脑组织的水含量,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脑损伤组损伤区域的脑水肿和细胞外液谷氨酸呈自身扩播性;(3)拉莫三嗪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谷氨酸浓度明显低于脑损伤非治疗组。结论拉莫三嗪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释放谷氨酸而发挥对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辅助拉莫三嗪对小儿癫痫的认知功能、脑电图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患儿采用拉莫三嗪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拉莫三嗪联合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拉莫三嗪单药治疗,30例采取卡马西平单药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的疼痛程度、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结果 拉莫三嗪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VAS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结束后与卡马西平组组间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卡马西平组总有效率优于拉莫三嗪组(P<0.05),但拉莫三嗪组在有效病例中的完全缓解率优于卡马西平组(P<0.05).结论 拉莫三嗪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高热惊厥是指小儿高热时伴有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部分患儿反复多次发作后留有一定的后遗症。为了探讨高热惊厥的发生和转归规律,我们收集了近5年来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43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护理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媛 《西南军医》2010,12(4):782-783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复发预防中的效果,为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0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5例和观察组(个性化护理组)35例,将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体温、复发次数、持续时间和发作间隔时间、家属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体温低于对照组,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家属满意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复发预防中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赵亮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590-1590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高热惊厥的常见病,及时有效的降温是防治高热惊厥复发的关键。结论:反复高热惊厥易发展成癫痫,预防胜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8例轻度胃肠炎伴发非高热惊厥的住院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在观察期间因急性胃肠炎住院的患儿中,伴发非高热惊厥者18例,发病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28个月。临床腹泻症状较轻,但在病程1-4 d突发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间期所有患儿脑电图均正常。血电解质、血糖、肝功检查无异常;10例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10例脑脊液检查、16例行头颅CT检查结果均正常。2例惊厥较难控制的患儿持续静滴利多卡因效果良好。出院后随访1-4年,16例无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本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①1-2岁高发,秋冬季多见;②患儿无热或低热惊厥于病程1-4 d发作,表现为强直阵挛发作,无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③血生化、发作间期脑电图、脑脊液、头颅CT检查均正常;④多数病例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03~2009-03癫痫儿童77例,根据患儿是否正在使用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要,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单用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在其他抗癫痫用药基础上应用拉莫三嗪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不良反应较轻。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临床效果显著、安全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控制8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月经紊乱l例,饮食量减少1例,头痛1例,转氨酶升高1例。对照组患者癫痫控制5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不良反应:月经紊乱2例,转氨酶升高3例,饮食量减少3例,头痛1例,口角流涎1例,皮疹2例。结论拉莫三嗪治疗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病情可以得到很大改善甚至完全控制:而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癫痫患者脂代谢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蓬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抗癫痫常规药物丙戊酸钠进行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莫三嗪。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癫痫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癫痫患者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烧伤早期惊厥的发病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9医院烧伤科2005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28例烧伤早期发生惊厥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 4890例烧伤患儿中有328例在烧伤早期发生惊厥,惊厥发生率为6.7%。惊厥发生率与病情轻重有关:中、重度烧伤早期的惊厥发生率较低,共34例,占10.4%,特重度烧伤早期的惊厥发生率较高,共294例,占89.6%;本组328例惊厥患儿以深Ⅱ度和Ⅲ度烧伤为主,而同期未发生惊厥的烧伤患儿以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为主。惊厥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脑水肿109例,占33.2%;低血容量休克35例,占10.7%;电解质紊乱74例,占22.6%;高热惊厥89例,占27.1%;感染13例,占4.0%;癫痫8例,占2.4%。经过积极对症治疗,除8例患儿因多种原因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20例患儿均被治愈。结论烧伤的严重程度与惊厥的发生率成正相关,补液失当引起的脑水肿、电解质紊乱及低血容量休克是造成婴幼儿烧伤早期惊厥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而毒素吸收、创面感染及疼痛刺激等引起的高热是次要原因,合并破伤风及其他基础疾病时更易发生惊厥。合理补液,预防高热及积极治疗并发症是防治婴幼儿烧伤早期惊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陈丛兰 《西南军医》2015,(2):235-236
目的观察中医急救与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穴位按压、放血等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退热、止惊时间、复发次数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能够快速退热、止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对新诊断小儿癫痫的疗效。方法:47例新诊断小儿癫痫患者给予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结果:47例患者中完全控制18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2%。结论:拉莫三嗪是治疗新诊断小儿癫痫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单纯脑电图异常的新生儿惊厥患儿治疗后对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诊断及治疗的63例单纯脑电图异常的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规范性治疗30例,未治疗33例。比较治疗组与非治疗组之间惊厥发作情况和神经发育指标。结果 随访1年后,治疗组患儿的惊厥发作次数低于非治疗组(t=6.935,P<0.001);治疗组患儿的适应性(t=9.345,P<0.001)、大运动(t=2.436,P=0.018)、精细运动(t=3.968,P<0.001)、个人社交能力(t=14.989,P<0.001)、语言能力(t=2.484,P=0.016)以及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得分(t=13.759,P<0.001)高于未治疗组。结论 及时对单纯脑电图异常的新生儿惊厥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新生儿癫痫发作次数,对智能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高.多见于1个月~6岁儿童,据统计约有3%-4%的儿童曾患过高热惊厥。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治疗及时与否直接影响患儿预后。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来控制惊厥症状并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了56例高热惊厥患儿,并给予了积极的救治措施,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皮桂莲  李雨田 《武警医学》2000,11(12):720-720
近年来小儿误服灭鼠药氟乙酰胺的病例呈增加趋势。自1997年以来我们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400余例,其中引起癫痫发作50例,现将该患儿病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岁10例,3~4岁23例,5~6岁7例。90%有明确的误食灭鼠药史,10%病史不清。全部患儿在误食2~3h后均出现惊厥,并以大发作形式出现,其中10例为持续状态,有46例伴有精神症状,在惊厥停止后出现烦躁、多动及自控能力差。有2例患儿出现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形式见表1。表1 50例氟乙酰中毒致癫痫发作形式发作形式n(%)开始时间阵挛性20(40)病后10~20d精…  相似文献   

17.
1 新的抗癫药物1.1 拉莫三嗪(lamotrigne) 主要作用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门冬氨酸等)的释放和膜效应,如抑制钠通道,稳定细胞膜。口服后生物利用度高达98%,无肝酶诱导作用。据临床观察,难治性病例加用此药后30%~70%发作减少50%以上。起始剂量是2mg/(kg·d),分2次给药,最大量10~15mg/(kg·d)。主要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头晕、复视、头痛、困倦、共济失调、感觉过敏、皮疹等。约8.6%因不良反应或过敏而中止治疗。1.2 氨已烯酸(vigabatrin) 此药是GABA的r-乙烯基衍行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转氨酶有不可逆性抑制,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2008-06~2010-01对36例高热惊厥患儿使用高液氧治疗,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6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标准,男20例,女16例,年龄3个月~6岁,T〈38.5℃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复发高危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对101例热性惊厥住院患儿的临床分析,家族史调查,脑电图、头颅CT等辅助检查及智力测定,研究其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 101例中复发68例(67.3%),复发高危因素与惊厥家族史、热性惊厥发作类型有关(P<0.01);预防复发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结论 有家族史及复杂型热型惊厥复发率高。对有复发高危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和理想的护理方法.方法:注重惊厥时的护理、高热护理、止惊止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惊厥后的护理.结果:本组患儿体温在30 min内降至正常19例,降至38.5℃以下94例;60 min以内降至正常78例,降至38.5℃以下35例,有效率达100%;原有惊厥症状消失;未见虚脱、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还没成熟有关;物理降温或加用药物治疗是控制惊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