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u—PA和PAI—1在各类肾小球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因子PAI-1在各类肾小球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20例人肾穿活检标本中各型肾炎的u-PA、PAI-1、Ⅳ型胶原的表达水平,以及肾小球内PCNA阳性细胞核数,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其u-PA和PAI-1进行光密度定量。结果各型肾小球肾炎中u-PA和PAI-1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轻微病变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各组中两者表达强度有所不同,PAl-l的阳性强度基本上高于同组的u-PA,两者差异显著(P<0.05)。u-PA的表达增强与肾小球Ⅳ型胶原的积聚和PCNA阳性细胞核数的增多明显相关(r=0.761、r=0.811,P<0.05);而PAI-1的表达则主要与肾小球内Ⅳ型胶原增多相关(r=0857,P<0.05)。结论u-PA和PAI-1的异常表达是影响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u-PA及其抑制物PAI-1在大鼠thy-1肾炎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肝素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ABC免疫酶标法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对照组、肾炎组和肝素组动物模型肾小球u-PA和PAI-1的表达情况,并与光镜下肾小球细胞计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素组动物在其治疗后7、14、21d时,肾小球细胞数明显减少,与肾炎组比较P值分别小于0.05或0.01肾炎组、肝素组肾小球u-PA和PAI-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于实验3、7、14和21d时,肾炎组动物的肾小球细胞数增多与u-PA和PAI-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或0.01);肝素组于实验3、7d时,肾小球细胞数的减少与PAI-1表达降低有关(P<0.05)。结论大鼠thy-1肾炎的肾小球细胞数增多与其u-PA和PAI-1表达程度呈正相关;肝素治疗可减轻大鼠thy-1肾炎肾小球细胞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病程早期对肾小球PAI-1表达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变化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干预影响。方法测定7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PAI-1的水平,与健康成年人43人作对照;并观察经ACEI治疗8周后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78例患者血浆uPA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I-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予以ACEI(福辛普利)10~20mg/d治疗8周后,ACEI治疗组患者PAI-1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患者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外基质(ECM)的转化受到抑制;ACEI治疗可降低PAI-1水平,促进ECM的转归,延缓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又称外源性u-PA)不同用药方案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内源性纤溶的影响。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碘(^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按随机原则将70只大鼠分成三大组:①假手术组;②PTE溶栓治疗对照组,含4个亚组:PTE 2 h组,PTE 1 d组,PTE 3 d组和PTE 5 d组;③PTE后3 d溶栓组,含2个亚组:多次用药组和单次用药组。用药后2 h处死大鼠,取血、肺及心脏,测量每分钟γ放射性。以10%甲醛固定肺组织,制成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PTE 2 h、1 d、3 d及5 d组血管栓塞部位内皮细胞u-PA、u-PAR、PAI-1 mRNA及t-PAmRNA的表达均阳性,假手术组均为阴性。定量分析示:①PTE 2 hu-PA及u-PAR mRNA表达最低,3 d最高(P均=0.000),5 d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及0.642)。②PTE 2 h PAI-1的mRNA表达最低(P均=0.000),PTE 1 d与3 d、5 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及0.757)。③各组间t-PA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P=0.127)。④经相关分析,PTE 2 h、1 d、3 d及5 d组u-PAR mRNA与u-PA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00,P=0.024;r=0.658,P=0.039;r=0.666,P=0.035;r=0.774,P=0.009)。多次用药组血管栓塞部位u-PA mRNA表达及溶栓率明显高于单次用药组及对照组(P均〈0.001),单次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0)。多次用药组u-PAR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与单次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外源性u-PA的溶栓效果及对PTE内源性纤溶的影响与不同的用药方案有关。外源性u-PA可作用于u-PA系统,促进内源性u-PA及u-PAR的合成,加强纤溶作用。  相似文献   

5.
阿魏酸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肾问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UUO大鼠给予阿魏酸钠100mg/(kg·d)腹腔注射,观察第14天血清肌酐、尿素氮的变化及肾间质纤维程度、Col Ⅰ、ColⅢ、t-PA、u-PA及PAI-1的表达.结果 与UUO组相比,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差异均无显著性,肾小管纤维化程度、PAl-1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降低,t-PA、u-PA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阿魏酸钠可以通过下调PAI-1及上调t-PA、u-PA而减轻UUO术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尿激酶(u-PA)及其受体(u-PA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非冠心病(NCAD)组患者入组时外周血及冠脉血血浆u-PA浓度和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并与冠脉造影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 4组研究对象冠脉血血浆u-PA浓度及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01);UA组明显高于SA组(P<0.001);而SA组与NCAD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的血浆u-PA浓度及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与冠脉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血血浆u-PA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均与冠脉造影的Jenkin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1=0.943,P<0.001;r2=0.814,P<0.001).结论 检测外周血血浆u-PA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表面u-PAR表达率可能可以预测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启动区4G/5G多态性及与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18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冠心病分为两组.未合并冠心病组80例,合并冠心病组38例.应用PCR扩增PAI-1基因启动区片段,γ32P末端标记2个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ASO)进行点杂交,比较基因型在两组糖尿病人群中的分布及与血浆PAI-1活性的关系.结果(1)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未合并冠心病组4G基因型的频率升高,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血浆PAI-1活性差异明显(10.32±2.65vs8.87±3.24)kU/L,P<0.05;(3)两组的血TG水平差异明显(1.99±1.04vs1.56±0.72)mmol/L,P<0.05;(4)两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差异明显(14.6±5.8vs11.2±4.3)kU/L,P<0.05;(5)在4G/4G基因型患者中血浆PAI-1活性与TG明显相关(r=0.57,P<0.05).结论PAI-1活性升高及PAI-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热毒炽盛型狼疮性肾炎 ( LN) Fas、PCNA表达的意义 ,采用肾组织标本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特殊染色技术 ,结果 2组病例肾小球球性硬化、节段硬化无显著性差异 ;LNI~ 型与 LN ~ 型PCNA、Fas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和 P<0 .0 5 ;PCNA与 Fas进行等级相关分析 ,其相关系数为 0 .63 74,说明热毒炽盛型狼疮性肾炎系膜细胞有 Fas、PCNA的表达 ,热毒炽盛可能反映狼疮性肾炎活动度的高低 ,但不能反映该患者细胞凋亡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程莉  苏虹梅 《医学综述》2015,(6):1110-111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来解放军第一八○医院就诊的CGN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56例)及常规治疗组(56例),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体检的56例非肾小球肾炎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正常组给予安慰剂。测定3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PA、PAI-1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清t-PA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I-1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t-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AI-1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t-PA的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AI-1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CGN能有效升高血清t-PA的水平,降低PAI-1的水平,改善CGN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浆纤溶酶相关蛋白含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Ⅰ(PAI-Ⅰ)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32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群32例为对照组.根据病情将病例组分为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13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u-PA及PAI-Ⅰ水平.结果:①病例组血浆u-PA水平(789.25±78.90) ng/L,低于对照组的(1 287.24±115.1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5);病例组血浆PAI-Ⅰ(1 673.23±169.27) ng/L,高于对照组的(1 065.99±107.3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②病例组随病情的加重,血浆u-PA水平逐渐降低,PAI-Ⅰ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存在纤溶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及其特异性受体 (u -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 (PAI- 1 )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2例乳腺癌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1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血浆u -PA、u -PAR和PAI - 1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 ;中、晚期组u -PA显著高于早期组 (P <0 .0 5 ) ,已转移组u -PA、u -PAR和PAI- 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 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 ,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尿激酶原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重组尿激酶原0或150 IU/mL与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8 h,收集培养上清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将重组尿激酶原(0~150 IU/mL)分别与HPAECs共同孵育(0~24 h),提取细胞总RNA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细胞培养上清ELISA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组细胞培养液中u-PAR的含量显著增加〔(0.51±0.04)μg/Lvs(0.58±0.05)μg/L,P=0.005;〕PAI-1的含量显著下降〔(66.75±7.92)μg/Lvs(53.38±12.18)μg/L,P=0.009〕。RT-PCR结果表明,HPAECs与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共同培养后0 h、4 h、8 h、12 h和24 h 5个时间点u-PA条带与GAPDH条带平均光密度之比分别为(0.34±0.11)、(0.51±0.12)、(0.58±0.12)、(0.50±0.18)和(0.35±0.10)。其中8 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h组与24 h相比P=0.053。结论重组尿激酶原能够明显促进HPAECs释放u-PAR并显著抑制PAI-1的表达和释放。重组尿激酶原能够呈时间依赖性提高u-PA mRNA在HPAECs的表达。重组尿激酶原直接影响人肺动脉内皮细胞u-PA系统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增强药物本身溶栓疗效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活化系统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查确诊的7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依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级,其中A级23例,B级29例,C级20例。健康志愿献血者6例做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uPA、uPAR、PAI-1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TGF-β1、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PCⅢ)变化以及血浆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变。结果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血浆uPA、uPAR、PAI-1逐渐增加,血浆TGFβ1、血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也明显增加。Child C组患者血浆uPA、uPAR、PAI-1水平明显高于ChildA、ChildB组。Child A组PAI-1/uPA值下降,而Child B组、Child C组PAI-1/uPA又复升高。Child C组血浆uPA、uPAR、PAI-1水平与正常组、Child A组相比,差异显著。在Child A组,血浆uPA与PCⅢ呈负相关,与TGFβ1正相关;在Child C组血浆TGFβ1与血Ⅲ型胶原呈正相关,与HA呈正相关。结论血浆uPA、uPAR、PAI-1变化与肝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肝硬化晚期,虽然血浆uPA、PAI-1增加,但总的效应表现为uPA相对不足,肝基质纤维降解受抑。适当增加uPA活性,抑制TGFβ1的早期激活,抑制肝硬化晚期PAI-1过度表达,可能有助于抑制HSC的激活、增加肝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有助于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血浆浓度和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6例鼻咽癌患者血液标本,35例健康人血液标本作对照。所有标本均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uPA和PAI-1的血浆浓度,微量法提取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分析PA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鼻咽癌组血浆uPA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血浆PAI-1浓度显著降低(P<0.05),上述效应和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AI-1启动子区4G和5G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和恶性程度和血浆uPA浓度呈正相关,与PAI-1浓度呈负相关;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鼻咽癌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徐晓军  朱永生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494-1494,1553
目的观察蟾蜍灵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诱导的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PAI-1、u—PA、t—PA的表达影响,探讨其对系膜细胞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的作用。方法PDGF(20ng/ml)刺激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12h后,加入0.08μM蟾蜍灵干预12h,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培养液中PAI-1的表达量;RT-PCR法测定PAI-1、u—PA、t—PA基因表达变化。结果PDGF—BB可诱导MC中PAI-1的mRNA表达上调,并且表达增加,u—PA、t—PAmRNA转录下调;0.08μM蟾蜍灵可下调PDGF诱导的系膜细胞的PAI-1mRNA,上调μ-PA、t-PAmR-NA的转录,并抑制PAI—1的表达。0.08μM蟾蜍灵对正常系膜细胞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蟾蜍灵可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来抑制PDGF—BB诱导的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中腹膜纤维蛋白溶酶的变化。方法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前、后、立即,分别测量腹膜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浓度及t-PA的活性。结果腹膜组织t PA浓度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两组术中均下降,在传统腹部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腹膜组织PAI-1水平在腹腔镜手术组术前较高(P<0.05),在传统腹部手术组术中明显升高。手术后,两组PAI-1浓度无显著差异。t-PA活性在两组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但术中两组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腹腔镜和传统腹部手术对腹膜的影响是相似的,腹腔镜手术最初腹膜组织中PAI-1浓度的升高是由于CO2气腹造成的,并影响腹膜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u-PA和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7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肝癌组织中u-PA和MMP-9mRNA阳性率均为100%(45/45);其对应的癌旁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44%(38/45)、28.57%(2/7)和86.67%(39/45)、57.14%(4/7);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显示,u-PA和MMP-9在肝癌组中阳性率分别为75.56%(34/45)、66.67%(30/45),癌旁组分别为26.67%(12/45)、22.22%(10/45),对照组分别为28.57%(2/7)、14.29%(1/7),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在肝癌组织中u-PA、MMP-9的mRNA和蛋白的阳性率均与静脉癌栓形成、肝内外转移有关(P<0.01),与乙型肝炎、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的u-PA和MMP-9mRNA及蛋白的高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检测u-PA和MMP-9有助于判断肝细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激动素对博莱霉素A5(BLM-A5)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经穿刺向气管内注入BLM-A5(5mg/kg),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组于灌注BLM-A5的第1d开始腹腔注入0.5%激动素(0.5mL/100g),每日1次。分别于第3、7、14、28d处死大鼠,取肺组织病理切片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肺部炎症和纤维化情况,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肺组织和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PAl.1含量。结果模型组第7d肺泡炎最明显,到28d时肺纤维化最严重;治疗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但仍较对照组严重(P〈0.05)。模型组第7d时HYP含量开始升高,28d最高;各组变化趋势与肺纤维化变化相一致。模型组肺组织u-PA在第3d开始下降,至7d时最低,14d仍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28d时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血浆u-PA水平在第3d开始下降,至7d时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4d后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t-PA在肺组织和血浆中的含量变化与u-PA基本一致,但在14d时模型组血浆t-PA含量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肺组织PAI-1在第3d开始升高,至7d时最高,14d时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8d时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肺组织PAI-1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至14d时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血浆PAI-1在第3d开始升高,至7d时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14d后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激动素通过抑制肺组织PAI-1生成,使u-PA、t-PA含量升高,减轻了博莱霉素A5所致的大鼠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抑制因子1(PAI-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宫腹腔镜检查及手术的PCOS患者共30例及正常卵巢活检标本20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PA、u-PA及PAI-1的表达。结果PCOS组u-PA、t-PA在颗粒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0%及26.67%,在卵泡膜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3%及20.00%,对照组u-PA、t-PA在颗粒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0%及75.00%,在卵泡膜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0%及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PAI-1在卵泡膜细胞中表达阳性率为56.67%,在间质细胞中表达阳性率为63.33%,对照组PAI-1在卵泡膜细胞中表达阳性率为10.00%,在间质细胞中表达阳性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OS患者卵巢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的异常表达与PCOS排卵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