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伟挺  程德盛  张硕非 《口腔医学》2014,34(12):936-939
[摘要] 目的:通过不同拔牙模式研究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B点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50例安氏Ⅰ类临界病例,包括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和第二前磨牙组各25例。分别测量14项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的软硬组织指标。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矫治前,两组患者在水平和垂直距离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后,各点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在拔除第一前磨牙组中存在显著差别(P<0.05),而软硬组织B点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在拔除第二前磨牙组中相对明显。(2)硬组织变化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下切牙轴倾度、SNB角变化无统计学意义,NB的线距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拔除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软组织变化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下唇倾角、下唇翻卷度和B'-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颏沟倾角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软组织显著改善;矫治前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拔牙矫治显著改变软、硬组织B点,但两种不同拔牙模式间对软硬组织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患者,其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探讨软组织侧貌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分为A组: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B组: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①A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角、上唇长度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变小.②B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基角、下唇角、面角、颏突角、下唇长、面下三分一高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颏角变小.A、B两组全面高均变大.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是一致的,其牙型、骨骼型从Ⅱ类变为Ⅰ类,覆盖其上的软组织也发生一致的改变,使面突度明显减小,下颌后缩得到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更趋于协调美观.②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在上颌是一致的,而在下颌却不一致,软组织侧貌突度也减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拔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二前磨牙安氏Ⅰ类错病例治疗前后下唇软组织变化的比较,探讨两种拔牙模式的异同。方法:选取50例安氏Ⅰ类(骨性Ⅰ类)临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拔4个第一前磨牙和4个第二前磨牙病例各25例,按性别、年龄、骨面型、拥挤度严格配对,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软组织的14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在相对X、Y轴的绝对值测量中,治疗前两组无任何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一前磨牙拔除组线距的明显增长表现在垂直方向上,而第二前磨牙拔除组表现在在水平方向上。在软组织测量项目中,治疗前第一前磨牙拔除组颏唇角和下唇厚度均大于第二前磨牙拔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拔除第一前磨牙组下唇倾角、下唇长、下唇基部厚度、颏唇沟深度增加,而颏唇角、下唇基角、下唇厚、下唇突度、下唇突凹点相对E线的距离减小。拔除第二前磨牙组颏唇角、下唇倾角、下唇基角、下唇基部厚度均增加,其中下唇倾角和下唇基部厚度的变化明显;下唇长、下唇突度、下唇突凹点相对E线的距离减少,而下唇厚基本不变。结论:拔除第一和第二前磨牙组在治疗前后下唇的各项软组织角度和线距变化均无统计学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其中上颌拔除2个前磨牙(甲组)18例,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乙组)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两组SNA、SNB、ANB矫治前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乙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的变化更为显著,颏前点明显前移,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乙组面型突度变较甲组更为显著.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下唇和下切牙凸度小、下颌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双颌拔牙适用于中重度拥挤的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  相似文献   

5.
安氏Ⅱ类错He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影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错He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患者,其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探讨软组织侧貌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30例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安氏Ⅱ类错He患者,分为A组: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B组: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①A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角、上唇角、上唇长度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变小。②B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基角、下唇角、面角、颏突角、下唇长、面下三分一高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颏角变小。A、B两组全面高均变大,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安氏Ⅱ类错He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是一致的,其牙型、骨骼型从Ⅱ类变为Ⅰ类,覆盖其上的软组织也发生了一致的改变,使面突度明显减小,下颌后缩得到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更趋于协调美观。②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在上颌是一致的,而在下颌却不一致,软组织侧貌突度也减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患者 ,其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 ,探讨软组织侧貌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 30例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 ,分为A组 :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 ;B组 :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 ;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①A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角、上唇长度变大 ,上唇角和上唇突度变小。②B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基角、下唇角、面角、颏突角、下唇长、面下三分一高变大 ,上唇角和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颏角变小。A、B两组全面高均变大。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 ,其软硬组织的变化是一致的 ,其牙型、骨骼型从Ⅱ类变为Ⅰ类 ,覆盖其上的软组织也发生一致的改变 ,使面突度明显减小 ,下颌后缩得到改善 ,面部软组织侧貌更趋于协调美观。②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 ,其软硬组织的变化在上颌是一致的 ,而在下颌却不一致 ,软组织侧貌突度也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软硬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其中上颌拔除2个前磨牙(甲组)18例,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乙组)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 两组SNA、SNB、ANB矫治前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乙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的变化更为显著,颏前点明显前移,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乙组面型突度改变较甲组更为显著。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下唇和下切牙凸度小、下颌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双颌拔牙适用于中重度拥挤的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其中上颌拔除2个前磨牙(甲组)18例,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乙组)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 两组SNA、SNB、ANB矫治前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乙组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的变化更为显著,颏前点明显前移,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乙组面型突度改变较甲组更为显著。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下唇和下切牙凸度小、下颌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轻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双颌拔牙适用于中重度拥挤的中度骨性和牙源性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拔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二前磨牙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变化进行比较,探讨2种拔牙模式的异同.方法:患者50例,均为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分为2组,每组25例,分别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和4颗第二前磨牙进行治疗.2组患者按性别、年龄、骨面型、拥挤度严格配对,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颏部软组织指标进行测量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在相对X、Y轴的绝对值测量中,治疗前2组无任何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一前磨牙拔除组在垂直方向上增长明显,而第二前磨牙拔除组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有增加,水平向生长更明显.(2)在对软组织项目的测量中,治疗前第一前磨牙拔除组的软组织面角、颏沟倾角均小于第二前磨牙拔除组,治疗后2组均出现软组织面凸角减少,颏凸角、软组织面角、颏沟倾角、颏唇沟深度增加;但2组在各项测量项目的变化上无显著组间差别.结论: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垂直向生长更明显,拔除第二前磨牙组更倾向于颏部的水平向生长;2种拔牙模式在颏部软组织的改变上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牙比正常的安氏3种分类经不同的拔牙模式治疗后全牙比的变化。方法:选取252例前牙比正常的患者模型,计算各组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全牙比,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拔牙模式的3种错牙合组矫治后的全牙比之间无大的差别;与拔牙前相比较,3种错牙合组拔牙后的全牙比均有所减小;在安氏Ⅰ类组与Ⅲ类组中,除了第2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3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第4组(上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5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二前磨牙)间全牙比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安氏Ⅱ类组,不同拔牙模式的全牙比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前牙比正常的安氏不同错牙合畸形进行拔牙矫治时,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会对拔牙后的全牙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错牙合成年女性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和面部软组织正貌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安氏Ⅱ1错牙合需拔牙矫治的成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2颗第二前磨牙,B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和面部软组织正貌指标的变化。结果:正畸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两组病例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仅下颌尖牙和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颌尖牙宽度增加量大于A组,B组下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减小量小于A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例在面宽、口裂宽、下颌角间宽、容貌面长和鼻下颏下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牙弓宽度与软组织正貌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正畸矫治后成年女性软组织正貌的变化不受拔牙模式影响,不同拔牙模式仅影响矫治后牙弓宽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软组织侧貌角度的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与单纯拔牙对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牙合)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直丝弓矫治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侧貌角度测量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2组中,软组织面角、全面凸角、下唇角、上下唇角治疗后均有明显变化.前导矫形组中,面凸角、上下唇基角以及下唇基角治疗前、后差异显著;而单纯拔牙组中,上唇角、Z角治疗后有明显变化.前导矫形组下唇颏唇沟部软组织与鼻底之间的改变大于拔牙组.而拔牙组的上唇软组织改变大于前导矫形组,2组间上唇角、上下唇基角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应用更有利于面下1/3软组织侧貌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牙比正常的安氏3种分类经不同的拔牙模式治疗后全牙比的变化。方法:选取252例前牙比正常的患者模型,计算各组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全牙比,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拔牙模式的3种错(牙合)组矫治后的全牙比之间无大的差别;与拔牙前相比较,3种错(牙合)组拔牙后的全牙比均有所减小;在安氏Ⅰ类组与Ⅲ类组中,除了第2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3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第4组(上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5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二前磨牙)间全牙比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安氏Ⅱ类组,不同拔牙模式的全牙比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前牙比正常的安氏不同错(牙合)畸形进行拔牙矫治时,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会对拔牙后的全牙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减数第一双尖牙矫治前后的牙颌面软硬组织X线影像的变化.方法选择14例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减数4个第一双尖牙,对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ANB值、上下切牙的唇倾度、面凸角、上下唇凸点至Ricketts平面的距离减小;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唇凸厚、鼻唇角以及上下唇角增大.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减数4个第一双尖牙,软硬组织变化一致,前牙覆盖正常,磨牙由远中关系变为中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13例双颌前突病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以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对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拔牙矫治后,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减少,颏唇沟深度,颏唇沟倾角,"Z"角增大,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②SNPg及SNSPg'没有明显变化。③正畸治疗后,软组织侧貌由突面型成为较平直的面型。结论: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可明显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颏唇部软硬组织的美学变化及影响。方法:选择20位采用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CASSOS软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颏唇部美学变化。结果:U1-SN角、L1-MP角、U1-AP距、U1-NA距、L1-AP距、L1-NB距增加,U1-L1角减小。前牙牙冠代偿性唇倾以便获得良好覆牙合覆盖。LLP距、EP-LL距增加,下唇前移。结论:通过非拔牙矫治,患者不仅解除了前牙闭锁关系,而且下唇前移的变化使颏唇曲线趋于美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减数第一双尖牙矫治前后的牙颌面软硬组织X线影像的变化。方法 选择 14例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减数 4个第一双尖牙 ,对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结果输入计算机 ,经过SPSS 10 .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ANB值、上下切牙的唇倾度、面凸角、上下唇凸点至Ricketts平面的距离减小 ;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唇凸厚、鼻唇角以及上下唇角增大。结论 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减数 4个第一双尖牙 ,软硬组织变化一致 ,前牙覆盖正常 ,磨牙由远中关系变为中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拔除第一、第二前磨牙矫治安氏Ⅰ类错牙合病例治疗前后软硬组织A点的变化。方法 选择50例安氏Ⅰ类(骨性Ⅰ类)临界病例为样本,其中拔4个第一前磨牙和4个第二前磨牙病例各25例,按性别、年龄、骨面型、拥挤度严格配对,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 线片软硬组织的14项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组内配对t检验、组间成组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①在相对X、Y轴的绝对值测量中,治疗前2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的各点第一前磨牙拔除组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拔除第二前磨牙组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更明显。②在软组织角度和线距的测量项目中,治疗前的上唇翻卷度、上唇倾角第一前磨牙拔除组均小于第二前磨牙拔除组;治疗后2组均出现上唇倾角、上唇到E线的距离增加;但2组在各项测量项目的变化上没有组间差别。③在硬组织角度和线距的测量项目中,治疗前第一前磨牙拔除组的颌凸角较大;治疗后2组各测量值均减少,但2组无组间差异。④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第一、第二前磨牙拔除组软硬组织A点的变化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拔除第一和第二前磨牙软硬组织A点均有明显改变,两种拔牙模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He减数第一双尖牙矫治前后的牙颌面软硬组织X线影像的变化。方法 选择14例青春期安氏Ⅱ^1类错He患者减数4个第一双尖牙,对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l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ANB值、上下切牙的唇倾度、面凸角、上下唇凸点至Ricketts平面的距离减小;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唇凸厚、鼻唇角以及上下唇角增大。结论 安氏Ⅱ^1类错He患者减数4个第一双尖牙,软硬组织变化一致,前牙覆盖正常,磨牙由远中关系变为中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成人Ⅱ类1分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12个测量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矫治前后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TUL-EP、TLL-EP、上下唇位置等减小,而鼻唇角、Z角、颏唇沟倾角等增加,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拔牙病例治疗后侧貌能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前牙回收矢状位关系更协调,而垂直向位置关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