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咨询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一个怯怯的声音响起:“老师,我能和您谈谈吗?”落座后,这个名叫小语的女孩开始讲述自己的心事:“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无意中看了一本关于成年人性方面的书籍,当时也没什么影响。到初三暑假时,因为胳膊摔断了,待在家养伤的我觉得很无聊。不知怎的,  相似文献   

2.
正【病人自述】我拿起笔写下我生病的过程,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到更多的人。和所有的年轻朋友一样,我原本无忧无虑地感受着青春带给我的快乐,那是阳光、向上、活力,而这一切在2012年11月被突如其来的病痛粉碎了。我开始感觉到后腰部位疼痛,当时我误认为是长年健身肌肉拉伤,也因工作繁忙,没有去  相似文献   

3.
一位叫晓婧的女孩给我写信说到:“我可能真的是一个神经质的人,整天神经兮兮胡乱想些莫须有的东西来折腾自己,明知不存在,可就是无法逾越那道坎,也就像自己为自己织张网又出不去,就这样把自己折腾得心力交瘁。比如,突然间我会觉得自己的眼睛老瞪着,或者眼睛变小了,睁不开,走在路上总觉得眼睛别扭,搞到最后都不知该用怎样的表情走路,老觉得别别扭扭。又有一次我在滑冰场玩,一个男生在看我,当时我正感冒,一低头不小心鼻涕流  相似文献   

4.
日前看到一则趣闻,说是有一个人,进入冷藏室后被无意地关在了里头,顿时他极度紧张,越想越怕,越怕越冷,最后被“冻”得缩成一团,竟在惊恐中死去。可是,当时冷冻机压根儿就没有打开,冷藏室的温度并没有冷到冻死人的程度。那么这个人是怎么被“冻”死的呢?这就是“心里暗示”、精神作用的结果。他老想着“我快要冻死了”,一遍一遍地进行“自我暗示”,结果导致死亡。 所谓“自我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认知、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种自我暗示,  相似文献   

5.
镜大侠信箱     
《校园心理》2006,4(6):62-63
来信:我是一名大一的新生。本应该是高兴的,但 我觉得我高兴不起来,更觉得自己不适应这种黑暗的生产。你知道吗?我所在的学校对人太不公平了——我觉得简直是无法说:这儿没有伯乐,一匹千里也选不出来(我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都是班长,但是我这次班干部竞选中我落选了,一些什么本事也没有的反而被选中了——他们无经验但有钱或家里有权)。  相似文献   

6.
我怎么老是不能让别人满意? 我出生在一个比较穷的小山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初中,家人和村里的人都为我感到高兴,他们都说我脑子聪明,成绩好。当时我心里十分高兴,我觉得我让大家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有一种“众星捧月”的成就感。我自信地认为自己考上重点中学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因此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7.
我自认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没想到在婚姻这件大事上,自己却玩儿了一次心跳——"闪婚"。我和妻子从第一次见面到结婚,即使加上之前短信联系、电话聊天的时间,总共也不到两个月。当时的我们,都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金钥匙—自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头脑、会独立思考的人,但没有自信心的支持是很难培养出真正独立、有开拓精神的人来。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在此,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权作引玉之砖。 第一,不要打击幼儿的自信心。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记得我儿子1周岁左右时,要自己吃饭,但吃进去的少,掉出的多,弄得满嘴满身都是饭粒。当时,我并不干涉孩子,看他那开心的样子,我适时地给予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积极性更高了,  相似文献   

9.
1989年结束了在同济医科大学“健康教育专业”的学习后,我当时并没有决定从事心理专业。因为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我不想承受别人的负面情绪,不想知道别人的隐私,现在想起来,其中也包括那时的我还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  相似文献   

10.
我现在开始了订计划,每天都按照计划去做。真没想到,只过了十几天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进步。这真是只有实践,才能知道其中的意义。 计划使我没有时间去冥思苦想。通过按计划生活,我改掉了以前学习中的浮躁情绪,能一连几个小时认真地、安安静静地学习,学习效率也很高。曾有好几次在一周内看完了一本教科书,这是我在高考前都做不到的。看到那一本崭新的书被划满了记号,被翻得皱了起来,从头至尾没有遗漏,我真高兴,原来我也能这么棒。计划还使我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正"李老师,您救救我的女儿吧!我女儿得了一种怪病,如果您能救了我女儿,我花多少钱都行!"电话那头,一位母亲急得有些哽咽。咨询室的门被推开的时候,出现一对亲密无间的母女,两人有说有笑。这是上午电话里那位焦躁的母亲吗?我心中当时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今年17岁的玲玲,是当地一所  相似文献   

12.
Q我现在心里很乱,不知如何表达我的困惑。我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明年就要毕业了。但我并不想这么早就找工作,想报考研究生。可是,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虽然在别人眼里,这个专业很热,我却有一种无法化解的"物理情结"。我当初高考时报的是物理专业,没有被录取,现在的专业是调配过来的。因此,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许多同学劝我考本专业的,我还真的动摇过,因为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还有,我的家境并不富裕,我又打算先工作一两年再考研。可是听说以前许多像我这样的人,步入社会后就意志消沉了。我真怕自己那样。面对选择我该怎么办?工作,还是考研?本专业,还是外专业?现实和我的发展计划纠缠在一起,这个世界太复杂了。  相似文献   

13.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校外学习英语时认识了一名女生。暂且叫她A吧,A比我高一年级,当时她已面临毕业,我对她印象很好,不由自主地接近了她。四月中旬的一天,我突闻姥姥去世,很伤心,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A,我找到她,向她倾诉我从小与姥姥共同生活的情景。A被我的述说打动,觉得我是一个很孝顺很珍惜亲情的人,表示可以和我交往看看。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把全部的感情都投入了这场恋爱中。  相似文献   

14.
心灵之约     
谭雅 《校园心理》2004,2(1):22-23
我本平凡,没有太多的梦想和企盼。在我的心中,只是不想做一个躺在理想上睡觉的人。几年的大学生活平淡之中更多的是学海无涯的苦涩和艰辛,但我从来都没有退缩过,因为我与自己有一份心灵之约。其实,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时我视回忆为洪水猛兽,其中的酸甜苦辣就像以身相许似的,让我不忍细嚼却又不得不品味。许多事情,在别人眼中也许是云淡风轻,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生长在记忆荒园中的不屈野草。当一切归于平静,当我坐在这里书写自己的心情,林林总总的往事更像一个遥远而缥缈的梦……毕业———梦开始的地方七月,我是怀着一种如…  相似文献   

15.
喊出烦恼     
傍晚,本来我是很高兴地回到宿舍的,刚坐定准备看书,就被某同学的一声喝令“轰出”房间。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她为什么如此对待我? 于是,我拿着课本走出宿舍,一个人沿着校园小径徘徊。我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得罪了那个同学,令她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你好!我是一个到期“退役”的老年人。因为刚刚离开工作岗位,感觉自己一时还没适应退休后闲在的生活。尤其是无事可做的感觉令人很难受,就好像自己一下子真的变老了,变得没有价值了似的。原来我也听人说过退休这个门坎不怎么好过,从忙碌到清闲,这几十年的习惯要改变谈何容易!我有时会感觉孤独,虽然身边有亲人和朋友,但不能融于社会的人就是孤单的人。我不知道自己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老已至之对于人的残酷不仅仅是年龄,是生病,而是没有精神寄托。老年人也希望被社会所关注,不知能否也给我复一封信?  相似文献   

17.
正Q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我越来越紧张、担心,总觉得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束缚着一样。父母和周围的人都对我寄予了厚望,我害怕自己考不上重点大学对不起他们,我感到很累,很累……可是我不知该怎么办。多少次,我拼命地打自己,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害怕。可是没有用,现在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8.
成长的烦恼     
“成长”与“烦恼”本是两个不相干的词,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而且时常喜欢搞一些恶作剧来捉弄我们这些青春年少的大孩子。 在成长的路上,我也曾许多次被它们抓去开个玩笑,而后又玩世不恭地将我抛置在这条曲折的成长之路上,让我一个人孤独地寻找来时的方向。 曾经有那么一段日子,一个自以为很坚强的女孩,竟被这花季的绵绵细雨弄得颠倒错乱,忧心重重——这几天,他都来得很早,但却又无所事事,像是一只愚蠢的骆驼将自己埋没在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9.
再谈价值的功能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对价值干预问题的兴趣起于10多年前的一次"抬杠".当时是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年会期间,一群人分成两拨打嘴仗,一拨的观点是"心理咨询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另一拨的观点是"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是两回事".讲老实话,当时大家对心理咨询的了解都很有限,争着争着大家都有些迷糊了,最后也没个结果.下来后我费了好大一阵劲再琢磨这事,终于明白这里头一个关键不同,就是两者对价值问题的处理.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江光荣,1992),又在我写的<心理咨询与治疗>(1995)-书中把其中的主要观点重复了一遍.前些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期间,碰巧老师又出这个题考我,我又结合新读到的西文资料把相关问题理了一遍,写成一篇"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江光荣,2001),其实主要观点跟早先基本一致,只是说得更清楚一些.当时感觉,自己对这个问题能说的话都说完了,自己也不再迷糊了.没成想这两年在跟学生讨论问题以及临床督导的过程中,对价值干预这个问题又有一些新认识,因此借这个专栏谈谈其中三点.  相似文献   

20.
正Q老师您好!大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校外学习英语时认识了一名女生。暂且叫她A吧,A比我高一年级,当时她已面临毕业,我对她印象很好,不由自主地接近了她。四月中旬的一天,我突闻姥姥去世,很伤心,脑袋里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A,我找到她,向她倾诉我从小与姥姥共同生活的情景,并表达对她的爱恋。A被我的述说打动,认为我是一个很孝顺很珍惜亲情的人,表示可以和我交往看看。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把全部的感情都投入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