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新  徐鹏 《中国临床康复》2002,6(3):349-350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脊液中各种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采用丹酰氯-聚酰胺薄膜层析法,测定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及12例SPR术后脑瘫患儿脊液中兴奋性及抑制氨基酸水平。采用改良的Ellman法测定脑脊液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水平。结果:SPR术前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GABA)、AchE低于对照组(P<0.01),谷氨酸(GA)和天冬氨酸(Asp)高于对照组(P<0.01)。SPR术后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Gly)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低于对照组(P<0.01),AhcE SPR术后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SPR术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下降,抑制性氨基酸上升及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增强与肌痉挛解除和全身症状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脑性瘫痪患儿存在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肌肉的兴奋与抑制失调,而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参与调节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平衡。探讨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的变化,为痉挛型脑瘫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2-01/2004-05按照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修订的标准,选择在本院治疗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以同期住院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作对照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脊液中的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谷氨酸的含量108.67±8.96)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79.58±6.95)μmol/L(P<0.01),γ-氨基丁酸的含量(51.04±7.8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8.21±7.26)μmol/L(P<0.01)。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失衡,为研究药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脑脊液中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凤莲  李晶  钱惠茵  郭学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341-8341,8347
目的脑性瘫痪患儿存在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肌肉的兴奋与抑制失调,而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参与调节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平衡。探讨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的变化,为痉挛型脑瘫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2-01/2004-05按照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修订的标准,选择在本院治疗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以同期住院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作对照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脊液中的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谷氨酸的含量108.67&;#177;8.96)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79.58&;#177;6.95)μmol/L(P&;lt;0.01),γ-氨基丁酸的含量(51.04&;#177;7.8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8.21&;#177;7.26)μmol/L(P&;lt;0.01)。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失衡,为研究药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程方敏  刘在贵 《临床荟萃》1998,13(3):130-131
近年许多研究发现,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EAAS)明显增高,其在神经元缺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脑梗塞患者和对照组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在脑梗塞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失衡,在兴奋毒性激发中起一定作用,并与多种因素参与造成脑损伤。为了进一步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兴奋性氨基酸及抑制性氨基酸的关系,我科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脑脊液(CSF)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酶活性进行观察,并作CT扫描,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组:按1996年杭州会议诊断HIE标准,足月儿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日龄2.5天(4小时至3天),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缩短脑瘫患儿的卧床时间,促进SPR术后肢体功能改善,提高脑瘫患儿生活质量,使患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独立生存于社会.方法对采用SPR治疗的50例患儿分组进行回顾性对比.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SPR术后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同步进行;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康复训练.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性别、年龄、病例数、肌张力痉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后肌张力痉挛程度两组间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儿术后坚持训练的主动性比较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了患儿主动配合的积极性,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CPVS)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 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在行CPVS和SPR术前、术后1 个月临床资料,术后4 个月时随访。结果多数患儿术后1 个月痉挛程度明显下降,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4 个月随访时,疗效稳定。结论CPVS与SPR是治疗脑瘫肌痉挛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除外脑瘫所致下肢痉挛型瘫痪36例(其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8例,脑积水4例,脑脊髓损伤后遗症19例,不明原因5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术前、术后的下肢肌张力,步态分析及肢体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均获随诊,时间3~18月,平均5.3±1.8月。术后步态分析及行走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痉挛改善,肌张力评分由术前3.5±0.2分下降至术后1.5±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可改善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步态。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对58例接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痉挛性脑瘫(CP)患儿的护理.术前向患儿和家长讲解SPR的知识,说明术后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和活动训练.术后注意保持正确的卧位,观察有无高热、脑脊液漏、排尿功能障碍、褥疮等并发症,术后3d开始分2个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本组术后无一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痉挛解除率在80%以上,功能改善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dorsal rhizotomy , SPR)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采用SPR术治疗的痉挛型脑瘫痪患儿51例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予以完美的术中配合,加上精心的术后护理,耐心指导,功能训练等。【结果】经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本组51例脑瘫患儿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采用Ashworth肌张力评定标准,临床显效34例,有效16例,无效1例。【结论】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有效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有利于SPR手术效果的巩固,是治疗脑瘫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硫酸软骨素酶ABC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腓肠肌运动终板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方法 10周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采用脊髓半横断法制作模型,健侧作为对照组(A组),患侧随机分为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及术后注射硫酸软骨素酶ABC组(C组)。术后采用BBB评分法进行行为学观察,分别于损伤后3 d、7 d、14 d和28d各选取5只大鼠,酶化学染色法检测腓肠肌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表达。结果 C组在术后14~28 d BBB评分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与A组相比,腓肠肌AChE活性均降低,但C组于术后14~28 d AchE活性高于B组(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注射硫酸软骨素酶可以提高AChE的活性,并可提高大鼠患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不同脑区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低频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12只SD雄性大鼠制备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磁刺激组和抑郁模型组,磁刺激组给予低频rTMS治疗,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大鼠于磁刺激前、后进行敞箱试验、蔗糖水消耗试验,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不同脑区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抑郁模型组大鼠敞箱试验的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和蔗糖水消耗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磁刺激组大鼠经磁刺激后,敞箱试验的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和蔗糖水消耗量与磁刺激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与抑郁模型组模拟磁刺激后比较,也明显增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模型组大鼠额叶皮质内5-羟色胺、海马内5-羟色胺及多巴胺、纹状体内多巴胺、下丘脑内5.羟色胺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磁刺激组(P〈0.01);磁刺激组大鼠额叶皮质内5-羟色胺、海马内5-羟色胺及多巴胺、纹状体内多巴胺、下丘脑内5.羟色胺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能明显改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对不同脑区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调节作用是低频rTMS的抗抑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肌兴奋仪在脑瘫儿童SPR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肌兴奋仪对脑瘫儿童SPR术后肌力提高,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7例患者SPR术后进行肌兴奋仪治疗,同时选择36例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肌兴奋仪治疗组患者的术后肌力以及运动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兴奋仪能较快提高脑瘫儿童SPR术后的肌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重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BA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血清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提高重度抑郁症患者GABA、5-HT、DA等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肌兴奋仪对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术后肌力的作用。方法选择 10 6例SPR术后的脑瘫患儿 ,分为治疗组 5 1例、对照组 5 5例。两组患儿术后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 ,另外治疗组应用肌兴奋仪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 3 0d、60d、180d分别评测肌力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SPR术后肌力提高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肌兴奋仪能快速、有效提高脑瘫儿童SPR术后肌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心肌存在灌注缺损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均通过冠脉动脉造影于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随访3个月并记录不同时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心肌灌注缺损面积等指标,并通过24hHolter方法记录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降低(P<0.05),对照组较术前降低(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以单双号分组形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  相似文献   

18.
大黄对家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对家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雄性新西兰兔待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1mmHg=0.133kPa)时,将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大黄组胃内注入大黄20g/kg。观察基础值,ALI时以及ALI后1、2、3、4、5和6h各时间点两组胃肠黏膜内pH值(pHi)、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测定ALI的生物学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的含量。实验结束后,开胸取肺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pHi在ALI后4、5和6h均较基础值时降低(P均<0.05),在ALI后5h和6h较ALI时降低(P均<0.05);大黄组pHi在ALI后4h和5h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升高(P均<0.05),而在6h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时间点显著升高(P<0.01)。两组PaO2/FiO2在ALI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两组PaO2/FiO2在ALI后5h和6h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两组Cdyn在ALI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大黄组下降幅度较小,且两组Cdyn在ALI后5h和6h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SOD活性大黄组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大黄组BALF中蛋白含量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肺组织切片显示大黄组肺组织损伤明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轻。结论:胃内注入大黄对兔内毒素性AL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外周血血浆骨桥蛋白(OPN)含量,初步探讨OPN在ITP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4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5 ml作为对照组,收集40例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静脉血各5 ml作为治疗前及治疗后组。标本离心后收集血浆,用骨桥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试剂盒测量标本中OPN含量,观察对照组、治疗前组、治疗后组OP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初治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浆OPN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在治疗前后OPN含量变化的差别。 结果ITP治疗前组血浆OPN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OP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治疗后组血浆OPN水平与治疗前组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初治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浆OPN表达呈负相关(r=-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ITP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2.5%(37/40),无效率为7.5%(3/40),有效组治疗前后OPN的变化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OPN可能参与了ITP的致病过程,其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监测治疗前后OPN含量的变化或许可为评估ITP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手术期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浆N端B型脑钠肽(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and Diastolic Diameter LVDD)及6 min步行距离变化,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PCI围手术期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行PCI治疗且围手术期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6 ml+0.9%氯化钠溶液200 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10 d。通过测定治疗前、治疗10 d后LVEF、LVDD、血浆NT-pro BN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DD、NT-pro BN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0 d后,治疗组LVDD、NT-pro BNP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可明显改善PCI围手术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NT-pro BN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