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凤良  殷虹  陈飞  张敏  杲圣  陆澄 《江苏医药》2012,38(21):2589-2590
目的 探讨纤维乳管镜在乳头血性溢液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乳头血性溢液女性患者108例,年龄21-69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 108例中,导管内乳头状瘤64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12例,乳腺导管扩张16例,乳腺腺病8例,导管内癌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例.纤维乳管镜检查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72.2%,诊断符合率85.2%.结论 纤维乳管镜是乳头血性溢液有效的诊治手段之一,乳头血性溢液应积极给予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斯岩  王水  肇毅 《江苏医药》2012,38(21):2531-2533
目的 探讨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的病因及对治乳管炎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0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的镜下图像特征、镜下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针对106例诊断为乳管炎症的患者进行乳管内灌洗治疗,并随访1年.结果 镜检诊断为单纯乳管扩张138例(14.1%),乳管炎症353例(36.0%),乳管内乳头状瘤366例(37.3%),乳管内乳头状瘤病77例(7.9%),乳管癌16例(1.6%),乳管炎症353例,未见明显异常30例(3.1%).48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乳管镜下诊断符合率达92.3%.106例乳管炎患者接受乳管药物灌洗治疗,75例溢液症状消失或缓解,总有效率达83.9%.结论 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检查可直观的了解病因,准确定位病灶,提高术前诊断率,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和过大的手术范围.乳管内灌洗是治疗乳管内炎症的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的纤维乳管镜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并予以局部冲洗,对反复冲洗仍然存在乳头溢液的患者行纤维乳管镜辅助定位下病变乳管切除术。观察156例患者纤维乳管镜下表现及随访情况。结果156例患者均为一次置入纤维乳管镜,无反复扩管过程。其中,132例(84.62%)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黄白色絮状物,导管相对扩张,管腔通畅,管腔内无隆起改变,管腔内未见明显占位病变;24例(15.38%)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金属样絮状物渗出,管腔阻塞,部分病例管腔可见明显隆起改变及局灶占位病变。156例患者中,130例患者行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为乳管炎,并行病变乳管冲洗后,随诊1年,无乳头溢液复发,治愈率为83.33%(130/156);26例患者经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乳管扩张19例(12.18%),乳管内乳头状瘤7例(4.49%),术后随访1年,25例患者未见乳头溢液,1例患者再次出现乳头溢液,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对复发性乳头溢液的治愈率为96.15%(25/26)。结论纤维乳管镜技术在局部乳管冲洗治疗及手术定位中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秦建伟  韦达  张建  唐金海 《江苏医药》2007,33(11):1165-1166
目的 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纤维乳管镜检查系统,对18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66例(36.7%),镜下诊断恶性病变7例(3.9%),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8%.结论 纤维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诊断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为乳腺癌普查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乳头溢液住院患者乳管镜检查,乳管灌洗液癌胚抗原(CEA)测定,病理检查结果均进行24个月的随访。结果:乳头溢液患者经乳管镜检查和乳管灌洗液CEA测定,可以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本组乳腺癌患者漏诊率为0,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100%。结论:乳管镜检查和乳管灌洗液CEA测定,可作为乳头溢液患者常规检查手段进行推广,并应进行复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本院行乳管镜检查的4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镜检诊断乳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头状瘤病6例,乳腺增生及乳管扩张症21例,乳管炎症5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66.7%(2/3)、90%(9/10)、83.3%(5/6)、90.5%(19/21)、80%(4/5)。结论乳管镜能够更准确、直观明确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病变范围及部位,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价值。方法乳头溢液患者105例,自溢液管插入纤维乳管镜观察溢液乳管及其分支的结构及内容物状况,发现并确定病灶位置。结果乳管镜插入成功率100%,镜下发现乳管内肿物68例(64.76%);诊断为乳头状瘤53例,乳头状瘤病5例,乳腺导管癌7例(其中似原位导管癌3例),乳管扩张、炎症27例。手术92例,经病理证实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87.5%(7/8),特异度98.82%(84/85)。结论乳管镜检查为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对导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乳管内视镜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纤维乳管镜FVY780纤维乳管镜系统对2653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对可疑病例用活捡针取组织活检或定位切除送病检确诊。结果共检出乳头状瘤992倒,占37.4%;导管内癌66例,占2.5%;乳管扩张症和乳管炎共1205,占53.8%。结论乳管内视镜检查可以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引导活检或定位切除.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是乳头溢液的乳管内疾患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周仕萍  关翔 《安徽医药》2009,13(10):1234-1235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治作用。方法对37例乳头溢液患者使用乳管镜检查进行检查,对乳管扩张症及乳管炎者同时进行药物冲洗,对乳管内占位者进行定位。结果16例诊断为乳管扩张症伴乳管炎,12例诊断为单纯性乳管炎,乳管扩张症及乳管炎的患者经用药物灌注冲洗后溢液量明显减少,乳房胀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拒绝手术;2例考虑为导管恶性肿瘤。结论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定位性,并起到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芳 《中国医药指南》2005,3(7):775-777
目的探讨乳管镜检查对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纤维乳管镜系统对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及其分支的管腔结构,新生物的形状和位置,可疑病例定位切除并送病检确诊.对2004年5月~2004年11月共74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单发乳头状瘤57例,乳头状瘤病7例,导管内癌1例,导管癌伴早期浸润2例.乳腺病伴导管慢性炎共7例.病灶位于Ⅰ、Ⅱ、Ⅲ、Ⅳ级乳管各占38.8%,32.8%,17.9%,10.5%,镜检和病检符合率达到90.5%.结论乳管镜是术前诊断和定位乳管内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年7月,2005年6月,76例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乳头溢液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手术指征患者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乳管镜诊断为乳腺增生及导管扩张3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9例,乳腺癌3例。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0%(24/25)、88.9%(8/9)、66.7%(2/3)。结论 乳管镜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乳管镜置定位针在乳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6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榆查,发现33例乳管内乳头状瘤,其中12例经乳管确定病灶的方向、深度及体表标记,镜下放置定位针,根据定位引导进行手术.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找到肿瘤,术后经病理证实.结论 乳管镜下定位标记结合定位针有助于精确定位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位置,减小周嗣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症状之一,是乳管病变的早期表现,发生率约为8%~10%。通过对病变乳管的检查,可以发现癌前期病变和早期乳腺癌。2004年6月~2005年9月我们应用纤维乳管镜对6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乳腺专科门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性状乳头溢液与乳管内不同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91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91例乳头溢液患者中发现乳管内非占位性病变37例(40.7%);占位性病变54例(59.3%),其中乳腺癌5例(5.5%)。与双侧、多孔、非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相比,单侧、单孔、血性溢液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P<0.05);与非咖啡样血性溢液相比,咖啡样血性溢液更具有临床意义(P<0.01)。结论乳头溢液是乳管内病变的早期表现,也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不同性状乳头溢液与乳管内不同性质的疾病之间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单侧、单孔、血性溢液,尤其是咖啡样乳头溢液。  相似文献   

15.
<正>乳头溢液是乳房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切除病变的乳管及所属小叶系统为主。既往手术方法是将亚甲蓝注射液注入到溢液的乳管,切开皮肤,找到蓝染的乳管,再将蓝染的乳管、小叶切除,我们称为染色定位法;我们根据溢液乳管的开口位置,挤压乳晕区域,找到溢液的乳管,就近做切口,将病变的乳管、小叶切除,称为指压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医学院首先引入日本FYS显微乳管内视镜,临床上主要用于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和治疗。因其有直观、无创及诊断率高、治愈效果明显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现就我院从2008—10~2009—07经乳管镜检查的90例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以往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乳腺钼靶摄片、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选择性乳管造影及B超、红外线等检查,但诊断率均不高,效果不理想。乳腺导管内视镜的临床应用为提高乳头溢液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并探讨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入我院的100例异常乳头溢液患者借助乳管内镜系统进行治疗.结果 100例异常乳头溢液患者共有溢液孔105个,完成插入102个孔,成功率达到97.0%.采用内窥镜诊断共有100例,其中通过活检吸出肿块5例患者,通过导管慢性炎症冲洗联合药物灌注治愈12例患者,实施手术者共35例,与病理学证实的符合率为96.5%.溢液涂片结果显示,在5例乳腺癌患者中,2例出现可疑的异形细胞.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瘤病患者共有35例,其中有8例位于上皮细胞,可能为良性病变.诊断导管扩张或伴导管炎症患者49例,其中4例患者的溢液涂片中出现中性白细胞与吞噬细胞.结论 乳管内窥镜能够插入到4级的乳腺导管中,对乳腺癌可以做出早期诊断,对导管慢性炎症与部分乳头状瘤也能实施介入治疗,在乳腺外科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除全身性疾病的因素外,多数由于乳腺导管内的良、恶性病变所致.乳管内乳头状瘤( intraductal papilloma,IP) 是引起乳头病理性溢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对其病因诊断以及乳管内病变的定位,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我院采用硬性乳管内视镜及计算机等辅助设备,对乳管内病变进行诊断,并用乳腺定位钩针经乳头溢液孔进行定位,现就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管镜定位联合麦默通行乳管内肿瘤切除手术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乳头溢液行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瘤60例,其中32例乳管内瘤行超声引导下乳管镜套管注射美兰定位,行麦默通微创手术切除局部病灶及蓝染组织送病检;28例经溢液乳孔注入美兰,行蓝染乳腺小叶或区段切除病检。结果:32例超声引导乳管镜定位麦默通切除病灶组手术,病灶病理率为93.75%,高于传统组71.4%,MMT组手术时间(10±3)min短于传统组(25±8)min。结论:超声引导乳管镜定位联合麦默通切除乳管内肿瘤定位准确,切除率高,损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