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薛娜 《大家健康》2016,(5):230-231
目的:探讨在胸外科手术护理过程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肺部功能、手术治疗情况以及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状况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最大通气量低于对照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高于对照组,时间通气量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动脉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且以上各项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先拔管,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发生肺不张有1例,胸腔积液有1例,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发生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4例,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55%(9/40),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胸外科手术护理过程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呼吸状况,缩短患者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镇痛(PCA)对老年胸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0例。药液配方PCIA组为氟比洛芬酯200mg+芬太尼0、3mg+恩丹西酮8mg,PCEA组为0、15%罗哌卡因+芬太尼0.3mg+恩丹西酮8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记录术后4、8、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评分(BCS)、镇静评分(RSS)、病人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并于术前和术后24h测定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两组VAS评分PCIA组高于PCEA组,BCS评分PCIA组低于PCE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S评分于术后4hPCIA组明显增高(P〈0.05),病人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程度评估优秀者PCEA组明显增多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呼吸功能改善明显优于PCIA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PCIA对于老年胸部手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改善了呼吸功能,综合镇痛总体质量和呼吸功能的改善仍不及PCEA,但PCEA需加强硬膜外导管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呼吸功能训练在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建芳 《中外医疗》2009,32(10):38-38
目的探讨术前进行呼吸功能训练,降低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术前呼吸训练必要性提供依据。方法将94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一组术前进行呼吸训练,一组不训练,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能减少腹部手术病人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邱燕  王金玲 《医学争鸣》2005,26(8):748-748
1 临床资料 我科 2001 05 /2003 05行开胸手术 50 (男 38,女 12)例.平均年龄 (60±11 48)岁.其中肺癌 29例,食管癌21例.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及麻醉引起的呼吸反应,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卧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使患者认识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原则是量力而行每次 10 ~15min,每天 3~4次, 3~5d有效咳嗽训练反复练习.抽取股动脉血标本送检进行血气分析(SaO2 );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检测,专业医师在肺功能室测定.脉搏氧饱和度采用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夹住食指末端测量.入院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呼吸功能锻炼及呼吸道管理对食管癌三野手术患者术后咳嗽咳痰效果的影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100例行食管癌三野根治手术的患者,入院第1天开始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该组为观察组。选择100例未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锻炼前后是否掌握咳嗽咳痰的技巧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咳嗽咳痰的效果比较(P〈0.05),肺炎的发生率与需纤支镜介入吸痰治疗的例数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肺部并发症较前几年未进行有系统呼吸功能训练时有明显减少。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提高术后排痰的效果,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呼吸功能训练方式对肺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2月行肺部手术的82例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呼吸功能训练方式,观察组41例采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方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方式能够更好地改善肺部手术患者的肺功能,且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护士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并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例数,应用抗菌药物、化痰药天数,吸氧天数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部手术后肺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不同呼吸功能训练方式对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0例肺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及有效咳嗽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法.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指脉氧饱和度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训练第4天和第...  相似文献   

9.
目的: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疗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我们通过加强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减少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70例拟行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的患者,从入院一开始到术前1天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及术后协助有效咳嗽咳痰,观察锻炼前后肺部功能变化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两组病人,训练组病人锻炼后肺部功能明显改善,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能改善患者肺部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操作简单易行,患者容易坚持,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胸腔外科手术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腔外科手术损伤了胸廓的完整性,破坏了胸腔的负压,故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上也观察到由于伤口疼痛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刺激,使病人的呼吸变得浅快。术后早期,由于胸壁的创伤,肺组织的切除或挫伤,胃已拉入胸内使肺受压等均已影响呼吸的频率、深度、节律及呼吸活动的方式,使肺活量显著降低。据报道:在开胸手术12-18h内肺活量可降低50%-7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术前后呼吸训练对预防肺部手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间入院实施肺部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加呼吸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研究组发生率为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后进行呼吸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肺部手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且能改善肺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式三球呼吸训练仪在胸部手术后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先后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气球肺康复,观察组使用改良三球呼吸训练仪进行康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运动耐力、锻炼期间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干预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远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远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护理时训练呼吸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0例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措施分呈呼吸功能训练组(120例)与对照组(60例)。使呼吸功能训练组患者在治疗前学会缩唇呼气法,并训练腹式呼吸,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进行对比。结果:呼吸功能训练组患者呼吸机的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同时肺活量与潮气量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烧伤患者护理时训练呼吸功能可以明显改善其术后各呼吸指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肺功能受损患儿肺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中度肺功能受损的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患儿家长满意度和干预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FVC、FEV1、PEF和FEF25-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为(92.30±5.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5±5.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功能受损患儿肺炎康复期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并明显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周丽华  江滢莉 《海南医学》2009,20(8):154-156
目的研究手术前后呼吸及咳嗽训练对胸外科肺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我科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肺部手术患者451例为对照组,术前、术后采用常规咳嗽训练,口头交代深呼吸。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肺部手术患者621例为实验组,除术前、术后采用常规呼吸及咳嗽训练外,还常规采用呼吸训练器,比较两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术前、后常规呼吸及咳嗽训练并应用呼吸训练器的实验组,总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后呼吸及咳嗽训练,采用呼吸训练器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氧分压(PO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大大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立杰  关敏霞  唐玲娟  吴巧红 《广西医学》2021,43(23):2814-2817
目的 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徒手呼吸功能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常规呼吸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徒手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最大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训练效果.结果 术后训练7 d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优于对照组,训练效果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训练后5 d、7 d时,观察组的FVC、FEV1及MVV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常规呼吸吞咽功能训练,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徒手呼吸功能训练更能显著地改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与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胸部手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旦年 《北京医学》1991,13(2):94-9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