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飞蓟宾对实验兔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讨水飞蓟宾对兔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 )、小剂量水飞蓟宾组 [n =8,2 0mg (kg·d) ]、大剂量水飞蓟宾组 [n =8,4 0mg (kg·d) ]。用球囊导管对实验兔行髂动脉损伤 ,用药组于术前 3d分别用小剂量及大剂量水飞蓟宾 ,术后 2 8d取病变血管染色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和腔面积的变化 ,计算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结果发现 ,小剂量水飞蓟宾对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腔面积、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大剂量水飞蓟宾使腔面积扩大、内膜厚度减少、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减少 (P <0 .0 5 )。提示水飞蓟宾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有可能用于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应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标记基因,探讨外源性基因在股动脉血管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中的表达。方法:用犬的股动脉内皮损伤模型,4周后经犬颈外动脉插管至股动脉内皮损伤处,并导入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LacZ标记基因。转基因7天后,处死动物。β-半乳糖苷酶表达由x-Gal染色评价。经显微镜观察:在血管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中所见的蓝染细胞即为β-半乳糖苷酶表达阳性。结果:β-半乳糖苷酶表达出现在新生内膜、部分中膜和部分修复的内皮细胞。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中平滑肌细胞转染率为100%。对照血管和远处脏器未显示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结论:在重组腺病毒载体的介导下,外源性基因可以在新生内膜中高效率地表达,新生内膜中的平滑肌细胞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细胞培养及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探讨斑蝥素对血管内皮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以脂多糖(LPS)作为刺激因素,选择吡咯烷二硫代氨甲基甲酸盐(PDTC)作为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将VSMC分为对照组、1μg/ml LPS刺激组(LPS组)、LPS刺激后加用5μmol/L斑蝥素组(斑蝥素组)、LPS刺激后加用80μmol/L PDTC处理组(PDTC组)、LPS刺激后加用5μmol/L斑蝥素和80μmol/L PDTC处理组(斑蝥素+PDTC组)共5组;应用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斑蝥素对VSMC迁移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斑蝥素对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p6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采用Fogarty(2 F)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斑蝥素(2 mg/kg)组,各组于造模前1周开始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3周,术后14 d取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同时取损伤颈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NF-κB p65、TNF-α及IL-6的表达。结果: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LPS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1);与LPS组比较,斑蝥素组、PDTC组、斑蝥素+PDTC组细胞迁移能力均受到抑制(P<0.01),另外与斑蝥素组比较,斑蝥素+PDTC组细胞迁移未见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p-p65和MMP-9表达增加,斑蝥素组或PDTC组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与斑蝥素组比较,斑蝥素+PDTC组中p-p65和MMP-9表达未见差异(P均>0.05)。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损伤组大鼠血清内TNF-α和IL-6浓度明显升高,斑蝥素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较损伤组显著降低(P均<0.05);损伤组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明显,斑蝥素组较损伤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减小(P均<0.05);与损伤组比较,斑蝥素组血管内膜中MMP-9、NF-κB p65、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斑蝥素对LPS诱导的VSMC的迁移以及对受损大鼠颈总动脉内膜的增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损伤对新生内膜增生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组织因子(TF)、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对32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进行穿刺股动脉,经导丝送入球囊,球囊扩张并拉伤腹主动脉建立血管损伤模型。损伤术后1 min经股动脉鞘管采血,4周后经心脏采血,处死兔子,分离损伤血管,进行固定、包埋,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碱性品红染色及NF-κb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切片经铅、铀染色后透射电镜下观察。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新生内膜厚度,分析确定血管壁损伤积分及NF-κb阳性细胞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F、ET-1和MMP-3含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血管损伤积分与血清TF、ET-1、MMP-3含量及NF-κb阳性细胞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管损伤积分与新生内膜厚度之间的最优拟合曲线是"S"形的三次曲线。NF-κb主要在新生内膜中表达,血管损伤积分与NF-κb阳性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6(P0.05)。血管损伤积分与术后1 min TF,术后1 min及4周ET-1,术后1 min及4周MMP-3含量均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0.957、0.947、0.914和0.940(P均0.05)。结论:血管损伤可以通过激活NF-κb途径,促进ET-1和MMP-3表达,从而促使新生内膜不断增生,导致血管负性重构。TF是血管损伤后导致新生内膜增生的始动因子。内弹力膜是反映血管损伤的关键结构,是阻碍新生内膜增生的唯一屏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CAR)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CAR组,每组12只,后2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3组均于术后7、14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观察颈动脉形态学变化,计算新生内膜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新生内膜发生。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大鼠术后7天,新生内膜形成并增厚,14天内膜增厚更明显(P0.01)。与损伤组比较,CAR组术后14天,新生内膜面积减少44%(P0.01),管腔面积增加82%(P0.01),内膜PC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CAR可有效抑制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7.
8.
我们于1995年6月至1996年2月间,观察不同剂量的雌二醇(estradiol)替代治疗对切除双侧卵巢的雌兔血管损伤后血小板聚集及内膜增生的影响,以探讨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妇女绝经期后冠心病的预防作用。1材料与方法模型制作及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成年雌性大...  相似文献   

9.
几丁聚糖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几丁聚糖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几丁聚糖组和模型组各30只。复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几丁聚糖组在术前1周即开始每天一次灌胃几丁聚糖2g,并在术后继续给予至处死;模型组只建立模型但不予以任何处理。分别于手术后即刻(0d)、7d、14d、28d和35d,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光镜下观察血管内膜损伤;运用图形分析系统检测增殖的内膜面积;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内膜细胞的性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明确损伤后血管内皮修复情况。结果模型复制成功53例,几丁聚糖组28例,模型组25例。手术后即刻见血管内膜完全剥脱,部分可见平滑肌细胞断裂。手术后7d可见内膜增生。模型组血管内膜在第28天增生达高峰,几丁聚糖组内膜增生在术后14d达到高峰。几丁聚糖组与模型组比较内膜增生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α肌动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增殖的内膜细胞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几丁聚糖组在手术后14d血管完全再内皮化,而模型组手术后28d才完全再内皮化。结论几丁聚糖能预防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其机制可能与几丁聚糖促进血管再内皮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甲氨蝶呤抑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甲氨蝶呤 (MTX)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制备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MTX 0 5mg/kg、MTX 1 5mg/kg及MTX 5mg/kg组 ,每组 5~ 8只 ,采用肌肉注射方式给药 ,于术后 2周和 4周取材 ,分别进行伊文思染色观察内皮覆盖情况、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定量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 MTX治疗组血管内膜面积、内膜 /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内膜面积抑制率达 4 6 %~ 5 6 %,不同剂量MTX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内膜及中膜PCNA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减少。伊文思蓝染色显示各组间内皮修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TX能够有效地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新生内膜形成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MTX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加低压稳恒直流电场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以及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分为3.0V,4.0V两个亚组。建立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后,在兔腹主动脉两侧腰大肌内埋植一对铂电极,实验组给予电刺激(3.0V/cm或4.0V/cm,30min/d)。于术后1周、2周及4周留取血管标本,HE染色观察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情况,天狼猩红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血管损伤后I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血管内膜损伤后1周,实验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内,中膜面积比无显著差异。血管内膜损伤后2周及4周,3.0V实验亚组和4.0V实验亚组内,中膜面积比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3.0V和4.0V实验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术后4周,3.0V实验亚组和4.0V实验亚组的血管新生内膜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4周,实验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宜的外加稳恒直流电场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同时抑制新生内膜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但对血管壁总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膜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过度增殖、迁移致内膜增厚是再狭窄的主要机制。而蛋白激酶C(PKC)和Ca2+是VSMC增殖的第二信使。已有实验证实钙拮抗剂可抑制内膜增生,迄今尚无应用PKC抑制剂影响内膜增生的报道。本实验旨在探讨PKC抑制剂多粘菌素B...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新生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素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检测血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并取颈动脉切片作病理形态学观察,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血管新生内膜厚度、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中膜面积和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并计算新生内膜/中膜面积及内膜增生指数。结果黄连素组一氧化氮较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显著升高(65±13比32±13和40±16,P<0.01);黄连素组内皮素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58±11、145±12和163±33)较模型组(91±16、183±33和210±28)均显著降低(P<0.01)。黄连素组血管新生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和内膜增生指数(32.91±4.20、10.22±1.91、0.31±0.06和19.51±3.48)较模型组显著减小(59.54±7.17、18.66±4.57、0.62±0.14和28.32±4.25),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14.11±2.95、2.73±0.35、0.10±0.03和9.22±0.87)(P<0.01);黄连素组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和外弹力板围绕面积(48.56±4.71、59.45±2.42和91.12±7.19)较模型组(27.33±3.47、45.82±4.65和75.75±1.05)及假手术组(35.08±8.00、37.14±3.25和68.38±3.30)均显著增加(P<0.01),但4组中膜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连素可能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直接或间接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与不良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滴丸对球囊损伤血管内膜增生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DDP)对损伤内膜增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CDDP组和对照组。CDDP组以CDDP(300mg/d)灌喂,对照组给予同等量淀粉片,7d后球囊扩张损伤髂动脉。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耳缘静脉采血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4周后提取损伤动脉标本,观察内皮修复、内膜增生情况并测定病理形态学参数。结果:CDDP组术后2、4周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2.12±12.63)∶(82.05±12.24)μmol/L;(97.86±10.14)∶(83.27±13.11)μmol/L];术后4周病理组织学见CDDP组内膜增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新生内膜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内皮较完整、光滑,管腔狭窄程度较轻。形态学参数见CDDP组的管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1.29±0.31)∶(0.94±0.24)mm2,均P<0·05],新生内膜面积与内膜增生百分比明显小于对照组[(0.85±0.33)∶(1.18±0·36)mm2;(40±7)%∶(55±6)%,均P<0·05]。结论:CDDP能促进损伤内膜修复,减少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手术组、治疗组)。手术组及治疗组均用球囊导管扩张法损伤左侧颈总动脉,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灌胃治疗。术后4h,1d和7d,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2周后取损伤血管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计算内膜面积(NIA)、内弹力板围绕面积(IELA)、管腔狭窄指数(SI)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光密度值。结果罗格列酮能抑制损伤动脉新生内膜的形成,抑制NF-κB的蛋白表达,降低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抑制损伤血管的炎症反应,减轻损伤血管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大鼠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基因转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将大鼠AT2R基因转移至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2 1d后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T2R在动脉壁中的表达,图像分析观察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在体大鼠颈动脉腺病毒载体的转染率达4 0 % ,AT2R基因在血管壁的新生内膜、中膜、外膜稳定表达,转染AT2R基因的球囊损伤后颈动脉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对照组相比,血管新生内膜 中膜面积比降低了4 8%。结论 AT2R基因转染可抑制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颈动脉球囊介入损伤后大鼠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建立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CGRP(CGRP-L)组和高剂量CGRP(CGRP-H)组。CGRP-L组和CGRP-H组于球囊损伤后每天腹腔注射50、100μg/kg CGRP,而对照组于球囊损伤后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祖细胞(EPC)动员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促血管修复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和碱性成纤维因子(b FGF〕及血清内皮素(ET)-1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HE染色观察颈动脉在球囊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及内膜增生情况。结果CGRP-L组和CGRP-H组外周血中CD34和VEGF受体共同标记的EPC动员比例分别为(15.26±2.70)%和(23.55±3.92)%,均高于对照组的(7.12±1.14)%(P0.05);与对照组相比,CGRP-L处理后的VEGF、SDF-1、b FGF、EGF及NO水平均升高,ET-1水平降低,且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两者比值均降低(P0.05);CGRP-H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CGRP-L组(P0.05)。结论 CGRP可抑制颈动脉球囊介入损伤后大鼠新生内膜形成,可通过促进EPC动员及升高外周血促血管修复因子辅助内皮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大鼠球囊损伤后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动态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新生内膜增殖和血管再狭窄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阳性对照组(B组)和损伤给药组(C组),每组分为6 h、7 d、14 d、28 d亚组,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COX-2、PGE2mRNA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中VEGF浓度情况;颈动脉HE染色和血管组织病理图像分析内膜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A组各亚组中各种检测数值及组织图像无明显变化;B组各因子表达6 h开始增高,14 d达到高峰,28 d仍有较高表达,与A组对应时段表达具有明显差异(P<0.05);C组各因子检测数值低于B组但高于A组(P<0.05)。各组组织图像显示内膜增生情况与因子表达情况基本相同。结论塞来昔布能够通过抑制COX-2在损伤血管中的表达来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可能为预防术后再狭窄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取4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手术组、辛伐他汀组、参芎葡萄糖组、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每组7只。饲养2周后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颈动脉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手术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区别。与空白组、手术组、参芎葡萄糖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组、手术组相比,参芎葡萄糖组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低于辛伐他汀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结果表明手术组血管内膜较空白组增厚(P0.05),参芎葡萄糖组血管内膜增生较手术组及辛伐他汀组减少(P0.05),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血管内膜增生较参芎葡萄糖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参芎葡萄糖组内膜中膜PCNA、MMP9阳性细胞率较手术组均降低(P0.05),参芎葡萄糖组MMP9、PCNA阳性细胞率较辛伐他汀组均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MMP9、PCNA阳性细胞率较参芎葡萄糖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参芎葡萄糖组GRP78表达量较手术组、辛伐他汀组均降低(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有效减缓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