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红民  董丽娜  王娜  刘玉珂 《中医正骨》2012,24(3):30-32,35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畸形性骨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9例患者均采用Kodak CR设备拍摄X线片,其中3例患者同时采用Picker IQ及Siemens symbia6层螺旋CT扫描病变部位,4例患者同时采用Marconi eclipse 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病变部位行MRI检查.结果:单骨发病6例;多骨发病3例,其中1例同时累及右胫腓骨,1例同时累及骨盆、双股骨及右胫骨,1例同时累及颅骨、骨盆、骶骨及左肱骨、左胫骨、右股骨.累及胫骨6例,股骨5例,骨盆2例,腓骨1例,肱骨1例,颅骨1例,骶骨1例.X线及CT片上,受累长骨均表现为膨胀增粗,骨皮质吸收,呈不规则低密度骨质破坏,可见多发粗细不等的紊乱骨小梁样结构,如“丝瓜瓤”样改变,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骼弯曲畸形,弯曲骨骼的凹面骨皮质均不同程度致密增厚;骨盆病变者,病变区骨质表现为“丝瓜瓤”样改变,髋臼内陷.MRI片上,病变区内的粗大骨小梁在所有序列上均呈长T1、短T2的低信号,边界清楚,骨质破坏区呈与肌肉相近的略长T1、略长T2信号,于脂肪抑制序列PDWI上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欠清楚,受累骨骼呈“朽木征”改变.结论:畸形性骨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X线上的“丝瓜瓤”样改变及MRI上的“朽木征”,可作为诊断该病较典型的征象,对明确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成软骨细胞瘤又称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骨源性肿瘤,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的骨骺或骨突处。本文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成软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络膜血管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学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确诊的脉络膜血管瘤患者,分析其眼部CT、MRI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眼球后壁视神经附近见局限性弧形隆起,CT值约40HU,视神经及眼眶壁未见浸润及骨质破坏。MRI检查瘤体位于后极部视神经附近,为边界清楚、信号均匀的肿块。在T1WI上均呈中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显著强化。在T2WI呈低信号,与玻璃体等信号。结论脉络膜血管瘤的CT及MRI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对于屈光介质不清的患者,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骨样骨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这种骨样组织不能正常成骨的原因尚不明确。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的18例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综合征,X线、CT及MRI检查等(食管型颈椎病还可参考钡餐造影和食管内窥镜检查)均对该病有较好的敏感性、准确性,联合使用以上检查方法,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大大提高颈椎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助于临床确立更为针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汇总近3年不同类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常见症状及其相应影像学表现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特征,探讨c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增强扫描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表现为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混合性包块,肿块外缘模糊毛糙,CT平扫呈等低混杂密度,增强见明显层状强化或厚壁强化,伴囊内分隔及实性成分均匀强化。其他伴随表现包括:子宫粘连30例;直肠乙状结肠粘连22例;骶骨前直肠周围脂肪密度增高11例;子宫骶骨韧带增厚模糊者23例;输卵管积脓20例;同侧输卵管系膜增厚12例;输尿管粘连、积水5例等。结论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诊断不清的附件脓肿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并对确定病变范围、发现并发症,以及评价抗生素治疗疗效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12~65岁,中位数45岁。病程1~20个月,中位数7个月。局部疼痛者12例,触及软组织肿块者3例。15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源性14例,T细胞源性1例。结果:①病变部位。病灶位于骨盆者6例、脊柱5例、胸骨2例、股骨2例。②CT表现。15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同时行增强扫描。其中溶骨型骨质破坏8例,表现为片状形态不规则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中断,边界不清,呈虫蚀样或穿凿样改变,未见骨质硬化改变;浸润型骨质破坏4例,病变区骨皮质较完整,无骨质缺损,骨髓腔内有轻微溶骨性改变;混合型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斑片状骨质破坏区与增生、硬化相互混杂,呈不均匀密度改变,其中1例病灶内见小片状死骨;囊状膨胀型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连续。2例出现骨膜反应,呈层状或葱皮样改变。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影,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可见中等强化。③MRI表现。12例患者行MRI平扫,其中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2例患者均见骨质破坏,呈斑片状、片状异常信号。与正常肌肉信号相比,T1WI呈等信号6例,呈低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0例,其中信号不均匀8例,呈等信号2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骨髓腔均为高信号。12例患者的MRI均清晰显示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2例患者的软组织肿块局限在骨质破坏区旁,10例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7例患者软组织肿块均为不均匀强化,其中明显强化3例,中等强化4例。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尤文肉瘤是起源自原始神经外胚层的肿瘤,X线、CT及MRI检查是临床诊断尤文肉瘤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因而误诊率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尤文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毛小明  蒋廷宠 《中医正骨》2010,22(6):24-25,28
膝关节损伤所致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并不少见,部分骨折行X线检查未能显示或显示不佳,易导致漏诊或延误诊断。MRI对骨骼系统有良好的分辨率,能清楚地反映骨髓水肿、出血等异常变化,可对轻微平台骨折作出明确诊断。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笔者共遇到1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X线检查未见胫骨平台骨折或诊断不明确,后经MRI检查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内脂肪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6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内脂肪瘤的X线及CT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影像资料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在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清或不清的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透亮区.可伴硬化缘。CT图像上病灶表现为圆形、类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脂性密度区CT值为-35~-110HU,病灶直径范围为1.5~2.3cm。结论:X线平片有助于显示骨内B旨肪瘤的发生部位,而CT检查能够在术前对其做出定性诊断,,gkN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较少见,它几乎可累及人体所有骨骼,其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易与其他囊样改变的骨肿瘤相混淆,并且该病常与其他骨病伴发,增加了诊断的难度。笔者整理分析了1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影像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局限性骨脓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诊断该痛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慢性局限性骨脓肿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患者行X线摄片检查,39例患者行CT检查,1例患者行SPECT-CT检查,11例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①病变部位.本组50例患者病灶位于四肢长管状骨者45例,位于足部及椎体等不规则骨者5例.②X线表现.18例患者行X线检查,病灶均表现为骨端松质骨区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透亮影,边界清楚,环绕以宽窄不一的致密硬化带,5例出现骨膜反应.③CT表现.39例患者行CT检查,痛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呈圆形、类圆形、哑铃状、分叶状及不规则形,环绕以致密硬化带.其中31例患者病灶内密度均匀;8例病灶内有碎屑样“死骨”;6例骨皮质溶解破坏;6例出现骨膜反应.所有患者病灶周围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④SPECT-CT表现.1例患者采用SPECT-CT图像融合系统进行病变部位扫描,痛变部位在CT图像上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病灶内密度均匀,周围骨质硬化,可见轻度骨膜反应;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病变区呈“晕轮”样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以病灶周围骨硬化区浓聚为著,中央破坏区浓聚较轻.⑤MRI表现.9例患者行MRI检查,病灶内呈等长或略长T1、长T2信号,硬化带呈长T1、短T2信号;2例患者病灶呈“晕征”改变;4例患者病灶部位可见骨膜反应,表现为皮质周围不规则形长T1、短T2低信号影.所有患者病变周围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改变.结论:慢性局限性骨脓肿典型病例通过常规X线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需结合CT、SPECT-CT及MR1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性胰腺炎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提高对创伤性胰腺炎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1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的CT表现。男11例,女4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28.6±11.32)岁。结果:胰腺局限性或弥漫肿大10例,明显局限性血肿形成2例,网膜囊积液8例,胰周积液及左侧肾前筋膜增厚11例,其中3例主胰管损伤中仅1例CT检出。假性囊肿5例,于伤后5—7天内出现3例,于外伤3周后出现2例;而其中1例患者于1周内出现囊肿的基础上,在3周后出现多发囊肿。4例首次CT检查阴性。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胰腺损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早期可对多数病例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主动脉损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损伤,并经手术证实。15例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4~70岁。结果13例外伤性动脉损伤位于主动脉弓峡部,纵隔内及主动脉周围见积血,两侧胸腔积血。1例位于胸腹主动脉交界处。1例位于胸动脉降部。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快速、方便地诊断外伤性主动脉壁损伤伴动脉管壁破裂后假性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16.
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是浆细胞单克隆增殖的恶性肿瘤,包括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和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2个临床亚型.EMP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并缺乏特性,难与...  相似文献   

17.
唐治  周晟 《西部中医药》2011,24(8):98-100
目的:分析髂腰肌囊扩张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髂腰肌囊扩张的CT、MRI表现。结果:12例病人均为单侧发病,为圆形、卵圆形或倒水滴状囊性肿物,CT表现为液性密度影;MR表现为水样信号,边缘清晰;4例在髋臼中下部层面可见扩张的滑囊与关节囊相交通。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重要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肺损害的胸部平片及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临床确诊的pSS肺损害中,20例摄X线胸片;全部病例均经螺旋CT检查,之后23例加扫了高分辨率CT。结果:25例pSS肺损害都有间质性肺炎表现,同时伴多发性肺大泡或肺囊肿2例,支气管扩张、钙化及胸膜增厚各1例。结论:胸部影像学检查可早期发现pSS肺部异常。高分辨率CT优于胸部平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DISH的2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男14例,女8例。年龄45~81岁,中位数68.5岁。18例表现为腰背痛伴活动受限、伴或不伴跛行;2例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其中1例伴有手指麻木症状;1例主要表现为行走时双足跟疼痛;1例无明显异常,系体检时发现。结果:22例患者通过X线检查均确诊,颈椎病变2例、胸椎病变13例、腰椎病变3例、胸腰椎病变3例、颈胸腰椎病变1例,其中2例合并脊柱外病变。脊柱病变主要表现为累及连续4个以上椎体前外侧缘的广泛钙化、骨化及椎体边缘韧带附着部骨赘增生,严重者可见椎管内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及后纵韧带骨化。胸椎病变以T4~T12为主,其中T4~T8以椎体右侧缘骨化为主,T9~T12双侧骨化没有特定规律;腰椎病变以L1~L3为主;颈椎病变以C4~C7为主。颈椎、腰椎的骨肥厚不存在趋于一侧的现象。2例脊柱外病变分别为跟骨后缘骨赘增生和尺骨鹰嘴骨赘增生。CT三维重建除能观察到X线片所见的表现外,还可从横断面直接观察到椎体前后缘骨化的厚度及椎管内的占位程度,矢状位重建后可见骨化的具体形态,连续型8例、间断型4例、钩型2例、桥型2例、混合型6例。病变在MRI上主要表现为脊柱前后缘无信号或低信号骨化区,无特异性征象。2例T2WI上脊髓受压处呈高信号影,2例在T2WI低信号区里出现高信号影,采用脂肪抑制序列后高信号影消失。本组2例无外伤史的慢性腰痛患者,X线及CT检查均未见其他异常,MRI检查发现椎体局部骨折信号改变。结论:通过X线检查即可确诊DISH,CT、MRI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在椎管内畸胎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椎管内畸胎瘤患者的X线、CT及MRI影像资料,男12例,女10例;年龄4~54岁,中位数29.5岁。出现神经受累表现1~10年,中位数4.5年。有进行性或间歇性双下肢无力表现17例,其中5例出现双下肢肌萎缩;有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表现5例。结果:本组22例患者,髓内畸胎瘤4例,髓外畸胎瘤6例,畸胎瘤与终丝相连12例。病变节段位于C61例,T51例,T102例,L33例,L43例,L5~S15例,L4~S37例。合并脊柱裂8例,合并二分脊髓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椎管内畸胎瘤。结论:对于椎管内畸胎瘤的诊断,X线检查可显示脊柱侧弯及脊柱裂情况,但不能显示畸胎瘤内部的组织结构,不能单独用于椎管内畸胎瘤的诊断;CT扫描可诊断椎管内畸胎瘤,但不能显示畸胎瘤与周围神经结构的关系,不能用于对脊髓受压情况的评估;MRI检查可显示瘤体大小、瘤内组织成分及畸胎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用于对脊髓受压及水肿情况的评估,能较全面地反映椎管内畸胎瘤的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是诊断椎管内畸胎瘤理想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