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腰椎峡部裂是指关节突间部的骨性缺损,其引起腰腿痛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复杂,虽据神经定位体征有助于确定腰神经根嵌压的位置,但区别造成腰神经根嵌压的因素尚不容易.普通X线检查只能确定腰椎峡部裂的骨性改变,CT扫描帮助确定峡部裂的骨性改变和发现其周围导致腰神经通道狭窄的病变,使诊断更加精确.现就3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了34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对腰椎峡部裂导致腰神经嵌压的CT表现与其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CT能显示峡部裂所致的椎管狭窄、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及其他并发改变,CT表现与临床症状相符为76%.结论:CT对峡部裂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了34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对腰椎峡部裂导致腰神经嵌压的CT表现与其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CT能显示峡部裂所致的椎管狭窄、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及其他并发改变,CT表现与临床症状相符为76%。结论:CT对峡部裂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腰椎峡部裂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腰椎滑脱的重要原因。腰椎峡部裂的基本形态改变在峡部,但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所以临床表现有所不同,症状有轻有重,对于其诊断及治疗目前又有新报道,而对于其治疗方案更是众说纷纭,治疗效果也大相径庭。且存在较多争议,笔者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CT反角度扫描对腰椎峡部裂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反角度扫描是一种特殊的脊柱检查方法[1],主要用于椎弓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病例的检查,它在显示椎弓峡部裂的特征方面比常规CT检查方法明确、直观.该项技术在我院应用数年来,明显提高了影像科医师腰椎峡部裂诊断率,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更为详尽的信息,显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自1997~2003年,作者运用该技术对疑似峡部裂的41例患者进行了CT反角度扫描,结合临床对该技术在诊断峡部裂的应用做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CT扫描方法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以改进扫描技术。方法:将腰椎峡部裂患者324例随机分3组,每组108例,分别采用常规扫描、反角度扫描、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分析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3组间峡部裂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对峡部裂的显示率为100.0%,反角度断层扫描的显示率为92.6%,常规断层扫描的显示率为79.6%。结论:不同CT扫描技术对峡部裂的诊断价值不同,常规扫描技术对部分峡部裂易漏诊,反角度扫描对峡部裂的显示较为理想,但不能同时显示峡部裂所示的继发性改变及椎体与椎间盘病变,多层螺旋CT扫描与重建对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最高,且可同时准确显示椎体及椎间盘病变,是首选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7.
腰椎峡部裂是指腰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骨质缺损,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以往临床诊断多依靠传统X线斜位片,但脊柱有侧弯或旋转时,常难以显示。随着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脊柱体位的影响,清晰显示腰椎峡部裂的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治疗依据。本文通过分析42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MSCT扫描资料,主要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钉钩内固定系统加峡部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1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了随访,采用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结果:31例患者在术后1年随访过程中,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3月的常规 CT 检查,峡部融合率为96.7%,且疼痛减轻或消失,术后1年 MRI 检查,相邻各节段椎间盘均未见退变。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ODI 指数分别为80.1%±5.4%和10.6%±2.5%,VAS 评分别为(7.6±1.3)分和(1.0±0.5)分。结论:钉钩系统加峡部植骨术创伤小,术后不影响患者的腰椎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是目前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行之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螺旋CT对73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腰椎容积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及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观察腰椎峡部裂显示情况以及椎体的滑脱情况,找出重建方式对诊断的帮助。结果:对73例患者腰椎的容积扫描及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共发现腰椎峡部裂141处,其中双侧峡裂68例,单侧峡裂5例;Ⅰ°滑脱43例,Ⅱ°滑脱13例,Ⅲ°滑脱5例,无滑脱12例;在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均可清晰显示椎弓峡部裂的直接征象,充分展现椎弓峡部骨质缺损、断裂。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高诊断腰椎峡部裂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11.
腰椎峡部裂系指腰椎峡部存在裂隙或骨折后未能连接,是腰痛或下肢痛的常见原因.其病因、病理众说纷纭,至今仍有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认识清楚.1临床资料1.1腰椎峡部裂可以没有症状,也可以出现下腰痛.在正中或偏一侧,深在.劳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则好转.疼痛可向臀部或大腿后面放射,很少至小腿,单侧或双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以来,使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症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8~54岁,平均32岁。L4椎弓崩裂5例,L5椎弓崩裂11例,均为双侧病变。所有患者均明确主诉腰痛。采用后正中入路,暴露双侧病灶,将峡部裂中的纤维瘢痕组织彻底清除,咬除残端硬化部分至出血为止,髂后上棘取骨行峡部裂处局部植骨。安放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4~26月,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峡部裂处植骨骨性愈合,未见骨不连及内固定断裂。结论:对于腰椎峡部裂症患者可以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进行峡部修复,避免脊柱多元节段融合术;空心加压螺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3.
我们2000~2002年运用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弓峡部裂而致椎体真性滑脱、椎节失稳患者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成人腰椎峡部裂椎体滑脱(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ISS)的手术疗效。方法用ODI问卷表和综合评分表对手术治疗的成人腰椎(ISS)患者52例进行评分,手术一年以后再次评分,完成随访46例,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分别计算优良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DI指数与综合评分表评定的优良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ODI评定成人腰椎ISS患者的手术疗效稳定、可靠,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腰椎峡部裂伴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伴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机理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病58例临床资料,用手法触诊检查确定腰椎棘突偏歪方向,58例患者全部摄了腰椎正侧、双斜位片,全部作了腰椎CT或MRI检查,用冯氏手法治疗了58例患者.结果本组58例均有棘突偏歪,以L5为最多(33个,55.9%);且棘突偏歪多发生在有峡部裂的椎骨棘突上(46例,79.3%);有间盘突出椎间隙的上位椎骨棘突上(41例,70.7%).CT或MRI共检查了198个椎间隙,在其中62个变窄的椎间隙中发现46个(74.2%)椎间盘突出;在其中136个正常的椎间隙中发现42个(30.9%)椎间盘突出.单与多椎间隙椎间盘突出治愈例数比较P<0.05;腰椎滑程度(Ⅰ°与Ⅱ°)治愈数比较P>0.05.结论本病确诊靠MRI与CT检查,冯氏手法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临床常见。理想的手术方案是椎管和神经根管的减压,滑脱椎体的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和滑脱椎体与临近椎体的融合。由于该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危险性高,所以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自2002-2006年,我院收治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病人32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保守方案无效的腰椎双侧峡部裂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保守方案无效的腰椎双侧峡部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70例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B组70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VAS评分、手术前后ODI水平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A组(P均0.05);B组术后3 d 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5);B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ODI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5);2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保守方案无效腰椎双侧峡部裂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并有助于加快肢体功能障碍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8.
腰椎崩裂并滑脱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还存在较多的争议〔1~ 4〕。自 1997年 1月~ 1999年 10月 ,我们共收治 2 5例此类患者 ,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5例中男 12例 ,女 13例 ,年龄 17~ 6 0岁 (平均约 4 2岁 )。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17例 ,单纯顽固性腰痛 4例 ,腰痛伴单侧下肢症状 13例 ,其中左侧 7例 ,右侧 6例 ,双侧下肢症状 8例 ;下肢症状主要表现为休息或行走时出现酸困、不适、麻木或疼痛 ,仅 1例出现拇趾背伸力减弱。症状大多数局限于臀部或大腿后方或膝部 18例 ,涉及小腿足部少见 7例 ,膝腱及跟腱反射、大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腰椎峡部不连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0例腰椎峡部不连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轴位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RP),最大密度重建(MIP),表面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并进行相关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同时追踪临床治疗情况。结果:30例患者单侧峡部断裂4例,双侧峡部断裂26例,并在手术中得到证实。其中微小裂隙5例,不完全裂隙4例,骨痂及骨赘形成25例,神经根受压27例,硬膜受压25例,侧隐窝狭窄10例,椎体滑脱17例,黄韧带肥厚23例。临床治疗中所有患者均根据神经根受压情况及椎管、神经根管狭窄情况进行减压及固定。结论:16排螺旋CT不但能对腰椎峡部不连做出准确的诊断,同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王进修  王丽 《中医正骨》1996,8(6):29-30
腰椎弓峡部不连CT误诊25例报告中国煤矿工人临沂温泉疗养院(山东276032)王进修,王丽主题词腰椎弓峡部不连/放射照相术,CT,病例报告腰椎弓峡部不连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其诊断主要依赖腰椎X线平片检查。但近年来,随着CT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