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该次研究分析在神经内科ICU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样本从该院神经内科ICU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5月—2019年2月,将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统计研究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且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研究数据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且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研究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实验组50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为12例,发生率为24.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为41例,发生率为82.0%。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且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可知,在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满意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症护理联合间隙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沂市中医医院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实施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重症护理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DV...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加强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其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重度颅脑损伤应用间歇式充气加压治疗仪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预防组33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预防组加用间歇式充气加压治疗仪,比较两组效果。结果:预防组1例DVT,对照组6例,预防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加压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干预减少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将2011年1月至10月在我院妇科手术治疗患者386例作为观察组,行术后早期强化预防血栓的临床干预;回顾性地将2010年1月至l2月在我院妇科手术治疗患者360例采用基本生活护理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86例发生血栓2例,对照组360例发生血栓10例。结论:临床干预对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用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作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7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患者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包括患者38例,采取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对照组、研究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数据94.74%比对照组数据78.95%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4,P0.05)。结论 ICU患者开展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满意度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本科收治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5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总结预防该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结果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2.67%),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症状均得以好转,下肢肿胀明显消退,无1例肺栓塞或出血并发症发生。其余患者行B超筛查未发现阳性病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积极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后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患者11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术后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例(5.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9.09%(P0.05)。结论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后循证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较好,降低血栓发生率,也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护理干预的效果和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血肿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肿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血肿清除术后血肿再发生率4.65%较对照组18.60%明显降低,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重型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防范血肿再发的发生,从而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干预在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本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早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24 h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早期组患者于术后24 h内给予早期活动干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股静脉的血流峰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流、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0.8%、3.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改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流状态,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进而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于该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并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该院常规性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实行综合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消融及新发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后的消融情况相比,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消融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后的新发情况相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新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新发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实验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并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行综合性护理管理的效果非常显著,对患者身体恢复有重要意义。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护理后的消融率和新发率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与护理人员的认可。从而为医院树立良好正面形象,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创伤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108例骨创伤大手术前无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DVT、PT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创伤大手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致命性肺栓塞,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在预防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该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妇产科手术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经系统性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非常满意度、总满意度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妇产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比例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的术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干预,40例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康复护理,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2.5%、2.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预防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6.67%,而治疗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6.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可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任选80例2015年5月—2017年3月在该院治疗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对照组发生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满意度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降低患者的肺栓塞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干预减少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将2011年1月至10月在我院妇科手术治疗患者386例作为观察组,行术后早期强化预防血栓的临床干预;回顾性地将2010年1月至l2月在我院妇科手术治疗患者360例采用基本生活护理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86例发生血栓2例,对照组360例发生血栓10例.结论:临床干预对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该院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治疗时间是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患者,选取的病例数为80例。把80例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个组别,即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重症监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术后心率、血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接受早期活动护理,有助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抢救流程管理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急救措施进行施救,实验组使用抢救流程管理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抢救流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缩短抢救时间。同时,有利于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