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胃炎是多种胃粘膜炎性疾病的总称,俗称胃气痛,系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慢性胃炎属于中医的胃脘痛,反复发作.治疗时应采取综合疗法,如以药物疗法为主,配合情志、饮食、体育、按摩针灸等疗法,或饮食疗法与体育疗法并举等,往往有一定疗效.慢性胃炎的用药,如何选择药物,合理配伍组方,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本病尚缺乏特殊疗法,治疗时须合理选择药物,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用药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胃炎的中医病机主要有虚、滞、瘀、湿 (热 )四个方面 ,与之相应 ,临床上常用的有效组方也基本上是由补益、理气、活血、清热类中药组成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及现代医学理论 ,指出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与提高免疫力、调节胃肠动力、改善微循环和杀灭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通过证候、用药频次及剂量、药物的性味、归经以及药物间的关联性等方面分析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1222首方剂的分析,慢性胃炎的证型主要为虚证、湿热证、气滞证及血瘀证;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以健脾胃、清湿热、理气止痛、养阴护胃为主;药物的四气方面,温性药物4767种、寒性药物4715种、平性药物3786种、凉性药物1001种、热性药物63种;药物的五味方面分布为以苦味及甘味为主,兼以辛味之品,佐以少量的涩、咸、酸之品;药物的归经方面分布为脾经最多,其次是胃、肺、肝经,之后为心、肾经;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当支持度20%,有14个常用药对,置信度≥0.6时的药对有15组。结论: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稳中有变,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78-682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总结王春生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回顾性整理、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王春生在专家门诊诊治的慢性胃炎病例202例,将全部四诊及处方用药信息录入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2例患者共使用108味药物,其中使用频次在前5位的分别为茯苓198次,炒白术185次,白蔻174次,砂仁147次,木香135次。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的组方规律分析,选取支持度40%、置信度95%的药物组合,有9味药:炒白术、茯苓、白蔻、壳砂仁、厚朴、法半夏、黄连、生薏苡仁、木香;将支持度提升至50%,有6味药物:炒白术、茯苓、白蔻、壳砂仁、厚朴、木香。通过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可以挖掘得到潜在的药物组合,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根据潜在核心组合得出新处方。结论:慢性胃炎的基本病因为饮食不节与情志不畅两方面,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湿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食、瘀、毒为次要病理因素,脾、胃、肝为本病的主要病位,以痞满、胃脘痛为主要不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挖掘袁红霞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探索名中医经验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袁红霞治疗慢性胃炎典型医案272例,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统计方法分析其治疗慢性胃炎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136种中药中,使用率大于35%的8味药中有甘草、砂仁、白芍、柴胡、黄连、百合、丹参、元胡,酸甘化阴、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配伍是最为常见的药物组合,芍药甘草汤、丹参饮、半夏泻心汤是袁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方药。结论:袁教授治疗慢性胃炎采用调畅气机、补虚泻实、和化阴阳的治疗思想,为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挖掘许彭龄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探索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许彭龄治疗慢性胃炎典型医案212例,运用关联规则及点式互信息方法分析其治疗慢性胃炎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93种中药中,使用率大于30%的12味药中有半夏、干姜、生黄芪、吴茱萸、甘草等,温中燥湿、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的配伍是最为常见的药物组合,半夏泻心汤、左金丸、黄芪建中汤是许老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方药。结论:许老治疗慢性胃炎采用和化阴阳、补虚泻实、调畅气机、脏腑和调的治疗思想,为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德钊教授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思路。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门诊77例243份电子病历,采取频数分析、频率分析和Hierarchical Cluster聚类分析办法进行分析评价用药规律。结果:有9味药出现频率超过50.00%,11味药出现频率介于20.00%~50.00%,13味药出现频率低于20.00%。33味中药分为7大类。结论:余德钊教授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以小儿脾胃生理特点为依据,主要从肺脾论治,辅以疏肝理气,运脾和胃,重视湿热病邪及其影响,因地制宜,颇具岭南特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挖掘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中医科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研究经典方剂在临床实际使用情况,探索名中医经验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治疗慢性胃炎典型医案435例,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统计方法分析其治疗慢性胃炎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271种中药中,使用率大于57%的8味中药有炙甘草、柴胡、半夏、茯苓、黄芩、桂枝、党参、黄连,酸甘化阴、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配伍是最为常见的药物组合,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四君子汤、四逆散等经典方剂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方药。结论:治疗慢性胃炎采用温胃散寒、消食导滞、疏肝解郁、清化湿热、化瘀通络、养阴益胃、温中健脾为基本方法,经典方剂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四君子汤、四逆散等临床使用治疗慢性胃炎频率较高。为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治疗慢性胃炎中药复方用药规律,为临床遣药组方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2015—2020年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复方专利,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药频次、中药归经及药性药味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运用熵聚类获得核心中药组合及候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笔者二十多年来 ,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遵循“治中焦如衡”的古训 ,尽量选用性味平和 ,寒热适中的药品 ,在辨证的基础上 ,谨守病机 ,合理组方。重点论述了某些古方和药对在治疗该病中的临床运用体会 ,将其分为理气止痛类、和胃降逆类、养阴益胃类、辛开苦降类和活血化瘀类等五大类 ,在临床上提高了疗效。慢性胃炎的用药 ,应该遵“治中焦如衡”之古训 ,尽量选用性味平和、寒热适中的药品 ,切忌大苦大寒、大辛大热之品。不仅要注意理气须防燥烈 ,清热勿用克伐 ,养阴慎用滋腻 ,益气不用壅滞 ,燥湿不致伤阴 ,降逆不损气机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2576例患者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用药规律,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思路。方法 对张润顺主任医师的门诊病历处方所用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包括单味药物频次、药物功效和性味归经频次,并使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576例患者中男967例(37.5%),女1609例(62.5%),平均年龄为50.38岁。其中最常用的药物为甘草、陈皮、茯苓、黄连;使用中药中功效排名前5位分别是: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使用药物药味排名前5位分别是:苦、辛、甘、酸、微苦;使用药物药性排名前5位分别是:温、微寒、平、寒、微温;使用药物归经排名前5位分别是:脾、肺、胃、肝、心。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示支持度最高的药对是陈皮-柴胡(Support=0.665),置信度最高的药对是陈皮-枳壳(Confidence=0.893)。中药聚类分析结果共有4类。结论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多以理气补虚、清热化湿、活血化瘀、辛开苦降为主,所用药物多为以辛温与苦寒相配伍为主的多种组合。  相似文献   

12.
尿路结石用药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查阅了10篇有关中药对于尿路结石治疗的文献,根据其用药规律,从中可以看出某些药物为治疗尿路结石所首选,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意义。孙思润等’“用通淋排石汤(金钱草、海金砂、石苇、冬葵子、川牛膝、车前子、滑石、王不留行)治疗尿路结石60例,总有效率91.7%。胡浩等[2]用三金排石汤(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石苇、车前于、茯苓、扁蓄、白芍、桃仁、白茅根、大黄)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泌尿系结石97例,总有效率96.8%。林强等则应用体外碎石配合自拟益肾排石汤(金钱草、海金砂、车前子、冬葵子、石苇、木通、白茅根、泽…  相似文献   

13.
作者将《肿胀专辑》治水肿的 2 93首方剂及其组方药物 2 15味进行分类归纳 ,统计分析 ,从对水肿病治疗组方的三方面即 :祛除水湿、理肺、补脾、温肾、调理脏腑和疏通气血进行剖析 ,以总结出治疗水肿病的证治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14.
古医籍《内府秘传经验女科》是明代名医龚廷贤在1716年为治疗妇科疾病所撰的妇科著作。通过对该古籍所载53首中药内服复方,涉及132种中药,用药总次数为505次的药物、药类的频数、频率进行分析,得出药类依次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为主,累计频率为80.00%;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累计频率为86.76%;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计频率为94.57%;归经以脾、肝、心、肺、胃、肾为主,累计频率为88.61%。因而,临床治疗使用核心药主要为当归、甘草、川芎、白茯苓、白芍、人参、白术、生姜、陈皮、黄芩。药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等中药运用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法分析名老中医蔡连香的妇科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选择蔡连香临床医案165例、共计337诊次的处方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中医诊疗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高频药物及高频药物组合,并与蔡连香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相印证。结果总结出高频药物10味,高频药物组合7组,与蔡连香认为妇科疾病病机以精血不足、肝脾肾三脏失调为主,临床治疗以益精养血、调肝健脾补肾为主要法则的学术观点一致。结论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蔡连香老师的妇科用药规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西药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治疗慢性胃炎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分析中成药、西药对再障的治疗用药规律。结果:四逆散、理中丸等为中成药治疗慢性胃炎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为西药治疗慢性胃炎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在药物联合应用方面,中药四逆散、西药雪尼替丁和奥美拉唑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可以从海量的中成药文献中发现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协助规范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谢璇  李世增 《世界中医药》2023,(24):3572-3576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案进行数据挖掘,从客观角度,验证及分析李世增教授运用隔脏治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诊治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2017年12月至2021年3月李世增老师门诊治疗慢性胃炎的207个处方进行数据挖掘,主要运用软件中“数据分析”模块中“统计分析”“方剂分析”“症状分析”功能,进行治法、用药及其组方规律分析。并基于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展示药物关联规则网络视图。结果:所有处方涉及治法40个,前5位按频次由多至少依次为健脾、和胃、疏肝、清化、养心。所有治法按涉及脏腑统计,14个治法涉及脏腑,统计其包含处方数发现从脾、胃论治最多,其次是从肝论治。207个处方中包含146味中药,用药频次≥50次的药物34个,其中炙甘草、连翘、太子参、白术、蒲公英、丹参、白豆蔻、佛手、延胡索、白芍使用频次>100次。处方中药物按四气分布以寒性药物最多;五味分布苦味最多;按归经分布以脾经最多;按药物功效分布前5类依次是补虚类、理气类、清热类、活血化瘀类、利水渗湿类。结论:李世增老师治疗慢性胃炎,以清法贯穿始终,归肺经、肝经药排第二、第三,体现“隔脏治疗法”选药特点,常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2018年间公开发表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服中药复方,经计算机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规律.结果:统计发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多以补虚(28.82%)、理气(22.89%)、消食(7.03%)、化痰(9.89%)等为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补虚药又以补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现代临床应用炙甘草汤辨治心律失常的用药加减规律.方法 检索从1994~2010年近20年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和归经分析.结果 炙甘草汤辨治心律失常时方中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多取其中小剂量,炙甘草的常用剂量为中剂量.其加减用药共计52种,按频次从高到低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活血理气药;其归经以脏为主,出现频次前5位分别是心、肺、肝、脾、肾.结论 炙甘草汤辨治治疗心律失常时常配以补益药加强其补养气血之功,又伍以清热、安神、活血理气之品,以通补兼施、标本同治.炙甘草汤证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止痛中药临床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方剂本草文献的整理 ,对历代医家用药经验进行分析 ,并结合临床医疗之实际 ,总结了止痛中药的临床用药规律 ,提出临床治疗痛症应注意 :辨证止痛用药、归经止痛用药、引经止痛用药等六个方面 ,同时又提出为了适应现代临床痛症治疗的需要 ,在辨证止痛的同时 ,必须结合止痛中药的现代药理特点 ,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