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椎动脉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MSCTA诊断的椎动脉变异32例.结果 椎动脉起源变异7例,椎动脉行径变异(进入第5、4或第3横突孔)22例,单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15例,椎动脉颈段双分支1例,椎动脉窗式变异1例,一侧椎动脉未汇合入基底动脉即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2例.结论 MSCFA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椎动脉变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MSCTA诊断的椎动脉变异32例。结果椎动脉起源变异7例,椎动脉行径变异(进入第5、4或第3横突孔)22例,单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15例,椎动脉颈段双分支1例,椎动脉窗式变异1例,一侧椎动脉未汇合入基底动脉即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2例。结论MSCTA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椎动脉变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诊断椎动脉变异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椎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MSCT诊断椎动脉变异46例,回顾性分析椎动脉变异的CT表现。结果:46例椎动脉变异中,椎动脉发育不良24例(右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左椎动脉发育不良5例,左、右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椎动脉起源异常13例(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1例,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颈总动脉1例,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颈总动脉1例);椎动脉行径异常3例(右椎动脉行径异常1例,左椎动脉行径异常2例);单侧双支椎动脉变异2例(均为右侧双支椎动脉);窗式椎动脉变异4例。结论:MSCT是无创诊断椎动脉变异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双椎动脉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 6336例行头颈64层螺旋CTA检查,发现双椎动脉变异10例(1.58‰).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和高级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椎基底动脉发生起源、路径等变异的部位及数量.结果 10例中,7例起源异常;10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路径变异;5例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2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1例伴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结论 64层螺旋CTA能够清晰地显示双椎动脉的解剖变异,对了解双椎动脉影像表现及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发育不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常见,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其原因之一,但长期以来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常常误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椎动脉起源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源异常的64层CT血管成像(CTA)表现,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经64层CTA诊断为椎动脉起源异常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椎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率,起始血管及部位、起源异常椎动脉的行径及其合并症.结果 2757例行头颈64层CTA检查的病人中椎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率为4.9%(135例病人136支椎动脉),其中左侧椎动脉起源异常133支(4.8%),右侧椎动脉起源异常3支;左侧椎动脉起源异常中,129支起源于主动脉弓,2例为重复畸形,1支起源于左侧颈内动脉,1支起于左锁骨下动脉根部.3支右侧椎动脉起源异常中,2支起自右侧颈总动脉,1支起源于头臂干.37例病人合并椎动脉行径异常(进入第4、5和7椎间孔);28支异常起源的椎动脉发育不良;5支起源异常椎动脉的远端游离(未与对侧椎动脉汇合);3例合并椎动脉-基底动脉成窗畸形,1例合并对侧椎动脉瘤.结论 64层CTA能清晰、快速、无创、准确地诊断椎动脉起源变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椎动脉造影和曲面重建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患者,采用阈值触发扫描技术行SCTA检查,将原始图像分别采用VR、MIP重建法合成血管影像,同时行MPR、以VR图像为基础行CPR重建。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椎动脉血管图像和MPR、CPR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00根椎动脉使用VR、MIP方式进行重建,VR和MIP均能良好显示椎动脉;VR和MIP图像中,共发现椎动脉狭窄6例,其中V1段5例,V2段1例;2例为假阳性。所有病例均成功进行了MPR与CPR重建,MPR示V1段在C6~C2横突孔内上行,走行较直者89根,占89%;11根(11%)由于走行扭曲,无法显示V1段全程;V2段在一个层面上表现为由V1段向外弯曲90°横向走行者77根,占77%,V2段不能在一个层面上完整显示者23根;V3、V4、V5段均不能一个层面上完整显示。CPR是MPR的特殊形式,它可以将V1~5各段拉直后显示于同一图像中,V1~5各段显示率均为100%。MPR与CPR还显示了椎动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椎动脉狭窄的原因,CPR显示椎动脉狭窄的原因4例,其中横突孔狭窄压迫椎动脉3例,寰椎骨质增生1例。MPR图像显示狭窄原因3例,均位于V1段,其他1例狭窄MPR图像未见显示。SCTA显示的2例假阳性患者,CPR、MPR图像均未见椎动脉狭窄。结论:MIP与VR在显示椎动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由于周围骨质影响,MIP耗时较长,而VR则简便、易行,易于推广应用;CPR可直观显示椎动脉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有利于判定狭窄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椎动脉成窗变异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64排螺旋CTA诊断为椎动脉成窗变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椎动脉成窗的部位、形态、与周围血管及骨质的关系等特征及其合并症.结果 2051例行头颈64排CTA检查的患者中发现椎动脉成窗变异37例(1.8%),其中颅内型19例,颅外型16例,颅内-外型2例.颅外型中,6例发生于寰椎段;2例成窗的"窗径"<2mm,呈孔状;35例较大者中,15例成窗的分支粗细不等,呈"OK手势征",20例病变分支粗细基本一致,呈部分重复走行.1例伴其他m管动脉瘤,2例伴大脑前动脉成窗.结论 64排CTA能快速、直观、准确地诊断椎动脉成窗变异及其合并症,熟悉椎动脉成窗的CTA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相应治疗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从事影像学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各级医师、技术员或从事血管疾病治疗的各级临床医师、医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椎动脉发育不良的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的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CTangiography,SCTA)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18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SCTA检查。造影剂为浓度350mg/100ml的Omnipaque80~100ml,足背静脉注射。流率3ml/s,延迟时间由预扫描确定。层厚、间隔分别为3mm和4.5mm。重建间隔1.5mm。采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用原始横断面图像测量椎动脉直径。CT显示有椎动脉狭窄者于1周内行DSA检查。结果360根椎动脉中共发现78根(21.7%)有全程狭窄,平均直径1.3mm(1.0~1.5mm)。其中左侧24根,右侧54根。其中有20根同时伴有局限性进一步狭窄。对侧椎动脉合并局部管壁钙化13根(16.7%),合并V1段扭曲20根(25.6%),合并钩椎关节增生压迫11根(14.1%)。DSA检查结果与SCTA完全一致。结论椎动脉发育不良是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之一,SCTA可以确诊并能取代诊断性DSA检查。  相似文献   

12.
病例1,男,18个月,间断咳嗽咳痰1年余.一般情况好,T 36.8℃.查体:漏斗胸,右胸饱满.病例2,男,9个月,喘憋4 d,T 36.5℃,心率及血压正常,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椎动脉变异多层螺旋CTA解剖分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多层螺旋CT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MSCTA诊断的椎动脉变异80例.结果 椎动脉行径变异(进入第5、4或第3横突孔)45例,椎动脉起源变异18例,单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31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8例,双椎动脉1例,椎动脉窗式变异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椎动脉变异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内脏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SCTA诊断为内脏动脉瘤患者的原始及后处理图像的影像表现.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和曲面重组(CPR).18例患者中有4例行DSA检查并同期栓塞治疗,5例行手术切除.结果:18例共检出内脏动脉瘤20枚,单发16例,多发2例.其中脾动脉12枚(60%),肾动脉5枚(25%),肠系膜上动脉3枚(15%).20枚动脉瘤中,发生于动脉起始段7枚,中间段8枚,动脉分叉处5枚.9例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内脏动脉瘤患者,其MSCTA图像对瘤体部位、大小、形状、瘤壁钙化、附壁血栓及载瘤动脉的显示均与术中所见或DSA一致.结论:MSCTA能清晰地显示内脏动脉瘤及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诊断.方法 48例主动脉病变进行了MSCTA检查,在三维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并图像分析.结果 动脉瘤21例,主动脉夹层16例,腹主动脉闭塞1例,假性动脉瘤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6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2例.结论 MSCTA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评价主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髂动脉狭窄性病变定量分析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经MSCTA检查并诊断为主-髂动脉广泛性狭窄的35例,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方法,对病变血管狭窄率、病变长度及主-髂动脉分叉角度进行测量.对不同方法测量值均数的差异用配对样本t检验评价. 结果 MPR组与AVA组测量狭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R组与AVA组测量长度与分叉角度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图像重组方法在血管病变定量分析上各有优势,其中AVA功能全面、应用简便、可重复性好,可作为定量测量的首选方法,对主-髂动脉狭窄性病变作定量分析,有助于临床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