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脉管发育畸形,通常临床分为三种类型: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先天性动静脉疾(又称蔓状血管瘤),还有将皮肤毛细血管瘤和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共存者称为混合型血管瘤。目前血管瘤非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条件大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冷冻、激光、同位素贴敷:仅适用于皮肤浅表、面积较小的毛细血管瘤,方法简单、安全有一定疗效,但有可能造成皮肤坏死、继发感染等缺点;②硬化剂注射:硬化剂注入瘤体后,诱发血管内膜炎症,促使血管腔闭塞,继而瘤体缩小或完全消退。操作时注入部位要准确,误入肌肉组织或用于治疗肌间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治愈次数和不良反应.方法用可调脉宽倍频NDYAG 532nm激光治疗1159例皮肤血管性疾病,包括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静脉(动脉性)血管瘤、血管角化瘤、毛细血管扩张和蜘蛛痣.结果治疗静脉(动脉性)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血管角化瘤有效率均达到85%以上,蜘蛛痣为81.2%,毛细血管扩张为70.9%,鲜红斑痣为48.0%.结论可调脉宽倍频NDYAG532 nm激光治疗静脉(动脉性)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血管角化瘤及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等血管性疾病效果较好,治疗鲜红斑痣效果略差.治疗时能量密度过高有可能留有瘢痕.  相似文献   

3.
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3%~8%[1].虽然绝大部分血管瘤较小、位置浅表,且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会因影响容貌[2],而且少数血管瘤可引起溃疡、出血和疼痛等并发症,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可调脉宽倍频ND :YAG激光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治愈次数和不良反应。方法 用可调脉宽倍频ND :YAG 5 3 2nm激光治疗 115 9例皮肤血管性疾病 ,包括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静脉 (动脉性 )血管瘤、血管角化瘤、毛细血管扩张和蜘蛛痣。结果 治疗静脉 (动脉性 )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血管角化瘤有效率均达到 85 %以上 ,蜘蛛痣为 81 2 %,毛细血管扩张为 70 9%,鲜红斑痣为 48 0 %。结论 可调脉宽倍频ND :YAG 5 3 2nm激光治疗静脉 (动脉性 )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血管角化瘤及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等血管性疾病效果较好 ,治疗鲜红斑痣效果略差。治疗时能量密度过高有可能留有瘢痕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常见。本文应用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与以往手术治疗相比较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平阳霉素对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 ,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或血管细胞。中医认为与胎热、血热有关 ,由于心、肝两脏功能失调所引起。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占全身血管瘤的 60 %[1 ] 。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根据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结构特征 ,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三种 ,其中以毛细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常见。颌面部特殊的解剖结构给血管瘤手术治疗带来严重的困难 ,易导致面部畸形 ,给患者造成终身的精神伤害。为此我科自 1996~ 2 0 0 1年对 96例海…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巨大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管瘤发病率为1%~2%,是最常见的儿童期先天性良性肿瘤,占所有良性肿瘤的7%[1]。血管瘤在本质上可以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为基础的良性肿瘤,也可以是一种中胚层发育异常造成的血管畸形。按形态学分类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2]。目前对本病治疗措施包括类固醇类药物口服、硬化剂注射、液氮、冷冻、激光、放射性核素敷贴及高频电凝固辅助疗法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1,3],合理的手术治疗是血管瘤尤其是蔓状血管瘤较理想治疗方案[2]。我们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婴幼儿巨大血管瘤2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闫强  熊茂明 《临床医学》2010,30(5):118-119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四种类型。临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多为单发,也可多发,约占10%,瘤体生长缓慢,症状轻微,预后良好,迄今尚无恶变的报道,大多数患者只需要定期观察。  相似文献   

9.
血管瘤是多见于婴幼儿的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最常发生在头、面、颈部,次为四肢、躯干等部位。其临床类型分三型: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是位于皮肤的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内的血管瘤,由无数扩张的血管和充满血液的腔窦所构成.侵入范围较广.手术难度较大.术中术后出血较多,尤其是颜面部巨大的海绵血管瘤手术切除之难度更大,曾有术中大出血甚至开颅或致命的报道。我科近两年来共收治8例颜面部巨大血管瘤患者,并在介入治疗后彻底手术切除,效果甚佳.无一例复发或面神经损伤及腮腺漏、大出血等不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蔓状血管瘤和大型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畸形病变约占全身血管瘤发病率总数的60%左右,是颌面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在治疗方面一直被公认为是口腔颌面外科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1,2]。我院自1990年11月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供瘤动脉栓塞及瘤内...  相似文献   

11.
外周软组织血管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附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方法收集32例软组织血管瘤,对MRI表现与病理作了对照研究。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5例(46.9%),MRI呈梭形团块状或不规则形;蔓状血管瘤9例(28%),呈扭曲成团或蜂窝状的蔓状结构;毛细血管瘤5例(15.6%),呈长形块状;混合型血管瘤3例(9.4%),呈形态不规则的块状瘤体。T1WI血管瘤与肌肉呈等或略高信号强度,T2WI显著高于肌肉信号。其中杂夹不同信号,病理上代表为纤维组织、增生的平滑肌、脂肪、淋巴组织、血栓形成和钙化。结论MRI能对大多数软组织血管瘤作出正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PhotoDerm VL/PL强脉冲激光仪治疗208例临床上较常见的皮肤血管性疾病的操作技术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自1999年12月以来运用PhotoDerm VL/PL强脉冲激光仪治疗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充血性增生瘢痕患者208例的方法、具体操作及效果资料,并作一回顾分析。结果:草莓状血管瘤组31例,需治疗4~6次,每次间隔1个月,总有效率100%;鲜红斑痣组89例,治疗3~5次,每次间隔1个月,总有效率97.75%;毛细血管扩张组64例,需治疗1~3次,每次间隔1个月,总有效率100%;充血性增生瘢痕组24例,治疗3~6次,每次间隔15d,总有效率95、83%。全组未见治疗部位皮肤瘢痕增生、色素沉着及脱失等并发症。结论:PhotoDerm VL/PL强脉冲激光仪治疗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充血性增生瘢痕等皮肤血管性疾病,具有安全、有效、未见并发症发生的特点。草莓状血管瘤、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充血性增生瘢痕早期采用激光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许超 《护理研究》2013,27(2):189
血管瘤是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对于病灶局限的毛细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手术切除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深部、巨大血管瘤,手术则具有高度风险[1,2]。我科2011年10月收治1例臀部巨大血管瘤病人,经过多科室、多部门联合手术,成功切除病灶,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治疗脉管瘤仍以手术为主,也采用激光、冷冻及硬化剂局部注射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采用电热电化学治疗口腔颌面部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口腔粘膜淋巴血管瘤,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高频电凝固疗法辅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23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小娜  刘永义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52-1653
目的:观察高频电凝固疗法对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选择最佳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于小面积单纯毛细血管瘤直接采用高频电凝固疗法,对于大面积的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先采取口服甾体类激素加局部注射激素一段时间后,再辅以高频电凝固疗法.结果:小面积单纯毛细血管瘤经高频电凝固疗法治疗2~4次后完全治愈,大面积的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经注射治疗控制缩小后,再经高频电凝固疗法辅助治疗也基本控制和治愈.结论:高频电凝固疗法辅助治疗婴幼儿血管瘸有效,缩短了治愈的时间,既经济又简便.  相似文献   

16.
小儿皮肤血管瘤的治疗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血管瘤是起源于中胚叶的血管细胞形成的肿瘤,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是一种在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的先天性皮肤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血管病变,可生长在身体各处。传统形态学分类,将血管瘤分为:单纯性血管瘤(又称红斑痣)、毛细血管瘤(又称草莓痣)、海绵状血管瘤、蜿蜒状血管瘤(包括动静脉瘘)。自1982年Muliken等基于生物学的特征和病变实质的分类,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目前该分类法在1996年已被国际血管病变研究协会正式采用。  相似文献   

17.
张玲  郝玉娟 《护理研究》2004,18(11):2063-2064
海绵状血管瘤因肿瘤内呈海绵样血管窦腔而得名,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眶内肿瘤。女性病人多见,多发生于一侧眼眶,偶见两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由毛细血管瘤腔内压力增高,管腔扩张而形成的,且由于血管壁中查出平滑肌细胞,按血管的发展过程,属于毛细血管以后更成熟血管发生的肿瘤,属于典型的眶内良性肿瘤。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减退、眼睑和结膜改变、眼球运动障碍、眼底改变、眶缘肿物等。  相似文献   

18.
毛细血管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我科自1990开始应用^32P/^90Sr治疗皮肤病,其中有疗效随访的皮肤血管瘤57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1%~2.6%,其中约3/4病例出生时就存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粘附分子-1参与血管生成,刺激内皮细胞的迁移、分化,在肿瘤的成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与血管瘤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报导甚少,本文就血管瘤的增生、消退演变机制及其与粘附分子-1的关系进行综述讨论。1血管瘤的演变机制血管瘤临床分型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随着血管瘤的持续增长,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溃疡、出血、感染、损坏面容、阻止或压迫重要组织器官,巨大者甚至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100例病例。结果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治疗有效率100%;混合型血管瘤有效率93%;海绵状血管瘤有效率70%。结论平刚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面积血管瘤为一种有效方法,其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