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B12和铁蛋白检测在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血液病所致贫血患者80例(贫血组)及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维生素B12和铁蛋白水平。结果贫血组血清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 P <0.01),铁蛋白高于对照组( P <0.01);血清维生素B1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于对照组( P <0.01),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低于对照组( P <0.01);铁蛋白:缺铁性贫血患者低于对照组( P <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贫血患者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不同原因贫血患者血清维生素B12与铁蛋白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检测以上两种指标有助于对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对患者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50例慢性病贫血(ACD)患者及53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利用化学发光仪对铁蛋白(SF)含量检测,对骨髓涂片进行铁染色,在低倍光镜及油镜下观察细胞内、外铁,并计算细胞内铁阳性率。结果:慢性病贫血患者SF含量(345.27±268.37)ng/m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8.35±2.49)ng/ml,P<0.05;内铁含量为(21.75±19.39)%高于缺铁性贫血组(0.74±0.23)%,P<0.05;外铁含量也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铁蛋白及骨髓内、外铁含量显著下降;慢性病贫血患者铁蛋白及骨髓内、外铁升高。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对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清铁、铁蛋白和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血清铁、铁蛋白和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和普鲁兰反应法分别对65例缺铁性贫血组、158倒非缺铁性贫血组和38倒健康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铁、铁蛋白和细胞内外铁检测.③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明显减少,与非缺铁性贫血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非缺铁性贫血组血清铁、铁蛋白和细胞内、外铁琦增高,与缺铁性贫血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④结论 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的多少能灵敏的反应机体对铁的贮存和利用水平,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检测用于缺铁性贫血病患、慢性病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08月02日-2017年08月07日收治的贫血病患中随机抽出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为缺铁性贫血病患(观察组),20例为慢性病贫血病患(研究组),对两组病患均采取电化学发光法来进行SF(血清铁蛋白)含量检测,对骨髓涂片行铁染色,观察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病患的SF含量与骨髓内铁含量均高于观察组,研究组骨髓外铁含量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对比p值低于0.05。结论: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对于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寅皓 《海南医学》2004,15(3):79-80
目的 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和比色法测定缺铁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以及血清铁 (SI)。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的sTfR值为 6.98± 2 .0 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sTfR水平 ( 1.5 4± 0 .2 7)缺铁性贫血组的SI为 41.98± 2 .87,低于正常对照组 ( 10 4.6±18.9)缺铁性贫血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 ,P均 <0 .0 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TfR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联合血清铁、铁蛋白检测对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共186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抽取所选对象静脉血进行前白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的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前白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比健康组水平低(P0.05)。轻度缺铁性贫血组的前白蛋白、铁蛋白水平比健康组低(P0.05),但血清铁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度缺铁性贫血组的前白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比健康组低(P0.05),轻、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组之间的前白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且呈降低的趋势。结论前白蛋白联合血清铁、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以及贫血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志娟  唐任光 《实用医技》2007,14(34):4686-4688
目的:探讨血清酶AST、ALT、ALP、GGT、CK、CK—MB、LDH、HBDH检测在贫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0例缺铁性贫血(IDA)及28例溶血性贫血(HA)患者的血清酶类进行检测,并与1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A、MDS、IDA、HA患者中血清LDH、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MDS、HA患者中血清AST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AA患者中血清LDH、HBD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在所有患者中血清ALT、ALP、GGT、CK、CK—MB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中LDH、HBDH可作为临床贫血疾病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而在MDS及HA患者中血清AST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检测29例热性惊厥惠儿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并以同期住院的26例呼吸道、肠道感染而无惊厥患儿为对照组,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热性惊厥组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44.82%,对照组为26.92%,血红蛋白、血清铁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铁与小儿热性惊厥密切相关,缺铁性贫血可能是引起热性惊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6月~12岁缺铁性贫血儿童5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均进行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并将受测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轻度缺铁性贫血组(IDA1组)、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组(IDA2组),计算正常组(C组)、轻度缺铁性贫血组(IDA1组)、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组(IDA2组)三组间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均数并将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并应用相关分析法将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与血红蛋白(Hb)三者相互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轻度缺铁性贫血组、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浓度(nmol.L-1)分别为27.6±9.3,44.3±8.5,63.4±12.6,将其三者间进行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sTfR与Hb呈负相关(r=-0.912 9,P<0.05),SF与Hb呈正相关(r=0.712 7,P<0.05)。sTfR与SF呈负相关(r=-0.643 4,P<0.05)。结论:sTfR是最接近Hb的参数,对IDA诊断价值优于SF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复发性口腔溃疡和铁蛋白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临床诊断为口腔溃疡患者62例和25例对照被纳入本研究,病例和对照均为女性,年龄20~40岁。患者和对照的血清铁蛋白测定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结果:正常对照血清铁蛋白均正常。62例口腔溃疡患者中血清铁蛋白降低41例(66.1%),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7,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以确定口腔溃疡患者有缺铁性贫血,对这类患者应有规律地补充铁和维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在贫血性疾病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7例贫血性疾病患者,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铁蛋白,普鲁兰反应试剂检测骨髓铁,其中排除肝病、发热及铁剂治疗的患者84例(第1组);白血病组55例(第2组);恶性疾病、感染、发热、肝病及铁剂治疗组68例(第3组);正常对照组:男性141例,女性171例.结果 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铁染色与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参数值;第1组的患者: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呈良好的正相关(n=84,γ=0.475,P<0.01);白血病患者(第2组)的骨髓铁染色与血清铁蛋白含量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n =46,γ=0.620,P<0.01);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的增高和变化不如急性白血病明显;第3组骨髓铁染色与血清铁蛋白含量之间无相关关系(n =68,γ=0.168,P>0.05).结论 在排除肝病、发热及铁剂治疗的情况下,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可反映机体贮存铁的水平,此时可不需要骨髓穿刺,可以用测定血清铁蛋白含量来了解机体铁储存情况.白血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变化幅度显著高于骨髓铁染色,发病时显著增高,完全缓解时可降至正常或近乎正常,当复发或病情恶化时又升高,骨髓铁染色变化幅度不大.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血清铁蛋白动态变化,来判断病情是否缓解或复发或病情恶化,以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12.
邵听军 《当代医学》2007,(23):60-61
目的 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2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同时设缺铁性贫血(IDA)组30例,慢性病贫血伴缺铁(ACDID)组26例,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ACDNID)组26例,分别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红蛋白(Hb),骨髓可染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IDA组和ACDID组STFR值分别为15.7±4.0、58.1±30.6和43.7±25.4,IDA组和ACDI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DA组和ACDI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CDNID组STF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52例慢性贫血中骨髓可染铁缺乏有26一例.结论 STFR可以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和血清铁蛋白(SF)测定对围生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STIR,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SF,分别检测24例围生期贫血妇女(Ⅰ组),19例围生期未贫血妇女(Ⅱ组),20例感染或手术治疗育龄期妇女(Ⅲ组)和24例健康育龄期妇女(Ⅳ组),同时作血液常规分折。结果 STIR在I组与Ⅱ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I组与Ⅲ组、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STIR/IgSF在I组和其它3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TIR、STIR/lgSF是诊断围生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特别是轻度贫血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细胞四项参数MCV/MCH/MCHC/RDW联合应用在缺铁性贫血( ID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用SYSMEX XT1800 i 5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各项参数,并用正常对照比较。结果: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V/MCH/MCHC/RDW4项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红细胞4项参数联合应用可做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筛选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5.
邵听军 《当代医学》2007,(12):60-61
目的 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2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同时设缺铁性贫血(IDA)组30例,慢性病贫血伴缺铁(ACDID)组26例,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ACDNID)组26例,分别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红蛋白(Hb),骨髓可染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IDA组和ACDID组STFR值分别为15.7±4.0、58.1±30.6和43.7±25.4,IDA组和ACDI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DA组和ACDI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CDNID组STF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52例慢性贫血中骨髓可染铁缺乏有26一例.结论 STFR可以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中间脆性(MCF)操作方法简化的可靠性以及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2例正常对照,44例贫血进行MCF测定,并测定其他血液学指标与46例缺铁性贫血的血液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MCF4.21±0.18与病例组的MCF3.53±0.20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血液学指标(MCV、MCH、MCHC、RDW):病例组和缺铁性贫血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病例组与缺铁性贫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中间脆性结合其他血液学指标对筛查地中海贫血和诊断缺铁性贫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缺铁性贫血(IDA)继发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血清EPO、TPO水平,探讨IDA继发血小板增多与EPO、TPO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2例确诊为IDA患者(其中44例伴血小板增多及78例血小板数正常)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4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EPO、TPO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缺铁性贫血患者补铁治疗3月后,再次检测血小板升高组患者血清EPO、TPO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结果:初诊时IDA伴血小板增多组患者血清EPO水平较血小板正常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伴血小板正常组患者EPO水平轻度增高,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A伴血小板增多组TPO水平轻度升高,与血小板正常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A伴血小板增多组经过3个月铁剂治疗,贫血纠正,血小板恢复正常,血清EPO、TP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IDA)继发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清EPO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小板增多密切相关;血清TPO水平只轻度升高;EPO与TPO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导致血小板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髓巨噬细胞内铁测定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改良的骨髓组织铁染色方法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402例各种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全部骨髓巨噬细胞内铁阴性,阳性率>85%的贫血有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病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阳性率<70%的贫血有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肾性贫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经对照分析,骨髓巨噬细胞内铁与骨髓涂片铁染色阴性符合率为61%~62%。与血清铁蛋白阴性符合率为78%~83%。骨髓巨噬细胞内铁阳性强度与血清铁蛋白之间显著相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阳性强度明显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P<0.01)。结论骨髓巨噬细胞内铁测定在了解机体铁贮存方面其敏感性、特异性都优于骨髓涂片铁染色,并且在有些贫血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志娟  唐任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86-4688
目的:探讨血清酶AST、ALlT、ALP、GGT、CK、CK-MB、LDH、HBDH检测在贫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0例缺铁性贫血(IDA)及28例溶血性贫血(HA)患者的血清酶类进行检测,并与1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A、MDS、IDA、HA患者中血清LDH、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MDS、卧患者中血清AST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AA患者中血清LDH、HBD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在所有患者中血清ALT、ALP、GGT、CK、CK-MB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中LDH、HBDH可作为临床贫血痰病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而在MDS及HA患者中血清AST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骨髓铁染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及继发性贫血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贫血症患者(包括5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28例继发性贫血患者),取患者的骨髓进行细胞内、外铁含量的检测,即对骨髓样本进行染色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行铁检测。结果:无论在缺铁性贫血还是继发性贫血患者的细胞中均可观测到铁含量显著减少的情况,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含量降低,而继发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含量有所增加;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临床诊断与判别贫血患者的贫血性方面(缺铁性贫血、继发性贫血)而言,骨髓铁染色十分简便、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