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早期的固定铰链式关节由于存在较高的假体翻修率,已逐渐被旋转铰链式人工关节所替代。定制型人工膝关节还可以更好的匹配患者的解剖形态,实现机械和解剖的多样性个体化。 目的:评估定制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部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部骨肿瘤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9~51岁;其中良性骨肿瘤6例,恶性骨肿瘤13例,股骨下端肿瘤15例,胫骨上端肿瘤4例。 采用Enneking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术后功能,复查X射线片评估假体情况与肿瘤复发。 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 2.5~5.3(3.64±0.89)h,术中出血量300~800(452.63±135.88)mL。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4 (30.45±21.44)个月, 仅1例局部复发,无肺部转移。膝关节活动范围伸0°,屈曲95°~140°(124.47±12.89)°,Enneking功能评分为(20.95±3.69)分,优良率为89%。结果说明定制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膝部良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肿瘤切除之后的保肢选择方式中,肘关节假体置换是一种较好的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了定制铰链型假体治疗肘关节周围肿瘤的材料和宿主反应及并发症。 方法:1997-06/2006-06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25例肘关节周围肿瘤患者实施了肿瘤切除后应用国产定制铰链型关节假体置换。男17例,女8例,年龄9~71岁,平均35.72岁。发病部位:肱骨远端18例,尺骨近端7例。采用的假体为春立正达公司定制铰链式人工肘关节假体。肱骨部分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生物固定或者骨水泥固定,尺骨柄为螺纹,螺旋式进入尺骨髓腔。25例均接受随访12~107个月,观察有无假体松动、感染等生物相容性反应及并发症。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①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6个月,20例患者存活,5例死亡。没有假体松动、感染或者局部复发的材料和宿主反应发生。②置入后尺神经损伤2例,假体肱骨柄松动1例,假体轴心断裂脱位1例,肱骨外髁骨折1例。③肘关节的平均屈伸范围由26°提高到81°(46°~108°)。疼痛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0±0.6)分降至置换后平均(2.0±0.3)分。 结论:国产定制铰链型肘关节与宿主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恢复肘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置入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在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选择2003-06/2008-0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疾病患者18例(20膝,左侧11膝,右侧9膝),男11例,女7例,年龄34~66岁,平均58.7岁。原发疾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骨性关节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均合并膝关节20°~30°内外翻畸形,或25°~40°固定性屈曲畸形,其中2例双膝置换。置换前X射线测量内外翻角度,采用AORI对骨缺损进行分型。全部患者采用可旋转铰链稳定型假体进行膝关节置换,均为初次置换。采用HSS评分标准对置换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18例患者膝关节置换均顺利完成,每膝置换时间95~147 min,平均129 min。全部病例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6年,平均随访4.2年。置换后所有病例膝关节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内外翻和屈曲挛缩畸形均纠正,关节活动范围达100°~136°,所有患者均能不扶拐独立行走。置换后未出现浅部或深部感染,无假体下沉、移位及骨折骨吸收发生。膝关节HSS评分置换前平均42分(25~56分),置换后86分(78~95分),优11例,良6例,一般1例,优良率94%。 结论:对于膝关节严重内外翻或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早期效果满意,可以解除膝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股骨远端复杂骨折,骨折复位困难,内固定难以牢固,术后并发症多,术后疗效多不理想,尤其是老年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本研究初步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摘要:回顾性分析2005-05/2007-05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膝关节疾病患者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65~75岁,平均70.5岁;左膝5例,右膝8例。受伤原因除1例由于高处坠落致伤外其余均为摔倒跌伤,并全部为新鲜骨折。其中合并骨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合并糖尿病2例,7例中合并有不同程度老年心脑血管疾病,9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1例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全部患者均行铰链式膝关节置换,记录置换时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置换后住院天数,HSS评分及围置换期并发症,置换后摄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位置。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3个月。置换时间100~150 min,平均107 min。置换后1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给予溶栓,安置下肢滤器等治疗,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给以抗感染雾化等治疗。术后及随访X射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力线正确、无假体松动迹象。置换后内外翻和屈曲挛缩畸形均消失,膝关节保持外翻6°,关节屈曲活动范围达0°~120°。置换前13例患者膝关节评分平均为40分(21~57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83.5分(68~90分),优8例,良4例,优良率92.3%。提示对于老年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术式,能有效改善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1994-01/2002-12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3~57岁;股骨远端32例,胫骨近端13例;骨肉瘤27例,骨巨细胞瘤1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骨转移瘤1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软骨肉瘤1例。均采用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铰链式膝关节假体24例,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21例。参照骨肿瘤保肢术后肢体功能评价标准(MSTS93),对生存患者的肿瘤型膝关节假体功能进行评分。45例患者平均随访64.9个月(12~156个月),末次随访30例患者生存,15例患者死亡,其中骨肉瘤14例,骨转移瘤1例。8例发生与假体相关并发症,7例行翻修术,1例截肢。30例无瘤生存患者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的1年生存率为96.67%,5年生存率为86.40%,10年生存率为62.7%;膝关节周围肿瘤型假体的总体平均评分为20.23分(7~27分),优9例,良14例,中5例,差2例,患者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为76.7%。提示采用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能获得满意的肢体功能和假体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人工全髋假体和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的选择上存在争议。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假体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远期生物相容性反应及关节功能恢复状况。 方法:2002-01/2006-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一科收治的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全髋置换组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1±3.5)岁,合并内科疾病18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75.1±6.4)岁,合并内科疾病35例。①人工假体选择:16例假体采用德国Link公司及美国Zimmer公司产品,44例为北京蒙太因公司提供的人工关节。②术者资质:手术均由本科从事人工关节专业工作≥ 10年高年资医师作为术者完成,术者资格符合岗位技术标准要求。③置入后评估: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7个月,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随访。 结果:①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比较: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2例患者在术后5年出现髋臼壁磨损而行翻修手术。其余患者无切口感染,无关节脱位,无假体松动。②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各有1例在术后出现患侧髋部红肿、疼痛,经证实无假体周围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③关节功能随访比较:平均随访37个月,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89.8±8.6)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72.7±9.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50.2±24.3)min,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05.8±22.1)min,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990.1±184.6)mL,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量(680.5±154.7)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出现髋关节疼痛及髋臼磨损等生物相容性反应的几率较低,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国外研究已表明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不仅能较好地保留股四头肌内侧结构的完整性,较早恢复伸膝装置功能,而且能减少膝关节内侧血供的破坏,较好保留膝关节本体感觉。 目的:进一步验证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全膝关节假体置入后早期功能训练的影响,并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 设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比观察试验。 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对象:选择2004-03/2006-03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双侧膝关节同期置换患者34例,其中男7例,女27例;年龄56~78岁,平均70.5岁。其中骨性关节炎24例,类风湿关节炎10例。双侧膝内翻24例、双侧膝外翻9例,一侧内翻一侧外翻1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实验,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主要材料:交叉替代型假体(PFC-Sigama,英国DUPUY 公司),在胫骨衬垫中央加入一个聚乙烯突起,相应的股骨假体使用前后向切骨及斜面切骨,与保留型假体相同。 方法:34例患者两侧膝关节的手术入路进行随机分配,一侧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入路。比较两组间的外科参数和临床参数。 主要观察指标:①外科参数包括暴露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②临床参数包括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曲到90°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 结果: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一侧的膝关节术中失血较少[(286±29.8) mL,(368±35.8) mL, P <0.05],外翻膝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较小(20% ,50%, P <0.05),术后1周内疼痛较轻(P <0.05),能较早地进行主动直腿抬高运动[(1.8±0.3) d ,(4.5±0.8) d, P <0.01],较早地屈曲到90°[(3.2±0.8) d ,(7.1±1.2) d, P <0.01],术后45 d活动度改善较快[(107°±20°),(98°±12°), P <0.05]。 结论: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伸膝装置和髌周血管丛的破坏较少,全膝关节假体置入后早期疼痛较轻,活动度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8.
Corin Rotaglide全膝关节假体置换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7-05/2008-05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膝部损伤科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15例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例(共34膝),男7例,女19例,年龄52~67岁;均为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所用假体为英国Corin Rotaglide全膝关节假体。记录置换时间,置换后住院天数,参照膝关节协会评分对比置换前后膝关节功能,观察置换中并发症并摄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位置。2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置换前平均84°(40°~95°)增加到置换后平均104°(80°~120°),膝关节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9分(10~67分),提高到随访时平均87分(10~100分),功能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8分(0~60分)提高到随访时平均76分(20~100分)。31膝获得肢体的良好对线,股骨及胫骨假体位置良好。1例胫骨假体后倾不足,2例胫骨假体残留2°~3°内翻,1例胫骨假体与骨组织界面存在非进展性透亮带。置换过程中发生副损伤或并发症4例,其中内侧副韧带股骨起点损伤1例,行可吸收螺钉固定并加用可吸收线、丝线缝合,置换后带支具锻炼,恢复良好;内翻畸形未完全矫正2例,至今未出现不适;脑梗死1例,经内科治疗后未遗留神经症状。提示Corin Rotaglide全膝关节置换减少了假体磨损和潜在的松动,尤其适合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背景:虽然活动衬垫膝关节假体在体外的研究中显示具有更好的关节运动学表现、更低的磨损率,但是否具有更好的体内临床效果仍有争议。 目的:对比观察活动衬垫型和固定衬垫型膝关节假体在置换后1年时膝关节活动度和临床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2003-11/2006-07首尔国立大学盆唐医院关节重建中心。 对象:共纳入接受全膝关节置换488例患者669膝。244例患者341膝采用了固定衬垫型假体,244例患者328膝采用活动衬垫型假膝。 方法:所有手术皆由一位固定医师(TK Kim)完成。采用髌旁内侧入路,术中不翻转髌骨,而将髌骨向外侧脱位进行显露。以间隙测量器作为间隙撑开工具并进行间隙的准确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软组织松解平衡,直到达到下述标准:屈曲间隙大于伸直间隙不超过3.0~4.0 mm或伸直间隙大于屈曲间隙不超过1.0~2.0 mm,对于内翻畸形膝关节,外侧间隙大于内侧间隙2.0~3.0 mm是可以接受的。常规行髌骨置换,所有假体都采用骨水泥固定。 主要观察指标:以角尺测量患者置换前后膝关节屈曲挛缩程度和最大屈曲度。置换前后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状态采用AKS评分、髌股关节评分、WOMAC评分和SF-36系统评分进行评价。 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置换后两组在PF膝前痛评分、WOMAC疼痛评分和SF-36躯体疼痛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固定衬垫组平均AKS疼痛评分略高于活动衬垫组(48.5±3.2,47.5±4.8,P=0.010)。置换后两组患者的屈曲畸形得到了很好的矫正 (P=0.341),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没有显著性(P=0.412)。置换后所有反映膝关节功能的评价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 结论:活动衬垫型膝关节假体置换后在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缓解以及膝关节功能方面与固定衬垫型膝关节假体相比并没有显著性优势。手术技术是获得置换后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5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59例(84膝),男10例(14膝),女49例(70膝),年龄46~81岁。左膝14例,右膝20例,双膝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其中上海舜阳公司Scorpio型关节假体4膝,北京爱康宜诚公司假体8膝,北京普鲁斯(Plus)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的TC-Dynamic假体8膝,德国Link公司GaminiⅡ假体11膝,美国Zimmer公司的Nexgen-LPS-Flex高屈曲型假体18膝,美国Depuy公司的PFC-RP型后稳定型假体35膝。置换前、置换后12周分别按膝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记录置换时间并观察围置换期并发症。 结果:59例患者置换均顺利完成,并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84膝置换后12周膝评分为(90.9±11.8)分,功能评分为(87.9±10.9)分,均显著高于置换前(47.5±6.2)分和(51.3±7.8)分(P < 0.01);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16.8±13.7)°明显大于置换前(93.9±12.6)°(P < 0.01)。置换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软组织感染1例,给予抗生素静点,治愈;切口裂开1例,给予换药,缝合;髌韧带断裂1例,3个月后,行韧带修复及“锚钉”固定。 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可以较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impact of the aromas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on aspects of cognition and mood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One hundred and forty-four voluntee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onditions of ylang-ylang aroma, peppermint aroma, or no aroma control. Cognitive performance was assessed using the Cognitive Drug Research computerized assessment battery, with mood scales completed before and after cognitive testing.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ditions on a number of the factors underpinning the tests that constitute the battery. Peppermint was found to enhance memory whereas ylang-ylang impaired it, and lengthened processing speed. In terms of subjective mood peppermint increased alertness and ylang-ylang decreased it, 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almness. These result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contention that the aromas of essential oils can produce significant and idiosyncratic effects on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s of aspects of human behavior. They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possible pharmac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modes of influenc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