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张仁主任针灸异病同治法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以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医案整理、心得总结等,分析张仁主任针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思想和处方治则,并列举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张仁主任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同治基础方为主,同时讲究取穴同中有异、强调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临床运用滋阴清热法异病同治小儿乳蛾、便秘、积滞、胃脘痛、鼻衄、抽动障碍等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和分析陈华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疾病之医案,研究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结合陈华教授临证所谈所述以及笔者对中医儿科学术的思考,在充分认识人群体质特点及疾病共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陈华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儿科多种疾病的临床经验,并列举典型医案。[结果]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认为浙江地区儿童常见阴虚火旺体质,常发热病,病机多为阴虚火旺、本虚标实,治疗上重视滋阴清热,同时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灵活运用,以滋阴清热、疏风解表法治疗乳蛾;滋阴清热、润肠通便法治疗便秘;滋阴清热、消食导滞法治疗积滞;滋阴清热、疏肝理气法治疗胃脘痛;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法治疗鼻衄;滋阴清热、平肝熄风法治疗抽动障碍。[结论]陈华教授继承了浙派中医儿科“因人因地制宜,擅长滋阴清热”的特色,重视儿童阴虚火旺之体质、本虚标实之病机,通过辨证论治,灵活运用滋阴清热法,改善患儿体质,控制疾病发展,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相似文献   

3.
异病同治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根据中医“异病同治”法则,运用自拟方剂黄连解毒加味汤治疗急性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会厌炎及大疱性鼓膜炎的治疗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介绍云南省名中医陆家龙根据辨证论治精神,将多种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异病)进行统一分型论治(同治)的经验,急则治标法分痰热型、肺燥型、寒痰型;标本兼治法分痰热渐清、气阴已伤;燥热渐清,肺胃阴虚;寒饮渐化,肺脾两虚3型;最后设扶正固本法。各型介绍常用方剂,体现陆氏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特长和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骆芳  黄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1):1602-1603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津液之间相互关联,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生理上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在病机、诊断、治疗方面应从整体观念出发,从调整整体功能着手。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出现相同的病理变化,即形成相同的症候时,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  相似文献   

6.
推拿临床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拿疗法 ,主要是对于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病变 ,在其病变的邻近部位或经络循行的远端部位上取穴 ,通过手法以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所以推拿在临床中应辨所病脏腑和经络 ,即应看到一种病包括不同的几种证 ,又应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同一种证。在临床上我们应辩明病所属脏腑、经络 ,然后选穴治疗。现试举伤科和内妇科病例予以说明。1 同病异治1.1 眩晕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 ,张景岳强调“无虚不能作眩” ,所以常取百会、风池、足三里、太溪治疗。但有的病例有效 ,有的无效。这就是由于症状虽然同是眩晕 ,但所病脏腑不同而选…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而异病同治则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表现为大致相同证,因而采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张志明教授认为头痛、眩晕、鼻渊、耳鸣等上窍疾病的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清浊异位;在临床诊治时多从中焦脾胃论治,以健脾化痰、升清降浊为治则,意在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以自拟益气聪明汤为基础加减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并有助于人们认识上窍疾病的共同规律,找到治疗上窍疾病大的方向,为临床从宏观的角度辨识治疗上窍疾病提供极大的方便,体现了中医重视辨证论治的理念和异病同治的内涵。现通过典型病案介绍张志明教授“异病同治”思想在上窍疾病治疗中的经验,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临床中治疗呃逆,应用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常规应用中效果不显的情况下加用头针、耳穴贴籽的方法来配合治疗,解除打呃,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异病同治举隅王小平武威地区中医医院清瘟败毒饮,是余师《疫疹一得》上的方剂。由犀角地黄汤、白虎汤、黄连解毒汤三方结合加减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之功。笔者稍事加减,用以治疗鼻衄、血崩、恶疮、重症药物过敏性皮炎、甚为有效。现各举一例如下。1.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的异病同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源于《伤寒论》,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炙甘草组成。仲景用于治疗心下痞满和呕而肠鸣等证。多年来笔者据本方有寒热并用和阴阳,苦辛并进调升降,补泻兼施调虚实之功,稍事加减而运用于内、外科疾病,疗效满意,兹举五病四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图分类号R289.51类风湿性关节炎陈某,女,37岁,1997年3月19日初诊,主诉双膝关节肿痛,晨起时双腿有僵硬感。查患者双膝关节明显红肿,胫骨前脊处有类风湿结节,舌质暗,苔薄白,脉细弱,血沉35mm/h(魏氏法),类风湿因子阳性。诊断:类风湿性...  相似文献   

12.
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应防止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仲夏,某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一男性患者,右腹阵发性疼痛,牵引胁下,向肩背部放射,被诊为“胆囊炎”,遵“利胆护肝,消炎解痉”原则治疗,入院一月余,未见好转。病人痛苦未离斯须,不思饮食,日见赢弱。适余造焉,被邀往诊。  相似文献   

14.
阳和汤为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日集》所发明 ,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 ,主治一切阴疸 ,可化阴凝而使阳和。多年来 ,笔者通过化裁 ,广泛运用于临床 ,每获良效 ,现举例如下。1 乳痈  黄某 ,女性 ,2 5岁 ,右乳房患痈月余 ,在当地服中药清热解毒及抗生素治疗后 ,虽未化脓而右乳房肿块如蛋大 ,质地较硬 ,皮色如常 ,无压痛 ,口不渴 ,脉细舌淡 ,苔薄白 ,此乃余毒未尽 ,气血凝滞 ,阻于乳络 ,拟温散消肿。炙甲片 1 0 g,角刺 1 0 g,鹿角片 1 2 g,白芥子1 0 g,炮姜炭 6 g,肉桂 3g,…  相似文献   

15.
略论"异病同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病同治"是与"同病异治"相对的一种治则."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二者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且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治则指导着临床和科研工作,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若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现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方药进行治疗,即证同治亦同。骨质疏松和动脉硬化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可出现相同的病机——肾虚血瘀,临证时结合疾病自身特点及患者个体情况,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东垣先生根据《内经》“损者益之 ,劳者温之”之义 ,制定了补中益气汤 ,大忌苦寒之药 ,选用甘温之品 ,治疗饮食劳倦、脾胃气虚、脾失健运、脾阳不固、内伤寒热之证。脾胃同居中焦 ,脾气主升 ,胃气主降。先生说 :“内伤脾胃 ,乃伤其气……伤其气为不足 ,不足者补之” ,以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治气虚之本 ,升提下陷之阳气 ,求浊降清 ,脾阳调和 ,使水谷精气生化有源 ,运化得健 ,统摄有力 ,辨证得当 ,施治疾病可除。1 外科手术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 ,男 ,50岁 ,1 996年 9月 1 6日于我院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 4周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病同治”理论在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98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析其病种特点及病情加重的季节性特点。结果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常合并出现;易在春、秋、冬季等寒冷季节加重。结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肺系疾病,具有相似病机,感邪后易传变,因此治疗中存在共性。  相似文献   

19.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其关键在于“同证同治 ,异证异治”,即辨证相同 ,施治则一 ,辨证不同 ,施治全异。这也是辨证论治法则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 ,也是中医与西医在临床治病上一大区别 ,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意义所在。本人在多年临床实践中 ,应用此一治法 ,取得了可喜疗效 ,现举案如下。1 同病异治1 .1 肾阳虚泄泻 戴某某 ,男 ,5 8岁 ,农民 ,1 998年 1 2月 1 8日门诊。患泄泻半年 ,经西药治疗服多种抗生素无效 ,服止泻药泄泻止 ,但泻停后腹胀 ,过时又泻 ,遂给中药治疗。视其面无华色 ,问之每逢五更时大便作泻 ,泻前自觉小腹作痛 ,无…  相似文献   

20.
梅建国 《河北医学》2001,7(3):285-286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法则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中医的所谓“病”指的或是现代医学的病名 (如高血压、肾炎等 ,或是祖国医学的病名如头痛、水肿 )。同病异治是指相同的病由于病因、病理的不同 ,证亦不同 ,则治法全异。如同一个胁痛患者 ,由于肝气郁结者 ,当以疏肝理气为治 ,以柴胡疏肝汤加减 ;而肝阴不足证者 ,则应以养血滋阴为治 ,当用补肝汤治之。异病同治指的是不同的病 ,当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时 ,由于病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造成“证”的相同 ,则治则上采取相同的治法。如眩晕、水肿、腰痛这三种风马牛不相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