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抑酸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但是,近年来PPI的不良反应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PPI的应用存在相关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提示,使用PPI的患者SIBO发生率较高,特别是长期使用PPI的患者。但PPI的使用是否为SIB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利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肝硬化和慢性肝炎肝纤维化(CHF)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发生率,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38例CHF患者和6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31例健康对照组,利用LHBT的方法评估各组SIBO发生率。然后将受试者分为SIBO阳性组和SIBO阴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并检测其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水平以及二胺氧化酶(DA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并对所检测的LPS、IL-6、TNF-α、IL-10、DAO、SOD、GSH、CAT的浓度与LHBT集值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CHF组和肝硬化组以及对照组SIBO阳性率分别为36.84%、60.00%和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SIBO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在Child–Pugh(CTP)分级及腹水的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SIBO阳性患者血清中LPS、IL-6、DAO、C...  相似文献   

5.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做出一般性结论.结果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肝病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消化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关系密切.结论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引起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6.
张靖娟  王承党 《医学综述》2009,15(12):1865-1867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存在相关性:多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提示IBS患者中SIBO的发生率较高,并且抗生素治疗在根除过度生长的小肠细菌后亦可使得部分患者不再满足IBS诊断。一些学者因此认为SIBO参与了IBS的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作为病因,但临床实验设计及检测方法上仍存在争议,故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以及由其引起的菌血症、败血症、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很多疾病的严重状态,而一些疾病由于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合并SIBO。以往小肠液细菌培养被视为诊断SIBO的"金标准",但其为侵入性检查、操作复杂、取材困难,不宜推广,故寻求一种准确、方便、易接受的诊断方法,成为科研、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现对目前各种常见诊断SIBO方法的优缺点及临床利用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MEDLINE/PubMed、OVI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按标准纳入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所有病例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8项病例对照研究共1369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征会增加发生小肠细菌过度增长的风险(阳性率31.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7,95% CI:1.68~5.24,P<0.01);不同亚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比较,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组细菌过度增长的阳性率分别为31.25%和36.19%,对照组阳性率为10.65%,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比较,亚洲地区组(阳性率35.00%)和欧美地区组(阳性率26.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诊断方法组比较,GBT组与对照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19,95% CI:2.93~9.20,P<0.01),而LBT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与地域差异及肠易激综合征的亚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杨春春  王竞  文欢  董梁  范红云  霍晓辉  段志英 《重庆医学》2021,50(2):207-210,214
目的 分析不同疾病程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该院的确诊UC患者126例,按照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为症状缓解期组(n=20)、轻度活动组(n=42)、中度活动组(n=46)及重度活动组(n=18),采用乳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与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对180例心衰患者测定BNP,对比分析不同NYHA心功能患者的BNP的变化,结果随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BNP水平呈增高趋势。不同心功能患者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危险度分层,判断预后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E4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71.81±12.49)岁。将心功能Ⅰ-Ⅱ级定义为心功能不全低危组,将心功能Ⅲ-Ⅳ级定义为心功能不全高危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BMI、HDL-C等指标心功能不全高危组与心功能不全低危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C、CRP、HE4、UA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调节变量包括年龄、性别、HE4以及NT-proBNP时,HE4和NT-proBNP是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而当调节变量包括年龄、性别、HE4、NT-proBNP、吸烟、饮酒、HDL-C、LDL-C以及UA时,结果提示性别、HE4和NT-proBNP是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HE4和NT-proBNP是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E4水平与心功能的分级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张李发  储岳峰  陆善荣 《吉林医学》2011,32(16):3193-319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86例CHF患者(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及50例对照组血清UA、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增高组血浆LAd、LVEDd均显著高于UA正常组;LVEF显著低于UA正常组(P<0.05)。CHF患者血清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CHF程度的加重UA水平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Ad、LVEDd均显著高于Ⅱ级组;LVEF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不同CTP分级及出现不同并发症时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关系。方法对68例肝硬化患者,均行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SIBO情况,按不同CTP分级、不同并发症分组统计,并设立健康对照组,对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1)肝硬化患者SIBO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TP级A级、B级、C级患者SIBO阳性率及氢呼气浓度平均值呈渐进性增高,A级、B级与C级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并发症患者SIBO阳性率及氢呼气浓度不一,其中无并发症患者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肝性脑病患者、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及多种并发症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往往合并有SIBO,其与CTP分级相关,而且与肝硬化出现的不同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 mg/日,每月门诊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月和6月进行心功能分级、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同时观察再入院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6个月心功能、LVEF、LVEDVI、LVESVI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再住院率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NAFLD肝功能异常26例,NAFLD肝功能正常32例,健康对照20例.用乳果糖H2呼气试验检测小肠细菌过生长情况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1)SIBO在NAFLD肝功能异常组的发生率为69.2%,显著高于NAFLD肝功能正常组(31.3%,P<0.05)和健康对照组(10%,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AFLD肝功能异常组在60 min、90 min时的呼气氢浓度值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NAFLD肝功能异常组的口-盲传输时间较NAFLD肝功能正常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显著延长.结论:SIBO在NAFLD肝功能异常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多伴有小肠动力异常,因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能会阻止或延缓NAFLD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与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性研究收集30例服用低剂量PPI的患者、28例服用高剂量PPI的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通过乳果糖呼气H2试验连续观察SIBO的发生情况。结果:低剂量PPI组中SIBO阳性18例,阴性12例,高剂量PPI组阳性22例,阴性6例,对照组阳性1例,阴性19例,低剂量与高剂量PPI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PPI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服药组的SIBO阳性率随服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同一时间段,高剂量PPI组的SIBO阳性率高于低剂量PPI组(P〉0.05);两组PPI的使用时间与SIBO阳性率均存在正相关。结论:长期、大量使用PPI的患者可增加小肠细菌过生长的阳性率,可能进一步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抗心衰治疗)和TMZ组(n=30,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d,3次/d)。观察期限为6个月。全部入选病人在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功能(NYHA分级)评价心功能转归。结果用药6个月后,TMZ组LVE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42·6±3·9)%vs(32·3±1·7)%](P<0·00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42·6±3·9)%vs(35·9±2·8)%](P<0·001)。两组LVEDd、LVEDs治疗6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间LVEDd、LVEDs、心功能NYHA分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可以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及皮质醇(F)的水平改变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51例CHF患者血清TH及F水平,并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20例健康者对照分析。结果CHF组血清TT3、TT4较对照组(NC)下降(P〈0.05),rT3较NC组升高(P〈0.05),且CHF组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TT3、TT4水平逐渐减低,rT3水平逐渐升高;FT3、FT4、TSH及F水平在CHF各组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常伴有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血清TT3、TT4及rT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价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住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前者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后者予常规治疗结合小剂量瑞舒伐他汀(5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2组患者血浆NT-BNP、炎症因子(IL-6、IL-10、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最大流速比值(E/A)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NT-BNP及炎症因子(IL-6、IL-10、hs-CRP)显著下降,LVEDd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LVEF和E/A水平显著增加(P<0.05);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心脏功能,相关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血浆NT-BN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