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风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其中69%~80%的患者存在上肢功能障碍,上肢及腕手功能与日常生活尤为密切,因此上肢功能的康复意义重大。低频穴位电刺激可兴奋神经和肌肉,防止痉挛和肌肉萎缩,王东岩教授[1]利用合谷刺电针动法改善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效果显著。MVF利用平面镜,以正常肢体影像代替患肢,通过视觉反馈治疗,达到消除异常感觉和恢复患肢功能的目的,并认为这与大脑可塑性及镜像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张店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和镜像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取穴瘫痪同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百会、四神聪)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Brotez手功能测试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患侧脑血流量、功能综合评估量表(F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定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UE、Brotez、FIM评分及脑前动脉、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CA、MBI、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NIHSS评分均将治疗前降低,且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而研究组则采用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用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5.
《光明中医》2021,36(16)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手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80例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手功能训练,观察组应用针刺联合手功能训练,就2组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更低,2组对比,P 0. 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应用针刺联合手功能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其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金翊思  袁波  张桂珍 《河南中医》2015,35(1):142-144
目的:观察肩部针刺结合上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8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A组采用Bobath疗法进行上肢康复功能锻炼,每日30 min,每日1次。B组在A组康复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患侧肩髃穴、臑会穴针刺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治疗20 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和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和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手、B组患者的手和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07、0.000、0.000);且B组患者的手和上肢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P=0.003、0.004);治疗后,A组的Fugl-Meyer评分为(25.00±6.32),B组的Fugl-Meyer评分为(33.06±6.00),B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04);A组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为61.11%,B组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为5.56%,B组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01)。结论:肩部针刺结合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减少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联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及运动再学习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靳三针疗法,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用简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头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康复组、头针组、对照组,每组20例,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法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对针康组、头针组、康复组上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疗效上,针康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也优于康复组、头针组(P<0.05);康复组、头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可以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电针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开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头电针。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语言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9%(43/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36/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不利、口舌歪斜、双目斜偏、共济失调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听理解、复述、谈话、出声读、阅读、书写、计算等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各项语言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项语言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电生理指标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中风基础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上下肢痉挛状况[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和下肢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肌电生理指标[H反射H/M max值、表面肌电值(i EMG)、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MF)]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73.8%)(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和下肢FMA评分、CSI评分、上肢痉挛分级、H反射H/M max值、i EMG、RMS及M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和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功能训练能够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H/M值和肌电信号变化,缓解痉挛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用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接收治疗的 80 例偏瘫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上肢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 以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时间 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U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组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对偏瘫患者进行上肢功能康复训练中应 用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CIMT与mCIMT是目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有效疗法,mCIMT是CIMT的改良和优化。本文主要阐述CIMT与mCIMT存在的问题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以探索效果更好的安全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于力反馈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 56例并随机 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进行上肢常规康复训练,40min/次;试验组采取20min常规训练+20min上肢康复机器 人训练,1次/d,5次/周,共 3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学参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 估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上肢运动学参数及FMA-U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力反馈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且优于常规 训练,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与常规训练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硫化氢(H_2S)、神经营养因子(NGF)与脑血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100例,单纯依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98例。比较与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NSE、H_2S、NGF与脑血管动力学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SE(12. 36±6. 35)μg/L,H_2S(52. 19±3. 77)μmol/L,NGF(152. 94±32. 67) pg/m L。对照组治疗后NSE (16. 28±7. 45)μg/L,H_2S (36. 67±6. 95)μmol/L,NGF(129. 81±33. 02) pg/m L。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V_(mean))(26. 45±3. 79) cm/s,血流量(Q_(mean))(18. 52±3. 32) cm~3/s,外周阻力(RV)(82. 37±22. 39) k Pa·s/m,舒张压与临界压差值(DP)(0. 45±0. 08) k Pa. s/m,动态阻力(DR)(32. 36±10. 08) k Pa。对照组治疗后V_(mean)(19. 86±3. 73) cm/s,Q_(mean)(14. 79±2. 72) cm3/s,RV(95. 31±30. 45)k Pa·s/m,DP(0. 63±0. 14) k Pa·s/m,DR(42. 37±9. 67) k Pa。观察组治疗前FMA评分为(38. 41±7. 52)分,治疗后FMA评分为(54. 61±5. 34)分,改善值(16. 22±6. 46)分。MBI指数治疗前为(36. 75±6. 87),治疗后为(60. 33±12. 73),改善值为(23. 58±9. 34)。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16. 52±0. 68)和治疗后(4. 60±0. 22)。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16. 95±0. 83)分和治疗后(8. 72±0. 27)分。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帮助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神经功能,加速脑血管血流速度,减少压强阻力,从而达到治疗患者上肢及手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脑电仿生电刺激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E)、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FMA-UE、Brunnstrom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Robot-assist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system,RT)联合针刺治疗(Acupuncture treatment,AT,RT联合AT以下简称RAT)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成RAT组和常规康复治疗(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CT)组,各20例。CT组患者进行每日1次常规康复训练,RAT组患者进行每日1次CT和每日1次RAT,共治疗3周,5次/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index,MBI)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的评估。结果经过3周时间的治疗后,2组患者的MBI评分、FMA-UE评分都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RAT组MBI评分和FMA-UE评分都优于CT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镜像疗法对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镜像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伸膝位踝背伸角度及胫前肌均方根(RMS)值,Fugl-Meyer量表、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10 m步行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伸膝位踝背伸角度与胫前肌RMS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Berg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10 m步行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配合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医辨证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共收治9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康复训练,治疗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医辨证康复治疗,经康复治疗1个月后,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SQOL-100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的SSQOL-100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31.2%(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通过早期的功能训练联合中医辨证康复治疗,制定科学得当的康复治疗策略,对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早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持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function scale,SSA)、肢体Fugl-Meyer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Barthel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血流速度,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SSA评分(20.21±2.46)分、(18.37±2.19)分,FMA评分(76.34±9.13)分、(82.11±9.64)分,Barthel指数74.61±13.30、83.47±14.28,血hs-CRP(9.75±4.33)ng·mL-1、(6.57±3.47)ng·mL-1,血IL-6(16.30±5.27)pg·mL-1、(10.57±5.12)pg·mL-1,血TNF-α(59.82±21.07)pg·mL-1、(42.13±20.54)pg·mL-1,MCA(63.51±6.20)cm/s、(69.17±6.34)cm/s,ACA(56.31±5.20)cm/s、(60.35±5.81)cm/s,PCA(47.29±6.41)cm/s、(52.81±6.53)cm/s,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82.61%(38/46)低于观察组95.65%(44/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吞咽功能及肢体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脑血流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