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进一步指导肾癌患者术后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制定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评估量表统计数据,根据肿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判断中医证型,统计分析145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不同中医证型与不同临床症状及发病病因之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56例(38.6%)、肝肾阴虚23例(15.9%)、脾肾阳虚19例(13.1%)、湿热下注14例(9.7%)、脾肾阴虚14例(9.7%)为主。临床症状主要为双腿沉重127例(87.58%),腰酸腰困132例(91.03%),情志不佳119例(82.06%),腰痛49例(33.79%),头晕40例(27.58%)。其中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双腿沉重发生率与肝肾阴虚证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患者饮酒情况与脾肾阴虚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郁肾虚患者吸烟情况与脾肾阴虚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湿热下注、脾肾阳虚患者病程分布与肝肾阴虚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下注为常见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双腿沉重、腰酸腰困腰痛、情志不佳等。饮酒,吸烟为肾癌患者常见的发病病因。肝肾阴虚型患者与湿热下注,脾肾阳虚型患者对比,前者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72-2575
目的:研究脾肾两虚型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探讨中医证候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法检测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结果:脾肾两虚型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脾肾两虚型(P0.05);脾肾两虚型CD8~+T细胞、CD8~+CD28+T细胞低于非脾肾两虚型患者(P0.05)。结论:HBV感染者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脾肾两虚型患者杀伤性T细胞数量较非脾肾两虚型更为低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该类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频数描述为计数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分析。结果:SCD患者证型分布以虚证居多,肝脾肾虚为主,病理产物如气滞、痰浊、瘀血等均占有一定比例。由四诊总频数分析提示SCD患者以虚证指标居多,以气虚、肾虚、肝虚和脾虚为主。中医辨证肝肾亏虚、脾肾不足分别聚为第1、2类,其中肝肾亏虚证出现频率最高,聚为第1类,其次为脾肾不足。结论:SC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自身特点,其证型以肝肾亏虚、脾肾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29-2131
目的:以肾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为研究切入点,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重构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微观指标的相关性,探讨慢性肾脏病进程的可控性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2012年5月—2013年6月119例肾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左心室肥厚有无分为伴LVH组和非LVH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两组间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肾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中医证候分布本虚证以脾肺气虚为主,标实证多以肾络瘀痹为主。结论:心肾脉络损伤与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血肌酐、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是影响肾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腹透相关腹膜炎及心血管事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中医干预管理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总结122例腹膜透析2年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分布、腹膜炎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患者腹膜透析前本证以脾肾气虚为主(P0.05),标证以湿浊、湿热为主(P0.05),透析2年后本证、标证分布变化不明显(P0.05),总体标证减少。危险因素方面,湿热证是腹透相关腹膜炎发生的高危中医证型,湿热证和水气证是发生急性左心衰、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危象等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中医证型(P0.05)。结论:湿热、水气证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和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中医危险因素。腹膜透析中医管理应结合患者的体质、证候,维护腹透患者脾肾之气,避免湿热、水湿之邪产生,以制定相应的中医诊疗和调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6,(12):1576-1577
目的:探讨重度高血压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重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237例重度高血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其中单一证型者156例(65.8%)。各证型分布分别为:痰湿壅盛证58例(37.2%)、阴虚阳亢证49例(31.4%)、肝火亢盛证28例(17.9%)、阴阳两虚证21例(13.5%)。兼夹证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中医证型)81例(34.2%)。不同证型重度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关系分析中,均可见肝火亢盛证高血压患者的BMI、TC、TG、LDL-C水平高于其它三种中医证型患者。同时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吸烟、饮酒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种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平均年龄最小,小于其它三种中医证型患者;而四种中医证型的性别构成之间尚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度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痰湿壅盛证为主,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择8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辨证给出证型。结果:调查发现,肾移植术后证型均为虚证,所涉及脏腑为脾肾。其中脾肾气虚、脾气虚、脾肾阳虚较为常见。移植1年以上组及肾功能正常组阴平阳秘比例高;男性患者以气虚证为多,女性患者以阳虚证、气虚证为主;40~50岁年龄组病人虚证的比例较高。结论:肾移植术后证型均为虚证,其中以脾肾气虚、脾气虚、脾肾阳虚为主。证型与患者病程、年龄、性别以及肾功能改善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并探究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方法 :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计算资料得出中医证型的比例,分析相同的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结果 :肝火亢盛证高血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其他三种中医证型患者。肝火亢盛证患者抽烟喝酒数据高于其他症型,且平均年龄最小。结论: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主要以痰湿壅盛证为主,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以"肺癌""病理""证"为关键词,从CNKI、万方、CBM、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检索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确立肺癌中医基本证型,使用确切概率法分析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文献共7篇,共1075例患者,肺腺癌占48.7%,肺鳞癌占34.4%,小细胞癌占4.2%,大细胞癌占3.7%。中医证型主要为气虚证(22.1%)、气阴两虚证(17.5%)、阴虚热证(13.3%)、肺阴虚(12.7%)、气滞血瘀证(12.6%)等。其中腺癌与鳞癌、大细胞癌,以及小细胞癌与大细胞癌间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与大细胞癌间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是相关的,不同病理类型之间中医证候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气虚和阴虚为本,腺癌兼化热;鳞癌气滞血瘀证亦较多;小细胞癌易出现痰湿证;大细胞癌以阴虚热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肾移植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方法以赣南地区肾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临床四诊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对赣南地区肾移植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赣南地区肾移植术后患者具有倦怠乏力、腰酸膝软、气短懒言、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大便溏薄、面色少华、口淡不渴等脾肾亏虚,湿浊瘀阻的证候特点。病位要素以肾、脾多见。病性要素以气虚最常见,其次为阳虚、阴虚、湿热、湿浊多见,聚类分析将证型分布聚为6类:脾肾气虚、脾肾两虚,湿浊中阻、气阴两虚、脾肾气虚,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湿浊、湿热与症状信息关联密切,存在162条关联规则,占所有规则的51.7%。结论 "久病多虚,赣南多湿"是影响赣南地区肾移植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赣南地区肾移植术后证型规范化提供了初步依据,用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朱刚  孙伟  张沙丽 《山西中医》2010,26(11):38-41
目的: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通过临床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MHD患者中单纯虚证患者较多,占53.7%。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占47.1%(65/138)。(2)该组MHD患者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年龄小于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兼证中湿热证小于湿浊证(P〈0.05);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透析时间长于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P〈0.05);脾肾气虚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肝肾阴虚证以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气阴两虚证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为主,阴阳两虚证以红斑狼疮、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痛风、肾癌为主。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特点表现为急证、重证较少,而慢证、轻证较多。(2)患者年龄因素、透析时间因素、原发病因素可以影响中医证候分布。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主要有六淫邪毒、先天禀赋、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药物误用;其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气阴两虚、五脏内虚,终末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涉及脏器主要有脾肝肾,其中尤以脾肾两脏亏虚为根本;标实多为燥热、瘀血、痰浊、水湿等。糖尿病肾病从糖尿病发病到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可总结为:阴虚-气阴两虚-偏阴虚者发为肝肾阴虚;偏气虚者发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由于DN病因病机复杂,标本虚实错杂,临床辨治本病应把握总体病机,确定病理因素,明确病因,辨证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沈瑞南 《河南中医》2012,32(1):43-44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各中医证型与血清GLO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GLO检测。结果: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内蕴型、肝气郁结型、脾虚湿盛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GLO水平在肝肾阴虚型中最低,与其他四型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GLO对于判断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病情、疾病所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肾阳虚肝郁、肾阴虚肝郁、痰湿阻滞、脾虚血瘀5个类型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5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BPH患者540例,编制BPH中医证候学调查表获取患者四诊资料,对收集的症状、体征、舌、脉等证候指标进行频数分析、内部可靠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总结出该病的证候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BPH的8个基本证候分别为肾阳虚证(256例)、瘀阻水道证(238例)、肾阴虚证(173例)、湿热下注证(140例)、脾气虚弱证(127例)、痰浊郁结证(92例)、肝郁气滞证(46例)、肺热气郁证(32例),每一患者可具备一个或多个基本证候。单一证型有3个共106例(19.6%),复合证型有9种证型组合共434例(80.4%);12类证候中单纯实证1个共32例(5.9%),单纯虚证4个共154例(28.5%),虚实夹杂证7个共354例(65.6%)。结论肾阳虚证、瘀阻水道证、肾阴虚证为BPH的常见基本证型,且以复合证型、虚实夹杂证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检测参数的关系。方法:将162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检测其肝功能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 aggregation,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Large platelet ratio,P-LCR),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各项血小板参数检测中,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与湿热蕴结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的PDW、P-LCR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的P-LCR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异常率比较,湿热蕴结证除PCT外其他各指标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的PDW与P-LCR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检测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与大血小板比率增高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辨证体系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101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制定四诊信息采集表,建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及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共获得16个公因子,进一步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知识进行聚类,依据证素辨证的方法共获得6个病性及3个病位证素,分别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热、血热与心、脾、肝。结论:对分析得出的病性及病位证素进行组合,获得4种有效中医证型,分别为阴虚热盛证、脾阳不振证、心气亏虚证及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肺癌西医病位在肺,中医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病机为气、痰、湿、血、阴、阳、毒等相互交织,辨证分型以气虚型、痰湿型、血瘀型、阴虚型4类为主,配合西医的分型可初步将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腺癌与阴虚毒热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小细胞肺癌与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肺泡细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血两虚证相结合,形成相对应关系,相互借鉴参考,以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