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风湿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应用自拟《产后风湿中医辨证因子量化表》对62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调查。结果:产后风湿证候分布以气血亏虚证最高(40.3%),其次为肝肾亏虚证(24.3%)、肝郁气滞证(20.1%)、脾虚夹湿证(11.8%)及瘀血阻滞证(3.5%)。产后风湿证型组合形式复杂,共计17个类型,以两证组合居首,3证次之。结论:产后风湿中医证候以气血亏虚为多数,其次为肝肾亏虚、肝郁气滞等证候,多证相兼,虚实夹杂,病情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西医目前对产后风湿认识尚不足,欠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而中医药治疗产后风湿,已有悠久的历史,也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查阅近五年的临床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内服及中医外治等方面综述了目前中医药治疗产后风湿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认为主要病因为产伤,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以气血亏虚证为主要证型,治疗以益气养血为主。中医药治疗产后风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产后痹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营卫气血失和是关键,病机主要涉及虚、邪、瘀等。伍炳彩教授将产后痹分为营卫不和证、风湿表虚证、湿热瘀阻证、脾虚夹湿证、肝郁气滞证以及瘀血阻络证六种类型,并分别确立辨治六法,分别是调和营卫、祛风固表、清热化瘀、健脾化湿、疏肝理气和活血祛瘀,从而使得脉络得通,痹证自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ANS)患儿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1年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晕厥中心的ANS患儿85例,其中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60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者25例。分析总结患儿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结果?85例ANS患儿平时最常见的10项症状依次为:头晕、出冷汗、神疲乏力、常不开心情绪低落、胸闷气短、面色苍白、视物模糊、紧张焦虑、多梦、胆小。中医证型归结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气血亏虚、痰热内蕴4种。单一证型31例(36.47%),其中气阴两虚证20例、肝郁气滞证9例、气血亏虚证2例;复合证型54例(63.53%),均以肝郁气滞证(54例)为主证型,兼气血亏虚(29例)、气阴两虚(14例)、痰热内蕴(11例)3个证型。在85例患者中,单一证型和复合证型中诊断为肝郁气滞证的比例最高(63例,74.12%);其次为气阴两虚证(34例,40.0%)、气血亏虚证(31例,36.47%),痰热内蕴证作为兼证11例(12.94%)。60例VVS患者主要证型为肝郁气血亏虚证(20例,33.33%)、气阴两虚证(16例,26.67%)。25例POTS患者主要证型为肝郁气血亏虚证(9例,36.0%)、肝郁气阴两虚证(6例,24.0%)。结论?VVS及POTS患儿的常见症状依次为头晕、出冷汗、神疲乏力、常不开心情绪低落;肝郁气滞和气血阴阳失衡(气阴两虚证、气血亏虚证)是ANS患儿的主要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消化内科门诊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中医证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蕴占31.7%,寒热错杂占26.7%,气血亏虚占18.3%,大肠湿热占15.0%,脾肾阳虚占5.0%,肝郁脾虚和阴血亏虚各占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中医证型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病变范围、缓解率的关系无明显差异(P 0.05)。且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虚湿蕴型最多,寒热错杂型、气血亏虚型较多,其次为大肠湿热、脾肾阳虚。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其虚为脾虚血亏,实为湿热留恋,肠络瘀阻。脾虚在发病及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贯穿于本病的始终,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之根本,因此健脾补肾、调和气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防止复发的首要治法,同时兼以清肠化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取方法,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95名胃癌患者进行心理测评。观察各中医证型中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结果: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血亏虚型较多,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高(67.1%);胃癌患者各证型的HAMA和HAMD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F=11.51,12.46,P<0.01)。两种评分均以气阴两虚型最高,但HAMA评分以肝胃不和型次之,而HAMD则以气血亏虚型次之。结论:胃癌中医证型与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气血亏虚型恢复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采用益气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气血亏虚型恢复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益气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脑血流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中,联合西药与益气养血汤可起到改善脑部血流指标,提升疗效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艳 《中医药导报》2013,(8):102-103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产后头痛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产后头痛气血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谷维素治疗,治疗组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产后头痛气血亏虚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顾梅红  黄宠强  徐俊 《新中医》2023,55(10):48-52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润肠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气血两虚型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血两虚型F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血润肠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便秘程度、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7.14%(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Wexner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5.88%,对照组复发率25.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莫沙必利治疗气血两虚型FC基础上加用益气养血润肠汤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围术期乳腺癌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该期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围术期乳腺癌患者100例,在术前1日和术后第1日、第6日,以问卷调查法采集中医证候要素和临床、病理等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卡方检验,总结该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并分型,分析围术期前、后证型与年龄、职业、带瘤时间、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数的关系。结果:术前全组均以肝气郁结兼肾气亏损比例最高(63.0%);术后第1日气血两亏兼脾气虚弱和气血亏损兼脾失健运型占81.0%;术后第6日中、青年组心脾两虚分别占68.3%、58.8%,老年组气阴两虚为50.0%;脑力劳动者术后第1日气血两亏兼脾气虚弱高于其他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与术前证型之间有关;带瘤时间、肿瘤类型的术前、术后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围术期证型可分9型:术前3型(气血两虚兼肝肾亏损型、肝郁脾虚兼肝肾亏损型、肝气郁结兼肾气亏损型),术后第1日3型(气血亏损兼心脾失养型、气血两亏兼脾气虚型、气血亏损兼脾失健运型),术后第6日3型(心脾两虚型、脾失健运型、气阴两虚型),肝郁、肾虚可能是乳腺癌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胆囊切了作后综合发征发病率25-40%,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肝郁气滞、肝郁脾虚、阴虚夹瘀四型论治,总有效率90%,以肝郁气滞型疗效最佳。药物治疗的同时宜慎饮食、怡情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筋壮骨方内服外敷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强筋壮骨方内服外敷,对照组给予骶管注射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2组患者治疗后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筋壮骨方内服外敷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参归脾汤辨治气血亏虚型老年颤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气血亏虚型老年颤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参归脾汤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愈显率16.3%,总有效率37.2%;治疗组愈显率30.4%,总有效率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在双手动作减少、强直、行走时上肢摆动、步态不稳、震颤、面容无华、言语不利等临床症状改善率和PDQ39评分、PDSS评分、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归脾汤辅助应用可提高气血亏虚型老年颤证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润肠汤治疗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血润肠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麻仁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6%,两组比较,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积分比较,均P〈0.05。结论:益气养血润肠汤治疗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中医证型,并分析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聚类分析中医证型,并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的中医证型,其中气血亏虚证23例,所占比例最多(38.34%);其次为湿热蕴结证17例(28.33%)、脾肾阳虚证12例(20%);肝郁气滞证8例,所占最少(13.33%)。湿热蕴结证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气血亏虚证、脾肾阳虚证及肝郁气滞证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气血亏虚证为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最常见中医证型;湿热蕴结证与凝血指标PT、TT存在一定相关性,PT、TT可作为湿热蕴结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产后腹痛古今病案中的病机与用药特色,为中医治疗产后腹痛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唐宋以来270份古今病案,分古代与近现代两个时段对病机分布与方药构成进行分析。结果古代产后腹痛以瘀血内阻证(60.74%)与气血两虚证(26.67%)为主;近现代证型相对分散,在瘀血内阻证(32.59%)、气血两虚证(29.63%)之外,尚有寒凝血脉证(20.00%)、肝郁气滞证(14.81%)等。方药构成上,古代以小复方为主,现代则以大复方为多。用药特色上,古今病案与瘀血内阻证相关的方药都以生化汤合失笑散为主,气血两虚与寒凝血脉证均以四物汤为主,但各证型在加减用药上显示出较大的差异,尤其对肝郁气滞证的治疗,古代以理气健脾药为主,近现代则以活血行气止痛为主药。结论古今名医病案对产后腹痛都从虚、瘀、寒、滞等角度予以治疗,但鉴于时代差异,古今证型分布及遣方用药同中有异,提示产后腹痛的临床治疗应结合证型特点辨证选药。  相似文献   

17.
胆囊切除后综合征发病率25~40%,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肝郁气滞、肝郁脾虚、阴虚夹瘀四型论治,总有效率90%,以肝郁气滞型疗效最佳。药物治疗的同时宜慎饮食、怡情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收集脑外伤后综合征(Post-Traumatic Brain Sydrome,PTBS)患者的临床症状,借助医学数理统计方法,探讨PTBS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为PTBS病证诊治的标准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506例临床诊断为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中医症状学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PTBS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进行初步观察。结果对照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分析,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基本证型是瘀血内阻兼风阳上扰证。兼证证型有以下6个类型:气郁化火证、气机郁滞证、精气不足证、气血亏虚证、脾虚湿阻证、肝脾亏虚证。506例患者中,瘀血内阻兼风阳上扰证259例,占51.19%;气郁化火证77例,占15.22%;气机郁滞证16例,占3.16%;精气不足证88例,占17.39%;脾虚湿阻证25例,占4.94%;气血亏虚证13例,占2.57%;肝脾亏虚证15例,占2.97%。经χ2检验,7个证型的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数理统计及临床分析,统计所得6个兼证类型可合并为两大兼证:气郁化火证与精气不足证。结论 PTBS综合征的基本证候类型是瘀血内阻兼风阳上扰证,这与王永炎院士关于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特点相吻合;两大兼证:气郁化火证与精气不足证,这与临床观察患者整体机能偏于狂躁抑或抑郁两种状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郑慕雄  邱洁  黄莹  苏惜香  李腾蛟 《新中医》2018,50(7):157-159
目的:探讨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证思路与治疗规律。方法:对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采用自血疗法治疗,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记录各个中医证型患者治疗前后荨麻疹活动性(UAS)评分,比较分析各个证型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脾虚夹湿型、气血不足型、肠胃湿热型、风热型、风寒型的U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气滞血瘀型UAS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其中以气血不足型患者总有效率最高(90.91%),各型疗效依次为气血不足脾虚夹湿风寒肠胃湿热风热气滞血瘀。总有效率虚证患者为88.41%,实证患者为5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对辨证属于虚证证候组的患者疗效较好,以扶正补虚的辨证思路指导临床应用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证型抑郁症在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抗抑郁药基础七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肝郁气滞型70例、肝郁脾虚型 60例、心脾两虚型50例抑郁症患者,在各证型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肝郁气滞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肝郁脾虚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心脾两虚研究组24例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