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普通感冒的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生 《河南中医》2010,30(4):367-368
风邪及夹寒、暑、湿、燥、热六淫之邪和正气不足及体质是引起老年人感冒的重要因素。普通感冒以感受外邪为主,多为实证,但由于老年人正气不足、多有宿疾、卫外不固等特点而常有正虚受邪的虚中兼实证。因此,老年人感冒大体分为实证类(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和虚证类(气虚证、阳虚证、气阴两虚证)二证类六证候。治疗方面,一是解表宣肺为总的治疗原则;二是注意固护正气;三是注意长期调补预防发病。  相似文献   

2.
介绍国医大师刘祖贻从风、痰、瘀、虚论治痫证的临床经验.认为风、痰、瘀是导致痫证的直接原因,而肝、脾、肾三脏之虚是产生风、痰、瘀的关键,临证可结合肝、脾、肾进行论治;拟定健脾定痫汤、熄风定痫汤、益肾定痫汤和活血定痫汤等经验方,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的兼夹证分布规律,评估益气养血方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的疗效。方法:纳入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60例,统计兼夹证出现频次。以益气养血方随证加减治疗8周,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并对不同兼证的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兼夹证出现频次如下:表虚不固(48.21%)、肝肾亏虚(39.29%)、肝郁气滞(21.25%)、脾虚夹湿(19.64%)、瘀血阻滞(3.7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SDS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养血方治疗产后风湿总有效率为94.64%;不同的兼夹证治疗疗效不同,表虚不固、脾虚夹湿、肝肾亏虚、肝郁气滞的显效率分别为58.82%、28.57%、21.43%、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血方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临床疗效确切,并且不同兼夹证占比及其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表虚不固证临床疗效最好,该研究为产后风湿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防己黄芪汤是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一张治疗太阳表虚风水证、太阳表虚风湿证的名方,其临床治疗效果有目共睹。根据导师王付教授对该方的应用,通过诠释其用药要点,剖析用药配伍关系,权衡用药比例以及合方应用治疗临床疾病来探索防己黄芪汤的组方特点。  相似文献   

5.
崔连有  史萌 《光明中医》1999,14(5):F002-F002
桂枝汤是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主治发热,汗出,头痛,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之太阳中风证。此证也通常称为外感风寒“表虚”证。对此证有学者竟望文生义,将其视为“虚”证,从而纳入“虚”证的范畴之内。作者认为,此证虽曰“表虚”,实非“虚”证,其理由有以下四个方面。1 从“表虚”证的病因病机来说,桂枝汤之“表虚”证、是因外感风寒,邪侵肌表,卫阳外浮与邪抗争,正邪交争于表,这种外邪袭表,卫阳外浮的病理变化称之为“卫强”。正因为卫阳外浮,而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失职,以致肌表不固,腠…  相似文献   

6.
黄小艳  孟得静 《河南中医》2010,30(11):1044-1045
张仲景《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针对外感、内伤痛复杂的病因病机采取不同的辨证治法。《伤寒论》中虚实共存的汤证条文可归纳为表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讧、虚实夹杂证、虚实真假证四方面,只有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虚逆,随证治之”,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培振 《河南中医》2004,24(9):28-28
表虚感冒方是笔者临床治疗表虚感冒的经验方,我们经过10余年观察应用,疗效可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明末医药学家缪希雍继承前贤思想,结合自身经验,首先提出中风辨治应分内风和外风.西北高寒地区易受风寒之邪为病,此为"外风",治疗当遵"内虚邪中"论,按仲景之法以小续命汤类祛风散寒;江南之地,多因湿热之气灼伤真阴,热极生风、夹痰上冲发为"内风",缪氏创"内虚暗风"说,治疗应先以养阴清热、降气化痰为大法,使气降而痰火降、内风...  相似文献   

9.
冯诗瑶  王新  王诗源 《新中医》2019,51(8):64-67
简版:[摘要]对心悸的小建中汤证与炙甘草汤证的脉症及用药进行分析,认为二种证型均有阴血不足之病机,其中小建中汤证为阴血不足兼阳气相对偏亢,炙甘草汤证则为阴血不足、阴病及阳而阳气亦见亏虚;小建中汤证之心悸失治日久,阴血匮乏,阴虚则阳无以化,则转化为阴阳两虚的炙甘草汤证之心悸,此两种心悸证型在症状、病机上存在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疗法联合玉屏风颗粒防治慢性荨麻疹(表虚不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成观察组(穴位埋线+玉屏风颗粒)和对照组(单用玉屏风颗粒),每组各30例.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统计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6.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分别为13.3%和26.7%,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不固型)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玉屏风散治疗1~6岁儿童表虚自汗证的临床疗效探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将106例表虚自汗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碳酸钙D3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3、C4]和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1%(52/53),高于对照组的47.17%(25/53)(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G、IgM、IgA、C3、C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5项免疫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较治疗前4周减少,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治疗1~6岁表虚自汗证儿童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自汗症状,提高其免疫功能,可作为1~6岁表虚自汗证儿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学龄前期患儿表虚不固型汗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表虚不固型汗证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运用两种推拿治疗方法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1%,对照组有效率51.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代医家关于帕金森病的因机证治论述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蒋健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在于肝肾气血亏虚,标实主要在于痰湿瘀血阻络、内风发动,临床往往本虚标实同时存在,内风夹痰瘀多贯穿于帕金森病的发病始终。蒋健教授常用活络丹、逐风汤、刷痰丸化裁治疗本病,紧紧抓住补益肝肾、祛痰化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搜风剔络、熄风解痉止颤六大主线,善用虫类药,敢用大剂量,治风先治血,多原则灵活配伍,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痞证的辨证 ,必须审其兼证 ,诊其脉理 ,辨明寒热虚实 ,探求病因 ,分清病势部位。痞证的治疗 ,不外乎辛开苦降与甘补的范围。纯属热的只需用苦寒 ,壅滞的应佐以辛开 ,胃气虚的必用甘补 ,阳虚的兼用扶阳 ,夹表的兼用和表。临床处方用药 ,热实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兼阳虚的伍以附子 ;虚寒痞证用理中汤 ,夹表邪的加桂枝 ;胃气虚热与寒湿结的用三黄与理中汤合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ic Artery Obliterans,DA0)气阴两虚证型夹寒湿证和夹瘀证与内皮素(endothelin ET)的关系,为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①DAO气阴两虚证型E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②在DAO气阴两虚证型中:ET值夹瘀组〉寒湿组(P〈0.05)。结论:DAO气阴两虚证型ETTF水平显著升高,表明患者肢体存在明显血管内皮损伤,络脉有不同程度受损。  相似文献   

16.
昌小培  张西洁 《新中医》2021,53(11):59-62
孙玉信教授是河南省首届名中医,逍遥散是孙教授常用的方剂之一,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孙教授认为逍遥散适应证除了肝郁血虚脾弱证,亦有肝脾两虚证、肝脾两虚夹肝郁证、肝脾两虚夹痰瘀证。  相似文献   

17.
阴虚证作为慢性难治病的常见证候,常以复合证形式存在,是疾病迁延难愈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对阴虚火旺、阴虚阳亢、阴虚动风、阴虚夹湿、阴虚痰阻、阴虚血瘀、阴虚水停、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阴虚复合证的形成机理、发展变化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养血润燥熄风汤治疗血虚风燥证鱼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血虚风燥证鱼鳞病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维A酸乳膏外用涂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润燥熄风汤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评价两组的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9.
眩晕为内科常见病,古人认为与肝肾不足为发病之本,现在医家亦与血虚、气虚、风、火、痰瘀及年老体虚等密不可分,多从风、火、痰、瘀论、虚论治,针刺,或联合西药,强调辨明主次、轻重、兼夹证候等,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院建生 《河南中医》2011,31(9):966-967
风痰是高血压痛的致病因素之一,在其形成过程中易兼夹他邪.高血压痛中后期,风、痰、瘀相互兼夹,变证丛生,常合并有心脑肾等多脏器损害.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熄风潜阳,活血化痰,方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