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伏阳"学术思想为临床辨治化疗后消化道反应证候提供了合理思路。"中焦伏阳"是此类患者的核心病机,阳气失于升发,可致伏阳化火、玄府气液失于渗灌,介导痰湿、瘀血内生为患,外则阴邪凑之,内外合邪,蕴结成实,与该证候的产生及肿瘤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李世杰主任医师临床辨治伏阳一证,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味补虚、消导、清火解郁三法并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气血是构成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二者关系密切,临床上治疗各种气血病证时,常常采用气血双调并治的方法,故治疗血分证时常常配伍气分药。然而血分证有血虚、血瘀、血溢、血寒、血热之证候不同,又有病位之异,再加男女老幼有别,故治疗血分证配伍气分药时,不同证型、不同病位、不同群体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周珉教授治疗肝癌时,分早期、中期、后期及终末期4个阶段分期辨治。明确指出肝癌的病机证素为湿浊、蕴热、瘀血、癌毒,气滞血瘀、湿热熏蒸、络伤血瘀、络气不和、枢机不利、营血伏毒、痰浊瘀蒙为主要证候。同时强调邪郁是肝癌发病重要因素,癌毒内生为致病关键,治法当以清化湿热为主,益气养阴、健脾益胃贯穿始终,理气利水而不伤阴,特别在肝癌晚期,须防变证。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反复研读中医经典理论和多年临证经验,针对慢性下肢静脉疾病,主张从毒论治,从"气""血""水"立论,提出了"毒邪久结筋脉、损及气血津液、病分气水血治"的观点。认为临证先辨病属气分、水分、血分,再辨邪属寒毒、火毒、湿毒、热毒、瘀毒,从气分病(寒毒凝筋证)、水分病(湿毒浸筋证)、血分病(瘀毒阻筋证)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消、托二法治疗妇科瘀血证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人以血为用,因经、孕、产的关系,女性在发病上多有致瘀的机会,故血瘀是妇科多种疾病的一个主要病机,其致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见出血、疼痛、瘕等症.治疗上以前人提出的"活血化瘀"为大法[1].然临床上见妇人因瘀血致病者,或因手术创伤,留而成瘀的同时气血受损,或因病深日久体虚,或因内伤七情,肝郁而脾伤,故在瘀血证的基础上易合并"正虚"之证,此时单用活血化瘀法以攻邪则正气更虚而瘀血难消,难以获效.消、托二法是中医外科内治法的常用法则.消法的主旨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亦即用方药使有形之邪得以消散,见血瘀者以和营化瘀.托法则是用补益气血的药物以扶助正气,托毒邪外出[2].消、托二法合用以治瘀血内留而正气已虚之证,既寓攻邪实之意,又有扶助正气以加强攻邪之功,使邪去而正不衰,正气足则邪实更易消散.笔者在临证时辨证运用消、托二法治疗妇人瘀血证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代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代温热病的特点,结合临床认识进行分析归纳,认为现代温热病具有如下特点:(1)现代温热病初起常见卫气同病,选方用药要使之辛凉透散而不致辛散太过,耗气伤阴;苦寒清热而不致寒遏肌腠,使邪毒不得外透;(2)气分热重而单纯清热不效者多挟湿邪,治疗当视湿邪所在部位施以不同治法;(3)现代温热病多具有古人所述"伏气温病"的特点,初起即见里热内炽症状,出现营血分证候;(4)营血分证要重视舌象的诊察,邪热与营血互结,表现在舌象为舌质红或红绛、暗红、紫暗,舌上有瘀斑、瘀点,但不一定皆有出血和神志改变;(5)急性感染性疾病早期多可见气血同病,发病初起既可见气分实热的表现,又有邪入营血的证候,多为气血同病,早期适时清气凉血散瘀进行干预,对阻断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总结王清任辨瘀血症"三步”之法:1.瘀气典型症状的有无.2.从不典型症症状中辨瘀血的存在,遵循三原则发病急骤,时发时止而无表里证者为瘀血;证候单纯,长期不愈而无表里证者为瘀血;难辨起因的怪证多有瘀血.3.审病史、治疗史以辨瘀血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解毒消斑汤治疗肺癌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为禀赋不受,邪毒侵袭.本病病机传变可为气分传营入血,或者卫分之邪越传营血分以及热邪直中气、血,传变规律以气血合病为主.参卫气营血理论,临证以清气泄热、解毒凉血为法,运用解毒消斑汤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从治法角度深入探讨《金匮要略》中的瘀血证 ,将其归纳为解毒散瘀、利水祛瘀、温经祛瘀、化瘀消等16法。认为其治瘀法的特点是 :详审瘀证之成因 ,立治法主次分明 ;据瘀血证候轻重 ,定祛瘀药力大小 ;气血水相互兼顾 ,促化瘀技高一筹 ;顺应血气之特性 ,注重温通与酒服。  相似文献   

10.
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在中焦的条文有第8、第10、第12、第13、第37五条,归入"邪在气分"中,包含膜原、脾胃两部分湿热证治.湿热在膜原证者其湿浊最重,治以辟秽化浊、香辛苦温之品为主.湿热在脾胃有湿与热的多少之分:湿邪极盛,"尚未蕴热"者,治以"辛开";湿伏中焦,湿渐化热者,治以燥湿之中稍佐祛湿;湿邪化热,余湿犹滞的"湿热参半"证,治以辛泄佐清热;而对于"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舍"者,则治以清阳明之热为主,兼祛太阴之湿.舌诊在湿热病辨证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薛生白用"舌遍体白"、"舌白"、"舌根白,舌尖红"等区分湿与热的多少,其意义正如薛生白所说:"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转移."  相似文献   

11.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内治杂证法》谓 :“今之正骨科 ,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专从血论 ,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 ,或为亡血过多 ,然后施以内治之法 ,庶不有误也。”祖国医学对损伤诸症早有记载 ,且有“血瘀”、“亡血”之分。血瘀 ,是指血离经脉滞留体内 ;亡血 ,是指血溢于体外。临床上闭合性损伤多属瘀血停滞 ,开放性损伤多属于亡血。但气和血同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气为血帅 ,血随气行。气生血、行血、摄血 ,血为气母。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无不涉及气血 ,如果受到损伤 ,必伤及气血 ,致使血瘀气滞或血溢。血伤则肿胀 ,气伤则疼痛 ,临床…  相似文献   

12.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首次提出气血水三分论治的辨治方法。本文从气血水三分论治出发探讨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路径,认为气分、血分、水分为心衰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病理阶段,其中气虚阳微为心衰的发病之本,血瘀水停为发病之标。在治疗上,气分证当益气强心、温阳化气,常用方药有参附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血分证当以活血化瘀为主,方药多为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瓜蒌薤白桂枝汤之属;水分证则治以利水渗湿、化痰逐饮,常用方药有真武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通过气血水三分论治心力衰竭,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之病机总属本虚标实,郭义教授认为瘀血为各标证之首,治疗时尤重气血,将畅气机、化瘀血贯穿始终,以调理气血为本病治疗之中轴,气血并治,以致调和;将本病辨证分为痰浊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而不同,“和”方而治;并主张以人为本,因人制宜,重视患者的情志调理,是郭义教授同病异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以往认识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础上,多数医者认为瘀和毒亦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特点.马东明等[2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消渴日久,致肾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络脉失养,而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滞在肾络,津凝痰聚,痰瘀郁热,胶结成毒,络毒蕴结,肾络阻滞,诸症丛生.何泽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6.
总结刘志明应用调气和血攻毒法治疗结肠癌的经验。刘志明认为正气不足,阴阳失调,脾肾亏虚是结肠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气滞、痰凝、血瘀、毒聚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气血失和毒聚是结肠癌的重要病理基础。临床上主张辨证应用调气和血攻毒法作为结肠癌治疗的基本治法。调气包括补已虚之气和疏郁滞不畅之气,要求补而不滞,疏其调达,亦常配伍补肾培元之品,以收脾肾同治、先后天同调之效;和血不仅要补不足之气血,还有注意清离经之血和瘀滞之血,慎用太过滋腻之品;攻毒一方面是攻痰凝、湿浊、瘀血、热邪诸邪积聚之毒,另一方面又指攻伐有形之“癌毒”。同时结合导致气血失和毒聚的不同病因或病理灵活辨证,配合多种治法以治病求本、随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谢先余 《河北中医》2021,43(11):1786-1789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患最终归宿,其复发率高、死亡率高。韩明向教授认为,心衰属本虚标实之证,始虚在(心)气,终竭责(肾)阳,为病之本,继发(瘀)血、水(停),为病之标,气、血、水互为因果、相搏致积是心衰发展、加剧的根本原因。韩明向教授针对"气、血、水病常相因"的病理特点,确立气血水共治、分消温消并用的治疗原则,惯用治气、治阳、治血、治水,诸法合施,并自拟心衰夯阳方,验方活用,为中医治疗心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妇科血证是常见的、多发的病证,以阴道出血为特征,临床可见于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因此治血法在应用上也比较广泛。妇女的生理功能无不以血为用,其治疗大法以气血兼顾为要,无论证候虚实,尚无独活血为治者,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正如唐容川所言:“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主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而气先脱,虽安必死”。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系感受温热疫毒所致,来势凶猛,发展极为迅速,在卫气营血传变过程中,卫分证极为短暂或缺如,旋即以气分证为主,并迅速传至营、血分,形成气营或气血两燔之证。本病尤以少尿期最为凶险,易并发心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本文拟对少尿期辨治规律作一探  相似文献   

20.
郭爱鱼  王玉明 《河南中医》2003,23(10):74-74
人工流产及产后出血不止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医者治之往往重其瘀血未尽的一面 ,多以活血化瘀为大法 ,对其体质因素、个体差异等方面重视不够。笔者近年来运用益气养血活血、疏肝理气活血、清热解毒活血 3法 ,用于人工流产及产后出血不止的调理治疗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简介如下 ,供同道参考。1 益气养血活血人流及产后由于气随血失“气血俱去” ,多为气血亏虚之体。血亏则肝不藏血 ,气虚则统摄无权 ,瘀血未尽又血不归经 ,因而导致下血不止。临床常可见气血亏虚与瘀血阻滞并存之证。气血不足则血行不畅 ,瘀血更盛 ,瘀血不祛新血不生 ,气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