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对腹证的描述,有“心下痞”、“心下痞硬”、“胸胁苦满”、“少腹急结”、“腹满”等等。兹就常见腹证之诊法介绍如下: 1.心下痞:自觉心下胸胁痞闷堵塞,按心下部腹壁紧张,多为泻心汤证。2.心下痞硬:除心下痞外,按之坚硬有物,并有抵抗压痛,亦多为泻心汤证。3.心下急:指胃脘部有急迫不快之感,按心窝部有明显抵抗,为大柴胡汤证。  相似文献   

2.
腹诊始见于《内经》,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将其发挥发展并运用到临床,开创了腹诊辨证施治的先河。《伤寒论》提出腹诊分区为全腹、心下、胸胁、脐、少腹等几个部位,明确各个诊区常见腹候,如腹满、腹胀、心下痞、心下硬痛、少腹硬满、胸胁苦满等。每一腹候,辨其病因、病性、病位之阴阳,确定其相应的治则,合以方药,方证结合,为后世腹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芍药、枳实、大黄、生姜、大枣等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等。笔者临床中运用体质、腹诊法结合传统辨证,扩大其应用范围,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正> 腹诊属于中医切诊法之一,又称切腹或按腹。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医家的腹诊经验,并通过亲身实践,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将腹诊法与辨证论治密切结合,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腹诊的内容。仲景所提出的腹诊内容主要有:按之心下坚、按之心下濡、按之石硬、心下痞坚(硬)、心下支结、胸胁苦满、胁下痞硬、胁下拘急、心(脐)下悸、脐上筑、当脐跳、脐下悸、少腹弦急(拘急)、少腹急结、少腹坚痛、少腹肿痞、  相似文献   

5.
通过呼吸功能、胸部X线、心电图等检查,探讨了胸部检查与汉方医学腹证的关系。以489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9人,女性80人,平均年龄49.8±8.8岁。结果:①轻度以上腹证出现率:右胸胁苦满79%,左胸胁苦满52%,心下痞硬69%,心下悸14%,脐上悸57%,脐下悸18%,振水音26%,右脐旁压痛84%,左脐旁压痛85%,脐下压痛63%,乙状结肠部压痛48%,回盲部压痛48%,小腹腹力低下72%,小腹知觉低下82%,正中芯19%。腹部动悸出现率脐上悸最高,脐旁压痛左右未见差异,胸胁苦满右侧出现率高。腹力、腹直肌紧张度、胸胁苦满男性略强,心下悸、脐上悸、振水音女性出现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腹诊对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运用中医腹诊方法诊察恶性肿瘤患者,研究不同疾病及症状的腹诊特点,及其与传统四诊的比较。[结果]腹部肿瘤的患者腹力多偏实(36%)或实(20%),92%出现心下痞硬。肝癌和腹水的患者中100%出现心下痞硬。腹力实的5例患者中都为腹部肿瘤且其中4例在观察期间死亡。舌脉无明显异常的16例患者中,出现胸胁苦满者8例,心下痞硬13例,振水音5例,腹部压痛8例,腹力异常13例。腹诊正常的3例患者至观察期结束病情稳定,一般状态评分良好(Perfamance status,PS≤2)。[结论]腹诊是四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肿瘤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祖国医学对腹诊积累了极丰富的经验,《内经·腹中论》诸篇,就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腹证的病机与外候。《难经》又明确地把腹部疾患归隶于五脏。张仲景更给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许多腹证诊法的经验,在全书397条中,有关腹证诊治条文就有近百条,至今仍为腹证诊治的准绳。现就《伤寒论》腹证诊法谈谈个人的肤浅认识。腹诊内容一、腹部证: 《伤寒论》中把腹部划分为心下、胸胁、胁下、大腹、少腹等部位。(一)心下证:心下指胃脘,胃属阳明,足阳明胃经脉循行于胃脘部。其病证有:心下痞、心下坚满、心下硬痛、心悸等。1.热入成痞:见于159条“心下痞,按之  相似文献   

8.
曾志纯 《光明中医》2014,29(12):2492-2493
中医最早著名医学家(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杂病的辨证论治,其中腹诊内容相当丰富,如胸胁苦满、心下急、心下痞、气上冲胸、腹中寒及上冲,腹中痛、腹胀如水状、少腹满、脐下悸、少腹里急、少腹拘急等.在《伤寒杂病论》中许多休文对腹证均有记述和处方,笔者依其理论,对外科急腹证暂无手术指征进行保守治疗,使腹诊与处方论治相结全,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作者就腹证的含义,对《伤寒论》中主要腹证归纳为悸、痛、痞、满、胀、硬、急、冲等八大方面,并列细目逐一辨析,尤结合名贤与个人体会加以阐发。文中呼吁振兴腹诊,发扬光大,这是历史赋于当代中医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失眠症与常见中医腹证对应关系研究陈武山(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北京100015)关键词失眠中医腹证引起失眠的原因相当复杂,临床上失眠的辨证和治疗亦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于各型失眠暂将其分为难入睡型(简称难睡型)、睡中易醒难再入睡型(简称易醒型)、早醒型...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妇人产后腹痛为产后常见的病证之一,其产生的病因病机各不相同,鉴别诊断相对比较复杂,故诊察妇人腹部的某些病理征象(即腹证)显得较为重要。在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腹证的综合研究基础上,从中医腹诊的角度讨论了《金匮要略》妇人产后腹痛中六个方证的腹证特点,冀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中用腹诊协同中医传统诊法可使辨证更圆满、完备、精确。方法临证时查腹诸标为何部位标的压痛,标的压痛主实证、郁证,以病之类型判断为何病因之实郁,结合中医四诊所得的材料,综合分析提出对患者之病因、病机、病证等准确地诊断结果。结果中医辨证难,病情复杂时辨证常模糊不清晰,对病之虚实做不到全面地诊察和判断,只见到矛盾的一面,所以辨证多不十分正确。用腹诊法查病之虚实,其压痛体征可作为证的诊断标准,可补充中医临床可靠的辨证依据。全面加深辨寒热虚实的诊法,使辨证准确无误。结论腹诊是简而确切、易学、易掌握,实用的诊法,所以当今振兴祖国医学,中西医结合需要这样的诊法。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是中医临床实践中最常使用的方剂之一,其应用病证之广,频率之高、取效之捷,相信我辈均有所体会,现仅就少阳病脉证和临床实践应用略作浅谈。 首先了解一下少阳病脉证。仲景《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相似文献   

14.
罗姣姣  吴锦洪  姚丽萍 《新中医》2019,51(10):17-20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乳腺增生症749例患者,均在入院后治疗前接受高频超声扫查,并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术后病理学明确诊断,同时在中医辨证理论支持下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分析乳腺增生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749例乳腺增生患者中,肝郁气滞证405例(54.07%)、痰瘀互结证136例(18.16%)、冲任失调证208例(27.77%)。两两比较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及冲任失调证患者年龄及病程,月经异常发生率、生育史、人工流产率、孕次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增生肝郁气滞证中以单纯小叶增生比例最高(73.33%),痰瘀互结证以囊性小叶所占比例最高55.88%,而冲任失调证则多见腺性小叶增生(53.85%)。两两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分组不同乳腺增生类型的比例、增生病灶邻近区域血流信号检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在乳腺增生诊断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乳腺增生肝郁气滞证以单纯小叶增生最常见,乳腺增生中医证型中以肝郁气滞证最常见;经高频超声了解乳腺增生类型,并在中医辨证理论支持下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有助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腹诊是重要的临床诊疗方法。《腹证奇览(全)》承袭张仲景腹诊论治学术思想,对腹诊手法、部位、各类方腹证及医案等都有详述。分析《腹证奇览(全)》并归纳得出:腹诊法起源于中国;主要有覆手按压法、抚循法和三指探按法等手法;腹证部位以三焦为框架,以六经划分为基础,再细分为胸胁、腹、少腹;腹诊对确定疾病病位、病性、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亦可判断人体正气盛衰,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382-1383
目的:探讨东北部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分型的规律性,为临床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5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四诊和参,辨证,针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35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占82.45%,湿热困脾证占14.48%,阴阳两虚证占2.22%,痰湿困脾证占0.27%,肾阳不足证占0.27%,阴虚火旺证占0.27%。血瘀证占95.26%,作为临床各个证型的兼见证形式存在。结论: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和阴阳两虚证是东北部地区2型糖尿病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而血瘀证兼见于2型糖尿病中医各个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17.
总结朱文宗主任参合腹诊辨治血瘀证的心得:(1)腹大满痛、少腹急结者,治以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等;(2)胸胁苦满、压痛抵抗者,治以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温胆汤为主;(3)腹色黯淡、痛如针刺的气滞者,治以血府逐瘀汤等;(4)腹胀如鼓或有压痛的气逆者,治以越鞠丸,伍以活血化瘀药为主;(5)腹缓松弛、绵软喜按的气虚者,治以“双补汤”为主;(6)小腹冷痛、少腹里急的血亏气弱虚寒者,治以温经汤等。  相似文献   

18.
以268例(男104例,女164例,平均年龄54.7岁)患者为对象,不问疾患,于同一日拍摄其舌部照片并进行腹诊,探讨舌苔厚度、颜色与腹部证候的关系。腹力分为软弱、中等和充实三级;腹直肌紧张,心下痞硬,胃部振水音,胸胁苦满,脐上悸,脐周围、回盲部及乙状结肠部压痛拒按,小腹不仁分为阴性和阳性。对舌苔的评价依据舌的照片,分别观察舌尖部、中部及根部舌苔的厚度及颜色。舌苔厚度由薄至厚,舌苔颜色由白至黄均分为6级,  相似文献   

19.
64例脂肪肝中医证型与CT诊断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 6 4例脂肪肝中医证型与CT诊断对比分析 ,探讨脂肪肝CT诊断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6 4例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 6型中 ,CT诊断弥漫型或中、重度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是气虚型 ,肝郁气滞型 ,肾阴不足型 ,阴虚阳亢型 ;CT诊断局灶型或轻度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是肝郁气滞型 ,肝胆湿热型 ,肾阴不足型 ,阴虚阳亢型 ,痰浊闭阻型 ;气虚型见于单纯肥胖脂肪肝患者  相似文献   

20.
李文文  仲德华 《河南中医》2013,33(8):1199-1200
《伤寒论》中柴胡汤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呕而发热四大主证为凭,但临床上疾病表现复杂多样,阳明病邪热伤津,少阴急下存阴等均可见口苦、咽干;寒热往来需与太阳病寒热休作如疟者鉴别;胸胁苦满需与结胸和痞证鉴别,惟有详查病因,方可避免误用小柴胡汤而致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