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未刻本叶氏医案》制方用药特色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案》原出自叶氏门人周仲升所抄录,距叶氏卒年未久。内容未经选择修饰,深朴可珍、案语虽简率,处方却精细。药味虽不多。而选药至谨严,运用多古法,而变化尤奇妙。 相似文献
2.
《未刻本叶氏医案》(以下简称《未刻本》)是叶天士门人所录的叶氏门诊医案,程门雪评价说:"虽系寻常门诊之作,寥寥数语,而处方之妙,选药之精严,有非他人所能望其项背者。"其中记载有叶天士治疗腰痛(含腰酸)的19则病案,包括标实、本虚两大类,辨证细致,用药考究,理法方药皆有可观之处。现将这些医案予以分析归纳,探讨叶天士治疗腰痛的思路与经验,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裨益。1标实性腰痛感受寒湿或湿热邪气均可引起腰痛。 相似文献
3.
《叶案》原出自叶氏门人周仲升所抄录 ,距叶氏卒年未久。内容未经选择修饰 ,深朴可珍、案语虽简率 ,处方却精细 ,药味虽不多 ,而选药至谨严 ,运用多古法 ,而变化尤奇妙。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公元1667年-1746年),清江苏吴县人。名桂,字香岩,医学家。世以医为业,继承家学。闻人善治某病,既往师之。集众人之长,自成一家。卓越的医疗技术,博得三百年来民间的称誉,载籍所见,可以证信。但是他生平忙于诊务,没有亲手写过一本书,最著名的《温热篇》,相传出 相似文献
5.
黄芪是中医临床中重要的补气药。早在汉代,张仲景就已经将其配伍规律记载于《金匮要略》中。清代著名医家、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广泛涉猎医书、汲诸家之所长,在临床中对经方进行灵活加减使用,故本文以应用黄芪之经方为例,对《临证指南医案》与《金匮要略》进行对比研究,以应用黄芪之法为切入点,探究其在临床中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发现,叶天士在对张仲景7首经方中体现的益气利水法、益气温阳法、益气调营法与益气建中法继承的同时,不拘泥于疾病与证候,重视病机,扩大方剂的主治范畴;不拘泥于方药,重视治法,善用经方合方,是古方今用的典范。:益气利水法以黄芪主益气祛湿,结合“络病学说”,将水气病扩大至痹证;益气温阳法以黄芪配伍乌头补气温经,创制芪附汤;益气调营法继承营卫辨治观,并结合气血理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益气建中法则不拘泥于虚劳之病,扩展至内妇科疾病,同时创制归芪建中汤等。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因此系统梳理古代名家的学术思想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在遣方用药时如何做到继承与发展古今医家学术思想提供直接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虚劳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虚损、气血亏虚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叶天士重视体质在虚劳形成、病证演变、调护原则、方药运用等方面的作用。虚性体质是导致虚劳发生的根本因素,偏颇体质类型决定了虚劳的不同病证转归。叶天士创建性地将虚劳调护区别于一般疾病诊治,并结合虚劳患者的体质特点使用血肉有情、柔剂阳药进行调补治疗。文章从体质角度切入,探析叶天士辨治虚劳病的临证思路,佐证了中医辨体论治的重要意义和临床价值,以期为虚劳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10.
桃李芬芳 后继有人 叶天士去世后,他的学生忙完老师的丧事,恋恋不舍地相继离开了老师的家乡,各自发展去了。 顾景文回到家乡时,带走了随老师在洞庭湖上随手所记的《温热论》初稿。当时泛舟湖上,老师随口而出,自己随手而记,语句未加琢磨,尚欠精炼。回到家乡后,他潜心研读,广访名师,广查资料,对《温热论》认真加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