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络病学说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证治,提出冲任络脉瘀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络病病机,临床辨证当分清冲任络脉瘀阻证的寒热虚实,在审因论治,祛邪通络的同时灵活选用辛香通络、温经通络、藤类通络、化痰通络、虫类通络药物,若病久致虚者可加入补气运络,填精坚络之品。  相似文献   

2.
任飞  王哲 《河南中医》2014,(7):1358-1359
王哲教授在治疗子宫腺肌病过程中紧扣病机,以“不通则痛”为出发点,着眼于“温”“通”,治疗则以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为要,用自拟温经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3.
肖承悰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主要因经行、术后及产后摄生不慎;或房事不节,损伤肾之阳气,肾阳亏虚,阳虚生寒;或冒雨涉水、感寒饮冷,寒邪趁虚入里,外寒引动内寒,血为寒凝,经脉气血凝滞,久致成瘀,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滞冲任、胞宫,日久则逐渐形成癥瘕,而致不通则痛,导致痛经的发生。子宫腺肌病痛经主要病因病机为肾阳不足为本,寒凝血瘀为标。肖老临证强调诊断清楚,中医辨证为主,西医辨病为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分期论治,补消结合,温通并用。经前及经期温经活血止痛为主,兼以温肾助阳;经后期温肾助阳为主,兼以散结消癥。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瘀毒理论的概念渊源与致病特点,从瘀毒理论与子宫腺肌病的理论联系、相关指标联系等角度论述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诊疗新思路,指出临证时遵循化瘀解毒治则,创新应用抗肿瘤类药物,兼顾疏肝养肝与培补正气之法,以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5.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病、白虎历节病范畴,以络脉瘀痹为标,正气亏虚为本。叶天士“络瘀则胀”理论源自其络病学说,应用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络瘀指络脉不通的状态,根据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病邪特征,分为湿热、痰浊、瘀血阻塞经络,且病邪随疾病发展发生转化,初期以湿热阻络为主,后期发展至痰湿痹阻、痰瘀互结、瘀血痹阻。治疗上以通络除痹为原则,治有宣通清解法、辛药通络法及扶正通络法。  相似文献   

6.
温莲聪  丘诗诗  范春 《新中医》2024,56(9):202-205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良性慢性疾病。研究发现间质成分增生和腺体 增大是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的病理改变。络病理论认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易虚易瘀、易积成形、久病入络的 病变特点;病机以肾络空虚为本,络脉不通为机,湿热瘀浊为标,其中络脉不通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核心病 机;治疗原则以通为用,常采用补虚通络、活血通络、祛邪通络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笔者在络病理论的 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提供新 思路。  相似文献   

7.
介绍王哲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经验。王哲教授以"寒凝血瘀"为立足点,着眼于"寒"、"瘀",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王成荣主任医师率先提出“火热瘀结”论点,对古人“久病多瘀”“瘀久蕴毒”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创“火热伤络留瘀,瘀久生热化火,致火热瘀结”理论,处方以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为主,自拟白莲散结汤、清化汤治疗本病所致痛经经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清代名医叶天士善于从络病理论辨治胃脘痛。他认为胃脘痛的络病辨证总以区分虚实为要,通络治法亦根据脏腑辨证结果、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灵活变通:病邪入络浅,络病轻者,以辛香通络为常法;入络深,瘀阻明显者,以化瘀通络为主;若胃脘痛病久、病重,络中痰凝、瘀浊不去,常药难以奏效,则以虫蚁搜络之法治之。络脉虚损者以补虚通络为治疗原则。此外,顾护胃气贯穿通络治法之始终。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形成的病变,临床上症状颇多,病程迁延不愈,严重者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李灵芝主任认为,气滞是本病重要病因,瘀血形成是本病的关键病机,气机不畅,血随气滞,不通则痛,治疗时以止痛为前提,以理气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为基本治则,少佐固护脾胃之药以助气血生,在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络调冲汤对子宫腺肌病诱发的月经量过多、卵巢功能、血浆P物质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并结合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0例.研究组使用通络调冲汤加减方治疗,常规组则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月经量、卵巢功能、血浆P物质以及治疗总有...  相似文献   

12.
从络治痹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症又称"痹证"、"痹病"、"风湿病"等。络病学说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至汉代张仲景首创活血化瘀通络法和虫蚁搜剔通络法等,络病理论得到发展。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仲景络病治疗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观点。本文仅从历代从络治痹之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做一简要梳理。认为络病致痹病因不外体虚邪侵、营卫不通和痰瘀郁阻、络脉不畅;其病机为正虚是络病致痹的内在要素、邪侵是络病致痹的必要条件以及络脉"不通"是发病的病理关键三方面;临床特点有"病久、多瘀、疼痛"。因此治疗上多采用祛除外感六淫邪气,"通络"止痛;调和营卫气血阴阳,顾护"胃气",以补为"通"以及化瘀祛痰,内外兼施,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络病理论浅析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基于络脉与肾脏结构功能、生理病理关系,探讨肾络病证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络病理论认为肾络空虚,风、湿、瘀、毒等病理因素阻滞肾络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病理基础,肾虚络瘀是其病机关键,并将"络以通为用"作为治疗总法则;"通络"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补虚通络为基本治法,邪实为主时则辨证予祛风通络法、化痰祛湿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解毒泄浊通络法等祛邪通络法治之,标本兼顾。将络病理论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诊疗中,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理论依据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络脉瘀滞、络脉损伤与络脉空虚为络脉的病理特点,无论是络脉瘀滞、络脉损伤还是络脉空虚,均可致瘀。络病机理虽然复杂,但络体细窄易瘀.其证候特点总不离一个"瘀"字。血溢络外及离经之瘀,是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的局部基本病理应是络脉郁滞,伴有瘀血、痰、湿、毒等病邪的聚集,痰、瘀在络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痰瘀互结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痰湿是造成痰湿阻络的病理机制;瘀血则是导致血瘀阻滞络脉的病理特征。痰、瘀、络三者常常互相影响,导致多种复杂病变的产生。因此,痰瘀络阻既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也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络以改善微循环可防治冠心病,化痰活血通络方通过改善络脉瘀滞,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有效方。  相似文献   

16.
“痹疾”是风湿类疾病之总称,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痛风、骨质增生及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其共同特征均以关节疼痛、肿胀、拘挛僵直为主证;其病因、病机均以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气、血、痰、瘀内阻,导致经脉闭阻,凝涩不通,气血壅滞,痰瘀胶结,深入经隧骨骱,如油入面,难以化解,以致病情反复缠绵,施治颇感棘手,绝非一般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络、止痛之品所能奏效。且久痛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故在治疗上需于常规辨治基础上,参用益肾培本,  相似文献   

17.
黄粤 《北京中医药》2013,(6):441-443
络脉是气血会聚之处,具有贯通营卫、环流经气、渗透气血、互化津血的生理功能,是内外沟通的桥梁,有气络与血络之分。紧张性头痛病位在气络与血络,初病中络,以邪气阻络、气机不畅为主,多为络之气病;病久不愈,络脉瘀阻,渐成痼结,则气病及血。主要病因病机为神形过用而致的心肝失调,气血失和,络脉瘀滞。络病易滞易瘀,气络之滞起于肝,血络之瘀因于心。紧张性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疼痛特点是痛处固定,常伴有颈部、颞肌压痛,切合"久痛入络"之说。调心疏肝、疏畅气血、辛散通络为基本治法。气络之病要在疏肝,血络之病重在调心。临证应重视风药的运用,其味多辛,其性主散,辛散轻扬,性主上浮,疏通气血,兼具引经、止痛之效,为治疗紧张性头痛之良药。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是引起痛经的重要因素,在多次流产、刮宫及盆腔炎性疾病后出现,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逐渐加重的经行腹痛为主要特点,病程迁延,日久可导致不孕,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王嘉梅主任医师认为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为异位灶在子宫肌层随着月经周期性出血,非经期即为恶血、瘀血积聚,恶血停留,瘀血内积,湿浊内阻,非经期治疗以益气温经活血、行气利湿消坚,经期异位灶为有活动性的血液,即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周期活动性出血,出现瘀滞不通,胞脉阻塞,下腹疼痛,因此既要疏通瘀滞,同时防止异位灶出血过多,化瘀与止血并重,经期确立了化瘀止血、散结止痛的论治原则,在非经期及经期采用不同的治则,可有效抑制异位内膜出血,同时消除已有的异位灶,奏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周士源教授治病从本、审时论治、衷中参西的学术思想熏陶下,结合络病的相关理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证治,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为"冲气上逆,变化在气血,病位在络".临证治疗应贯以通络之法,同时注重平冲降逆之旨.  相似文献   

20.
李益萌 《北京中医药》2021,40(4):382-385
糖尿病患者机体高血糖水平可引发一系列内环境改变,并导致多种生理结构及功能损害,从而促发抑郁,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具有鲜明特点,在治疗中有别于原发性抑郁症.高彦彬教授在形神学说、络病理论指导下,从络病论治本病,注重糖尿病与抑郁症二者的内在联系,在辨明虚实病性的基础上,提出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气虚滞、络脉失荣的基本病机,以通络为治疗大法,注重形神并调.络气郁滞、络脉瘀阻者当祛邪通络;络气虚滞、络脉失荣者当扶正通络、通补兼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