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学报》2020,(3):512-515
三焦乃人体气血津液运行之通道,主司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精血津液的气化转输。经血的运行、化生及贮藏皆赖三焦如雾、如沤、如渎的气化之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一病首责经水不调,其发病与气机不畅、水湿弥漫三焦而致寒痰、瘀血凝滞胞宫密切相关。故治疗PCOS当以通调三焦气机、清利湿热为主。临床中,可取杏仁、豆蔻、薏苡仁等化湿行气之品,以散脾、肺、肾三焦水湿;取柴胡、浙贝母以助三焦行气之功;取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补肾滋阴之品以固本;取白芍、当归、白术等养阴柔肝之品以健脾和胃。如此,则三焦湿有出路,痰瘀皆去,经血化生有源,胞宫得养。  相似文献   

2.
三焦乃人体气血津液运行之通道,主司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精血津液的气化转输。经血的运行、化生及贮藏皆赖三焦如雾、如沤、如渎的气化之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一病首责经水不调,其发病与气机不畅、水湿弥漫三焦而致寒痰、瘀血凝滞胞宫密切相关。故治疗PCOS当以通调三焦气机、清利湿热为主。临床中,可取杏仁、豆蔻、薏苡仁等化湿行气之品,以散脾、肺、肾三焦水湿;取柴胡、浙贝母以助三焦行气之功;取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补肾滋阴之品以固本;取白芍、当归、白术等养阴柔肝之品以健脾和胃。如此,则三焦湿有出路,痰瘀皆去,经血化生有源,胞宫得养。  相似文献   

3.
从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近年来比较高发的妇科内分泌失调的疾病,中医在治疗本病时有其显著的优势,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辨证思想,其发病多于肾虚有关,故在中医治疗中历代医家学者多从肾论治。  相似文献   

4.
从肝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生与肝脏功能失调密不可分,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郁怒伤肝,疏泄失常,郁久化火;肝郁脾虚,运化失职,痰湿阻滞;肝肾亏虚,冲任失养,精血不下,均可导致气血失调,冲任二脉受损,血海蓄溢失常发为本病.依据中医理论,从肝脏功能失调与PCOS的发病探析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从疏肝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的理论依据、病因病机学基础以及现代生物学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肝主疏泄、促进排卵是其理论依据;肝郁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机,患者不同程度的肝郁表现是其病因病机学基础;患者体内雌激素含量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变化是肝主疏泄、促进排卵、调节生殖的内在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肾为主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从肾为主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分为肾虚痰实、肾虚肝旺、肾虚血癌3种类型促排卵分别以补肾化痰、补肾清肝、益肾活血并辅以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施艳秋教授补肾调周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艳秋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以补肾调周“七期论治”为大法,经后期(3期)治疗为奠基时期,以滋阴养血为本,初期以阴扶阴、中期佐以助阳、末期阴阳并调;经间期治疗为关键时期,补肾活血重在促新;经前期(2期)治疗为维持时期,前半期补肾助阳、后半期助阳理气;行经期治疗为转化时期,活血调经重在祛瘀。疏肝解郁贯穿“七期”。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本病症多停留在经后期阶段,肾阴癸水不足,卵子无法发育成熟,痰湿蕴阻,卵巢呈多囊改变,故治疗尤以此期为要。  相似文献   

8.
从阴阳失衡观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阴阳失衡的角度论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治则,并结合临床实践说明滋阴补阳序贯治疗,可以使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达到阴阳平衡,恢复月经周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关系,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机制,基于肠道菌群,从脾的生理功能及健脾类方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等方面,探讨以脾为中心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行性。肠道菌群之增强机体免疫及促进机体消化、吸收、排泄功能与中医脾脏的抵御外邪、运化水谷精微等生理功能相似,脾失健运形成痰湿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基础。中医经典健脾除湿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和卵巢多囊样改变。故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应以健脾除湿化痰药物为主,兼予补肾填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干燥综合征禀赋不足、阴津亏虚是根本,水液输布失调是其重要发病因素,三焦的主要功能是运行水液,故可从三焦予以论治,具体可从上燥治肺、中燥脾胃、下燥肝肾进行论治,在补阴的基础上,通行三焦之气,以达治疗目的。附典型病例3则以佐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张晓甦教授从中医角度对微炎症的认识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方法]师从张晓甦教授,收集整理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浅析本病病因病机及与微炎症的关系,总结张晓甦教授临床思路、治疗特色,并佐以验案一则以证之。[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患,经证实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微炎症密切相关。张晓甦教授认为肾虚是该病发生的根本,也是微炎症存在的基础,痰湿瘀滞即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与微炎症互为病理基础,两者相互作用,产生恶性循环,加重本病。治疗上,强调先祛痰瘀之邪,方可固本调周,采用补通相合之法,寓补于通,分期论治,结合生活调摄,病而防复,使患者体内痰瘀得消、肾虚得实、炎症因子水平下调,则月候得现,月经如期或孕而有子。所举验案中患者诊断为不孕症,辨证为痰湿瘀滞,治以先燥湿化痰、活血祛瘀,后固本调周、分期论治,平素结合生活调摄,收效甚好。[结论]张晓甦教授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改善其月经情况及内分泌水平的同时,改善其微炎症状态,临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读《黄帝内经》原文,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乃肾气未充、天癸不足为本,痰湿、肝郁为标。饮食不节可伤脾生湿,情志不畅导致肝郁化火。通过脉象"关脉弦实或弦滑""尺脉沉涩",进一步论证,PCOS的诊治当责之于肝、脾、肾三脏,且要辨明标本虚实。临床肾虚为主,又分两大类型:痰湿偏重型和郁火偏重型。治疗以调经为原则,温肾填精、疏肝健脾、化痰散结为主,标本兼顾。主张防重于治,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是防治本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结”理论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从而为临床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指出气结、血结、痰结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临证对于“气结”甚者,多予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行气,气行则血痰自利;对于“血结”甚者,多予桂枝茯苓丸加减以活血化瘀、行气除痰;对于“痰结”甚者,多予苍附导痰丸加减以祛痰利水、行气活血。临证基于“结”理论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分析其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常见于育龄期妇女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综合征。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从中医理论知识,根据PCOS的临床症状来分析其致病的主要机理。认为脾肾两虚为其致病之本虚,湿热、痰湿、瘀血为其标实之象。意在探讨PCOS的病机,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治愈本病。  相似文献   

15.
姜良铎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从医40余年,在呼吸热病、脾胃病、肝病等内科疑难病症的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跟随姜教授门诊10余年,本论文就姜教授近年的临床思路之——从三焦论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国内外也未形成统一而有效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主要以降雄、改善胰岛素抵抗及促排卵为主。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PCOS过程中发挥出独到的优势。该病属中医古籍中有关闭经、不孕的范畴。PCOS的主要特点是卵子不能发育成熟和排出障碍,这与中医的肾虚血瘀之病机相符,补肾活血法为中医治疗PCOS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已成为女性生殖内分泌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发病率为5%一10%,但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药物、使用方案混乱,对远期并发症也缺乏合理的防治措施,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根据相关文献的内容,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演变过程、分类、病因病理机制、中西医治疗四个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小云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为肾虚为本、肝脾失调、痰湿阻络、血瘀经枯,同时强调情志因素影响。治疗以补肾扶脾为要,理气化痰、疏肝祛瘀为辅,并强调治未病、心身同治法的应用,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多囊卵巢综合征调体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体质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起重要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不同证型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调体论治是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总结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方法,从名医经验,补肾调周,临证辨证分型治疗等方面探讨该病的中医治疗现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疗效,对临床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