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探讨古今医家对中风先兆防治的研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医学界能不断继承、发掘、完善中医预防医学理论,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中风先兆的防治中。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未病的涵义,既包括平人,也包括亚健康者,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指导亚健康的临床辨识及干预,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不论是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还是现代的“亚健康”的干预理念,既是积极主动的预防医学观,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这些思想对于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脑血管疾病为中医防控的优势病种,预防医学提出的“三级预防”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相一致。建立健全基于“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对于完善中西医结合体制机制,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体现了预防医学理念,更符合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近几年来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逐步推进。但在推行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健康教育比较薄弱,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理念、优势以及防病治病的道理认知度不高,这对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均有一定的影响。杭州和睦医院自2010年以来,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中医“治未病”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注重养生,有病早治、重视整体,既病防变、全面调理,愈后防复、寓养于治等多方面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策略,以期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为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中医的预防养生。医学之父,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重要的思想理论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慢病防治管理受到世界卫生工作的重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其现代医学的慢病管理有趋于一致之处,在慢病防治管理体系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从而实现“治未病”思想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构建“治未病”IGT干预模式和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息息相关。构建“治未病”IGT、干预模式和评价体系,以中医“治未痛”的理论和实践干预IGT必将给糖尿病的预防带来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探讨中风先兆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探讨古今医家对中风先兆防治的研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医学界能不断继承、发掘、完善中医预防医学理论,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中风先兆的防治中,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美娜  何滨  戴菲  徐芳云 《吉林医学》2009,30(24):3198-319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医学模式MH疾病治疗为主转向人的健康医学为主。这正契合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所谓“治未病”就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医者早已提出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现代预防医学发展方向基本相一致。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在"治未病"上,中医体质辨识便体现出关键的基础作用。从"治未病"的医学发展方向出发,中医体质辨识具有弥补西医体检不足、管理健康以及养生等作用。为了完善未来医疗保健体系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们应当进一步提高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在《金匮要略》中所涉及的范围就有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5个方面。所以,医学有2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从根本意义上讲,医学应该是关于"健康"的学问,而不是关于"疾病"的学问。故而医学关注方向也从"已病人群"的"疾病医学"逐渐向‘"未病人群"的"健康医学"扩展,对疾病的策略从"有病求医"向"预防为主"转变,与中医的"治未病"相一致。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的中医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方式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亚健康,《黄帝内经》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  相似文献   

13.
陆惠光 《中外医疗》2012,31(34):174-175
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更新,使得预防医学成为21世纪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中医"治未病"理论经过历代医学家的发展与丰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独具的诊疗疾病模式在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上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认同。治未病与亚健康状态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该研究就治未病理论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予以综述,探到中医"治未病"理论对调节亚健康状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在中医学的理论渊源与源流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索亚健康的思想起源与中医源流发展,以期为现代亚健康预防医学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开展亚健康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提出亚健康的预防思想导源于《黄帝内经》的治未病学说理论,其中“不治已病治未病”“、救其萌芽”“、刺其未生”“、精神内守”“、不妄作劳”“、气味合而服之”等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为中医针灸临床及养生与食疗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原则。同时中医自汉、唐、明、清各代,从养生、保健、规范生活方式以及临床早发现、早治疗等多方面对亚健康的预防思想与措施进行了发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转变,更重视预防和保健。“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思想,强调人们应重视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达到未病前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在很多慢性病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主要思想,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该文以"治未病"思想为研究内容,从思想溯源、理论内涵、具体运用几方面对"治未病"理论在心系疾病的预防、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治未病”理论引起广泛重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老年病诊疗中的应用,以便其更好地推广,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从糖尿病流行和当前防控策略、发展趋势及瓶颈出发,介绍通过建设糖尿病健康教育平台、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糖尿病防控科研平台打造国家级“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中医调养—技术研究”四位一体糖尿病防控示范基地,以中医“治未病”思想及防治技术为核心,凸显多学科“治未病”教育与康养、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技术研发与专业人才培养并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一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概括,对于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有重要的意义。将"治未病"理念应用于临床,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各个环节进行提前干预。本文将探讨"治未病"理念在社区亚健康人群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学在200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蕴含着诸多行之有效的思想和方法,其中,被认为是中医至高境界的“治未病”,是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治未病”起源于我国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其思想价值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医学理论基础和崇高目标,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