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ITI种植体即刻负重与延期负重行永久修复前牙槽嵴的吸收变化.方法:选择上前牙区植入时最大扭矩大于35的种植体20颗.随机分为两组:即刻负重组10颗,种植体植入后连接临时基台并行临时冠修复;延期负重组10颗,种植体植入放置愈合螺丝延期修复.在两组种植体植入时及1周,2周,4周,8周,16周后,进行X线检查,测量牙槽嵴骨吸收量并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ANOVA).结果:种植体无一失败.牙槽嵴的吸收随时间逐渐增加,即刻负重组和延期负重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讨论:对即刻负重的长期效果应对两组种植体行永久修复后继续观察牙槽嵴的吸收变化.结论:ITI种植体行即刻负重与延期负重于永久修复前牙槽嵴骨吸收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下颌套筒冠固位全颌覆盖种植义齿即刻负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颌无牙颌在种植后即刻进行套筒冠固位覆盖义齿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0例下颌无牙颌患者,术前常规行传统全口义齿修复,在双侧颏孔之间植入4颗种植体,术后当天即刻完成种植体支持的套筒冠固位覆盖义齿修复,均于负重后2、4、8、12、24、48周复诊,检查种植体的稳固性、种植体周龈组织状况,并拍摄X线片观察种植体骨吸收和骨结合状况。结果:10例患者共40颗种植体术后进行即刻负重,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临床检查种植体稳定性良好,种植体周龈组织健康,未见X线连续透射影,无边缘骨吸收,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下颌无牙颌患者,在双侧颏孔间植入4颗种植体,如种植体可获得足够的初期稳定性,即刻采用种植体支持的套筒冠固位覆盖义齿修复是可行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牙区Replace种植体埋入式愈合与非埋入式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采取区段随机化分组方法,将40例患者(95颗种植)随机分为A组(埋入式愈合)和B组(非埋入式愈合),比较种植体负重后1年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变化、牙菌斑、软组织炎症情况以及种植体存留率.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骨组织水平变化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余参数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2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变化A组和B组分别为(0.16±0.46mm)和(0.04±0.35mm),P>0.05,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种植体周牙菌斑聚集及软组织炎症情况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eplace种植系统非埋人式愈合可取得良好的种植体周软、硬组织以及骨整合,疗效良好.非埋入式可以替代埋入式愈合,作为Replace种植体植入的常规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即刻牙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25颗无法保存的牙齿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采用骨引导再生技术16例,采用埋入式愈合技术19例,非埋入式愈合技术6例,在3~8个月后全部完成修复,修复后平均追踪12个月,进行定期的临床和X线片检查。结果 25颗种植体均达到骨整合标准,获得成功,使用良好。复查X线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均小于1.5mm。结论术前认真分析,灵活运用手术技巧,即刻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种植术后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单颗牙缺失,牙槽嵴高度及宽度足够的患者12例,植入种植体,要求种植体植入扭力大于40Ncm,即刻取模,术后3d戴入临时冠,3~6个月后改为烤瓷冠永久修复,定期进行临床及X线片观察,观察种植体的动度、种植体周骨结合情况及边缘骨吸收量。结果12颗种植体均已完成金属烤瓷冠修复,经15~26个月的追踪观察,种植体无一松动或脱落,X线显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植入后1年种植体周骨高度丧失(0.75±0.22)mm。结论若缺失区骨质情况良好,单牙种植即刻修复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采用即刻种植即刻负重方法进行单颌种植总义齿修复的短期疗效.材料和方法:8位临床需拔除单颌所有牙齿的患者,在拔牙同时植入种植体,于种植后即刻或3天内完成种植过渡义齿修复,分别采用单颌固定总义齿或套筒冠固位的种植覆盖义齿.种植后3~6月行永久修复.即刻修复体戴入时及半年后行X线检查,观察种植体周骨水平的变化.结果:8位患者共植入42颗种植体,3例行即刻种植固定总义齿修复,5例行套筒冠固位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即刻种植及即刻修复完成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期内无种植体丧失,所有义齿均行使功能良好.植入后6个月种植体周平均边缘骨吸收0.55mm.讨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明显缩短患者无牙时间,易于为患者所接受,为保证成功率,需严格遵循相应的原则.结论:即刻种植即刻负重单颌种植总义齿可取得满意的短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Replace Implant System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ReplaceImplantSystem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ReplaceImplantSystem进行延期或即刻种植。采用埋入式二次手术方式 ,对72例患者植入90枚种植体 ,金属烤瓷冠修复 ,临床随访观察3年。结果 :种植体成功率100% ,种植体周齿槽骨水平吸收<0.2mm/年 ,烤瓷冠崩瓷4颗 ,固定螺丝钉松动1颗 ,种植体周围龈炎11颗。结论 :ReplaceImplantSystem适用于常见的牙列缺损的延期或即刻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颌无牙颌在种植后早期进行杆卡固位覆盖义齿修复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8例下颌无牙颌患者,在双侧颏孔之间植入4颗种植体,术后即刻印模转移,1周内完成种植体支持的杆卡固位覆盖义齿修复,均于负重后1、3、6、12个月复诊,之后每12个月复诊一次,检查种植体的稳固性、种植体周龈组织状况,并拍摄X线片观察种植体骨吸收和骨结合状况。结果:8例共32颗种植体早期负重,追踪观察12~48个月,平均观察26个月,种植体无松动或脱落;种植体周龈组织健康;种植体周未见X线透射影;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0.5~1.2mm,平均0.7mm;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下颌无牙颌患者,在双侧颏孔间植入4颗种植体,如种植体可获得足够的初始稳定性,即刻采用种植体支持的杆卡覆盖义齿修复是可行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牙列缺损患者无咬合接触的即刻负重与早期负重的牙种植体,在植入3年后的种植体失败、修复体失败和影像学骨水平的变化。材料和方法:80位牙列缺损的患者被选定行两种种植体支持式的即刻修复,2个月后,随机分配行即刻负重(试验组)或早期负重(对照组),每组有40位患者。本研究中种植体植入时的扭矩必须大于30Ncm。在试验组中,种植体戴入无咬合接触的暂时修复体。在对照组中,愈合基台连接种植体非埋植型愈合。术后2个月,最终修复体达到完全咬合接触。结果变量为负重3年后的种植体失败、修复体失败、并发症和影像学骨水平种植后的变化。试验采用盲法评估。结果:81颗种植体即刻负重,80颗种植体早期负重。2位即刻负重组患者与1位即刻负重组患者在3年后失访。无植入失败。2位即刻负重组患者和1位早期负重组患者发生了并发症。两组患者36个月后的骨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67:均数差为0,2mm;95%的可信区间为-023~0,63)。即刻负重种植的骨吸收0,90mm(95%的可信区间为0.63~1.17),早期负重种植的骨吸收1.10mm(95%的可信区间为0.81~1.39)。结论:如果达到足够的初始稳定性,观察在部分牙列缺损的患者中植入3年后,即刻负重与早期负重的失败率、并发症和骨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部分牙列缺损患者无咬合接触的即刻负重与非埋入式早期负重的牙种植体在植入5年后种植体周围的骨及软组织水平。材料和方法:52位患者随机分布于意大利的5家私人诊所:即刻负重组25位患者,早期负重组27位患者。即刻负重组要求单个种植体植入时的扭矩大于30Ncm,多个种植体植入时的扭矩大于20Ncm。即刻负重组在种植体植入48h内戴入无咬合接触的临时修复体。2个月后,临时修复体恢复至完全咬合接触。早期负重组在种植体植入2个月后完成临时修复体。种植体植入8个月后戴入最终修复体。采用非盲法评估修复体、种植体的失败以及生物学及修复并发症。应用盲法评估种植体周围骨及软组织水平。结果:52颗种植体即刻负重,52颗种植体早期负重。早期负重组有一位患者在1年后失访。即刻负重组有1颗种植体在植入2个月后失败。只有早期负重组的一位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医源性的种植体周围炎)。两组患者在2、8、14个月及4、5年后种植体周围均发生了渐进性骨吸收并呈现统计学显著性意义。5年后.2组患者种植体周围平均发生了12mm的骨吸收。两组之间在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及软组织吸收水平上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5年后,只有即刻负重组的种植体唇侧软组织较基线处发生了0.2mm的吸收,该基线是在种植体植入8个月后戴入最终修复体时所确定。结论:在口腔维护良好的患者,即刻负重及早期负重5年后并发症都不常见,种植体周围组织能保持健康及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