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家港市0~2岁系统管理儿童营养性贫血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张家港市区儿保门诊系统管理的2000年出生的婴儿进行了贫血监测分析。结果 807名系统管理儿6月龄、1岁、2岁时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91%、19.60%和11.25%,混合喂养和辅食添加过晚者贫血患病率分别高于母乳喂养和捕食添加及时者。提示进一步提高4足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是预防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宝安区福永街道0~2岁儿童营养性贫血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爱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3):275-275
贫血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尤以婴幼儿阶段发病率较高,绝大多数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使小儿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深圳市某镇 0~2 岁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情况,作者对辖区内2001年出生的婴儿进行了追踪监测,现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辖区内 2001 年 1 月 1 日~12 月 31 日出生,并在本街道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健康婴幼儿。1.2 方法 按《儿童保健管理手册》进行系统管理,并认真做好喂养咨询记录;分别在6 月龄、1 岁和 2 岁健康检查时,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 20μg,应用北京产 622 型血红蛋白计数仪进行测定。1.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0~6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结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检查的137例0~6岁儿童的临床资料,按照《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防治方案》的标准,用SPSS 12.0对血红蛋白进行统计分析其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对检查出缺血性贫血的患儿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结果 137例儿童中有5例检测出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6%。其中0岁组和1岁组缺铁性贫血的比例最高,与其他各种有显著性差异,P>0.05。5例患儿经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该组儿童的整体营养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应该加强科学指导,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2003年12月,广饶县妇幼保健院按照“四,二,一”体检的要求,对城镇5438名0~6岁儿童进行健康查体过程中,按照年龄分组对营养性贫血、Vit 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聊城市城区托幼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情况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 1994~ 2 0 0 3年托幼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率 1994年为 5 0 43 % ,2 0 0 3年为 2 3 2 7%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降低。 [结论 ]聊城市城区托幼儿童贫血患病率仍较高 ,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聊城市城区托幼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3年托幼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率1994年为50.43%,2003年为23.27%;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降低。[结论]聊城市城区托幼儿童贫血患病率仍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摸清本地区儿童贫血的相关因素,以制定干预措施,降低贫血率。方法对2010年出生,连续经过门诊3年系统管理的儿童,分别在6月龄、18月龄、30月龄3个年龄段测定血红蛋白并进行分析。结果小儿贫血率6月龄18月龄30月龄,影响3个年龄段贫血的原因及次序各不相同,其中影响6月龄儿童贫血的原因依次为巨大儿、超重和肥胖;影响18月龄儿童贫血的原因依次为巨大儿、超重和高龄产妇;影响30月龄儿童贫血的原因依次为超重、巨大儿、早产。结论预防儿童贫血应从孕期开始,妊娠期妇女应注意摄入含铁食物,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辅食,以预防小儿贫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我站地段儿童营养性贫血状况及患病原因,我们于1997年2月 ̄3月对地段内散居儿童进行了一次贫血调查。按WHO的标准诊断贫血,Hb采用氰化高铁法。结果:0 ̄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2.48%;其中以1岁以内婴儿患病眩最高63.58%;1 ̄3岁患病率55.36%;4 ̄6岁患病率为27.96%。小儿营养性贫血严重地危害着小儿的身体健康,是小儿防治的“四病”之一。我地段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为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农村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情况我国农村学龄前儿童(0—5岁)贫血患病率较高。1990年全国儿童营养监测与改善项目的101个县基线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儿童的营养贫血患病率平均为38.12%最高为67.08%。最低为13.47%。贫血患病率以6个月-1岁儿童最高,在50%—54.12%,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患病率有明显的降低趋势。6个月-1岁儿童贫血患病率高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贫血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的4个区(县)中的12个社区(乡)的2138名3岁以下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结果 乌鲁木齐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9.98%,男童和女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0.32%和2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2,P>0.05);小于6月龄、6 ~12月龄、1~2岁和2~3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8.02%、39.44%、32.79%和2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9,P<0.01);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8.04%、33.10%、25.74%和3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495,P>0.05);城区、农村和牧区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9.18%、20.80%和3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618,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蔬菜的摄入比例、肉类的摄入比例、母亲贫血是儿童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是牧区,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改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1.
儿童营养性贫血血清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性贫血与造血相关血清微量元素Fe、Cu、Zn、Pb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轻度、中度营养性贫血患儿的血清铁、铜、锌、铅含量,并与98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Hb与Pb含量呈负相关(r=-0.37,P﹤0.01),与Zn呈正相关(r=0.20,P﹤0.01);贫血组儿童较健康儿童血清Fe、Zn含量低(P﹤0.01),而血铅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诊治儿童营养性贫血时应注意相关微量元素水平的检查与合理膳食搭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调查了441名7-12岁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48.5%,其中轻度营养性贫血占98.6%。通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比检测贫血组和对照组,发现贫血组儿童体液免疫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低,特别是IgA、IgM差别显著。说明血红蛋白含量对免疫球蛋白水平有一定影响。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对身体素质差,反复出现感染的儿童,应考虑有无营养性贫血。 相似文献
13.
绵阳市社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性贫血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营养性贫血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为了解绵阳市社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动态,2006年6月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在绵阳社区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5岁以下儿童营养性贫血入户调查。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绵阳城区随机抽取红星街、富乐、南山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调查5岁以下 相似文献
14.
无锡县通过对3月—7岁儿童4次横断面调查及3次干预、使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由40.86%下降到20%左右,IDA由16.78%下降到10%以下,Hb值均值上升7.4 g/L 不同干预措施的比较表明,健康教育组和铁剂预防组效果最为显著,开展健康教育、科学指导膳食是长期群体防治小儿营养性贫血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重要措施。在开展科研的同时注重了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在全县建立了贫血防治监测系统,1岁以内儿童贫血监测率达93.67%,健康教育工作也在试点乡以外地区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15.
1774例学龄前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卫芳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5(11):48-48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儿童中患病率较高。在儿保工作实践中发现学龄前儿童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亦比较多见,遂于2000年高邮市城区1774名3~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调查。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对本市城区3~7岁学龄前儿童,在入园入托体检过程中进行调查。儿童总数1774人,男865人,女909人。1.2 方法 取左手无名指端血样,应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定陶县部分7岁以下儿童营养性贫血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定陶县部分7岁以下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状况,为群防群治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850名0-7岁儿童的Hb与RBC,计算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分析儿童贫血患病率。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平均为66.47%,其中以1.2岁儿童患病率最高83.96%,贫血类型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为主,且多为轻度。结论 1—7岁儿童贫血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添加辅食不及时,儿童偏食及新鲜蔬菜和大豆等含铁及抗坏血酸食物摄入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晓丽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4):345-346
目的:了解0~6岁儿童贫血情况,为婴幼儿贫血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调查本院儿科门诊就诊患儿8184例的末梢血常规,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贫血患病情况。结果男童贫血发生率(3.6%)略高于女童(3.1%),均以轻度贫血为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贫血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个月婴儿贫血发生率最高(10.1%),以后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结论婴儿期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时添加辅食,可有效降低儿童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0~2岁儿童贫血情况和病因,为婴幼儿贫血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辖区759例进行系统管理的0~2岁儿童采左手无名指末梢血20μl,运用迈瑞BC-26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社区0~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4.49%,0岁组患病率为20.46%,1岁组患病率为13.68%,2岁组患病率为5.26%,各个年龄组别间贫血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中海贫血患病率为2.37%。结论:贫血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尤以6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为重;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不合理是造成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原因。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贫血的预防应及早开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哈萨克族1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2010年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汉族儿童100名,维吾尔族儿童100名,哈萨克族儿童100名,对随机抽取的儿童进行血液检测,并对受检儿童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母亲贫血史、生育史、母乳喂养史、儿童疾病史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哈萨克族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高于汉族和维吾尔族儿童(P<0.05)。哈萨克族儿童易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其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母亲贫血史、生育史、母乳喂养史等有关。结论:哈萨克族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应积极改善儿童的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及时为儿童添加辅食,合理营养,注重母亲孕期保健,重视儿童的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5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目的根据中国食物营养监测系统15年监测结果,对5岁以下儿童的贫血状况进行分析。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6个月至6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小于110克/升的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采用氰化高铁法和HemoCue法(血红蛋白测定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对于海拔1000米以上至3000米的点的贫血标准进行调整,并计算贫血率。通过同时测定儿童与母亲血红蛋白值的方法,研究儿童贫血与母亲贫血的关系。结果1992~2005年间中国城市、农村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在16%~20%之间徘徊,没有显著改善;儿童贫血率随年龄变化,6~12月是患病高峰;对于儿童贫血,母亲贫血的相对危险度为2.31;儿童贫血会造成腹泻病的增加;4~23月儿童贫血与母亲贫血、母乳喂养、辅助食品添加有关,24~59月儿童贫血与母亲贫血和儿童生长迟缓有关。结论必须采取有效行动,同时改善儿童贫血和母亲贫血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