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前对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70名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进行调查,每人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结果85.6%的护生在学校学习过职业防护知识,95.9%的护生实习前注射过乙肝疫苗,85.8%的护生表示为患者抽血、注射时关注患者是否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对针刺伤、抗肿瘤药物、艾滋病防护知识了解的愿望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对三者的学习兴趣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3)。结论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仍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的认知和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方法对5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针刺伤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结果77.8%的护生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52.0%护生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概率大;69.8%的护生认为针刺伤后最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59.0%的护生对针刺伤持“无可奈何”的态度,78.8%的护生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非常可怕,但无可奈何”。结论大多数(94.9%)实习护生针刺伤后心理状态为非常害怕且消极无奈,可能原因为意识到针刺伤的巨大危害性、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以及受伤后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少数实习护生对针刺伤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3.
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75,自引:11,他引:75  
王红红 《护理研究》2002,16(6):331-333
为了解实习护士职业防护现状,采用问卷对215名实习护士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知识、职业防护行为及医疗锐器刺伤发生率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知识、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手套使用情况、污染针头的处理、洗手技术、医疗锐器刺伤及其处理。结果:护生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防护措施不力,有48.8%的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未接种乙肝疫苗,在做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的频率低。护生在操作中被针刺伤率达72.6%,与针刺意外相关的操作有将针头套回针帽、处置用过的针头、注射及冲洗针头时。提示,为避免护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对她们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培训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实习护生针刺伤后处理情况及防护知识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后处理情况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06名完成10个月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77.88%的护生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后93.83%的护生不知道标准处理方法;不知道标准预防的护生占83.65%。结论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后处理不正确,应该引起卫生行政管理机构、护理教育部门、实习医院护理管理者和带教老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提高防护知识和技能.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伤害。[方法]岗前教育加强了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对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结果]2007届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正确百分率,针刺伤发生次数,发生损伤后上报率比2006届实习护生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岗前进行系统的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对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具有重大意义,定期时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干预对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吴莉刘义兰  阮满真 《护理研究》2007,21(10):2718-2719
加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是降低护士职业伤害、预防感染、保障护士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由于实习护生操作不熟练,缺乏实践经验及自我防护意识,针刺伤发生率较高。据报道,实习期间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93.3%,因此,我院在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前,集中进行强化训练。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护生职业防护认知及培训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培训需求,为开展系统的临床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护生对职业伤害定义、物理性职业伤害、化学性职业伤害知识和常见职业伤害的认知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84.8%的本科护生和70.7%的大专护生表示对医院职业防护相关规定不了解。[结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认知度及需求存在差异,职业防护培训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医院应当通过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增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程霞 《当代护士》2014,(9):9-11
综述了实习护生针刺伤现状和目前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自我防护措施,现状包括针刺伤发生率高、针刺伤后未处理或处理不及时、戴手套和回套针帽情况等。自我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针刺伤防护观念;树立全面的管理观念,增强防护意识;实习前和实习过程中进行技能培训,规范各项技术操作;重视护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干预,尽快建立职业防护法;建立针刺伤登记报告制度,完善伤后支持系统。为今后针对减少实习护生针刺伤而实施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针刺伤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自我防护意识,处理程序知晓情况等,以引导护生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护生身心健康。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2012年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习的120名护生针刺伤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为76.7%,其中87.6%为污染针头。64%的针刺伤发生在回套针帽和整理用物时,其中只有6.7%的护生向预防保健科报告。结论 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实习护生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意识薄弱,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通过必要的正性强化方法,养成安全操作的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临床职业防护教育对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的影响。[方法]2007级大中专护生未接受过临床职业防护教育,2008级大中专护生接受临床职业防护教育,分别在护生实习结束返校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08级护生针刺伤和安瓿割伤发生率、发生次数明显低于2007级(P<0.01或P<0.05),接受防护教育的程度2008级护生高于2007级(P<0.01)。[结论]加强护生临床职业防护教育,能降低护生锐器伤的发生,提高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但护生职业防护教育,需学校、医院、社会各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护生的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不同学历护生对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的认知和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不同学历实习护生对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的认知情况和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方法参考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和防护要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05年3月随机抽取医院152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学历护生对抗肿瘤药物的认知情况,以及对戴手套、口罩和正确处理医疗垃圾等防护措施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抗肿瘤药物防护知识的学习兴趣、掰安瓿时是否垫纱布、配制和使用抗肿瘤药物后是否及时洗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专护生对防护知识的学习兴趣、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最低。结论必须加强对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狠抓临床带教管理,强化防护措施的检查和监督工作,重点检查大专护生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尽量减少实习护生抗肿瘤药物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及需求,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全日制临床实习护生360人,对其职业防护知识、开设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的需求及建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总体水平为5~13分,平均(9.33±1.62)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实习医院等级和护生的文化程度是职业防护认知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已有职业防护知识主要来源是学校教育占59.4%;认为开设职业防护课程非常必要占60.5%;希望获得职业防护知识的途径前3项依次为学校教师将相关知识融入教学占43.7%,希望实习前接受相关教育占30.8%,希望危险操作前得到临床老师提醒占16.2%;希望了解职业防护知识的领域依次为生物性危害与防护占46.5%,化学性危害与防护占30.3%,心理性危害与应对占12.0%,防护用具的使用占9.5%,物理性危害与防护占1.7%.结论 上海市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认知存在误区,教育需求强烈,应大力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保障护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强岗前培训期对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在预防和减少针刺伤中的作用,为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实行“对护生岗前培训期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制度前后的两批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在是否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的原因、标准预防认知情况、针刺伤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是否了解针刺伤后的处理方法及是否报告六个项目上进行调查对比。结果制度实行前的护生中:有186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高达94.9%;制度实行后的护生中:仅有36名护生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18.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2,P〈0.01)。结论重视和加强对护生岗前培训期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是预防护生针刺伤的有效方法。加强对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管理,强化护生针刺伤报告制度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陈娟英  张菊明  吴晓梅   《护理与康复》2021,20(12):93-95
目的 观察《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手册》在护生职业防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3-11月实习的62名护生设为对照组,2018年4-12月实习的62名护生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岗前培训;观察组通过自行编写的《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手册》开展职业防护强化教育,评价两组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水平、知晓情况和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生职业防护理论知识平均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药物溢出处置流程、职业暴露上报流程、针刺伤局部处理、手卫生指征、标准预防概念及标准预防对策等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手册》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生的标准预防认知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减少针刺伤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情况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某校2002级实习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及发生情况,为制定实习护生职业防护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级184名实习护生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实习护生中82.6%曾被针刺伤,发生两次以上的占64.5%,共受伤324人次,被污染针头刺伤的占71.0%,被安瓿割伤的占65.8%;发生针刺伤后正确处理者占5.3%;认为针刺伤可感染HIV、HBV、HCV者占6.5%;防护知识来源于临床带教老师的占72.2%;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不戴手套的占44.5%,49.5%未接种乙肝疫苗。结论: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防护意识淡薄,应对护生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护生针刺伤的认知程度及其对防护知识教育的需求,探讨可行的职业防护教育模式。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本科、大专、中专各50名实习生在实习中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护生中,认为被针刺伤有必要向上级汇报的本科生占70.0%,大专生62.0%,中专生36.0%;知道针刺伤可能并发的主要感染的本科生占82.0%,大专生80.0%,中专生64.0%;认为有必要接受系统防护知识教育的本科生100%,大专生100%,中专生70%。结论护生对针刺伤的认知需要加强,尤其是中专护生;不同学历护生都认为有必要接受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且对教育的具体形式等需求无显著性差异,更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说教。  相似文献   

17.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育珊 《护理研究》2008,22(36):3298-3299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提高防护知识和技能,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伤害.[方法]岗前教育加强了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对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结果]2007届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正确百分率、针刺伤发生次数,发生损伤后上报率比2006届实习护生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岗前进行系统的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对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具有重大意义,定期对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干预对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为护生进行职业防护教育的最佳时机和有效方法,以改善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从而有效防范医疗护理工作中带来的职业危害。方法:对2007年护生(对照组)按照往年的实习带教计划安排实习,将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列入科室带教计划,由各位带教老师负责完成;对2008年实习护生(观察组)采用新的实习带教计划安排实习,将职业防护教育内容纳入到岗前培训环节,由院级护理教员集中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讲解和防护技能的操作演示,并针对职业损伤的易发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对实施前后两届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和锐器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生实习后对职业防护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习期间医疗锐器伤的发生率和人均损伤次数明显下降。结论:护生在临床实习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做法,使护生在接触临床前及时补上了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教育的课程,是降低护生职业伤害、提高自身防护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对汞危害的认知程度及对汞外溢的处理方式,为本科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0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有关汞危害的认知及对汞外溢处理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仅22%的本科实习护生知道汞的危害性,仅有8%的护生知道人体摄入汞的主要途径,15%左右护生能正确处理体温计、血压计外溢的汞。[结论]学校和医院应加强汞危害职业相关知识教育,增强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减轻外溢汞所造成的危害,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实习阶段、教育程度和不同等级医院护生对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在护生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盐城地区8所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的344名实习护生进行实习前、初、中、末期职业防护认知现状调查。结果不同实习阶段护生对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本科实习护生在职业认知与防护方面优于专科、中专实习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74、54.37,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实习护生职业认知与防护知晓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6、8.85,P〈0.05或P〈0.01)。结论学历及实习医院级别越高,实习时间越长,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越强。但护生职业防护执行力普遍较差,需加强学校和实习医院职业防护教育和培训,加强对护生职业防护执行力的督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