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24-1925
收集2014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0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01例(322只眼)纳入2.2mm角膜切口Phaco+IOL植入术组(微切口组);201例(256只眼)纳入传统3.0mm角膜切口Phaco+IOL植入术组(小切口组)。于术前,术后24h、1w、1个月收集患者干眼症量表评分,无麻醉下Schirmer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小切口组较微切口组在术后24h、1w时,干眼症状评分增加,SIT延长、BUT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SIT、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mm角膜微切口Phaco+IOL植入术在术后早期及长期的观察中泪膜稳定性高于传统3.0mm小切口Phaco+IOL植入术,是干眼症等人群的理想白内障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泪膜的改变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5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拆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1 、7 、30 、90 d患者的主观感觉、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干眼仪检查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与术前相比,术后1 、7 、30 d术眼干燥、异物感、烧灼感加重,BUT缩短,干眼仪检查等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90 d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泪液分泌量比术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30 、90 d接近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泪膜可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泪膜稳定性大幅度下降,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加,同时泪膜脂质层形态也受到明显破坏,致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干眼症状.术后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泪膜的损伤和缓解眼部不适等干眼症状,提高其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泪膜的改变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5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拆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1、7、30、90 d患者的主观感觉、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干眼仪检查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与术前相比,术后1、7、30 d术眼干燥、异物感、烧灼感加重,BUT缩短,干眼仪检查等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90 d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泪液分泌量比术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30、90 d接近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泪膜可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泪膜稳定性大幅度下降,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加,同时泪膜脂质层形态也受到明显破坏,致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干眼症状。术后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泪膜的损伤和缓解眼部不适等干眼症状,提高其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方法:本研究包括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患者78例(116眼),非糖尿病患者69例(116眼),所有患者术前采用OrbscanⅡ和Tomey Al-3000型A超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Topcon Sp2000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计进行角膜中央部位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d所有患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87眼角膜透明进行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进行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中央内皮细胞的计数。结果:OrbscanⅡ和A超法测量都表明两组患者的术前角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糖尿病组的角膜厚度已经和术前相近,和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非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d角膜透明的糖尿病组(34眼)和非糖尿病组(54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术后第1天的角膜厚度的测量可以作为对术后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的评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对泪膜的影响及干眼的发生。方法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及对照组(单纯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d、7d、30d及90d进行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mer Ⅱ test,Sit)调查。结果两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1d.7d、30d干涩、异物感加重,与术前比较BUT明显缩短,SIt分泌增加,FL染色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30d、90dBUT及SI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可致泪膜稳定性下降,部分患者泪膜比术前更加不稳定。因此术后补充人工泪液,促使泪膜功能恢复,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超声乳化吸除术,观察组采取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内皮细胞数目与眼压水平。并将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依照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分组,分为<0.05组(n=17),0.05~0.2组(n=56),>0.2组(n=27),分析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单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多因素。结果 手术后,两组视力<0.05患者比例均较手术前减少,视力>0.20患者比例均较手术前增加,且观察组视力<0.05患者比例为17.00%,低于对照组(34.00%),视力>0.20患者比例为54.00%,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8.
9.
项丽敏  庄槿 《当代护士》1997,(11):23-23
白内障是我国最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目前唯一的方法是手术治疗,因而白内障复明手术已列为残疾人三项康复任务之一。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已推广和普及的同时,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团术后反应较轻.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我院华山-江湾眼科联合诊所开展了这项手术,使白内障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现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曲率的影响。方法:白内障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采用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用IOLMaster5.2系统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的角膜曲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白内障手术切口对手术后角膜曲率的影响大小,从而比较两种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角膜曲率变化为降低(4.72±1.21);B组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角膜曲率变化降低(4.47±1.15)。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能避免形成更多的医源性散光,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饮食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性随机饮食护理,干预组在一般饮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通过比较2组患者糖尿病饮食知识的知晓率、行为变化情况来评估饮食行为干预的效果。结果 2 d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饮食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可使其掌握糖尿病饮食知识并建立科学的饮食行为,这对控制糖尿病病情、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达格列净后对血电解质(血钠、血钾、血钙)、尿电解质(24小时尿钠、24小时尿钾、24小时尿钙)、尿渗透浓度及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评估用药后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本部院区内分泌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103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观察用药24周后患者血电解质、尿电解质、尿渗透浓度及其他代谢指标较基线和对照组的变化以及评估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24周后,试验组的尿电解质、尿渗透浓度水平较基线及对照组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糖参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24小时尿蛋白、体重指数(BMI)、体重水平较基线及对照组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电解质、尿p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较基线及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联合应用达格列净治疗,可有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减轻体重、减少尿蛋白等多重获益,虽然会引起尿电解质增多及尿渗透浓度升高,但血电解质水平无明显改变,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使用上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幽门螺旋杆菌(H. pylori)感染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79例,根据13C呼气试验检测H. pylori结果分为两组,H. pylori阳性(H. pylori+)组108例,H. pylori阴性(H. pylori-)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指标。结果 T2DM患者中H. pylori感染率为60.3%。两组之间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未使用胰岛素降糖者)、空腹C肽、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肌酐、是否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 pylori-组比较,H. pylori+组患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率较高(P<0.01),男性患者较多(P<0.01)以及较高水平的总胆固醇(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H. pylori+组患者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H. pylori-组(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率增加(P<0.05)。结论 H. pylori感染对T2DM患者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存在影响,应积极推荐在T2DM患者中筛查和根除H. pylo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FGF-21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治疗组)口服罗格列酮,4 mg,1次/d,疗程12周。另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FBG、2hBG、HbA1C、FIns、2hIns、血脂、FGF-21等生化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GIR。结果治疗组治疗前FBG、2hBG、HbA1C、FIns、TC、LDL-C、FGF-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FBG、2hBG、HbA1C、FIns、TG、TC、LDL-C、FGF-2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GIR为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FGF-21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88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试验组予以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进行治疗。随访16周,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tL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及脂肪因子水平,并计算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后,2组HbAlc、FI)G、2hPG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HbAlc≤6.5%的患者分别为34例(82.9%)和24例(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组FINS、HOMA—IR及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且试验组各指标降低及升高幅度略大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未见低血糖事件及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滓力达颗粒与二甲双胍联用可协同降低血糖,提高血糖达标率,2者对血浆瘦素、脂联素水平的调控是其纠正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抗阻-有氧联合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的作用,为2型糖尿病患者训练提供最佳方案。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高抗-有氧联合训练组16例(A组)、低抗-有氧联合训练组16例(B组)、空白对照组10例(C组)。三组患者均予相同的降糖、降脂等基础治疗,疗程均为8周。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ISI)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A、B两组患者的FBG、2h PBG、Hb A1c及ISI水平较C组均出现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在改善FBG、2h PBG、Hb A1c及ISI水平方面更加显著(P0.05)。结论高抗-有氧联合训练及低抗-有氧联合训练都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但低抗-有氧联合训练对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治疗效果要优于高抗-有氧联合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分为运动疗法组(65例)和非运动疗法组(52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下,运动疗法组进行运动治疗6个月,对照组不进行运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运动疗法组低切变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与运动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GHbAlc)控制在不同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特点,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例113例,按GHbAlC不同水平分为:A组(33例,控制良好)、B组(40例,控制一般)、C组(40例,控制不佳)。同时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D组)。分别检测GHbAlC、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流变相关指标除血细胞比容在四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外(F=0.08,P=0.970),其他指标在四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LSD-t检验方法分析结果:血流变指标除血细胞比容外A、B、c组均明显高于D组(P〈0.05);采用sN-K检验方法进行组闯分析:除全血高切、中切黏度、血沉方程K值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RBC刚性指数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变形指数及三酰甘油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各指标不同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不同GHbAlc水平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度拉糖肽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口服维生素D3、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度拉糖肽皮下注射,0.75 mg,每周1次。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糖代谢指标(FPG、2hPG、HbA1c)、骨质疏松相关因子(BMD、OC、P1NP、β-CTX)及骨代谢指标(ALP、BAP、OPG),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相关因子均得到了改善,且观察组的BMD、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β-CTX、P1NP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度拉糖肽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血糖,并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情况,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