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1994年8 ̄10月在云南省陇川县18 ̄29岁男性青年断面调查中发现的静脉吸毒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观察期为1991年1月1日至1994年8月1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具行为的决定因素。在回顾性队列研究期间,静脉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具的年新发生率平均为1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民族以外的其它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及婚前(婚外)性行为,对静脉  相似文献   

2.
以1994年8~10月在云南省陇川县18~29岁男性青年断面调查中发现的静脉吸毒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观察期为1991年1月1日至1994年8月1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具行为的决定因素。在回顾性队列研究期间,静脉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具的年新发生率平均为1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民族以外的其它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及婚前(婚外)性行为,对静脉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具的发生无预测作用,而景颇民族则是合用注射器具的主要危险因素(OR=5.8,95%C.I.2.5~13.8),其人群归因危险度为58.5%。我们认为,对于景颇族静脉吸毒者中很高的合用注射器具行为需要进一步研究。针对合用注射器具行为的HIV预防性干预工作,应以景颇族静脉吸毒者为主要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社区注射吸毒人群HIV和HCV发病率。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以当地的清洁针具交换点为平台,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社区注射吸毒者200人作为研究对象。队列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评估,调查高危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情况,并采集血样进行HIV和HCV血清抗体检测。采用开放队列,每12个月队列开放1次,补充研究对象至200人。结果 社区吸毒人群队列随访5年,共招募社区注射吸毒者231人,5年随访率为82.0%(164/200)。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第5年尚未发现HIV阳转。研究队列共有89名HCV阴性注射吸毒者,观察总人时为384.6人年,HCV发病率为0.26/100人年。结论 该地区社区注射吸毒人群HIV和HCV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需继续在吸毒人群中采取有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控制该人群HIV传播。  相似文献   

4.
1994年对云南省瑞丽等地HIV感染者定群研究及KAP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4年对已建立两年的吸毒者HIV感染定群研究现场──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陇川县及潞西县再次进行追踪调查,共调查吸毒者522名,全部采集了血样,其中1992年和1993年进入定群研究的静注毒品HIV阴性者分别为26名及39名,检测结果10名血清转呈阳性。瑞丽市、陇川县及潞西县静注者血清阳转率(/百观察人年)分别为25.0%、16.3%及0.0%。1994年新进入定群研究的静注者中有105名采集到血样,发现IIIV阳性46名。瑞丽、陇川及潞西的HIV感染率分别为61.8%、38.5%及0.0%。本次对522名吸毒者进行KAP调查结果显示,民族、职业、文化程度与HIV感染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潞西县HIV阳性率低,可能与以汉族为主、文化程度高、很少去缅甸有关。  相似文献   

5.
HIV流行和发病趋势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静脉注射吸毒者和异性恋者进行队列研究,以检测HIV发病和持续流行趋势中的性别差异。持续流行情况和发病率分别用Logistic和Poisson回归建模计算。研究对象包括5948名静脉注射毒品者和13343名异性恋者。女性静脉注射吸毒者和女性异性恋者HIV流行情况更严重。静脉注射吸毒者的男女发病率每年下降11%,但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HIV年发病率女性异性恋者高于男性异性恋者,年下降率为21%。HIV流行和发病趋势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栖霞县宫颈癌死亡率与出生队列分析李会庆金世宽吴凡以栖霞县1970~1994年连续25年的资料,采用年龄、时间和出生队列定量(APC)的分析方法,分析三因素与宫颈癌死亡率变化的关联,为病因研究提供假说。1.资料与方法:按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编写的《死亡情...  相似文献   

7.
云南某县男性青年HIV感染危险行为与知识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男性青年HIV感染危险行为特征、HIV/AIDS知识水平和自觉HIV感染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1994年对云南省某县82个村的18~29岁男性青年进行了断面调查。调查对象的人口特征、行为和知识水平资料,由调查员用匿名调查表收集。结果共调查1548人,发现433名吸毒者,其中192人为静脉吸毒者。静脉吸毒者中合用注射用具很普遍(73%)。吸毒者的婚前/婚外性行为是非吸毒者的4倍,仅2.5%的婚前/婚外性行为用了安全套。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对HIV/AIDS一无所知。结论有助于HIV传播的因素在该地的男青年中很普通,建议尽快开展预防HIV/AIDS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女性吸毒者特点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吸毒者近年呈上升趋势。深圳市宝安区戒毒所自1991年开始接收戒毒学员,其中各年度女性吸毒者占比例分别为0%(1991年),11%(1992年),10%(1993年),13%(1994年),21%(1995年),26%(1996年),29%(199...  相似文献   

9.
中国发生艾滋病毒感染流行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1985年,我国报告的首例艾滋病(AIDS)病人是外国旅游者,到1989年,在云南西南边境地区吸毒者中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流行。1994年起,在我国其他地区报告的HIV感染者明显增加,截至1997年10月,我国共报告HIV感染者8303...  相似文献   

10.
某陶瓷厂工人癌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调查了湖南界牌陶瓷厂2345例工人1972-1994年的死因,追访到1994年底,共死亡393人,全死因标化死亡率不比全国居民平均水平超高,队列研究不支持接尘与全癌,肺癌,肝癌及胃癌有关,但陶工尘肺患者中,除肺癌死亡较多外,其它恶性肿瘤未见高发。病例对照研究不支持接尘及尘肺与肺癌及肝癌相关,仅提示吸是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某县国性青年吸毒现象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吸毒现象,于1994年8~10月对云南省某县82个自然村或生长队的18~29岁男性青年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548人,发现吸毒者433人,吸毒率28%,绝大多数吸毒者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吸毒,且新吸毒人数逐年上升,景颇族的吸毒率显著高于汉族和傣族,文化程度与吸毒率呈反向剂量反应关系,吸烟,饮酒和有婚前/婚外性行为男青年的吸毒率显著高于没有这些因素的青年;而且,吸毒率与累计吸烟量和累计饮酒量  相似文献   

12.
橡胶工人恶性肿瘤队列研究中的记录联动李克俞顺章在对上海市大中华橡胶厂恶性肿瘤前瞻性队列研究中,为了解队列成员恶性肿瘤死亡的有关信息,将队列数据库与上海市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库相联接,结果如下。材料:研究队列于1972年建立,随访至1995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社区注射吸毒人群队列的建立和保持方法。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以当地的清洁针具交换点为平台,招募社区中的注射吸毒人群2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队列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评估,调查高危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情况,并采集血样进行HIV和HCV血清抗体检测。采用开放队列,每12个月队列开放1次,补充研究对象至200人。结果 社区吸毒人群队列随访3年,共招募社区注射吸毒者229人。随访率6个月为93.0%(213/229)、12个月为92.1%(211/229)、18个月为91.7%(200/218)、24个月为87.2%(190/218)、30个月为86.0%(172/200)、36个月为86.0%(172/200)。结论 社区注射吸毒人群队列具有较高的随访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酒钢职工1987-1994年间新登记涂阳病例进行了队列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陶瓷厂矿工人死因队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评价陶瓷厂矿工人中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死亡率,对江西及湖南的八个陶瓷厂矿共12944人队列进行研究,追访到1994年底,共计275701.8人年,死亡2290人,全死因标化死亡率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持平,死亡超高的疾病主要是肺结核,非恶性呼吸系疾病,心知管疾病和肝癌。影响工人寿命的主要疾病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非恶性呼吸系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6.
1994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监测中心与美国CDC合作,首次发现在中国云南省存在HIV-1C亚型病毒的流行,为了解该省C亚型流行分布及流行时间,取“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采集的静脉吸毒者HIV-1抗体阳性血清共192份,用特异肽ELIS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992年C亚型在瑞丽开始出现5.1%,1993年C型瑞丽达12.9%,陇川达30.4%,1994年C亚型主瑞丽达31.9%,陇川达33.3  相似文献   

17.
烟草尘与恶性肿瘤回顾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烟草尘对卷烟厂职工恶性肿瘤死亡专率的影响,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河南、黑龙江两省某两卷烟厂1982~1994年间的职工进行恶性肿瘤死因分析。以队列成员中的非暴露于烟草尘组为内对照,比较两组间的恶性肿瘤死亡专率的差异。结果不论男女职工,暴露组的恶性肿瘤死亡专率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且可能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说明接触烟草尘可能是恶性肿瘤死亡的危险因素,且吸烟和接触烟草尘对恶性肿瘤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卷烟厂男性职工恶性肿瘤死亡回顾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烟草尘对卷烟厂男性职工恶性肿瘤死亡专率的影响,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河南、黑龙江两省某两卷烟厂1982~1994年间在册的男性职工进行恶性肿瘤死因分析。以队列成员中的非暴露于烟草尘组为内对照,比较两组间的恶性肿瘤死亡专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男性职工暴露组的恶性肿瘤死亡专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且可能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提示接触烟草尘可能是恶性肿瘤死亡的危险因素,且吸烟和接触烟草尘对上述疾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省1986年开始进行HIV感染/AIDS监测,1989年底,首次在我省西部边境地区静脉吸毒者(IDU)中发现HIV感染者后,为尽快掌握HIV在我省的流行范围及规律,几年来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我省的HIV/AIDS监测系统,开展了1986至1992年的常规监测工作,还开展了1992年度哨点监测和1992年队列研究,现将我省的HIV感染和流行趋势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陇川县男性青年吸毒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边境地区男性青年吸毒的危险因素。方法 断面调查基础上建立回顾性队列,观察期为1991 年1 月1 日至1994 年8 月1 日。被调查对象人口学和行为方面资料采用匿名方法收集。危险因素的确定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 每年新吸毒者发生率在1991 ~1993 年间逐年上升。根据多因素分析,吸毒的危险因素包括:未婚、离婚或分居或丧偶( O R= 8 .9) 、被朋友或他人鼓励尝试毒品( O R= 8 .8) ,吸烟( O R= 2 .4) ,属景颇族( O R= 1 .8) 以及1991 年家庭成员中有人吸毒( O R= 1 .5) 。至少上学7 年是吸毒的保护因素( O R= 0 .6) 。几个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是:被朋友或他人鼓励尝试吸毒为70 .8 % ,吸烟50 % ,属景颇族为24 % 。结论 采取社区干预来改变人们对吸烟及吸毒的看法,可能会大幅度降低新吸毒者发生率。为此,建议尽快开展社区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