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6例肠梗阻病人 ,男性2 9例 ,女性 2 7例 ,平均 4 2 .3± 11.5岁。术后均行腹部CT和X线平片检查。将腹部CT和X线平片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 ,分析其在判断肠梗阻有无、部位、类型及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5 6例肠梗阻中 ,判断肠梗阻的有无 :CT检查诊断 5 5例(98% ) ,X线平片诊断 4 5例 (80 .4 % ) (P <0 .0 5 )。肠梗阻部位的判断 ,CT正确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正确诊断 38例(6 7.9% ) (P <0 .0 5 )。肠梗阻类型的判断 ,39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 ,CT诊断 36例 (92 .3% ) ,平片诊断 35例 (89.7% )(P >0 .0 5 ) ;10例绞窄性肠梗阻 ,CT诊断 9例 (85 .7% ) ,平片仅 1例做出诊断 (10 .0 % ) (P <0 .0 5 ) ;8例动力性肠梗阻 ,CT诊断 7例 (87.5 % ) ,平片诊断 5例 (6 2 .5 % ) (P >0 .0 5 )。肠梗阻病因的判断 ,CT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诊断 2 8例(5 0 0 % ) (P <0 .0 1)。结论 :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均可准确诊断肠梗阻 ,但在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类型和病因方面 ,CT检查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2.
3.
<正> 小肠梗阻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快速、正确地诊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性质及严重程度,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CT重建技术的进展,其在小肠梗阻部位、病因、性质及梗阻程度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研究热点。现对46例小肠梗阻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检查对小肠梗阻部位、病因、性质、程度及肠壁血供状况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性质及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肠梗阻的22例患者的CT平扫和/或强化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 22例患者CT均诊断为肠梗阻,20例(91%)病因诊断与手术病理一致,包括肠道肿瘤3例,肠粘连6例,肠套叠2例,斜疝2例,小网膜囊疝1例,肠扭转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粪石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快速准确的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及病因,并能清晰显示肠管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收治的5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前腹部MSCT检查资料,探讨MSCT在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X线平片和CT扫描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长启  王素凤  李坤成   《放射学实践》2009,24(9):1012-1016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T对胸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386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影像检查,以临床诊断和影像复查为金标准,对X线平片与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86例中,胸壁骨折328例,气胸82例,血胸98例,血气胸136例,肺挫伤265例,肺撕裂伤150例,肺不张75例,支气管损伤11例,胸主动脉损伤8例,纵隔血肿9例,心包心脏损伤12例,膈肌损伤17例,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52例。X线平片分别漏诊22,22,20,22,133,72,36,4,6,9,11,17,28例,CT除17例肋骨骨折外均准确诊断。结论:X线和CT联合检查能够明确胸部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可监测病情演变,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少见病因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证实的少见病因肠梗阻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CT检查为全腹部平扫。结果:14例均有不同程度肠梗阻临床表现。梗阻病因分别为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2例,腹茧症1例,成人肠套叠3例,闭孔疝2例,胆石6例。结论:MSCT不仅能准确诊断肠梗阻,还有助于明确肠梗阻的少见病因。  相似文献   

8.
X线平片和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常规X线和CT扫描二种影像方法在脊柱骨折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对120例X线平片和CT扫描诊断为脊柱骨折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例中椎体骨折共144个,76例X线侧位片椎体后缘连线(PVBL线)光滑,44例有不同程度异常。CT扫描稳定性骨折59例,不稳定性骨折61例,三柱骨折中椎管无狭窄10例,狭窄23例。结论:脊柱外伤性骨折影像诊断应注重常规X线平片和CT扫描检查的互补作用。X线片仍是首选检查方法,有利于多个椎体连续或跳跃性同时骨折的检出,发现有椎体骨折均应做CT扫描,以判断骨折的稳定性与半发症情况,有利于临床及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大肺大泡胸部X线平片和CT的诊断价值及与局限性气胸的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经手术证实的巨大肺大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X线胸片和胸部CT扫描。结果病灶体积占整个胸腔30%~80%,4例病灶位于左侧胸腔,2例病灶位于右侧胸腔。其中有3例胸部X线平片误诊为局限性气胸。胸部CT能显示巨大肺大泡的内部结构、肺大泡壁及正常肺组织的受压情况。结论巨大肺大泡易于误诊,胸部CT检查对正确诊断巨大肺大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6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 2 4例行手术治疗 ,12例行胃肠减压、抗感染保守治疗。 12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 :腹部X线平片和CT准确显示梗阻程度的病例分别为 2 0例 ( 5 5 .6% )和 3 4例 ( 94.4% )。CT直接准确诊断梗阻病因 19例 ,包括结肠直肠癌 16例 ,肠系膜囊肿伴绞窄性肠梗阻 1例 ,结肠淋巴瘤合并肠套叠 1例 ,结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 1例。 12例有腹部手术史者中 10例为粘连性肠梗阻 ,2例为麻痹性肠梗阻 ,结合手术史 ,CT诊断无误。结论 :对梗阻病因的判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 ,CT可显示狭窄移行段的形态 ,有助于判断病因 ,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68例肠梗阻,42例手术治疗,26例胃肠减压保守抗炎治疗。68例均作CT检查和立位腹部平片,其中6例作钡剂灌肠检查。结果 (1)68例立位腹部平片,其中62例典型阶梯状气液平面,6例肠管少量积气,未见液平面;(2)6例CT检查后作钡剂灌肠检查,4例肿瘤,2例肿瘤合并肠套叠;(3)68例CT检查示机械性梗阻56例,麻痹性肠梗阻12例。结论 CT可确定或除外肠梗阻,同时在判断是否绞窄性肠梗阻或麻痹性肠梗阻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T对肠梗阻诊断定位准确,病因诊断也能显示,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但有时在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的CT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CT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前列腺癌CT表面及其中6例治疗后的CT表现,28例行平扫和增强,2例行平扫,扫描层厚和间距均为5mm。由两位高龄CT医师分析其CT表现,并进行CT分期。结果 30例前列腺癌中,前列腺边缘隆起乾占83.33%,局限性前列腺密度减低或不均匀者占90%,治疗前CT分明的准确率为80%,Ⅲ期以上的准确率为92%。6例去势治疗后,5例肿瘤明显缩小。结论 前列腺边缘结节状隆起和边缘毛糙,前列腺局限性密度减低是CT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征象,CT对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上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提高对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64例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病例纳入研究,男43例,女21例,年龄23~72岁,平均42岁.采用单排螺旋CT进行全腹部扫描,对比剂以2~3ml/s速度注射,注射后60s扫描,层厚10mm.参照术中所见,回顾性分析上述CT资料,包括:①间接征象:肠腔扩张积液,肠壁增厚及肠壁密度改变(靶征),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漩涡征),肠壁间、肠系膜间及门静脉积气,腹水;②直接征象: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充盈缺损.结果:正确诊断54例,正确率82.8%.CT显示肠腔扩张积液47例(73%),其中6例积液呈高密度提示肠腔内积血(9.3%);肠壁水肿增厚19例(29.6%),其中11例增强后肠壁密度不匀,呈“靶征”(17%),8例肌壁未见强化(12.5%);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43例(67%),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呈“漩涡”状9例(14%),肠壁间积气、肠系膜积气各1例,门静脉积气2例,腹水31例(48.4%).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充盈缺损3例.结论:绞窄性肠梗阻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做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MSCT图像后处理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对于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病例,行全腹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工作站上采用多平面重组、MIP及VR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肠梗阻的有无、部位、病因及有无合并肠缺血。结果:40例中,CT常规横断面图像、联合后处理图像均能显示了肠梗阻,单独根据常规横轴面图像能确定30例(75%)的梗阻部位、31例(77.5%)的梗阻原因及10例(83.3%)合并肠缺血,而联合后处理图像可以确定38例(95%)的梗阻部位、37例(92.5%)的梗阻原因及11例(91.6%)合并肠缺血,两种方法对梗阻部位、原因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常规横轴面图像及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显示肠梗阻的部位、梗阻原因以及肠道血运状态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横轴面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兔小肠闭袢性肠梗阻模型,通过螺旋CT多期扫描,观察小肠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程度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4只,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只,结扎长约10~15cm的小肠两端,形成单纯性闭袢;B组30只,除按A组形成单纯性闭袢外,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引流静脉;C组15只,在B组的基础上,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供血动脉。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行螺旋CT多期扫描。根据小肠梗阻肠壁缺血程度的CT标准,回顾性分析不同程度肠壁缺血所对应的缺血时间。结果:A组在随机的各时间内均表现为轻度肠缺血,缺血时间(107.11±71.65)min;B组表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肠缺血,其对应的缺血时间分别为(36.11±9.56)min、(98.77±39.12)min和(250.75±52.00)min;C组在随机的各时间内表现为中度肠缺血和重度肠缺血,其对应的缺血时间分别为(30.50±11.91)min和(150.11±71.62)min。结论:根据小肠梗阻的类型,结合螺旋CT多期扫描,可估计小肠肠壁的缺血程度所对应的缺血时间。缺血程度和缺血时间的确定,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胰胆管阴性成像诊断胆管高位梗阻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螺旋CT胰胆管阴性成像 (N CTCP)对胆管高位梗阻的评估能力。资料与方法  4 0例胆管高位梗阻病例 (其中 15例作过PTC或ERCP检查 )使用血管对比剂 (阴性对比剂 )作了增强扫描。扫描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 ,用最小强度投影 (MinIP)和表面遮盖显示 (SSD)法获得N CTCP图像。采用盲法 ,分别就N CTCP图像质量、胆管显示能力、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  4 0例中 ,N CTCP成功率达 95 .0 % (38/ 4 0 )。 38例中 ,MinIP像显示胆管能力平均为 4 .4度 ,SSD像 4 .1度 ;15例PTC或ERCP显示胆管能力平均为 3.0度 ,与对应MinIP、SSD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5 )。对照病理等结果 ,MinIP、SSD像定位准确率均为 97.4 % (37/ 38) ,定性准确率分别为 81.6 % (31/ 38)、73.7% (2 8/ 38)。结论 N CTCP定位准确率高 ,显示扩张胆管能力强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充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1800例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结果,统计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率。结果:1800例检查者中发现冠脉起源异常51例,发病率2.8%。包括右冠状动脉变异11例(21.6%)、左冠状动脉变异8例(15.7%)、左右冠均发生变异1例(2%)、单支冠状动脉1例(2%)、分支变异28例(54.9%)。结论:64层螺旋CT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安全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结果:CT仅确诊1例,其余误为胆囊癌3例、局限性结节增生1例。5例均显示胆囊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和胆囊壁增厚,其中壁内见不规则低密度灶4例,黏膜线完整3例,胆囊结石4例,肝脏局部性受侵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夹心饼干征”3例,环形强化3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缺乏特异性CT征象,容易误诊,增强扫描显示环形强化、内部低密度灶和完整黏膜线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多层CT对先天性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CT(MDCT)对先天性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行MDCT螺旋扫描,原始数据采集完后,按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3mm,单侧FOV9.6cm放大重建,再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并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漫游(VR)及其叠加技术等后处理方法观察内耳结构。结果:5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有20例37耳先天性内耳畸形,其中耳蜗未发育1耳、共同腔畸形1耳、不完全分隔Ⅰ型1耳、不完全分隔Ⅱ型即Mondini畸形8耳、前庭和半规管畸形22耳、前庭导水管扩大20耳、内耳道畸形8耳,伴内耳道底发育不全3耳、外耳道骨性闭锁2耳、面神经管异常4耳、前庭窗闭锁2耳、蜗窗闭锁1耳。结论:MDCT螺旋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先天性内耳畸形的部位和程度并明确其分类,为电子耳蜗的植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